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代北京饮用水史话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冯丽娅//许洵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从东周时期的京城水井写起,直至21世纪京城百姓的饮水现状,旨在表现京城百姓饮水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重点在于记录建国后京城百姓饮水状况的改善与发展。

本书只是从一个个侧面记录下了京城百姓的饮水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可能是各位读者曾经耳濡目染,它们都表现了京城百姓饮水生活的方方面面。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能会对所描述的景象深有同感,勾起往昔饮水景象的回忆或想象。

内容推荐

《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古都北京的饮用水/1

 一、封建王朝时代的饮用水/2

1.水井,从东周起始/2

2.元代的莲花池、金水河与胡同/3

3.高梁河的传说与明代的饮水/6

4.河湖,在清代逐渐干涸/9

 二、京城自来水的由来/14

1.京师自来水的鼻祖:周学熙/14

2.京师自来水公司的建立与运营/17

3.京师自来水管道的铺设/20

4.“洋水”:流进寻常百姓家/22

 三、解放前北京饮用水状况/26

1.东家放水,西家点滴俱无/26

2.北京饮用水的基本状况/27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居民的饮用水/31

 一、饮水难的历史还在继续/32

1.开国大典饮用水的故事/32

2.水夫依旧/36

 二、水厂:城市供水的前提/40

1.安定门水厂:新中国自来水梦开始的地方/40

2.东直门水厂:京城供水发展历史的见证/42

 三、公用水站的建立/50

1.吃甜水成为现实/50

2.普及自来水从龙须沟开始/52

3.私营水站陆续退出/55

 四、需求猛增,自来水告急/56

1.自来水告急/56

2.建厂,还是建厂/57

3.“百口井”会战/63

第三章 “文革”时期:北京居民饮水史上走过的不一般历程/65

 一、再困难,也不能停水/66

1.半夜接水:新一轮的水源危机/66

2.夺水会战/67

3.建设水源八厂/69

 二、百姓眼中的自来水点滴/72

1.多种水价划一/72

2.从查表先生到查表员/75

3.水站进院工程/79

 三、京郊一次供水井的修建/81

1.县城的一次供水井/82

2.乡镇的一次供水井/84

 四、京城的两人盆饮水/85

1.处于兴衰轨迹上的官厅水库/85

2.镶嵌在燕山上的密云水库/87

 五、引水工程的建没/89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北京居民的饮用水/93

 一、京城水质的改善/94

1.水源地的养护与监测/94

2.不断提高自来水净化处理的标准/97

3.安全饮水的检测/100

 二、水厂与供水网络的进一步发展/]05

1.为有效保障供水能力,要建更多的水厂/105

2.供水网络的进一步完善/113

3.京郊吃水不再难/119

 三、公共水管引入家庭/121

 四、新时期自来水的管理与服务/123

 五、向节水要水/127

1.北京市的节水工作/127

2.依法管水/132

3.节水,还是要依靠百姓/134

第五章 21世纪北京饮用水的新情况、新变化/137

 一、从煮开水到直饮水/138

1.瓶装矿泉水:出门不用再带水/138

2.饮水机:一个用电烧的水壶/139

3.直饮水:拧开水龙头就能喝/141

 二、饮水,不只是自开水/143

1.几多饮品,谁赢。谁输?/143

2.碳酸类饮料:喝出一股“爽”劲来/148

3.果汁类饮料:请您喝水果/148

4.茶饮料:江南的清新绿茶飘过来/150

5.运动型饮料:精力充沛每一天/151

6.麦炫酷:加我齐分享/152

