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雍正皇帝(评注本共3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二月河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游三吴不可缺扬州,冶扬州不可无虹桥。虹桥这地方,面湖临河,西邻“长堤春柳”,东迎“荷浦薰风”,虹桥阁、曙光楼、来薰堂、海云龛……诸多胜地横亘其间,粉墙碧瓦掩映竹树,天风云影山色湖光,只须一叶扁舟便览之无余,原是维扬北郊第一佳丽之地。这自然风光粉黛不施乃天生其美,就勾得离乡游子、骚人迁客到此一扫胸中积垢块垒,留连忘返。若论起风土,那就又是一回事。桥北有个庙,名字起得也怪,叫“虹桥灵土地庙”,每年正二月祀神庙会,俗名儿叫“增福财神会”。逢到会期,早早的就有城里商家赶来,错三落五搭起席棚,围着这座土神祠连绵起市,一二里地间耍百戏打莽式的、测字打卦的、锣鼓、“马上撞”、小曲、滩簧、对白、道情、评话、打十番鼓的……喧嚣连天,湖下游船如梭,岸上香客似蚁,夹着高一声低一声唱歌似的卖小吃的吆喝:

“吴逢圣的炒豆腐——谁要嘿?康熙老佛爷金口亲尝,颁赐近臣!”

“走炸鸡——田家走炸鸡!香酥焦嫩!”

“施胖子梨丝炒肉,不吃算你没来扬州!”

“汪九公家拌鲟鳇——天下一绝啰……”

“猪头肉、猪头肉!江一郎十样猪头肉!”

……如此种种,更把庙会场子搅得开锅稀粥般热闹。

这是康熙四十六年的春天,二月二刚过,扬州地气温暖,虹桥两岸已是春花嫣紫姹红,芳草新绿如茵。一个架着双损的残疾人出了桥南的“培鑫客栈”慢慢踱着,笃笃地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上了虹桥。

他叫邬思道,无锡有名的才子,府试乡试连战连捷,中秀才举人都是头名。康熙三十六年他应试南京春闱,三场下来,时文、策论、诗赋均做得花团锦簇一般。出场自忖即便不在五魁之列,稳稳当当也在前十名里头。不料皇榜一张,“邬思道”三个字居然忝列副榜之末!邬思道大怒之下仔细打听,才知道主考左玉兴、副主考赵泰明都是捞钱的手,除了朝中当道大老关照请托的,一概论孝敬取士,名次高下按质论价童叟无欺!邬思道凭着本事拉硬弓不肯撞木钟钻营,自然名落孙山。邬思道原本性高气傲,气极了,纠集四百余名落榜举人,抬着财神拥入南京贡院,遍城撒了揭帖,指控左、赵二人贪贿收受,坏国家抡材大典,骂得狗血淋头,把个南京科场搅得四脚朝天。他大闹一场扬长而去,苦得江南巡抚因拿不到他这个“正犯”被连降两级,左、赵二人革职罢官“永不叙用”——官司直打到紫禁城当今天子康熙御前,明珠索额图两大权相都差点吃挂落。因此,朝廷严令各省缉拿他这个闹事的“正犯”。如今明珠早已抄家籍没,索额图谋划逼康熙逊位太子,事发被囚,往事风流云散时过境迁,蛰居武夷山清虚道观的邬思道因知太后驾崩,大赦天下,这才敢露面,回到久违了的三吴家乡——但他的两条腿,却在逃亡路上被几个剪径的水匪打折了。

邬思道上了桥头,住了步怅然回顾,清癯的脸泛上一丝苦笑。从幽僻山谷乍回这烟花世界烦恼人间,真有恍若隔世之感。邬思道口中喃喃说道:“白杨绿草,风雨忧愁,十年一别,这树都合抱了……”

