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附光盘)》由赵宇宁编著,作者是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孔伯华国医学堂讲师,薪火传承项目孔伯华名家研究室研究员。全书分为十三章,内容包括:经络穴位,治病养生的根本大法;手太阴肺经——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手阳明大肠经——延年益寿的良药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附光盘)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赵宇宁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附光盘)》由赵宇宁编著,作者是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孔伯华国医学堂讲师,薪火传承项目孔伯华名家研究室研究员。全书分为十三章,内容包括:经络穴位,治病养生的根本大法;手太阴肺经——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手阳明大肠经——延年益寿的良药等。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附光盘)》由赵宇宁编著,是以作者在山东卫视《养生》栏目、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栏目、青岛电视台《民生开讲》栏目等媒体的讲座为基础修订而成的。《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附光盘)》为读者提供了八段锦等一些中国传统的导引方法,可以起到锻炼经络、脏腑的作用,有助于人体经络的通畅、脏腑功能的正常,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因人而异、小量起步、适可而止、坚持锻炼,以达到祛病延年之目的。 目录 第一章 经络穴位,治病养生的根本大法 藏在经络里的养生密码 十二正经——挺进健康的交通干道 叫对经络的名称 一阴一阳,一表一里 经络的五行属性 找对穴位的技巧 人人都有一把尺 方便的简易取穴法 利用感觉找穴位 分清尺侧和桡侧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肺经藏象浅说 肺主气,司呼吸 肺朝百脉,主治节 通调水道 外合皮毛,内络大肠 肺藏魄,在志为忧 肺经养生要穴 中气不足,就找中府 肩背痛,找云门 鱼际通心肺,止咳平喘不疲惫 列缺穴——头项酸痛的特效药 咳声阵阵,“少商”镇镇 肺经经络锻炼法 对摩鱼际,预防感冒 “呬”肺气诀 左右弯弓似射雕,牵拉肺经,按摩心肺 第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延年益寿的良药 大肠经藏象浅说 大肠主津,传导糟粕 助肺排毒养颜 助阳气,泻火气 大肠经养生要穴 面口合谷收,急救止痛有奇效 不闻香臭,迎香可助 曲池是降压药,也是皮炎平 大肠经经络锻炼法 攒法疏导大肠腑 摇山晃海功,通导大肠养五脏 第四章 足阳明胃经——人体的后天之本 胃经藏象浅说 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胃经养生要穴 足三里——人体的保健大穴 鼻病找内庭 人迎穴——紧致皮肤的美容穴 天枢穴——止泻通便的腹腔枢纽 丰隆穴——降脂化痰第一穴 四白穴——美容养颜治近视 胃经经络锻炼法 调理脾胃臂单举 第五章 足太阴脾经——女性健康守护神 脾经藏象浅说 脾主运化 脾主升清 脾主统血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在液为涎,主四肢肌肉 脾经养生要穴 隐白止血,功似三七 妇科病找三阴交,长按终身不变老 血海穴——调血脉止瘙痒 大包穴——防身要穴 脾经经络锻炼法 原地云法健脾胃 呼脾气诀 第六章 手少阴心经——主宰人体的命脉 心经藏象浅说 心主神明 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心经养生要穴 失眠晕车找神门 心经组穴——保持舒畅心情 弹拨极泉增加身体能量 少冲清心热 心经经络锻炼法 循经按揉补心气 摇头摆尾去心火 呵心气诀 第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宁心安神,舒筋活络 小肠经藏象浅说 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 小肠经养生要穴 腕骨治落枕,解除颈椎痛苦 养老穴——防治老年病 少泽穴——回乳丰胸 听宫穴——改善听力 小肠经经络锻炼法 纵横摆臂锻炼小肠经 第八章 足太阳膀胱经——通调五脏六腑 膀胱经藏象浅说 膀胱经养生要穴 睛明穴——赶走黑眼圈,预防视疲劳 腰背委中求 大杼穴——防治颈椎病 背俞穴——疏通五脏六腑之气 膀胱经经络锻炼法 捶背好处多,敲出身体免疫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 第九章 足少阴肾经——人生的先天之本 肾经藏象浅说 肾藏精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 肾经养生要穴 涌泉穴——清热开窍,交通心肾 太溪穴——保养肾脏元气 俞府穴——消除胸腹胀满 足少阴肾经经络锻炼法 两手攀足固肾腰 磨法补肾松腰胯 第十章 手厥阴心包经——护卫心脏的宫城 心包经藏象浅说 心包是保卫心脏的宫城 心包经养生要穴 劳宫穴——清心安神,缓解手脚多汗症 内关穴——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医生 中冲穴——开窍醒脑 心包经经络锻炼法 捂胃法调治胃病 拓法锻炼心包经,为疲劳的心脏减负 第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 三焦经藏象浅说 三焦经养生要穴 阳池穴——鼠标手的克星 外关穴——清热解表治感冒 支沟穴——轻松治便秘 三焦经经络锻炼法 两手托天理三焦 嘻三焦诀 第十二章 足少阳胆经——一切为了消化系统 胆经藏象浅说 储存排泄胆汁 胆主决断 胆经养生要穴 光明穴——改善视力 按摩悬钟治髓疾 阳陵泉主治筋病 一切风证,可从风市入手 胆经经络锻炼法 “摇头功”治肝胆病 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十三章 足厥阴肝经——消解压力,护身卫体 肝经藏象浅说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 肝主藏血,开窍于目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经养生要穴 太冲穴——快速化解怒气 大敦穴——镇静头脑止头痛 行间穴——清泻肝火调性情 肝经经络锻炼法 攥拳怒目增气力 嘘肝气诀 推法锻炼厥阴经 试读章节 十二正经——挺进健康的交通千道 什么是十二正经呢?