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志画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青青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青青编著的《曾志画传》为曾志(1911-1998)百年诞辰而作。全书由“烽火岁月中的女革命家”、“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实干家”、“改革开放的执行者”、“曾志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伴侣忠贞不渝”、“博大而深沉的母爱”、“永远的怀念”等章节组成,全面而集中地反映了曾志同志革命的一生。书中有二百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包括曾志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任中共领导人的合影。

内容推荐

王青青编著的《曾志画传》是纪念曾志同志百年诞辰的珍藏本。《曾志画传》首度公开发表的208张照片,真实而精彩地记录了一位女红军战士的传奇一生,展示了一位伟大母亲的不朽风范,彰显着共产党人的道德追求和信仰的力量。文字与画面的相互映衬,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视觉记忆:曾志同志是共产党人的骄傲,是民族的骄傲,是中华女性的骄傲。

目录

代序 致母亲——白云山上的祭文

第一章 烽火岁月中的女革命家

 湘南起义中的红衣少女

 17岁的井冈山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

 青春之花绽放在闽东红土地上

 湖北抗战烽火中的能干女将

 延安岁月苦与乐

 浴血奋战在东北

第二章 新中国建设中的实干家

 女工业部长下井吓坏矿工

 安家在工厂,其乐融融

第三章 改革开放的执行者

 协助耀邦,参加拨乱反正,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

 微霞照黄昏,夕阳无限好

第四章 曾志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等

 曾志与毛泽东

 曾志与朱德

 曾志与周恩来

 曾志与彭德怀

 曾志与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老战友、老朋友和知名人士

第五章 革命伴侣忠贞不渝

 陶斯亮在“纪念湘南起义7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曾志与陶铸

 写给汪东兴的一封信

 曾志与夏明震

 曾志与蔡协民

第六章 博大而深沉的母爱

 曾志和她的孩子们

 淡定的秋色

 挽革命老人曾志

 纪念母亲

 小井的思念——怀念奶奶曾志

 姥姥——献给亲爱的姥姥

 信徒·战士·女人

 陪床记事

第七章 永远的怀念

 永远的曾志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

 凌霜傲雪一枝梅——回忆战友曾志

 缅怀曾志大姐

 缅怀敬爱的曾大姐——为纪念曾志同志诞辰95周年而作

 真实的、美丽的——我心目中的曾志大姐

 永远怀念曾志大姐

 往事——悼念曾志同志

 感念

 魂归井冈——曾妈妈逝世十周年祭

 从松风石到小井墓——缅怀曾志大姐

 二上井冈哭曾志大姐

 最美的夕阳红——怀念曾妈妈

 曾妈妈是一部厚重的大书

评传 巍巍井冈魂兮归来——红军老战士曾志诞辰百年祭

曾志生平

后记

试读章节

湘南起义中的红衣少女,

1911年4月4日,曾志出生在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期在母亲的支持下,8岁到省城长沙读书,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6年8月,年仅15岁的曾志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立下了终生为党奋斗的誓言。

1927年春,曾志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衡阳农协妇女部干事和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马日事变”后,上级指示:准备暴动,攻打长沙!因曾志的党员身份没有公开,便派她执行暴动的联络任务。

一天太阳落山,曾志才回到特委所在地——市郊的西湖小学。晚上八点多钟,曾志和大伙正忙着做饭,这时一阵敲门声,打开门,进来的是国民党的一位营长。因曾志曾给警察大队讲过课,所以与这位营长彼此认识。营长向身后的护兵使个眼色,那护兵将手中的马灯举起,就在灯光闪烁的刹那间,曾志一眼见到第一道门外有十几个黑影,枪上的刺刀一晃一晃的。曾志装出一副浑然不知、若无其事的样子,既热情又抱歉地说:“唉呀营长,我正在做饭,手这么脏,都没法跟你握手,等我去洗洗手就来!”曾志走进厨房,见一位男同志已跳到厨房外,正翻墙而逃。曾志立即跟着跳上放尿桶的档板,又纵身越过围墙,然后低头猛跑。讲习所的军训及运动员的底子帮了她的大忙,使她一个女子有如此矫捷的身手,能够在瞬息问脱身。曾志穿过一片菜园,跑到一处黑黢黢的土岗上。惨白的月光照着十几具棺材。曾志守在这些正在腐烂、发出异味的尸体旁,忘记了害怕,一心惦记着屋里的同志。天蒙蒙亮了,她见昨天跑出去的那位男同志一溜烟进去了,她也赶快跟进。一进屋,见几位同志都在屋里,她不由长长吁了口气。同志们告诉她:昨晚来了十几个兵,将各房间都把守住了,搜查完了又盘问了一番,没什么结果就走了。

