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著作是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军事名著是打开军事思想宝库的钥匙,他可启迪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的才智,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和分析现在这个仍有军事冲突的世界,判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合作与斗争的战略和行动。
本书中为读者介绍的这些军事名著,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对军事现象的总结,也有对军事前景的展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可以了解数千年来的那些军事名著,并通过它们来勾勒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变化的图景,从而引发对军事的兴趣,加深对军事的认识和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可不知的世界军事名著/军事小天才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战凯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军事著作是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军事名著是打开军事思想宝库的钥匙,他可启迪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的才智,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和分析现在这个仍有军事冲突的世界,判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合作与斗争的战略和行动。 本书中为读者介绍的这些军事名著,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对军事现象的总结,也有对军事前景的展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可以了解数千年来的那些军事名著,并通过它们来勾勒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变化的图景,从而引发对军事的兴趣,加深对军事的认识和思考。 内容推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加强普及国防知识,不仅是现代化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本书是《军事小天才丛书》之《不可不知的世界军事名著》,书中告诉你了一些不可不知的世界军事故事。 目录 引言 中国军事名著 《孙子兵法》 《司马法》 《吴子》 《孙膑兵法》 《尉缭子》 《六韬》 《三略》 《将苑》 《李卫公问对》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虎钤经》 《武经总要》 《何博士备论》 《筹海图编》 《纪效新书》 《车营叩答合编》 《读史方舆纪要》 《国防新论》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外国军事名著 《论军事》 《论军事艺术》 《制胜的科学》 《拿破仑文选》 《战争论》 《战争艺术概论》 《暴力论》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作战原则》 《理论后勤学——战争准备的科学》 《制空权》 《装甲战》 《战略论》 《绝对武器》 《军事战略》 《战略入门》 《未来的战争》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军事著作是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军事名著是打开军事思想宝库的钥匙,他可启迪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的才智,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和分析现在这个仍有军事冲突的世界,判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合作与斗争的战略和行动。 下面为读者介绍的这些军事名著,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对军事现象的总结,也有对军事前景的展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可以了解数千年来的那些军事名著,并通过它们来勾勒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变化的图景,从而引发对军事的兴趣,加深对军事的认识和思考。 作者简介 孙武,即孙子,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其祖先居于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后因战乱逃至齐国,称田氏。孙武祖父田书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受赐姓孙。孙武在青年时期就注重军事。后因齐国内乱,他流寓吴国,研习兵法,经吴重臣伍员推荐,受任为将。他充分运用自己深邃的政治见解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与伍员等大臣一起,辅助吴王阖闾发展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并制订了伺机而动、轮番袭楚的方略。结果吴国五战五胜,于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一举攻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并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孙武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成书背景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著问答多篇。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孙子兵法》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目前认为《孙子兵法》由孙武草创,后来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内容概要 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隋。《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军事思想 1.“先胜而后求战”。《孙子兵法》第一篇就指出:战争(孙武用“兵”字表述)是“国之大事”,关系国家的存亡,人民的生死,须谨慎对待,“故明君慎之,良将察之”,以求“全胜”。因此,孙武要求要在战争前对决定战争的胜负的“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作全面分析,了解敌我力量的优劣,制定战争指导方略。为了做到“知己知彼”,除了通过各种征候“相敌”(即分析观察敌军各种现象和动向)外,还要派遣间谍,获得可靠情报。在“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指导下,要求战争指导者在战前要千方百计地消除自己的弱点,使敌人无懈可击,并要树立随时准备作战的思想,做好一切准备。 2.“致人而不致于人”。孙武提出“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要求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这是两千多年前孙武所说的争取主动避免被动的军事名言。这一名言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唐代军事家李靖在《李卫公问对》中曾说,《孙子兵法》千章万句不外乎“致人而不致于人”。孙武指出,战争指导者正确进行指挥,恰当使用兵力,可以造成一种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要使军队具有高速的机动速度,把积蓄的战斗力在极短的时间和距离内,以突发的冲击形式爆发出来,使敌措手不及,即孙武说的使军队处于“势险”、“节短”的状态。孙武还指出,要采取“动敌”的手段,调动敌人,使敌军陷于被动;采取“示形”的手段,造假相迷惑敌人,以隐蔽自己的意图。