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品格成就优秀的领导
品格,也就是人的品质性格,包括人的品性和品行,既体现人的性格,也表现人道德的行为。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反映在领导者的一切言行之中。
人的品格高下直接决定人的能力素质高低,领导者的品格同样影响其领导力。优良的品格不仅是担任领导职务的素质要求,也是领导影响力重要的组成部分。领导者的领导力有公信力、感召力、意志力、魄力、专业能力等因素决定。领导力是一种获得追随者的能力,它需要令人信服的远见卓识,他的任务就是告诉追随者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它需要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领导不仅是领袖,也是导师。导师不仅要告诉追随者应该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者,容易使被领导者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并诱导他们去模仿和认同,从而产生更巨大的号召力、鼓舞力和说服力。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问是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领导别人。”
哈佛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比尔·乔治在采访了12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功领导者后,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道德上的完善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同时也是一种最有效的领导方式。
政治家需要良好的品格,因为他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同样领导者也需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因此领导者同样需要良好的品格。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政治生涯开始时便追随圣雄甘地,支持甘地所领导的运动。甘地本人对他十分欣赏,寄予厚望。甘地经常和尼赫鲁在各种问题上交换意见,主动提拔他担任领导职务.由于甘地的作用,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地位迅速提高。尼赫鲁虽然九次被捕入狱,但是他从未放弃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更加可贵的是,尼赫鲁并不盲目地追随甘地,他不怕困难,对欧洲进行了考察,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早已超过甘地。他始终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前列.提出了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广泛拥护。他所具有的良好品格以及对独立事业的坚定信仰和目光的远大,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敬和信赖。
也有些人对品格不屑一顾,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对道德表示轻视。他说:“美德不是伟人领袖高于其他人的因素。”但是这种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它将权力等同于权术。权术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不够民主和透明的权力机制下,它有可能发挥作用,但是在民主化和透明度很高的机制下它往往会让领导者寸步难行。尼克松最终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正说明了这点。因此只有道德被认可,才能实现有效的领导,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品德就像一艘船的舵,而能力就是它的马达,马达决定船行的快慢.舵却控制着船行方向。你只有开足马力,并沿着正确的航线前行,才能更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如果方向错了,船开得越快,偏离的方向就会越远。缺乏好品德,一个人的人生航程随时都有走人歧路的危险,而更多的能力也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更大的祸源。
曾国藩曾经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却须有冲融气象,两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可见,一直以来,对品德的考核始终是人事考核因素中的首要内容。一些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在创业时期,只求其才,不顾其德,只能是权宜之计:守业阶段,要靠“德”来巩固业绩,拢住人才,则必须德才兼备才行。
良好的品格造就优秀的领导者,恶劣的品行则是成功的羁绊。一个领导者能使人感念的,往往不是威势,而是他的德行与恩泽。只会发号施令的领导者,自以为很权威,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下级的认可,反而会扼杀下级的创造性和进取心。
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吸引员工。员工往往对领导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的服从和信赖。因此领导者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虽然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定能做个崇高的人。
自尊、自爱、自律、自信
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自尊、自爱、自律、自信,以人格的力量赢得下属的尊重。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付出应该比下属多,获得应该比下属少”,“自尊、自爱、自律、自信”,以期获得下属的敬重,树立领导的权威。
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在《金言》中指出:“最要紧的是自尊。”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简单地说。自尊就是自觉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有两方面的内容:从人与物的关系而言,人是主人,物是从属;从操纵和支配物而言,人高贵于物,而不是相反。
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所以首先要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前者是内在的自尊心,后者是外在的尊严。自主意识是自我依据对真理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等进行独立的判断。自主意识要求的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更不能屈从于权威或多数人的意见,违心地放弃自己的主见。在原则性的争论中,那些左右逢源的骑墙派、社会风云突变中朝三暮四的风派人物,都是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主意识。当然,自主意识也绝不意味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这恰恰是自主意识差的表现。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意识离不开社会空间。实际上,自主意识是对社会,包括自己所从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的自我抉择、自我认定和自我坚持。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