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赞:王气金陵天半,碧草春水如烟。山崩地裂转成空,唯见朔风狂卷。叔侄裂眦出剑,漫天三载狼烟。腥风血雨灌华年,赫赫皇朝重现。
朱元璋驾崩之后,其子朱允汶继位为大明建文帝。皇叔燕王朱棣对皇位觊觎已久,寻机出兵南下,“靖难之役”揭幕。叔侄苦战三年,朱棣最终夺得皇位,建文帝竟不知所终……朱棣励精图治,开创了明史的鼎盛时期。小说中,宫廷斗争与战场搏杀同样精彩。人物外部行为与复杂的心路交织在一起。展示了历史感与可读性的高妙结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成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占君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江月》赞:王气金陵天半,碧草春水如烟。山崩地裂转成空,唯见朔风狂卷。叔侄裂眦出剑,漫天三载狼烟。腥风血雨灌华年,赫赫皇朝重现。 朱元璋驾崩之后,其子朱允汶继位为大明建文帝。皇叔燕王朱棣对皇位觊觎已久,寻机出兵南下,“靖难之役”揭幕。叔侄苦战三年,朱棣最终夺得皇位,建文帝竟不知所终……朱棣励精图治,开创了明史的鼎盛时期。小说中,宫廷斗争与战场搏杀同样精彩。人物外部行为与复杂的心路交织在一起。展示了历史感与可读性的高妙结合。 内容推荐 本书叙写朱元璋驾崩之后,继位的建文帝与皇叔朱棣为帝位展开的三年“靖难之役”,最后,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得天下,之后,励精图治,把明王朝带向顶峰……小说写得惊心动魂,历史感与可读性并建,精彩的情节与人物心路交相映衬,是一部好读的历史小说。 目录 第一章 争储位叔侄相斗 第二章 救王子道衍进京 第三章 装疯癫燕王起兵 第四章 反间计智取险关 第五章 败官军三战三捷 第六章 李景隆兵伐北平 第七章 李景隆兵败东坝 第八章 收宁王喜得美仙 第九章 大决战喋血白沟 第十章 东昌府官军大捷 第十一章 离间计功败垂成 第十二章 失沛县父子死难 第十三章 破扬州轻取南京 第十四章 开杀戒朱棣发威 第十五章 祭孝陵高煦设计 第十六章 四虎图正位太子 第十七章 美人计汉王用谋 第十八章 淫父妃事败被捉 第十九章 战漠北赵王兴兵 第二十章 灭北胡御驾亲征 第二十一章 频北征成祖归天 后记 试读章节 长袖翻飞,裙裾摆动,二十名宫女组成的“天女出浴”舞,令建文帝难得现出了开心的笑容。尽管拥有众多的嫔妃,但建文帝为人持重,他还从未见过这么多穿着暴露的美女,在他眼前肆意地卖弄。一条条彩绸的抹胸,遮不住那一双双成熟的玉乳,整个的都要蹦出来。大腿几乎是裸露无余,凝脂似的臀部,也全都呈现在他的面前。天竺香散发出的气息,伴着这忽远忽近的美人,建文帝有些陶醉了。 马皇后往玻璃盏中倒上琥珀色的御酒,一双玉手奉上:“万岁,请。” 建文帝一饮而尽,亮亮杯底:“皇后,干。” “万岁,感觉如何?” “逐日里朝政烦心,难得有今日歌舞助兴。”建文帝自己又斟上酒,“皇后,朕与你再干一杯。” “请。”马皇后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万岁,以后不要太过于把朝政放在心上,人生有乐须当乐。朝中大事,圣上尽可放手让大臣们处理。” “皇后言之有理,除非紧要大事,朕此后不再事必躬亲。” 小民子轻轻走近:“万岁,齐大人进宫,在外面候旨。” 建文帝有些心烦:“咳,朕一刻也难得消停,皇后少待,朕总得见见才是。”“万岁当以国事为重。”马皇后退到后面去了,歌舞的宫女也全都退下。 建文帝传旨:“宣。” 齐泰匆匆走上:“万岁,臣将燕王府的长史葛成召到京中,这是例行的朝报,他带来燕王的最新动向,微臣将他带来见驾。” “咳,无非又是燕王图谋不轨之类的套话,不听也罢。” “万岁,既已身居九重,就得勤劳国事。