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是父母的期望,是老师的骄傲,因此,我们总是费尽心血地为孩子们做所有的事情,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这时我们就会困惑,难道对孩子用心有错吗?
本书将为许多处在困惑和苦恼中的家长及老师们点燃一束全新的教育火焰。它为老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理论和方法,让老师和家长们有的放矢,使孩子们充分享受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本书以最新的教育理念为您解开心结,内容涉及孩子不良行为纠正、学校教育以及家长心态调整等方面,列举大量的事例,从具体个案的角度告诉家长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分析深入浅出,便于理解,将为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每个人在情感上都需要认同和表扬,赞赏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激励。
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一生的功课。一个孩子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父母赏识的眼光,能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能使孩子创出奇迹。
让孩子自己决定
一天,已经放学很长时间了,亮亮才带着一身泥土回到家。爸爸生气地问他:“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身上还弄得这么脏?”
看到爸爸不高兴,亮亮有点儿害怕了,怯生生地对爸爸说:“下午学校足球队选拔队员,我去参加选拔了。”
“什么足球队?谁让你参加足球队了?经过我同意了吗?”儿子竟然自作主张,爸爸更生气了。
“是我自己要参加的,好多同学都报名了,我……”
“这绝对不行!成绩那么差,还有心思参加什么足球队,你要敢去,小心我打断你的腿!”亮亮还想为自己辩解,却被爸爸的怒吼声打断了。
后来,亮亮只好放弃参加足球队,但是他的成绩并没有因此好起来,反而比以前更差了。因为自己的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亮亮逐渐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父母总是习惯把“选择权”和“决定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忽视甚至践踏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做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孩子变得胆小怕事,没有自己的主见,遇到事情只会依赖父母,听从父母的意愿和决定;二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跟父母“较劲”,做什么事都和父母对着干,你让我朝东,我偏要向西,从而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
因此,当孩子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给他们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不要把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非常受欢迎的美国家庭喜剧《成长的烦恼》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天,刚上中学的小儿子本恩作出了一项让人大吃一惊的决定:他要做“清新小子”乐队的经纪人!本恩发现“清新小子”乐队很有潜力,于是萌生了做他们经纪人的想法。可他遇到一个问题:要做“清新小子”的经纪人,必须拿出2000美元作为投资。
本恩没有钱,于是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亲杰森,并劝说杰森做自己的合伙人。听了本恩的想法后,杰森虽然非常吃惊,但还是支持本恩的决定,并同意拿出2000美元作为投资。
事情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杰森认为本恩根本不懂如何经营乐队,于是不顾他的想法,处处控制他,这让本恩无法忍受,于是结束了和杰森的合作。后来,本恩找到自己的邻居作为合伙人,并在转让乐队经纪权时一次性赚了2.4万美元,这让杰森形象大跌。
杰森无疑是位优秀的父亲,当孩子作出一项让他吃惊的决定时,他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孩子的决定。但他还是犯了一个很多父母常常会犯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
赏识孩子,就应该信任孩子,相信他们的判断力和办事能力,给他们选择和决定事情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决定,会让他们对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张磊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十几年前,张磊中考时,有两种选择摆在他面前:一种是读高中后考大学,另一种是上中专后参加工作。如果选择读高中,意味着还要苦读三年,况且最终能否考上大学仍是个未知数;而选择上中专,则是一条走出农村的捷径。张磊的父母非常开明,果断地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他。
张磊选择了中专。直到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他才发现中专学历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匮乏让他在工作中举步维艰。为此,他十分苦恼,但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所以他并没有怨恨,而是暗下决心,迎头赶上。后来,经过不断地努力,张磊不仅拿到了自学考试的本科文凭,而且在工作上也小有成就。 有机会让孩子自己作选择、作决定,这是赏识孩子、尊重孩子的体现。当孩子选择了一件事情并决定去做的时候,家长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禁锢他们的思想,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到实践中去感受。这种对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建立自立自强的意识非常重要。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选择和把握机会的能力,那么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就有可能不断地抓住机会,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相反,如果他从小凡事都靠父母替他选择和决定,久而久之,便没了主见,当他离开父母独立进入社会后,就很难作出果断而正确的选择,即使遇到机会,也只能与它擦肩而过。
让孩子自己决定,并不是让父母推卸责任,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意识,让孩子逐渐成熟起来。在生活中,不要让孩子一味地服从父母的决定,要让孩子用自己的意志选择或取合事物,让他有自我决定的机会,并在决定事物的过程中,培养肩负责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为了培养孩子自信、坚韧、主动、负责的优良品质,父母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当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对某件事情作出选择和决定时,父母应该给予热情的支持;
(2)当孩子的想法和决定有明显的不足和纰漏时,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提出合理建议并加以指导;
(3)如果孩子的决定确实不合理,应该耐心地分析原因,让孩子主动放弃错误的想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用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
P4-6
如何通过最科学的方法把孩子教育成才,是无数父母和老师的最大心愿。而“赏识教育”无疑是家长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利器。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赏识可以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激发他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一句“你真棒!”或许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孩子就是这样,告诉他能行,他就能行;说他不行,他能行的也不行了。这就是孩子,他需要的是观众,能为他喝彩的观众。你为他雀跃,他就会给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你说他不行,不如他人,他会证明自己真的很笨。看似寥寥数语,却塑造着孩子的一生。批评是一盆冷水,表扬却是一股温泉;批评使人灰心,表扬却令人振奋。
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性格迥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作为一位教育者,又何必吝啬“孩子你能行”呢?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的前提,首先应该是对孩子具有真诚和科学的爱。这种爱是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依赖、鼓励、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体验。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真心赞扬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及时激励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孩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振作。
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去欣赏他、赞扬他、信任他、鼓励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点,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帮助他们充分树立自信,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立自强、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入成功的殿堂。
本书将为许多处在困惑和苦恼中的家长及老师们点燃一束全新的教育火焰。它为老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理论和方法,让老师和家长们有的放矢,使孩子们充分享受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本书以最新的教育理念为您解开心结,内容涉及孩子不良行为纠正、学校教育以及家长心态调整等方面,列举大量的事例,从具体个案的角度告诉家长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分析深入浅出,便于理解,将为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