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引用孙武“示形”之说,“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为‘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以众击寡”是孙武另一项关于集中兵力,造成相对优势,以取得主动权的“致人而不致于人”之策。 3.“兵无常势”。灵活多变的战法是取胜的重要手段。有了充分准备和取得一定的主动权后,并不等于已取得胜利,如果战法呆板仍不可取胜。孙武提出,使用兵力方面,“识众寡之用”,根据敌我兵力数,采取不同战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对不同情况的敌人,采用不同手段,“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远途奔袭时,“并敌一向”,撇开次要,攻击主要;在兵力部署上,要灵活机动,相互策应;在战法变换上,要“奇正”多变。此外,《孙子兵法》还有针对不同天候、地形,提出了变换战法的一系列措施。 4.良将精兵。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把良将和训练有素、令行禁止、战斗力强的精兵,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他对将帅提出了“智、信、仁、勇、严”五条要求:“智”,多谋善断;“信”,赏罚有信;“仁”,爱护士卒;“勇”,勇敢坚定;“严”,明法审令。孙武把“智”放在首要地位,表明她对将将帅指挥才能的重视。孙武认为,两军相争,较量智谋为先,角逐实力为墩,作为—个贤良的将帅,必须对关系战争全局的大事有深刻的了解,能明察事理,多谋善断;对于整个作战过程要善于分析判断,考虑利害得失,定下正确的决心;对于敌我双方的情况,必须有透彻的了解,既不可明于知己而暗于知彼,也不可明于知彼而暗于知己;要想尽一切办法,消除自己的弱点,不为敌所乘;必须尽一切可能,抓住敌人的弱点,寻机歼灭敌人;对于复杂多变的战场,能做出灵活处置;对于不同情况的敌人,要能“因敌变化”“料敌致胜”。孙武还极为重视治军练兵。他认为将帅要爱护士卒,要“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使士卒亲附,为使用他们创造条件。但是,如果士卒亲附而不能用,厚待而不能使,那就如同溺爱的骄子一样,不能用以作战,因此孙武要求对士卒必须“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进行严格的训练,对他们明法申令,治乱去骄,使之畏服,听从指挥。 影响评述 《孙子兵法》得到了社会普遍的重视和赞誉,各种文字版本约有420多种(含一些文献中征引的佚文本),可以说是誉满全球,被人们推崇为兵学鼻祖。它几乎涉及了军事学的各个门类,并在军事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理论意义不仅跨越了奴隶制时代,而且也跨越了封建时代,对今天也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和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没有囿于具体战争的叙述和评论,而是通过对许多战争经验的综合分析,在与决定战争胜负有关的政治、地利、选将、训练等方面中梳理出规律性的原则、方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该体系既是以往战争经验的科学总结,也能为后发生的战争提供指导,使战争指导者能以它为参照,对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战争做预见性分析研究,制定战略,夺取胜利。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多处引用《孙子兵法》的作战指导原则,并称:“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曾为英文版《孙子兵法》作序,他认为西方军事理论家中能与孙子相比的只有克劳塞维茨,但后者所写的《战争论》不但晚了两千多年,而且部分内容已过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核武器的出现,西方世界出现了一股新的研究和运用《孙子兵法》的热潮,纷纷运用孙子的思想制定核时代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以研究、指导局部战争的理论与实践。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援引孙子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批评美国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大规模报复战略”。P2-7 序言 经过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和编委会同志的努力,“军事小天才”系列丛书如期与大家见面了。希望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能通过这套丛书,了解更多的军事知识,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祖国的和谐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大家都读过梁启超先生那篇激情澎湃的华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是未来,少年是希望。我们编这套丛书,正是要给所有热爱军事的青少年加油鼓劲,给大家插上遨游军事知识海洋的翅膀,为祖国培养造就更多的“军事小天才”。 为什么要研究战争?战争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行为方式之一,尽管给人类自身带来无数浩劫,却依然像个危险的宠物一样被人类忐忑不安地豢养着。进入新千年以来,特别是“9·11”以后,世界上相继爆发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弥漫的硝烟和隆隆的炮火声一次次告诫我们:永久的和平离我们还很远。我国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大大增强,但周边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战争的阴霾就窥伺在我们的周围,中国在前进和发展的路途上还会面临许多挑战与危机。国家虽安,忘战必危!作为中国的青少年,大家更应该从小懂得“止戈为武”的道理,了解战争,学习国防知识,只有这样,才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才会在将来成为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 青少年为什么要了解战争?我想原因有三:一是端正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的需要,二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需要,三是造就军事人才的需要。对于第一条,刚才已经谈及,只有懂得战争才不会迷信战争,只有看清战争之丑恶才会理解和平之美好。从小对青少年进行包括战争知识在内的国防教育,就可以从根本上遏制反动战争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对于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水平的关键阶段,国防观念的深入与否和国防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安全。因此,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知识的普及,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对于第三条,大家翻开历史就会发现,那些叱咤风云的著名将领,很多都是少年英雄;那些名垂青史的军事奇才,大多从小就热爱兵书战策。有志不在年高,中国明天的将军就诞生于今天的青少年中。培养军事人才,一样要从娃娃抓起。 有鉴于此,我们为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编写了这套丛书,作为“军事小天才”系列的第一辑,共有10个分册。丛书内容从人物到战役,从谋略到武器,既有史实,又有分析;既有对过去军事事件的总结,又有对未来军事前景的展望;同时在材料的选取上也兼顾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为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学习军事知识、树立国防观念打开了一扇窗户。 自古英雄出少年。最后,衷心祝愿广大青少年朋友们在学习求知的道路上收获智慧、蓄积力量,在迈向人生目标的征程中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齐三平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院长 少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