这不是圣上喜欢与否,而是关乎大明江山能不能传承,甚至与万岁的安危生死攸关。”齐泰谏道,“陛下,还是要听听燕王的动向。” “好吧。”建文帝很勉强地同意了。 葛成向皇帝行过三拜九叩之礼:“万岁,臣有机密事奏闻。” 建文帝已不打算再削藩,所以口气是无所谓的:“燕王又怎么了,还是有谋逆之心吧。” “万岁,燕王已有行动。”葛成一口气奏下去,“他在王府御花园挖了地下室,日夜打造兵器,刀枪业已打成数千件。在郊外置办了军马场,已有战马上万匹,燕王还声称,三个儿子回到身边,已无后顾之忧。近日他还同代王、齐王、岷王逐一私相密会,据称举事只在早晚之间。” 建文帝听得渐渐皱起了眉头:“你所奏这些,完全属实?” “事关国家安危,臣怎敢谎奏。” “这,这,他们为何不安心就藩,偏偏要怀有不臣之心。”建文帝感到头疼。齐泰奏道:“万岁想不削藩,让他们安坐王位,可是圣上的这些王叔们,是要夺陛下的皇位。” “这,朕就不能做一天太平天子吗?” “想做太平天子,就得除掉野心勃勃的藩王,”齐泰点中要害,“坐在皇位上,就莫想清闲。手上不沾血,那是办不到的。万岁想想,先皇杀了多少人,什么开国元勋皇亲国戚,该杀就得杀。” “也只好如卿所说,”建文帝好言抚慰葛成,“仍回燕王府做你的长史,密切注意燕王的动态,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报与朕知。待燕王伏诛之后,朕定当给你加官晋爵。” “臣愿为皇上效命。”葛成退下返归北平。 齐泰说服了黄子澄,方孝孺虽有不同意见,但也不甚强烈,毕竟人单势孤,建文帝便采纳了兵部尚书齐泰的一系列部署。代王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大同。紧接着,将齐王召人京城,废为庶人关押起来。岷王难逃被废为庶人的命运,而且将其流放彰州。齐泰不愧为主管兵部的大臣,在削藩的同时,还进行了诸多军事部署。他以北部边防不靖为名,派都督宋忠领三万人马屯驻开平,同时将燕王府的精锐护卫军调到宋忠麾下,还将燕王护卫军的指挥关童调到京城,大为削减燕王的实力。 为了策应宋忠的队伍,齐泰又派都督徐凯引精兵一万进扎彰德,都督耿献一万人马屯扎山海关,随时可以支援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挥司的一切军事行动。就其部署来说,可称是万无一失。建文帝也比较满意,他曾说,燕王便是一头猛虎,也已把他关进了铁笼之中。 大雨如注,电闪雷鸣,街路上的雨水流成了河。整个北平城,全都浸泡在风雨中。几乎看不到行人,偶尔有个路人经过,也是一溜奔跑。就在这倾盆大雨中,有一辆大车从王记茶楼门前经过,车被捂得严严实实,赶车的和押车的,不住东张西望,他们还不时交谈几句。赶车的和押车的人都穿着官衣,头戴锅盖大的斗笠,遮住了半边脸。在茶楼上饮茶的北平布政使谢贵,觉得这辆大车可疑。这处茶楼,早已被谢贵作为监视燕王府的哨点。平时至少也有两个人蹲点。今日下雨,谢贵赶上在这里吃茶,眼见大车停在了王府台阶下,他丢下茶盏匆匆几步冲上街头,高喊了一声:“别动。” 赶车的是燕王府护卫军校于琼,猛地一惊,回过头来:“做什么?” “检查。”谢贵说得斩钉截铁。 押车的是燕王府护卫军指挥周铎,他下得车来,迎住谢贵:“你是什么人,敢查王府的车?” 谢贵的亲随在身后斥责道:“大胆,此乃北平布政使谢大人,别说是查你的车,便搜查王府谁敢阻拦!” 于、周二人对视一眼,同时过来见礼:“参见谢大人。” “车上何物?” “是……”周铎答道,“干柴。” “这大雨天运柴?” “连日阴雨,府中缺柴,是以赶运。” 谢贵走近大车,用手摸摸捏捏:“盖得这样严实。” “怕雨淋湿。” “不对!”谢贵猛地断喝一声。 “怎见得?”周铎反问。 “厨灶缺柴,当是伙夫购买,何劳你们二位护卫官员出马,这岂不是驴唇不对马嘴。” “我二人正好得闲,便代厨房买这一车干柴。”于琼又解释一句,“而且这柴是我一个亲属所卖,故而我二人代买。” 解释得似乎合情合理,谢贵吩咐一声:“打开!” 