十二正经就是连接五脏六腑的十二条经络的总称。由于它们连接的是人体最重要的五脏六腑,所以称为“正经”,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不是说五脏六腑吗?加起来才十一项。为什么又出现十二正经呢?因为心脏有两条经络,一是心经,另一个是“心包经”。所以一共有十二条正经。◆叫对经络的名称 十二正经包括“心经”、“心包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大肠经”、“小肠经”、“胃经”、“胆经”、“三焦经”、“膀胱经”。由于这些经络都和人体四肢及手、足相连接,而在中医里又有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的说法,所以十二经的标准名称即是医书中所讲的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这里太阴、少阴、厥阴、少阳、阳明、太阳是中医里的专有名词。太阴是指阴气最盛的时候,少阴是指阴气稍微小一点的时候,厥阴是指阴阳转化的时候;少阳是阳气刚刚生发起来,太阳是阳气盛大,阳明是由阳向阴转化的时候。 中医认为,背为阴,腹为阳;内为阴,外为阳。通过阴阳的概念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经络的运行部位,如阳经大多分布在背部和身体的外侧,而阴经大多分布在身体的腹部和内侧。 由于十二正经与脏腑是通连的,因此相当于是脏腑的输送管网系统、过滤器、消毒器、泵站等。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通过经络所连接的脏腑和经络所循行的路线,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调理办法。◆一阴一阳,一表一里 人体十二经络有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搭配,就是一条阳经与一条阴经互为表里,阳经为表,阴经为里,从而形成了阴与阳的协调关系。 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脾经与胃经相表里,心经与小肠经相表里,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肝经与胆经相表里,心包经与三焦经相表里。 人们常用“心腹之患”来形容问题的严重性,却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将心与腹联系起来。其实这种说法源自于中医,在中医看来,心与小肠是互为表里关系的,“心”为脏,对应手少阴心经,属里;“腹”就是指小肠,为腑,对应手太阳小肠经,属表。“心腹之患”就是说小肠经和心经是一个整体的,一个出了问题,则另一个也有反应。比如心脏病发作时常常会表现为背痛、胳膊痛,有的人甚至还会牙齿痛,而这些疼痛部位大多是小肠经的循行部位。 再比如“肝胆相照”,其意义同样源自中医。为什么说“肝胆相照”,不说别的相照呢?因为中医认为肝与胆相表里,关系十分密切。肝脏脾气暴躁,刚烈勇猛,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将军;而胆腑则性情中正,威严果断,是一位稳坐中军帐的军师;譬如廉颇与蔺相如,张飞与诸葛亮。只有肝胆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才有可能取得战斗的最后胜利。肝有了毛病了,胆就会有反应,反之亦然。所以乙肝患者,大多都有胆囊方面的疾病,就是这个原因。◆经络的五行属性 经络间的另一种联系,贝IJ与五行的相生相克有关。在中医看来,每条经络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胃、脾属土;大肠、肺属金;膀胱、肾属水;肝、胆属木;小肠、三焦、心、心包均属火。 互为表里的两条经,拥有相同的属性。比如肺与大肠相表里,两个都是属金;膀胱与肾相表里,两个同属水;肝与胆相表里,同属木,等等。所以平时我们按摩某一条经时,对属性相同的另一条经络,也可起到保健与治疗效果。 当然,如果我们根据经络的五行生克规律来按摩不同的经络,同样也可起到保健与治疗的作用。 比如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如果肝气太过,就会抑制脾胃功能,出现肝胃不和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调理肝经来改善这种肝胃不和的情况。 除了十二正经之外,在人体内运行的还有我们在武侠小说里经常看到“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和冲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所以称之为“奇经”。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正经之间,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脉、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跻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蹻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除此之外,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交会穴位,也是常用的保健穴位,对保证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运用也非常广泛。