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笑看云起共潮生
分类
作者 李建峰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最古典、最真实的品鉴!最现代,最华丽的解读!揭开绝代诗词背后的隐秘,以全新视角“悦读”唐宋传奇!天涯社区、网易社区文学版联袂推荐!

初唐诗人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激昂;盛唐诗人气度悠远、高壮华丽的恢弘;晚唐诗人抒情表意、抑郁感伤的颓靡。那些在千年时光长河中依旧眉韵清晰的诗人风骨与至今仍掷地有声的万千诗篇,注定是永远的传奇。

内容推荐

霓裳、剑器、烈酒、狂歌……唐传奇中的浪漫与不羁,借助诗人精神世界的净化与升华,获得了超脱时光的力量。穿过黯淡的刀光剑影,越过远去的鼓角铮鸣,气象高远的大唐华韵被收归于诗歌中,变成永恒。

目录

前言:于唐诗中感受心灵的悠然之境

 

卷一 九天之上舞霓裳

 先锋的号角——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绝响——崔颗·《黄鹤楼》

 月夜情迷——若虚·《春江花月夜》

 酒香四溢的诗篇——李白·《将进酒》

 恰同学少年——杜甫·《望岳》

 送你一船明月——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渴望——期禹锡·《西塞山怀古》

 跨越时空的悲悯——王昌龄·《出塞》

 呜咽的琵琶声——自居易·《琵琶行》

 绚如繁花——杜秋娘·《金缕衣》

 

卷二 寄梦天涯醉鸣铮

 金戈铁马,豪情万丈——杨炯·《从军行》

 美若塞上雪梨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飞马踏燕——韩愈·《雉带箭》

 匹马戍凉州——卢纶·《塞下曲》

 刀锋上的舞蹈——王翰·《凉州词》

 落日大旗行——王维·《使至塞上》

 战场之外的冷静和悲悯——高适·《燕歌行》

 踏着你的忧伤,跳吧——孛端·《胡腾儿》

 

卷三 社稷江山铸金鼎

 响彻千年的呐喊——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书生的脊梁——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侠客行——李白·《行路难》

 大地悲歌——孛绅·《悯农》

 以介子推之名——孟云卿·《寒食》

 拷问灵魂——李顾·《古从军行》

 国殇——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红颜乱——占居易·《长恨歌》

 临渊羡鱼的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既嫁从夫——张籍·《节妇吟》

 

卷四 挟酒纵啸荡云霞

 我本山人——白居易·《自题写真》

 难得赤子心——知章·《回乡偶书》

 山色留人——张旭·《山中留客》

 且放歌行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自有尽兴处——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梦江南——杜苟鹤·《送人游吴》

 悲喜菩提——贾岛·《剑客》

 十年——枉牧·《遣怀》

 离歌——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卷五 相顾执手刻真情

 谁言寸草心——孟郊·《游子吟》

 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亲爱的,我爱你——李商隐·《夜雨寄北》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梦李白——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月亮代表我的心——张九龄·《望月怀远》

 朋友,比生命更重——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故乡,故乡——刘长卿·《余干旅社》

 莫道郎心如铁——元稹·《离思五首》

 真爱永恒——崔郊·《赠婢》

六 天语惊神暗星斗

 神女应无恙——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不羡鸳鸯不羡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人间与幽冥的款款深情——李贺·《苏小小墓》

 听,那些远去的钟声——张继·《枫桥夜泊》

 此心安处即我家——贵休·《山中作》

 禅悟——王维·《秋夜独坐》

 画松——景云·《画松》

卷七 瘦马孤舟遣五湖

 于孤独中眺望人生——王绩·《野望》

 即此悔读书——孟郊·《游终南山》

 一杯热酒暖肝肠——白居易·《问刘十九》

 心中的空山胜景——王维·《山居秋瞑》

 天地一沙鸥——枉甫·《旅夜书怀》

 泛若不系之舟——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钓寒江——柳宗元·《江雪》

 不如归去——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后记

试读章节

酒香四溢的诗篇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读这首诗的时候,手边一定要有酒。一字一杯,只多不少。喝完后,再大声地朗诵出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反复二三,胜似癫狂……

