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墉的多面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连营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生是充满无数变量的生命体验。刘墉在其85年的漫长人生旅程中,作为站在历史前台的重要人物,见证了清朝盛极而衰的全部过程。他的性格,他的为官之道,他的处世风格,甚至他的书法诗文,都经历了太多太大的变化,当我们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循着他的心路历程,触摸他的人生时,无不为历史与时代对人个性的雕琢发出千年的感叹!

内容推荐

作为『宰相』刘统勋的长子,刘墉受到了乾隆特别关爱。在其85年的漫长人生旅程中,作为站在历史前台的重要人物,见证了清朝盛极而衰的全部过程。他的性格,他的为官之道,他的处世风格,甚至他的书法诗文,都经历了太多太大的变化。乾隆中叶以前是他生命的黄金时段,主要在地方为官,从学政、知府、道员、接察使、巡抚,他拾阶而上,执著而有为,刚正而果敢。尤其是他任江宁知府期间,抗总督,斗权权贵,破奇案,察民情,得人心,号称包龙图再世。此后在中央为官,历任各部尚书,直至大学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而官居一品的刘墉开始变得『颟顸』,变得『模棱』。甚至象狐狸一样,藏起自己的尾巴,为此他招致乾隆帝的多次严厉训斥。

目录

略说刘墉(代前言)

一、出身名门的刘墉

 1.“天下第一家”

 2.青年时代的刘墉

 3.翰林院的小翰林

二、清廉为官的刘墉

 1.督学安徽小试牛刀

 2.负重托督学江苏

 3.雷厉风行的太原知府

 4.转迁江西

 5.匆匆陕西行

 6.再回江南任

 7.尽职尽责的湖南巡抚

三、明察秋毫的刘墉

 1.负重托出任江宁知府

 2.关于刘墉政绩的传说

  ①初审李有义杀人冤案

  ②巧解因奸谋亲案

  ③女头案智破连环

  ④严惩巫婆、淫僧

  ⑤巧断平常赔偿案

  ⑥除恶霸险遭暗算

  ⑦搅寿礼总督破财

 3.不畏强暴查处国泰

 4.为国事不计友情

四、刘墉与乾隆帝

 1.重点栽培的名臣之后

 2.凡事“以皇上之心为心”

 3.并不在行的修造官

 4.出任吏部尚书

 5.清官也需奉承

 6.滑稽、模棱伴君侧

五、刘墉与喜庆帝

 1.盛世景观,乾隆禅位

 2.关键时候站出来

 3.周旋在两个主子之间

 4.助嘉庆除掉和珅

 5.忧心“盛世”谋对策

六、刘墉与清代文字狱

 1.屡屡兴起的文字狱案

 2.报皇恩亲举逆案

 3.呼应皇上再掀大案

 4.维风俗奏报《岫亭草》案

 5.搜查禁书不遗余力

 6.刘墉举报文字狱案的原因

七、刘墉仕途上的几次挫折

 1.失察下属险被斩

 2.言语不慎弄丢了到手的大学士

 3.主持祭孔差点被参倒

 4.因下属受贿受牵连

 5.上书房师傅旷工遭重罚

 6.主考会试被罚俸

八、广结善缘的刘墉

 1.知心朋友瑛宝与谢墉

 2.贫贱之交邓石如

 3.忘年交裘曰修

 4.同僚朋友毕沅与松筠

 5.刘墉与朱珪兄弟

 6.亲如兄弟的赵翼

 7.刘墉与纪晓岚

 8.与英和情同父子

 9.名人益友半天下

九、浓墨宰相的人生意趣

 1.名满天下的书法家

 2.平生三艺自评说

 3.嗜砚成癖

 4.以书易食传佳话

 5.妾代墨书

 6.与多情女子结诗友

 7.晚尚佛老轻生死

附录一:刘墉生平简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1.“天下第一家”

有关刘墉的家世,在北京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名字就叫《天下第一家》:

乾隆某年春天的某日。

皇帝南巡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山东省济南府的官道上。由于道路刚经地方整修洒扫过,所以没有太多的风尘。

坐在銮舆中的乾隆皇帝正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官道两旁绿色的农庄景色。

忽然,远处隐隐现出一处庄院来。那里杨柳成行,溪水环绕,别有一番幽雅风致。这位天性喜欢游山玩水的风流天子,见此不觉来了兴致,急令銮舆停下,自己要步行前往游览一番。来到门前,乾隆不觉诧异,只见前门门联赫然写道:

心为大清,不要管刘姓何姓;

志在报国,何必分汉人满人。

横批是:“天下第一家”。

乾隆想:这普天之下,除了我爱新觉罗氏这一支,还有谁敢妄称什么“天下第一家”?更何况这又是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呢!实在有点可笑。不过,奇怪之下,乾隆更想前去探个究竟。

叩开门后,院子里走出来一位黑胡子老头,约摸有五六十岁的光景。穿着虽很朴素,倒很整洁。乾隆便上前问道:“请问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释?”