P1-2

目录

评注前言

第一回 瘦西湖他乡逢故知 天光楼布衣窘官宦

第二回 虎踞关冤家巧聚头 人市口小童偶作戏

第三回 赈粮难筹敲山震虎 往事堪忆潦水烟沙

第四回 桃花渡口故地寻旧 微服皇子误宿黑店

第五回 狭路相逢鬼魅相斗 猢狲用智孩儿倒绷

第六回 钝书生误投虎狼穴 奸翁婿设计谋人命

第七回 情场潦倒栖身古刹 文士热中闲论时艺

第八回 大觉寺虚情哭假友 畅春园贤臣说弊政

第九回 畏艰途能吏辞重任 清库银明君呈愁颜

第十回 刻薄贝勒恶宴刁客 硬弓射鸟鞭骡马惊

第十一回 冷面王夜宿江夏镇 热肠郎仗义铲不平

第十二回 讨没趣溜须碰硬壁 恶作剧拍马踏筵席

第十三回 畏阋墙胤祥争出头 敲木钟御苑学驴鸣

第十四回 明庭训胤稹戒子弟 献良策小酌试才人

第十五回 清库银贝勒晋王位 观贵相王子延妖人

第十六回 怀叵测乱言天子气 泄私意胤辱大臣

第十七回 放厥词浪子受鞭责 明是非慈父行家法

第十八回 议巡狩起心废国储 拒谏诤太子抖威风

第十九回 庸太子中流辍桨舵 邬思道智鉴识皇心

第二十回 背水一战英雄讨债 功亏一篑釜底抽薪

第二十一回 拼命郎酒肆会弱女 菩萨王刑堂接皇差

第二十二回 冷胤稹初萌登龙志 热胤禩知难退激流

第二十三回 皇帝失意悠游巡幸 群雄逐鹿煞用心机

第二十四回 情重阿哥情牵一线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

第二十五回 大故骤起波浪翻涌 风云色变鱼鳖惊慌

第二十六回 蓄险心胤禔进密言 抱恶意移祸社稷臣

第二十七回 落井下石诚王摇舌 杯弓蛇影雍王惊心

第二十八回 邀功名叔侄存芥蒂 拦乘舆孤臣逞强项

第二十九回 谣诼四起帝辇纷乱 指挥若定王府划策

第三十回 嘉兴楼侑歌警痴人 上书房厉声斥妄言

第三十一回 意难消存心欺君父 稳大局复辟再还宫

第三十二回 颠倒口令福儿驯马 淆乱视听胤祥谈诗

第三十三回 斗蟋蟀兄弟犯口舌 有恻隐救弱浣衣局

第三十四回 换谋略八府整旗鼓 说天命四王立门户

第三十五回 谒廷臣年羹尧入觐 破贼穴江夏镇遭焚

第三十六回 行诈谋胤稹稳阵脚 遵密令福儿访当铺

第三十七回 明修栈道雅令赏雪 暗渡陈仓恶擒魑魅

第三十八回 抢功劳胤初枉行权 殉气节紫姑染黄泉

第三十九回 皇心不测宠辱难辨 玲珑机宜暗布间谍

第四十回 祸转福谏说齐家道 仆变主李卫入宦途

第四十一回 慊吏治胤稹嗟世路 恨不肖二次废太子

第四十二回 重雾漫幛歧路彷徨 密云未雨智士观局

第四十三回 忙党争孝子忘母寿 对陵丘兄弟叹世情

第四十四回 鼙鼓西震兵败青海 警钟东应八王用谋

第四十五回 邬思道精微析时局 二阿哥囹圄盼将军

第四十六回 忠王掞忠谏讽胤稹 烈郑氏烈殒答胤初

第四十七回 十四阿哥拜帅西征 十三阿哥缧绁逢兄

第四十八回 鄂伦岱倒戈回帝都 康熙帝染恙中和殿

第四十九回 雍亲王撤差担惊忧 隆科多受命入穷庐

第五十回 邬思道当机决大事 康熙帝寿终赴泉台

第五十一回 丰台营胤祥夺兵权 畅春园雍正登大宝

第五十二回 高鸟已尽良弓宜藏 书生明哲克保全身

序言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其中二月河先生的《康熙大帝》(四卷)《雍正皇帝》(三卷)和《乾隆皇帝》(五卷)就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创作实力。它们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迅速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而评论界对它们的关注则稍为滞后,也许原先认为它们不过是一般的畅销书。记得是在1995年10月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初评读书班上,大家才惊喜地发现《雍正皇帝》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并在第四、五届茅盾文学奖时《雍正皇帝》两度入围候选作品,最后仅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奖。此后媒体上更是好评如潮,并被改编成电视剧播放,作者还获得了美国的“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奖”,在全球化语境下得到肯定。

2006年岁末,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同志约我为《雍正皇帝》搞评注本,我觉得这创意很有见地,能对大家进一步深入理解小说内容有所帮助。但因我学识浅陋,一直是研究当代文学,对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所知有限,心中无数不敢遽尔应命,曾建议他们去请历史学家来做,大概因“历史小说是小说不是历史”的缘故,出版社执意要我承担。辞而不获,转而我想这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懂就学,正好认真补补课,也就应承了下来。