P3-6 序言 说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贝,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呢?是明朝富商沈万山家的聚宝盆?还是《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净水瓶?其实,大家不必羡慕别人拥有的那些神物,我们自身就有一样宝贝,它照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经络。人体健康的“大药”不用向外寻求,他就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 说到经络,可说是中医学理论中最独特、最神奇的一部分了。中医有谚语说:“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有人说,中医看病经常是开药方、吃中药,这里面哪有经络呢?其实这里还真有经络,因为中药的运用都讲究归经。大家所熟知的当归、柴胡、人参、黄芪等中药都是有归经属性的。所谓归经,就是这药被吃下去后,容易对相应经脉产生影响并被这条经所利用。人体健康时经络就是畅通的,人体生病了经络就可能堵塞不通,人的生命消失了经络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无论是吃中药,还是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导引锻炼,甚至做瑜伽,最终目的都是为让相应的经络保持通畅。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而这个整体的形成,依靠的就是“经络”这个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向内归属于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向外联络人体的四肢百骸,通过经营管理、沟通联络使我们的人体成为了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因此,谈中医的养生治病,不能不谈到经络,谈经络就不能不谈它所归属的脏腑,以及与它对应的四肢九窍,这样才能完整地认识人体。本书中也为大家提供了八段锦等一些中国传统的导引方法,可以起到锻炼经络、脏腑的作用,有助于人体经络的通畅、脏腑功能的正常,希望大家可以因人而异、小量起步、适可而止、坚持锻炼,以达到祛病延年之目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经络养生成了热门话题。我在阅读一些普及型的经络养生书时发现,某些经络和穴位的作用显然是被夸大了,神话了,并且把治病和养生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迷信和科学之间往往就差那么一两步,所谓过犹不及。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总结整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孔伯华中医世家三代人传承近百年的经络学术思想精髓用中医科普的方式提炼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在养生大潮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给大家以借鉴和参考。但需要指出的是孔伯华中医世家一直奉行“养治分开”的观念。最近有报道说很多患者受养生热的影响,药也不吃了,医院也不去了,整天就是敲经络、按穴位,结果不但没有达到治疗效果,反而加重了病情,甚至导致病情恶化,我们认为这绝不是中医养生的初衷。养生与治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养生的方法绝不能替代专业医务人员的诊治。大家都是普通人,对中医的认识有限,对疾病的认识有限,包括对医疗器械、操作方法等的了解和使用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了病之后,首先要先去医院找专业人员诊察清楚,需要服药治疗的,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等医生的诊断结果出来之后,再根据结果看看是不是可以用经络穴位来辅助治疗。希望我们提供给大家的这些理念和方法能让大家走出困惑,理智养生。 本书是以我在山东卫视《养生》栏目、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栏目、青岛电视台《民生开讲》栏目等媒体的讲座为基础修订而成的,在此感谢纪康宝、徐帮学、湛先余、湛先霞、宋学军、崔燕平等人对文稿的修订润色;感谢医馆同仁阮劲平、王彤、孙立彬、孔德麒对书稿内容进行的审订和修改;感谢张阿潭、韦杰、张月红为图书拍摄了光盘。 总之,患了疾病,一定要进行正规必要的治疗,本书所提供的保健方法,仅仅用于养生和辅助治疗之用,切勿本末倒置。只有用这种客观的态度去学习和使用我们的经络,才能让经络成为如虎添翼的治病良方,造福健康的养生法宝。 赵宇宁 2010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学说之一,在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赵宇宁师弟基于中医传统经络理论,结合孔伯华中医世家的学术经验,总结出方便有效的穴位疗法和经络锻炼法,对于日常保健大有裨益。 ——“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传承人 孔令谦 国家推广的健身体育项目中,有许多是来源于中国古老的导引术,比如五禽戏、八段锦等。这些导引术动作简洁、古朴,但却与中医的经络理论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以导引锻炼经络,疏通经络,再配合穴位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专家 张明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