周铎脸上现出作难的神色:“这大雨如注,打开岂不浇湿了,还如何引火?”“打开!”谢贵是不容置疑的口吻。 于琼掀开一角:“看吧,都是干柴。” 谢贵见他按住苫布不放手,就用力将苫布掀开。二人脸色大变,苫布下是成桶的火药。“怎么,这是干柴。” 周铎结结巴巴地说:“谢大人,这是燕王府为了过年时做鞭炮用的。” “哼!”谢贵抹一把脸上的雨水,“购置火药,意图不言自明,不要再狡辩了,跟我到布政使衙门说清楚。” 于琼哪肯就范,他冲大门喊道:“布政使要扣留火药,快去禀告王爷。” 门前的卫卒跑去报告,谢贵可不容他二人再做争辩,命令手下将他二人上绑,连同一车火药全都押走。而接报的燕王,并没有出来干预,他站在大门内,眼睁睁看着两名部下被押走了。 周铎、于琼被押解进京,如实供出了燕王意欲造反的情由,没几日,这二人便被建文帝问斩。由此,齐泰和黄子澄决定开始对燕王下手。以周、于二人招供为由,先除去燕王的羽翼,也就是先斩杀燕王府的属官,令谢贵、张信予以擒拿,这个名单一共开列二十余人。 圣旨刚刚到达北平,燕王也得到了消息。为了避免被一网打尽,燕王在与道衍等人计议后,就突然发疯了。衣着邋遢的朱棣,赤着两只脚,从王府中跑出来。在大街上东倒西歪地走动。前面有一个小孩子手拿一根麻花在吃,燕王上前便抢。小孩“哇”地一声哭了,可朱棣全然不顾,自己吃得蛮香。道边有一个小吃摊,卖的是油条豆腐脑,朱棣过去把摊子推倒,豆腐脑洒了一地,他趴在地上连泥带土就喝那豆腐脑。 卖豆腐脑的大怒:“妈的,哪来的这么个疯子,搅了老子的生意,看我不要了你的命。” 一旁卖茶的提醒:“伙计,你那脚可先别踢,都说他是燕王爷呀。” “是吗?”卖豆腐脑的低下头细瞧,“这王爷能疯吗?再说,王爷有多少侍卫家丁,就是疯了也不能容他到大街上出丑啊。不对,他不是王爷,就是一个没主的疯汉。”他的脚向朱棣头部狠狠踹下去。 朱棣的口鼻登时流出了鲜血,身边突然冒出几个便衣护卫,对卖豆腐脑的拳脚齐下:“狗日的,你找死,连王爷也敢打,叫你知道一下王府的厉害。”一顿胖揍,卖豆腐脑的没气了。 朱棣吃饱喝足,躺在大道边树荫下,呼呼地睡着了。直到太阳落山,燕王府来了一辆车,七八个人,把朱棣抬到车上,拉回了王府。 谢贵接到圣旨和拘捕王府属官的名单,但燕王已然疯癫,这圣旨也无从宣起,人自然也就无法抓了。二人计议一下,同往王府探病。长史葛成和侍读袁珙共同将谢贵、张信接进府中。时值三伏,赤日炎炎,人们打着赤膊,还都汗流浃背。而燕王朱棣竟然围坐在火炉旁,那炉火烧得通红,燕王还裹着一袭棉被,口中不住地喊冷。对于谢贵、张信二人对来,犹如没有看见,只顾往炉中填煤。 袁珙叹口气:“咳,堂堂王爷,这说疯就疯了,已经失去理智,这人算是废了,二位大人亲眼得见,请上报朝廷吧。” 张信点头表示认可:“如此酷暑炎天,王爷他裹棉被烤火炉,不是真疯,是装不来的。” 谢贵却不表态:“王爷的情况,我们自会奏明朝廷,皇上自有他的见解,我们且都候旨吧。” 二人离开王府,葛成暗中捏了一下谢贵的手。谢贵有意落后一步,葛成悄声告知:“燕王无恙,公等万勿相信。”P30-34 后记 在键盘上敲下了《明成祖》的最后一个字,窗外的小桃红正在盛开,我的心情如春意盎然的花园,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格外地喜悦与舒畅。这是我自197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七星镇》以来,完成的第四十部作品,应该说是值得庆祝和纪念的。 明成祖朱棣,世称“永乐大帝”,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有大作为的皇帝。且不说他四年“靖难”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仅他编纂《永乐大典》和五次北征及派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即无愧于“大帝”之称。所以,在《明太祖》完稿之前,我已经产生了创作《明成祖》的冲动。