1928年2月,在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推动下,声势浩大的湘南暴动以郴州为中心全面展开。革命形势如火如荼,汹涌澎湃,甚至连小孩子都发动起来建立了儿童团。此时的曾志才17岁,但已是郴州特委秘书长。她刻意做了红色的打扮,又剪短头发,换上男装,裹条红包头,缠上红腰带,梭镖上红缨招展。人们传说那时的她是全身裹红,拿两把缚着红布的大刀。红姑娘曾志亲自率领部队下乡,抄土豪劣绅的家,打开粮仓救济贫苦农民。

有一天,曾志路过郴州城门楼子,突然想到国民党曾盘踞这里,给革命工作带来很大障碍,于是,一阵热血冲动,决心烧掉它!她竟有气力抱了那么多的草来,但她太缺乏经验,先烧二层,然后去烧三层,待她由三层下来时,楼梯已烧着,差点把自己捂在里面。当她狼狈地从着火的城楼里跑出来时,一头撞见朱德,朱老总问她干什么呢?她说这城门可恶,妨碍革命,就把它烧了。朱德竟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就走了。

风起云涌的湘南暴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他们急调重兵“围剿”郴州,企图把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襁褓中。尚处幼年的郴州党组织执行了“焦土政策”,导致了反革命叛乱,许多不明真相的农民在反动地主的煽动下残杀了党政领导同志,包括曾志年仅21岁的爱人夏明震。失去亲人的曾志将怀念和遗憾深埋心底,毅然参加了工农红军,拿起枪杆子,向敌人讨还血债!

17岁的井冈山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

1928年4月,湘南暴动后成立的工农红军郴州第七师,跟随朱德的部队,向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发,“朱毛会合”(井冈山会师)后正式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曾志跟随队伍上井冈山,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那时,湘赣两省的敌人乘红军大部队正在湘南打外线的机会,以四个团的兵力围剿井冈山,企图利用此空当,端掉井冈山根据地。而当时山上兵力不足两个连,力量悬殊。毛泽东指示:无论如何要守住井冈山!于是,留守处的同志不分男女老幼,全都组织起来,投入了战斗。他们连夜砍竹子,削成两头尖尖的竹签,在火上烤一下后,再放到马尿里泡一泡,这样竹签就变得又硬又利。他们将这些竹签密密麻麻地插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还挖了很多壕沟,起了最初阻挡来敌的作用。在这道防线的后面,是险要的黄洋界口,它的一边是深渊峡谷,另一边是悬崖峭壁,留守处官兵就扼守在这里。8月30日,敌军开始向黄洋界发起攻击,红军则用“松树炮”回敬。所谓“松树炮”,就是将松树挖个窟窿,里面放进炸药,塞上破铁片、破瓦片、破玻璃等填充物,用铁丝箍紧,点着后可射半里来路。再加上居高临下滚滚而落的石块、木头,直打得敌人鬼哭狼嚎,几次冲锋都没有攻下红军的阵地,只得弃下横七竖八的尸体,狼狈地退回了老巢。毛泽东有一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写的就是这场战斗。

P13-15

序言

致母亲——白云山上的祭文

陶斯亮

亲爱的妈妈:

还记得吗?20年前,您带领我们一家来到白云山这一处僻静的山坡上,安放了这块松风石,并埋下一只盛过父亲9年骨灰的破旧盒子。这样做,是为了让蒙冤而逝的父亲,能够魂归他一生钟爱的广东大地。

今天,我带领孩子们,按您的遗愿又来到这里,而这次埋下的将是您的骨灰。您在广东的老战友们、老朋友们,以及亲人们,冒着冷冷的阴雨来为您送行。

您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一是唯有此处您才能与父亲相会;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广州是您一生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长眠这儿,可以永远守望着这座承载着您无限深情的城市。

您的遗嘱,我是在您逝世当天才拆看的。在一只旧牛皮纸信袋上写着一行字:我生命熄灭时的交代。看了您的遗嘱我不禁泪流满面,一半是由于悲伤,一半是由于感动。

您以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生死观来对待自己的后事。在遗嘱中您交代: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在家里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绝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登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您写道:“我想这样做才是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人死了,本人什么都不知道,亲友战友们来悼念,对后人安慰也不大,倒是增加了一些悲哀和忙碌,让我死后做一名彻底的丧事改革者!”