 三、水资源面临的新难题/153

1.水资源的难题/153

2.水源地保护迫在眉睫/155

 四、自来水净化与供水系统的发展/161

1.膜处理:自来水净化的革命/161

2.供水系统的进一步建设/162

 五、引水工程的建设/167

1.南水北调:一个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话题/167

2.其他外调水工程/171

3.四大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172

4.输水管线的改扩建/174

 六、靠科技节水/176

1.再生水:分忧解难的有效途径/177

2.家庭节水器具/183

3.节水管理/185

 七、首都安全饮用水的展望/187

1.南水北调进京水与北京地表水、地下水要联合调度/187

2.北京水资源要与周边行政区协调解决/188

3.密云水库应急水源预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89

4.海水淡化:北京战略储备水源的畅想/191

后记/193

试读章节

3.高梁河的传说与明代的饮水

高梁河早在元代便成为了京城供水的重要渠道。它发源于今日紫竹院湖面下的平地泉,经今白石桥、高梁桥至德胜门水关入城,循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再东南流。高梁河自元代以来,一直贯穿于北京的心脏地带。其上游,是北京城市供水的主渠道,下游则是排洪泻污的干渠,同时也为北京城区诸多湖泊注入了生命之水。由此可见,高梁河水系接了莲花河水系的班,为北京城市居民的饮水继续立着汗马功劳。

但高梁河只是京城老百姓的饮用水,皇室的饮用水并不从高梁河引进,而是从玉泉山引进,这就是金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金水河工程。金水河引用玉泉山水,从西直门南西水关入城,沿今赵登禹路流入太平桥大街。后转向东南方,经西斜街过甘石桥后转向东北方,经东斜街沿西皇城根北上,然后东转顺北皇城根经厂桥流至北海入故宫。金水河还有一个支流,是从灵境胡同向东直接人太液池,即中南海中海水域。为保持饮水的清洁,有极其严格的管理规定:在其中洗澡、洗衣、弃土者,或驱赶牛马饮水者将受鞭笞的惩罚。这是元朝庭对水利T程的重视和保护。《元史》记有:“元有天下,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那时,大都水系都有“管领人夫,专一巡护”。政府还发布“诸人毋挟势偷决,都水监可严禁之”的布告,以维护河湖水系的有效利用。由此看来,都水监这个职位,是保护皇室饮用水而专门设立的,相当于如今京密引水渠的管理员,负责水质的保护与检查。

时至明代,高梁河为京城百姓饮用水的提供做出了更为重要的贡献。关于高梁河,还有一段老北京人家喻户晓的传说。相传,明初燕王和开国大臣刘伯温要在北京建造都城,当时的北京是一片苦海。刘伯温便命掌管北京水源的龙王把海水搬到别的地方,否则就修座哈达门把他压在底下。龙王无奈,只好照办。北京城建好后,龙王忌恨刘伯温,便偷着把城中水井的饮用水也抽干放在水袋里和龙母一起推着小车逃出了西直门。刘伯温知道后变了脸色,派大将高亮骑上快马,追出西直门。高亮赶上了龙王,向车上的水袋猛戳一枪。立刻山崩地裂的一声响,只见洪水滚滚,白浪滔天,一个浪头把高亮连人带马打进了长河。之后,水势慢慢缓和下来,流人长河一直向东。高亮为保住北京城的水源献出了生命,北京人为了纪念他,便在他被淹的地方修起一座白色的小石桥,取名“高亮桥”,后音转为“高梁桥”。

高亮赶水的故事从此广为流传,他为京城居民的饮水所做的贡献足以让他的名字刻在北京的饮水史上。不知是否由于高亮的缘故,北京城的水井更多,也更加有名。明代,北京有几处水井曾驰名于京城内外。像在天坛祈年殿神厨院内的祈年井(又名甘泉井),水味甘洌。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正月间都要到祈年殿来“祭天”,当时神厨制作祭品等用水即从此井汲取。先农坛原“观耕台”旁的蛰龙井,即明代山川坛旧井。每遇阴雨,井水上涨,饮之甘甜可口爽人心肺。还有坐落在德胜门内积水潭以西的大铜井,此井外方内圆,井口四周镶有宽铜边,上书“铁平章大铜井”六隶字。相传此井水之甘甜曾冠于京城。

