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七侠五义(共3册汉英对照)(精)/大中华文库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清)石玉昆//俞樾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侠义公案小说作为中国平民文学的一支,在晚清时期最为盛行,《七侠五义》可以说是侠义公案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以北宋仁宗时龙图阁大学士包公断案为背景,集中描写了一批劫富济贫、扶危济困、忠心为国的豪杰义士。全书情节曲折,结构紧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虎威大度的“御猫”展昭,艺高气盛的“锦毛鼠”白玉堂……

内容推荐

《七侠五义》是中国平民文学中的一个流派——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小说描叙的是公元11世纪,中国北宋(960~1127)年间一群侠义之士归服清官包拯,并协助包拯断案除害的故事。该小说脱胎于清代(1644~1911)著名艺人石玉昆的说书,后由文人俞樾加以润饰,修订而成。书中故事曲折离奇,语言风趣流畅,塑造出了展昭、白玉堂等12位侠客义士,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该书问世后,轰动一时,上至文人名仕,下至市井小民皆醉其中。

《七侠五义》成书于公元19世纪的清朝后期,也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末期。当时整个社会弥漫着愤懑不平和焦躁不安的情绪,侠义公案小说在此时诞生,他在一定程度上宣泄着百姓对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百姓把希望寄托在辅佐清官的侠士身上的意识。这类小说都是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具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和民间说唱文学色彩。

《七侠五义》刊行百年来,版本甚多。本书的英译,虽以近年的标点本为底本,但是编者依据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广百宋斋本一一校过。本书的译者为宋绶荃生,他对其中许多章节采取了概括式翻译,但所有情节均保留,未有删减,从而使全书译文流畅。

目录

第一回  

 据正史翻龙图公案 借包公领侠义全书

第二回  

 奎星兆梦忠良降生 雷部宣威狐狸避难

第三回  

 金龙寺英雄初救难 隐逸村狐狸三报恩

第四回  

 除妖魅包文正联姻 受皇恩定远县赴任

第五回  

 墨斗剖明皮熊犯案 乌盆诉苦别古鸣冤

第六回  

 罢官职逢义士高僧 应龙图审冤魂怨鬼

第七回  

 得古今盆完婚淑女 收公孙策密访奸人

第八回  

 救义仆除凶铁仙观 访疑案得线七里村

第九回  

 断奇冤奏参封学士 造御刑查赈赴陈州

第十回  

 买猪首书生遭横祸 扮化子勇士获贼人

第十一回  

 审叶阡儿包公断案 遇杨婆子侠客挥金

第十二回  

 展义士巧换藏春酒 庞奸侯设计软红堂

第十三回  

 安平镇五鼠单行义 苗家集双侠对分金

第十四回  

 小包兴偷试游仙枕 勇熊飞助擒安乐侯

第十五回  

 斩庞昱初试龙头铡 遇国母晚宿天齐庙

第十六回  

 学士怀忠假言认母 夫人尽孝祈露医睛

第十七回  

 开封府总管参包相 南清宫太后认狄妃

第十八回  

 奏沉疴仁宗认国母 宣密诏良相审郭槐

第十九回  

 巧取供单郭槐受戮 明颁诏旨李后还宫

第二十回  

 受魇魔忠良遭大难 杀妖道豪杰立奇功

第二十一回  

 掷人头南侠惊佞党 除邪祟学士审虔婆

第二十二回  

 金銮殿包相参太师 耀武楼南侠封护卫

第二十三回  

 洪义赠金夫妻遭变 白雄打虎甥舅相逢

第二十四回  

 受乱棍范状元疯颠 贪多杯屈胡子丧命

第二十五回  

 白氏还魂阳差阴错 屈中附体醉死梦生

第二十六回  

 聆音察理贤愚立判 鉴貌辨色男女不分

第二十七回

 仙枕示梦古境还魂 仲禹抡元熊飞祭祖

第二十八回  

 许约期湖亭欣慨助 探底细酒肆巧相逢

第二十九回

 丁兆蕙茶铺偷郑新 展熊飞湖亭会周老

第三十回

 济弱扶倾资助周老 交友投分邀请南侠

第三十一回

 展熊飞比剑定良姻 钻天鼠夺鱼甘陪罪

第三十二回

 夜救老仆颜生赴考 晚逢寒士金客扬言

第三十三回

 真名士初交白玉堂 美英雄三试颜睿敏

试读章节

郭槐与尤氏捧着一个大盒到玉宸宫来,众人只道盒中是产中应备食物,哪知正是他们所定奸计:盒中是只剥皮的死狸猫。及至李妃临盆分娩,刘妃、郭槐、尤氏趁忙乱中,将狸猫换去太子;把太子用龙袱包好,装入藤篮,命寇珠抛弃在金水桥下。寇珠到水边好生不忍,拼与太子同死河中。却好那陈林奉旨到御园办理果品,手捧金丝砌就龙盒迎面走来。寇珠喜道: “此人来了,太子有救矣!”乃将此事告知。二人商量,仍将太子用龙袱包裹,装入盒内。陈林捧了竞到八千岁府中,见了八千岁与狄娘娘,哭诉其事。八千岁与狄娘娘大惊,且将太子暂留南清宫抚养,再作道理。