弥留之际,当您刚从一场昏迷中清醒过来,看到有那么多的人来看望您时,您用责备的眼光看着我,从失声的喉咙中发出费力的请求:“不要把我抬得太高!不要把我抬得太高!”妈妈,您真的是想静悄悄、静悄悄地走啊!就在您临终前不久,您让我清理了您的存款和现金,我从80只信封袋(工资袋)中掏出了几万元的现金,这是您多年来逐月存下来的。您再三嘱咐我:“一定不要扔掉那些信封,因为它们可以证明这些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

此时,您已病得奄奄一息,剧烈的癌症疼痛,常常痛得您浑身哆嗦,神志恍惚,但您仍集中起全部意志力,向我口述了您的另一份遗嘱。您开宗明义:“共产党员不应该有遗产,我的子女们不得分我的这些钱。”“要将钱交中组部老干局,给祁阳和宣章贫困地区建希望小学,以及留作老干部活动基金。再留一些做出版我的书之用。”您在让我念了几遍,确认没有违背您的地方后,才拼足最后的气力,用颤抖的手,签了您一生中最后的“曾志”二字。

您以85岁高龄与癌魔搏斗了近三年,已经创造了奇迹,更何况在这三年中,您还指导参与两本书的撰写,一本是写胡耀邦主政中组部的纪实,另一部是近四十万字的自传。就在您报病危的当天晚上,我与广东出版社签了出书协议。第二天,您瞬间回光返照,我赶紧将这一消息相告。我知道,您是多么渴望能亲眼看到这两本书的出版!特别是前一本。这是因为您已将该书的版权赠给了中组部老干局,您希望那点稿费所得能够为从外地来京看病的老同志们做补贴之用。

亲爱的妈妈,您一生追求崇高,却又甘于平凡;您从轰轰烈烈开始,却以平平淡淡结束;当年那灼灼锐气已变为如水般的平静;但唯独对自己的信仰、忠诚不曾有丝毫褪色,热情不曾有丝毫丧失。您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您对精神信仰的执著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您品格上的最大特色。

静下来的时候,我有时也想,您会为我们买了一元钱的时令菜而大为生气,却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捐给了社会;您一张面巾纸都要撕成四瓣用,却将自己的版权赠给了老干局,您几乎是刻意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如此清苦,何必呢?可转而又想,您是对的,谁叫您是共产党员呢!对自己的信仰守身如玉,您是真正做到了!

妈妈,这几日来我总是感到不安,因为您的遗嘱我无法彻底执行,您太让我为难了!我可以做到没有挽联,没有花圈,没有灵床,没有悼词,没有官方的仪式,不邀请新闻单位,不发通知,不打扰一线的领导同志……您的遗体已交医院做了解剖,您的一部分骨灰已撒到了井冈山一棵树下做了肥料,您的辛苦钱也已交给了老干局……但是,我如何能拒绝组织上对您做出评价呢?即使是一名普通百姓,也该有个生平啊!何况组织上对您的评价是如此中肯和恰如其分呢!我更是无法拒绝您的那些老战友们、曾经共事的同志们对您的那份感情,无法剥夺他们与您告别的权利。您火化那天,来了那么多的人,都是自发来的,那场面既俭朴又感人。特别是当双目失明的蔡斯烈叔叔摸摸索索走过来时,一直强忍悲痛的我再也忍不住那倾泻的泪水。蔡叔叔用双手抚摸着小亮抱着的您的遗像,摸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将脸颊贴了上去,与您喃喃话别。此时,革命战友间的那种生死之谊,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震撼和动容!

妈妈,您知道吗?当您变成一缕青烟飘入高空时,我也感到从内心深处得到了某种净化。在我送给您的那只小小花圈上,我写下了两行字:“您所奉献的远远超出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是这样的,当您将自己化为“零”的时候,却把“无限”留给了我们。

今天,我们在这块松风石下,埋下的是您和父亲混合了的骨灰,你们在分别29年后终于可以长相守了。这只骨灰盒,是您的外孙和外孙女为您买的;这上面的党徽是小毅为您剪贴上去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这几个字,是孩子们合计了很久后写上去的,它表达了年轻一代对您的评价。

当一切结束后,这里就变得静悄悄的了,一如您所期望的那样。从此您留给我们的是一棵树和一块石。那树为井冈增添翠色,那石供游人们小憩,您将以新的生命形式与这个世界、与我们同在。

该与您做最后的告别了,亲爱的妈妈,一路保重,我的爱会永远陪伴着您!

1998年7月4日

后记

经过大半年时间,三易书稿,《曾志画传》终于付梓了。期间,我反复阅读了《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曾志的故事》以及大量的回忆文章,并将照片逐张按时间顺序与其事迹相组合。我慢慢地被一种激情燃烧着。在我的印象里,革命战争年代女共产党人的形象总像电影里通常表现的:穿个破棉袄,土里土气。可是曾志姥姥不是这样,她是那么有气质,那么漂亮,典型的知识女性,她年轻时的一张照片,简直就像电影明星。曾志姥姥出身富裕,有吃有穿有书念,她完全是为了信仰,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强盛而参加革命,成为一名女红军战士,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她是共产党人的骄傲,是民族的骄傲,是中华女性的骄傲。

因我是第一次做画传这种体裁的书,缺少经验,肯定有疏漏之处,深以为憾。能为纪念老一辈共产党人出点力,我感到非常荣幸。他们为崇高的信仰而献身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努力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类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王青青

2010年12月2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