可是,北京的水井有名、水味甘洌,似乎只限于御用的范围内。对于更多的水井,也就是老百姓用的水井而言,其中的水以咸苦著称。“京师井水多苦,而居人率饮之,茗具三日不拭,则满积水碱”。水井的咸苦使得老百姓的饮水、用水习惯各异。北京水井的咸苦不仅与北京的水质有关,也是地表污染渗透所致。

当然,苦水也不是完全没有用,明代的北京老百姓生活用水大都预备三种水,一般来说甜水用来喝茶,苦水洗衣服,“二性子水”做饭。这主要因为京城的水井大都是浅井,且水质不好所致。所谓二性子水是说水具有两重性,即水的味道甜中带着苦涩味。据《燕京访古录》记载:在朝阳门里延福宫对面有一井,此井一井二水,分甘苦二味,一半甘甜清冽;一半苦涩难饮。由于京城只有一些水井中的水清凉甘甜,口感好,这也就催生了许多靠卖甜水为生的卖水人。夏日的胡同里,一声“甜水”的吆喝,和着知了的呜叫声,融人了胡同百姓的生活。“京师各巷有汲(甜水)者车水相售”,说的就是北京城卖甜水的景象。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二性子水似乎是仅次于甜水的最佳选择了。难怪早年挑水的山东人,聚处为“水窝子”,能得一二性子水,也能发财,一般人家向备两缸,一贮苦水,一贮二性子水,中等人家,则另备一小坛,以贮甜水,大家则屏弃苦水不要。挑水的有专挑某种水的,有兼挑两三种水的,其专挑甜水的,则为水夫中翘楚。以前宫中例用玉泉山水,其有茶癖的,或和黄龙包袱水车夫交友,或许以金钱,以期得偶然盗用少许御水,但仍须在预定地点相候,有时且要迎出城外很远。有的和玉泉山当差人员相识,可以取用一些。其各府第,自以水车每日向各甜水井拉水。“大甜水井”一处,每日可卖水费五十三两整宝一个。那时北京有一俗谚是:“南城茶叶北城水”,所谓北城,盖指安定门外而言。安定门外甜水甚多,当是地脉所关,以“上龙”、“下龙”二处为最佳。安定门外下关北口外,地当小关之内,有甘水桥甜水井一处,此井由元明以来即有名,甘水桥尚是元代旧名,以明代为最热闹,文人墨客,常在此吃茶,久之百戏杂耍,几成闹市(明代公安派文人所游之地,至今仍有茶可吃者,只剩西直门外白石桥一处了)。到清代虽没有以前的繁华,卖甜水是仍旧的,直至洋井盛行,此处立刻冰消了。安定门外角楼北土城边还有一处“满井”,水齐井口,俯身可饮,水更清甜,此地在明代也是文人常到的地方,也相当热闹,在清代却寂寞无闻,也没人在此取水。此井现在仍存,附近土地滋润,清幽异常。

甜水、苦水、中性水,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百姓饮茶与文人们的舞文弄墨的生活,共同组成了北京的市井生活。甜水,映衬出老北京百姓甜甜的生活,尽管夹杂着苦水或是中性水的苦涩,但明代百姓在胡同中的嬉笑声与调侃声,构成了那个时代北京百姓的生活旋律。

……

P6-9

序言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这个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就需要请读者来做出评判了。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

是为序。

后记

本书由冯丽娅与许洵两位作者编著。本书的撰写,要感谢北京地方志办公室、当代北京编辑部等的大力帮助。首先要感谢陶一凡、陶信成两位宣传出版界的老前辈对此书框架所提出的非常有益的意见与建议,感谢杨良志老师的具体指导,感谢北京自来水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对本书的写作给予的支持与关注以及自来水行业的同仁们给予的帮助与包容。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各级领导与老师在本书撰写时提供的资料与指导意见,这些都为本书的成功完稿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并引用了《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北京卷“关于城市水源与供排水建设研究部分”,并参考引用了《北京供水志》等文献,在此对原书作者一并致以谢意。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中内容、文字等如有舛误、疏漏敬请指正。

编者

2009年10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