《雍正皇帝》是当代白话小说,通俗易懂,为什么还要搞评注呢?我认为它虽非奇篇奥帙,但因写得放松,恣意汪洋,有时旁逸斜出,随时拈掇,从四书五经、琴棋书画到中医饮食、经穴气功,令人难以应付。书中众多人物事件又真假莫辨,有的言之凿凿实乃子虚乌有,我就常被搞得一头雾水,对于普通读者无疑也是阅读障碍,所以我赞赏出版社这个创意。历史小说不能脱离历史,又不能拘泥历史。评注的目的不要用索隐的考史方法来校对和评判小说,而是从中体会文史小说化的取舍和转换的艺术。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阅传奇必考其事是“说梦之痴,人可以不答者也”。这种痴人不是没有。

雍正皇帝是一位毁誉丛集的君主,《雍正皇帝》也是一部纷争不已的小说。喜爱它的说是横空出世,百年不遇,批评的说它美化皇帝歌颂皇权。本来对文艺作品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事,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必强求一律,我更无意侧身争论之中,只是作为较早的鼓吹者之一,我并不认为写了皇帝就一定是美化皇帝。封建时代是帝王的家天下,梁启超曾说“一部《二十四史》乃是一部二十四姓之家谱”。帝王是那个时代的主宰和代表,通过他们往往能集中反映社会和历史的面貌。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样写。我认为《雍正皇帝》并没有美化雍正,而是作为小说中复杂的正面人物,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小说主要不是评判是非功过,而是刻画人物性格。全书又潜在着浓重的平民意识,作者说“就我所对历史人生的理解,无论人性善恶,演化衍化千万,我心里牵挂弱势人群的心理渴望与需求企盼是不变的”。这正是他人文情怀之所在,也是小说富有现代意识的地方。

要对一部作品作出正确评价,当然首先要认真阅读作品本身。当今读书之弊在于浮躁,人们往往偏爱某些速食文化,有的专业人士也因忙于其他事务,缺乏从容静心品读的习惯,以粗疏浏览为常事,细读是克服庸论的良方。有的古人堪称榜样。李卓吾评《水浒》“口不停诵、手不停批者三十年”,金圣叹读《水浒》“无晨无夜不在怀抱者”。经过他们的艰辛努力,把原先认为是“通俗小说”的《三国》《水浒》等好几部作品,推上了文学经典的圣殿。也许有人以为只有经典才配搞评注,其实不然。196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就出过茅盾先生为韶华先生《浪涛滚滚》作的点评本,那是一部描写大跃进时水库建设的长篇小说。茅盾先生这种评论的热情,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评注之学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独特的文艺评论形式,从诗经的汉代毛传郑笺,到宋代儒家经典的章句注疏,和明清小说评点的昌盛,构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评论传统。它是沟通古今、沟通评论家、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是细致分析作品的有效途径。张竹坡在《金瓶梅》评语中说:“做文如盖房造屋,要使梁柱榫眼都合得无缝可见;而读人的文字却要如拆房屋,使某梁某柱的榫,皆一一散开在我眼前也。”这种解剖麻雀的方法,无论对于创作、阅读或评论,都是一种基本功。它帮助我们探索人物塑造和结构运笔的谋略,提高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体会艺术潜在的奥妙和滋味,增进人们对艺术的敏感。它丰富和夯实了宏观叙事理论,是对普通批评范式的重要补充。至今仍值得重视。我这次的学习和尝试,历时一年于2007年国庆其事方竣,共写五百多条评注,有对史料的考证,有对情节结构和语句的分析,有人物简历和性格的介绍,也有依据我的认识所指出小说的缺点和不足。不知是否妥当?舛谬疏漏之处,敬祈读者和专家指正,并请作者海涵。

内容推荐

本书描写鲜为人知的清廷生活,却又不拘囿于那小小的紫禁城。阿哥党争,杀机隐隐,龙庭易主,雍正险胜。改诏说,弑父说,继位说?一段历史,几多疑云,扑朔迷离,令人难解难分。作者用史笔著文,用文笔立史,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无不尽收笔底。上至典章制度、宫廷建筑、饮食服饰、礼仪乐律,娓娓道来,书卷气浓;下至勾栏瓦舍、寺庙堂肆、市井乡野、客旅古渡,徐徐展开,风情万种。阿哥逐鹿,明争暗斗,字字权谋机诈;女伶歌伎,绕梁余音,句句回肠荡气。其情节铺设,夭矫跌宕,人物塑造,浓淡相宜,谋篇均别出心裁;以思想为经,艺术为纬,鸟瞰历史,探究人生,非大家而不可为。

编辑推荐

  《雍正皇帝》涉笔广泛,场面恢宏,有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并且结构上较上卷更为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作家擅于写帝王史实,对宫闱秘闻,分寸把握得当,特别是对官庭斗争中微妙的人际关系,权谋机变,揣摩体味得玲珑剔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1: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