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黄仲奎主任等医学影像学工作者,根据临床工作实际需要,编写及录制了《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著作及录像光盘,通过文字及录像的形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数字X线摄影、CT、MRI常用技术的检查前准备、检查操作步骤、选用参数、图像后处理、图像显示、存储、传送以及临床应用等相关操作过程,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实用性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教材和检查应用指南,相信对广大读者的工作和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本书的图书及录像光盘,在文字介绍的基础上,录制每种技术操作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看得见,听得到,用得上”的视听资料。
本书及录像内容包括X线、CT、磁共振三大设备的检查操作技术。在数字X线摄影技术编写章节,先简单介绍相关设备基本构件、基本应用原理基础,对每一项技术的操作从检查前准备——体位及投照野设计——摄影条件及曝光——图像处理及传送——图像的质量要求——临床应用等进行编写;而CT及MRI技术章节的编写顺序则包括检查前的准备——受检者信息录入——扫描摆位及基线设定——参数的选择与扫描范围——对比增强检查——图像后处理及存储——临床应用。本书编写均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使读者的阅读思路遵循临床检查步骤,更好地帮助读者加深相关技术理论的理解和操作应用。
第一篇 X线摄影学检查操作技术
第1章 X线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第一节 X线装置的基本构造及其作用
一、X线管
二、高压发生器
三、控制电路装置
四、操作控制台
五、摄影平床
六、滤线器
七、射线管悬吊架或立柱横臂架
第二节 数字化X线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一、CR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二、DR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三、DR的操作控制台
第三节 数字化X线摄影的基本操作
一、数字化X线摄影前准备
二、投照曝光、图像处理及传送
第2章 颅面部数字X线检查技术学
第一节 头颅数字X线检查技术学
一、头颅后前正位DR检查
二、头颅侧位DR检查
三、眼眶后前位(眼内异物定位)DR检查
四、眼内异物定位侧位DR检查
五、内听道——汤氏位(Towne位)DR检查
六、视神经孔——后前斜位(Rhees位)DR检查
第二节 颞骨乳突、面骨及鼻旁窦数字X线检查技术学
一、乳突——许氏位(Schialler位)DR检查
二、乳突——梅氏位(Mayer位)DR检查
三、鼻骨侧位DR检查
四、颞颌关节——开、闭口侧位DR检查
五、鼻旁窦华氏位(Water位)DR检查
六、鼻旁窦柯氏位(Caldwell位)DR检查
第3章 胸部数字化X线检查技术学
第一节 胸部DR检查
一、胸部后前位DR检查
二、胸部侧位DR检查
三、胸部前弓位(前后向)DR检查
第二节 心脏DR检查
一、心脏后前位DR检查
二、心脏左侧位DR检查
三、心脏右前斜位DR检查
四、心脏左前斜位DR检查
第三节 乳腺数字化X线检查技术学
一、乳腺内外侧斜位(MLO)CR检查
二、乳腺头尾位(CC位)CR检查
第4章 腹部数字X线检查技术学
第一节 腹部仰卧位DR检查
第二节 腹部平片前后立位DR检查
第5章 骨与关节 数字化X线检查技术学
第一节 四肢骨与关节 DR检查
一、手部后前正位DR检查
二、手掌下斜位DR检查
三、腕关节 后前正位DR检查
四、腕关节 侧位DR检查
五、尺桡骨前后正位DR检查
六、尺桡骨侧位DR检查
七、肘关节 前后正位DR检查
八、肘关节 侧位DR检查
九、肱骨前后正位DR检查
十、肱骨侧位DR检查
十一、肱骨穿胸位DR检查
十二、肩关节 前后正位DR检查
十三、肩胛骨前后正位DR检查
十四、肩胛骨站立侧位DR检查
十五、锁骨后前正位DR检查
十六、足前后正位DR检查
十七、足内斜位DR检查
……
第二篇 CT检查操作技术
第6章 CT设备及其相关基本知识
第7章 CT的扫描与图像重组技术
第8章 颅脑、五官CT检查技术
第9章 颈部CT检查技术
第10章 胸部CT检查技术
第11章 腹部及盆腔CT检查技术
第12章 骨关节CT检查技术
第三篇 MRI检查操作技术
第13章 磁共振设备及临床基本知识
第14章 中枢神经系统MRI扫描技术
第15章 五官及颈部MRI扫描技术
第16章 呼吸系统MRI扫描技术
第17章 循环系统MRI扫描技术
第18章 消化系统MRI扫描技术
第19章 泌尿生殖系统MRI扫描技术
第20章 骨、关节和肌肉MRI扫描技术
参考文献
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