本书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和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业绩、著述中,发掘了对人们富有指导、启迪、借镜意义和警示作用的选题,或文献新解,或旧事钩沉,或人物论说。每篇文章简短,晓畅有趣,夹叙夹议,以小见大,彰显随笔文风。由此延伸,也可逐渐选发一些古今中外历史文献中的人和事,以开阔历史视野,以助资政育人。
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
1.青年毛泽东的“问题意识”
2.毛泽东提倡“只唱一出《香山记》”
3.毛泽东提醒“为将当有怯弱时”
4.“大跃进”后毛泽东四次提倡领导干部学政治经济学
5.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体味毛泽东读书学习的一些细节
6.毛泽东修改稿件艺术三题
7.“善于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不放”——周恩来处理“跃进号”沉船事件的启示
8.刘少奇领导新闻宣传工作二三事
9.“问数字”、“爱算账”——邓小平调查研究的一个鲜明特色
10.邓小平左右江地区社会调查方法启示谈
11.“瓜皮帽”·“水烟袋”·踱方步——陈云提倡领导干部炼就战略思维能力
12.“最紧急重大的十三天”——从七道江会议看陈云的工作方法和决策方法
13.陈云对“少犯错误”和“不犯大错误”的思考
14.江泽民谈“有所为,有所不为”
15.江泽民要求各级干部“都要学一些金融基本知识”
16.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起草前的十年“等待”
蓄才用人和成事谋国
17.团队核心人物的凝聚力
18.毛泽东评点党内重要领导干部
19.毛泽东看叶剑英的“大关节”
20.毛泽东眼中的“大政治家”姚崇
2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毛泽东评点《明史·杨爵传》说开去
22.毛泽东与《大公报》二三事
23.“旧瓶子洗一洗是可以装新酒的”——刘少奇怎样处理1936年“北平问题”
24.黄炎培是如何用信函方式参政的
25.谈谈唐太宗的纳谏
境界与情怀
26.从《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热销引起的思考
27.器识为先——毛泽东谈古代知识分子参政言政
28.毛泽东谈禅宗六祖慧能
29.毛泽东因何评价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30.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受到排挤之后
31.从毛泽东提出“死缓”刑名说起
32.漫说周恩来的“平易近民”
33.周恩来“拒礼”的艺术
34.“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周恩来对晚辈的教诲
35.有感于朱德、康克清对长征的“乐观性”回忆
36.领导干部须有宽阔的眼界和胸襟——从邓小平的一次谈话说起
37.“对人类作出比较多的贡献”——邓小平思考中国发展问题时提出的一个课题
38.邓小平性格的几个侧影及启示
39.陈毅元帅的豪气
40.心中有百姓,治人先治己——闲说南宋名臣王十朋
41.“大臣不廉,小臣必污”
文献记事和史实考订
42.毛泽东化用《锁南枝》和《我侬词》
43.也谈毛泽东的三首词
44.十年未解天边月——漫议毛泽东手书《归国谣》著作权归属
45.《归国谣》似为毛泽东1917年游学时所作
46.毛泽东的《杂言诗·八连颂》是新诗还是古体诗?
47.从周恩来谈传统戏曲《连环套》说起
48.海外媒体关于邓小平“总设计师”称谓的一些提法
49.转战陕北期间一封“极秘密”的电报
50.我记忆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1.严复为何将《论自由》译为《群己权界论》?
52.青年诗人马克思
53.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毛泽东的一点比较
54.“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列宁倡导的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55.党史人物传记中的几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