当时刘妃将李妃产生妖孽奏闻,有旨将李妃贬人冷宫。幸得冷宫总管秦凤为人极好,又有小太监余忠做事豪侠,往往为他人之事奋不顾身。更有奇异之处,他的面目与李妃有七八分相像。李妃在冷宫,得他两人照应,暂且相安。及至刘妃十月满足,生下太子,即立为皇后。哪知太子到六岁上一病身亡,真宗郁郁不乐。八千岁人宫劝慰,天子问: “弟有几子?”八千岁一一奏对,并言第三子亦年六岁,与太子同年。天子立刻召见。须知此子即是李妃所生之太子,父子相见,天心感动,自难分舍,便命留养在宫中。后来真宗殡天,此子嗣位,便是仁宗皇帝。这是后话。

当日刘后见了此子,初时也不在意,后来转辗生疑,即召寇珠勘问。寇珠哪肯说出真情,一任非刑拷打,触阶而死。刘后又想李妃尚在,总是祸根,便诬奏其在冷宫诅咒,奉旨赐死。秦凤得信,慌忙报与李妃。余忠便慨然道: “奴婢情愿代死。”当时不由李妃作主,移至下房。余忠即解发挽个髻儿,穿了李氏衣服,卧在床上。须臾圣旨到来,派孟彩嫔验看,秦凤请至偏殿暂坐。须臾,报李妃已死。孟彩嫔到床前约略一看,那辨真伪,便复旨去了。那余忠尸首照例埋葬,自不必说。李妃充作余忠,报了重病,立命移出。秦凤将他送至陈州家内去了。后来秦凤因与郭槐不对,亦为其所害而死。

这一段事便是“狸猫换太子”的缘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惟八大王则实有其人,大王名元俨,太宗皇帝之子,真宗皇帝之弟。宋人王辟之所作《渑池燕谈录》,称庆历中,皇叔燕王元俨薨,仁宗追悼尤深,特赠“天策上将军”。王性严毅,威望著于天下,士民识与不识呼之以八大王。又沈淑所著《谐史》云:富郑公上河北守御十二策日:燕王威望著于北边,燕蓟小儿每遇夜啼,其家必惊之日: “八大王来也!”八大王威名如此,宜小说中每称道勿衰。然所谓狄娘娘者,又无可考。世传狄青见姑娘,与秦叔宝见姑娘同一荒唐。今侠义传中既无狄青事,则亦不必与辨矣。

此书本为“七侠五义”诸人写真,而以包公为七侠五义之主,立言颇为得体。今据正史,将包公一生宦迹表明,又照原书叙明狸猫换子缘,由以后便径接原书,不再删改。

P14-16

序言

《大中华文库》终于出版了。我们为之高兴,为之鼓舞,但也倍感压力。

当此之际,我们愿将郁积在我们心底的话,向读者倾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系统、准确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翻译成外文,编辑出版,介绍给全世界,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早在几十年前,西方一位学者翻译《红楼梦》,将书名译成《一个红楼上的梦》,将林黛玉译为“黑色的玉”。我们一方面对外国学者将中国的名著介绍到世界上去表示由衷的感谢,一方面为祖国的名著还不被完全认识,甚至受到曲解,而感到深深的遗憾。还有西方学者翻译《金瓶梅》,专门摘选其中自然主义描述最为突出的篇章加以译介。一时间,西方学者好像发现了奇迹,掀起了《金瓶梅》热,说中国是“性开放的源头”,公开地在报刊上鼓吹中国要“发扬开放之传统”。还有许多资深、友善的汉学家译介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在把中华民族文化介绍给全世界的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或囿于理解有误,或缘于对中国文字认识的局限,质量上乘的并不多,常常是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有最完备的国史。但他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还处在哲学史前状态。这么了不起的哲学家竟然作出这样大失水准的评论,何其不幸。正如任何哲学家都要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一样,黑格尔也离不开这一规律。当时他也只能从上述水平的汉学家译过去的文字去分析、理解,所以,黑格尔先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水平是什么状态,也就不难想象了。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缺少不了中国。中国文化摄取外域的新成分,丰富了自己,又以自己的新成就输送给别人,贡献于世界。从公元5世纪开始到公元15世纪,大约有一千年,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她的光辉照耀全世界。人类要前进,怎么能不全面认识中国,怎么能不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呢?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曾经辉煌过,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和平而兴旺;也有过黑暗的、想起来就让人战栗的日子,但中华民族从来是充满理想,不断追求,不断学习,渴望和平与友谊的。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话就是要人们向别人学习。这段话正是概括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人交往的原则。人与人之间交往如此,在与周边的国家交往中也是如此。

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了中国,可惜在位只有十几年,来不及做更多的事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