老人只是摇头,说:“这事得问我的父亲。”

乾隆跟随老人来到二门。老人轻轻敲了几下门,又迎出来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大约有七八十岁的模样,衣着也很朴素。乾隆施礼问:“请问,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释?”

花白胡子老人也只摇头说:“这事还得问我的父亲。”

这时,乾隆更为惊奇,两位老者仪态高雅,举止不凡,想必此家确非一般人家!

第三道门打开后,迎出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九十岁开外的年纪。他穿着一身青布衣裳,拄着一根制作相当精制的龙头拐杖,面容神采钁铄。乾隆见状,赶紧上前行礼,而老人连忙将乾隆挽起,并口称:“不敢。”

正在随从们为皇上向一个乡下老人行礼而奇怪时,就听乾隆对老人说:“我在年幼时就听皇祖(康熙)说过,他曾将一根御用龙头拐杖赏赐给了济南府的一位功臣,并敕封它可上打君,下打臣,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我怎么敢失礼呢?”

白胡子老人听后并不作答,只是微微一笑,随后高声喊道:“皇上驾到,家人还不速来见驾!”随着这声宏亮的叫喊,全家百十余口人很快都跪到了当院,见过皇上后,又都散去了。

乾隆被老人让到正厅坐定后,又急不可待向老人追问“天下第一家”说法的来历。老人却不直接回答,只是捋了捋尺把长的白胡子,缓缓地说:“我家自秦汉以来,宗族兴旺,枝蔓繁盛,遍及天下各府州县,算起来总共出了80名翰林,3位状元,12位宰相,上百个王侯。如今老臣是五世同堂,全家共有人丁一百单八个。”说着话,又从橱柜里恭恭敬敬地捧出来一卷黄绫来。打开一看,写的正是“天下第一家”,下边还署有康熙的御笔,并印有鲜红的玉玺。

乾隆见状,连忙对老人说:“这么说来,此处就是刘墉刘爱卿的家啦。”

老人点头说:“刘墉正是老臣的重孙,这孩子性情憨直,恐有不周之处,还望皇上海涵。”

乾隆笑着说:“正是因为刘爱卿能够做到秉公正直,朕才如此器重他呀!”

……

实际上,刘墉的祖籍并不在济南府,而是在山东青州府诸城县逄戈庄(现属高密市)。他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死于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他和父亲、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侄子、吏部尚书刘镮之都葬在诸城自家庄。

根据日照市东港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夏勇先生对《刘墉祖籍及刘氏家族》一书的调查研究,刘氏家族原是江南省徐州府砀山县大刘村(今属安徽)人,远祖刘思源在明初洪武年间应朝廷之诏,迁移至山东日照市东港区黄墩镇与菖县交界处的喜鹊窝。刘思源生福、禄、寿、禧、诗、书、忠、厚兄弟八人。天顺末年,因祖居失火,住宅西移,改称草涧。刘思源与四子刘禧留居草涧,刘福、刘禄二子同迁大刘家沟(今三庄镇刘家沟),刘福弘治年间(1488—1505年)又迁诸城逄戈庄,三子刘寿分居刘家庄(今三庄镇刘家庄),五子刘诗分居洙洲庄(今黄墩大株州),六子刘书分居西刘家沟,七子刘忠迁居兰山全刘庄,八子刘厚迁居沂水刘家店(现分属莒县、临沂、沂水)。

刘福来到诸城后,先是为人做耕种收割的帮工,因为人比较勤快,又能吃苦耐劳,深得主家的喜欢,所以就定居下来。经过几代人的创业,家境从贫穷渐至小康。传到第五代,即刘墉的高祖父刘通时,已考中了秀才。第六代即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已考中进士,当上了户部广西员外郎,是刘氏在外任职的第一任高官。P2-5

序言

刘墉在民间是个很有知名度的人物,早在他在世的嘉庆初年,民间就已经开始以多种文学体裁来歌颂他平反冤狱、除暴安良的事迹。当时流传在保定等地的弹词《刘公案》就是称颂他在任江宁知府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事迹的。以后又有关于刘墉事迹的多种民间传说流行。近年来,随着《宰相刘罗锅》等电视连续剧的播出,一个聪明机智、正直勇敢、滑稽幽默的人物形象,在广大观众和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人们在茶余饭后,都在议论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政治作为?是否真的很幽默风趣?

从历史上看,出生于山东诸城的刘墉,乃名门之后,作为赫赫有名的军机大臣刘统勋的长子(次子刘堪早死,实为独子),他承继了其父刚直清正的可贵品格,并且,他前20年的仕途生涯亦与其父息息相关。

刘统勋是雍正、乾隆年间唯一死后谥“文正”的汉人大学士。乾隆初年,他以左都御史的身份,上疏弹劾炙手可热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和皇亲国戚讷亲,“一本名天下”,刘统勋的勇气和胆略,令年轻的乾隆帝为之动容。以后,他作为钦差和首席军机大臣,几乎参加审理了乾隆前期的所有大案、要案,正直之声,朝野共闻。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刘统勋卒于上朝的途中,乾隆帝惊闻噩耗,躬临丧礼,涕泪交加,说“如刘统勋方不愧为真宰相!”并亲谥“文正”,以示对这位盛世大臣的最高礼遇。据《旧典备征》记载:大臣死后的“盖棺”赠谥,凡赠“文正”者,全部出自皇帝特旨,“非品学德业无愧完人者”不赠此谥。