我把这一想法与高苏同志甫一交流,当即得到了他的热情支持。正当我作好准备将要外出采访时,突然间一个不幸向我袭来:在2008年的10月28日,本已下肢瘫痪的我,在上床时跌在了地板上,竟致左腿膝盖之上遭遇骨折,这无异于给了我当头一棒。 1969年,我的左股骨骨折,做了钢板内固定手术,至今已近四十年,腿内仍有不锈钢板和六枚螺丝钉。1998年,我的左腿再次骨折,那时因骨质疏松便未能手术,而是勉强维持下来。十年后的这次,左腿又遭遇第三次骨折,真是屋漏更逢连夜雨,雪上又加霜。本市的三大医院看过,又到沈阳的各大医院求医,结论是一致的,已不能治疗。唯一的治疗方案是手术,而如若进行手术,骨质疏松的腿已不固定螺丝。一位权威医生语重心长地告诫我,断腿不能接合,好比是大树折断,营养难以输送,日久必定造成腿骨枯死,然后引发骨髓炎,发展下去就得截肢;而我又有较重的糖尿病,伤口很难愈合,便存在着生命危险。医生忠告我,不要再写书了,你的名与利全有了,而且退休金每月也完全够用,应彻底休息,以延长寿命。 严酷的现实摆在了面前,我该如何对待?难道因惜命保命就此停笔吗!不,我是首届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十大“世纪之星”,国家一级作家,终身享受国务院津贴……国家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还在上百场报告中说过:“我不能躺在床上吃社会主义。”于是,在中残联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外出采访的行程。在北京、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地,本已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我,又拖着一条断腿,在进行艰难的实地考察。有时,弟弟背着我爬上长江边的危岩,有时,崎岖道路颠得我的伤腿肿胀难熬,臀部的褥疮发作,烂得如鸡蛋一般大小,腰部的疼痛有如阵阵刀剜……但我终于坚持下来,完成了预定采访计划,又翻阅了大量文史资料,按时完成了《明成祖》的创作。 山外青山天外天,前进征途无终点。如今我已不在意病情如何发展,我又全身心地投入了下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于谦》的创作。华夏出版社高苏同志策划的这套“华夏长篇历史小说”系列丛书,已收人我的八部长篇。这是一套很受读者欢迎的丛书,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也给了我一个发挥特长的平台。记得在十几年前的一天,当时的华夏出版社社长王智钧同志跟我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他诚恳地指出,长篇历史小说是我的强项,建议我把创作定位在历史小说这个方向上。这之后的创作实践证明,王社长的建议是真知灼见。我已在历史小说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业已成功推出了十八部长篇历史小说。我决心还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继续在长篇历史小说领域舞文弄墨。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放下手中笔,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历史小说,为广大读者烹调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作者 2009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