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
周卫华编写的《道德经译注(精编本)》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德经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学生读本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 周卫华编写的《道德经译注(精编本)》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内容推荐 周卫华编写的《道德经译注(精编本)》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目录 道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德经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本书经典名句记忆 本书相关名言链接 附录一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之老子部分 附录二 中外名家评老子和《道德经》 读后感 与《道德经》为伴 试读章节 本章内容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集中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列举了日常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等,指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老子认为世间万物不会孤立存在,万物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补充的,任何事物都与自己的对立面同时存在,在这一部分中,论述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 后一部分则将辩证法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提倡“无为”和不争。老子认为理想的“圣人”应该是顺随自然,有所作为,而不强作妄为,用“无为”的方式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教化民众,以此来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圣人”不争功名,对已经发生了的有功利的事情,既不管制,也不占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②。有无相生③,难易相成④,长短相形⑤,高下相倾⑥,音声相和⑦,前后相随⑧,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⑨,行不言之教⑩;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①斯恶已:斯,则,就。恶,丑。已,通“矣”。②不善:此处指恶。③有无相生:有和无互相生成。相,互相。④难易相成:难和易互相形成。⑤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⑥倾:同“盈”,充实、补充、依存。⑦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作“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作“声”。⑧前后相随:前与后互相追随。⑨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此处指得道的人。处,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妄为。⑩不言:不发号施令,不滥用政令。万物作而弗始:作,兴起、发生、创造。始,首倡。有:占有,据为己有。恃:倚仗、依赖。居:居功,自我夸耀。是以不去:是以,因此。是,指示代词,这。以,因为。不去,指“圣人”的功绩不会消失。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美的原因,那么丑的概念就产生了;天下人知道了善之所以善的原因,那么恶的观念也就形成了。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示,高和低互相补充,合音与单声互相谐和,前与后互相追随。所以,得道的人顺其自然地对待世事,任凭万物自然发生而不发号施令,万物兴起而不肇事端,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助长万物而不自恃,成就功业而不居功自傲。可是,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也就不会离开他。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平时做事情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式,从多方面思考,比如面对选择,如果向左走是一条死胡同,向右走也许就是阳光大道。 第三章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纷纷招揽贤才,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下,老子的政治主张却颇为独特,他提出不“尚贤”,他反对重用和提拔所谓的“优秀人才”,反对珍爱和看重稀世珍宝。老子的这种主张是为了防止民众争名逐利,防止民众沦为盗贼。他认为:只给人们以口腹的饱足,却不让他们有竞争的目标、欲望和心智,这样人们就不会有竞争的行为,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竞争动乱的社会了。从这种设想的具体含义看,老子主张的“不尚贤”“使民无知”,与“愚民政策”还不是一回事,老子只是要人们回到一种自然而和谐的“无为”境界。P3-6 序言 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历史,皆因时代更迭中,民族有魂;而一个人的茁壮成长,在漫长岁月中,尤其需要人生扎根。 纵观时下的学校教育,我们忧心忡忡地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我们带人了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从精神上的各种大片,到物质上的洋快餐,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自己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果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带来的就会是精神世界的浮躁、迷误、幽暗甚至荒芜。 即便这样的我们,能够成为自诩的“世界公民”,但请不要忘记那句朴实的道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缺乏民族文化传承的“世界公民”,也很难为世界奉献独有的价值,也很难真正走远,最终依然会造成人生的漂浮、迷惘甚至残缺。 一个强壮的民族要有一个最大公约数的共同信仰;一个良好的社会应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一个健康的人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这便是当下最紧迫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所以,看见商务印书馆联合著名阅读策划公司智慧熊文化传媒共同策划出版的这套“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今注今译”丛书,我非常欣慰。 出版方力图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国学基础读物,他们联袂众多专家学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精心遴选出约50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他们认真理解经典典籍本义,同时注重主题内容上对价值观的引领,使这套图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强调了国学经典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又兼顾了国学经典中美德要素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直接作用。 如通过《论语》的阅读,学会自省,懂得修身,做一个具有“善良、正直、勤学、慎思”品格的人;通过《道德经》的阅读,了解“上善”“大德”“曲直”的概念,懂得凡事有成“始于足下”的道理,成为一个具有“坚毅、乐观”品格的人;通过《礼记》的阅读,懂得“孝,德之本也”的道理;通过《战国策》的阅读,领略论辩的艺术,学会思辨的智慧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而民族亡。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把文化之根深扎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上,更要通过行动,让国学经典通过我们的努力重新焕发生机,让逐日凋敝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躯体重生。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把根深深地扎下去,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而传承,同时脚踏实地汲取外来文化之所长,假以时日,我们必然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袤大地上,缔结出令世界起敬、令人类受益的中国文化的新成果。与此同时,我们的人生,自然而然会因此创造辉煌,在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之际,也活出了我们的精彩人生。 希望,不仅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也寄托在每一个人身上。 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