子以父贵。作为刘统勋的长子,刘墉受到乾隆帝的特别关爱。刘墉早年虽然聪明好学,通古今,但30岁以前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考取,乾隆帝加恩名臣之后,刘墉遂以恩荫举人的身份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五十余年的仕宦生涯。

人生是充满无数变量的生命体验。刘墉在其85年的漫长人生旅程中,作为站在历史前台的重要人物,见证了清朝盛极而衰的全部过程。他的性格,他的为官之道,他的处世风格,甚至他的书法诗文,都经历了太多太大的变化,当我们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循着他的心路历程,触摸他的人生时,无不为历史与时代对人个性的雕琢发出千年的感叹!  以乾隆中叶为分水岭,刘墉一生泾渭分明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他生命的黄金时段,主要在地方为官,从学政、知府、道员、按察使、巡抚,他拾阶而上,虽然步履蹒跚,但他还是一步步攀升,执著而有为,刚正而果敢。尤其是在他任江宁知府期间,抗总督,斗权贵,破奇案,察民情,得人心,号称包龙图再世,“名播海内,吏民畏服,天下无不服其品谊”。此间,他严拒官场旧习,整饬士林风气,搜查禁毁书籍,不遗余力;推动文字狱案,承风袭旨;惩治民间会党,竭尽全智;他甚至自掏腰包,主动为乾隆刊刻《御制集》。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以后,刘墉主要在中央为官,历任各部尚书,升职协办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副宰相”。也许是“廉颉老矣”,也许是在权力金字塔的攀登中他感到很疲惫,官居一品的刘墉变得“颟顸”,变得“模棱”,甚至像狐狸一样,藏起自己的尾巴。尽管在他的眼里,世间仍有是非曲直,但“世外春秋纵转换,王道难明为慨然”,他要学习郑板桥,傲一个真正的“由聪明变糊涂”的人。为此,他招致乾隆帝的多次严厉训斥。一次,乾隆向刘墉询问新任知府戴某品行如何,作为吏部尚书的刘墉却以“也好”应对,乾隆为此大为光火。

刘墉的“模棱”还表现在取士上。以前他不满士风日下,每次取士,均以严厉著称,中年以后,他再任考试官,以宽容取悦士人,以致大才子袁枚以“月无芒角星相避,树有包容鸟亦知”诗句相赠。对于刘墉的“改节”,许多人也不以为然,好友谢墉专门进献否卦象辞以相讥讽,希望刘墉还其本真,复其固有。

尽管刘墉以“模棱为自全之计”,但五十余年的为官生涯还是让他饱尝了宦海风波。他入仕不久,即受父亲牵连,被打入刑部大牢,初次领略了世事变幻无常。以后他因下属亏空险被处决,虽然“皇恩浩荡”,但两年的流放生活。无疑给刘墉的仕途留下了阴影。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上书房师傅集体旷工事件,刘墉作为总师傅被革去“协办大学士”,不但招乾隆皇帝的当朝羞辱,而且与大学士一职失之交臂。

刘墉历经乾隆朝的后30年和嘉庆朝的前9年。乾隆后期,和珅专权,内外大臣无不奔走其门,只有刘墉、王杰、纪晓岚等人“终不依附”,刘墉还以其滑稽性格“语刺和珅”,野史笔记中因此留下不少二人斗法的故事,这些遗闻轶事大多真实可信,反映了刘墉良莠同器不相合,廉洁自持的可贵品格。也是嘉庆亲政后“刘墉之言最多采纳,皇帝眷注,异于诸臣”的重要原因。刘墉死后赐谥“文清”,可谓论定,允称其人。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刘墉毕竟是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下的一个封建官僚,他的所作所为要受他所从属的阶级的局限,他晚年的圆滑世故和无所作为恰似封建肌体行将腐烂的折射和反映。他首先是一个维护封建统治的朝廷重臣,同时,他又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百姓的事。

后记

五年前,拙作《历史与传说:宰相刘墉的一生》曾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并受到读者的肯定,随之有同好者改编出两本类似的图书。鉴于目前刘墉热仍在继续,还有不少读者希望了解更多刘墉的相关情况,现为满足大家的要求予以修订再版。主要变动是:

第一,补充新见到的材料,特别是有关刘墉家世的材料;

第二,补进当时删去而现在看来还有价值的内容;

第三,事实错误以及错别字的改正;

第四,根据目前读者习惯,增加目前作者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资料,以丰富其内容。

尽管如此,刘墉的许多生平情况还不够明晰,尚待同好们共同努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使用的图片资料,主要为本人多年所积累,也有不少为故宫博物院诸位同人提供,如研究员周苏芹女士、紫禁城出版社编辑张楠先生、林京先生等好友所搜集的资料等,由于时间较久,也没有一一声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2009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