夏朝,杜康以小麦、高粱为原料,把水的灵气、泥的厚重、光的温暖混杂进时间的绵长里,酿成神品。纵然饮者无数,但它一直在等待一个能够识破天机的知音出现。跨过千年后,它终于等到了一个名叫李白的山东汉子,用一篇惊骇人世的《将进酒》,和它签了生死契约。做为回报,它让李白成了仙。

相传这首诗,作于开元年间李白第一次进长安的时候。当时李白正和朋友岑勋、元丹丘登高饮宴。朋友相聚总是件快事,尤其在古代,因为交通、命运和一些更为茫然的因素,往往让朋友们聚少离多。被杜甫称为酒中仙的李白,在这种时刻,借酒兴诗情,也就自然不过了。

开篇在天上。“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在方寸之间的想象,囊括了五千多公里长的河流和壶口瀑布的壮阔。诗句如河水般一泻千里,奔腾入海。前句刚刚还在说自然景观,紧接着,后句竟立刻说到人生悲苦。人生的短促,被李白放入运转极快的电影胶带里,早上还一头乌丝,晚上就成了苍苍白发。连哀叹的时间都没有。

同时,用黄河的奇伟,映衬出人生的须臾。用河水的奔流,比喻时间的流逝。这一前一后,仿佛盘古开天,抬手一伸,扶正了空间,回脚一踹,把时间也踢得熨帖了。刚好够巨人们打个呵欠,伸个懒腰。两句“君不见”又增加了诗歌的感情,恍惚间,李白那可爱的急切劲就在眼前栩栩如生了。

歌德曾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这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作家的性格、气度,决定了他作品的风格、气韵。李白在这里虽然开篇就写人生苦短,但绝对拒绝如阮籍《咏怀》里,“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式的一味感伤。在李白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要饮酒狂欢的 “莫使金樽空对月”;只有当美酒盛满金杯,豪饮而下的时候,才对得起朗朗明月。由悲到喜的转折是那么的急切,从苍茫的悲凉到似乎是及时行乐的放达的转变,几乎没留一点点空隙,是硬生生拗过来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力度,源于李白对自己的绝对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句话在后世流传之广、之深,早就到了妇幼皆知的地步,足见这句诗的妙绝。——即便现在被小人所排挤,但是李白依然相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依然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种自信,已经成为一种豪爽之气,千金散尽又何足挂齿,只要“天生我材”肯定还会“还复来”的!唐初王梵志曾作《吾富有钱时》,从中可以看出唐朝嫌贫爱富之风非常严重。但是李白根本不被俗物所困,豪情所至,又怎能不声势夺人、感人肺腑?这样的朋友相聚,最起码也要烹羊宰牛,倾杯三百才能刚刚进入状态吧!如同酒过三巡,刚上兴致,这诗的旋律也刚刚登上高峰,一股更为强劲的风暴已经蓄势待发了。

李白在“与君歌一曲”的时候,怕是已经微醉了。提着酒壶,迈着八仙步,眺望远处的黄河,一阵微风迎面吹来,诗人慷慨而歌。这个时候的诗人其实无比清醒,借着酒力,心中的憋闷才能更好的抒发。

诗人弱冠出川,长剑傍身,漫游华夏十年有余,处处投诗探路,历尽艰苦。天宝初年入京,本想能一展宏图,谁料,这个翰林学十被权贵小人打压的惨不忍睹,可谓英雄气短。诗人在此唱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更是一种反诘,一种激愤了。

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不但把自己放到圣贤的高度,还带着一股藐视,高傲的冷眼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在众多青史留名的饮者中间,诗人想起了陈王曹植。曹植跨越时空的寂寞和才情深深打动了诗人。《名都篇》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正对李白的胃口。一股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悲壮,油然而生。当这股悲壮碰到李白的酒杯沿上,诗人和朋友的对饮,兴致就更高了。

在李白的游历中,曾和贺知章结下深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两人的性格一拍即合。贺知章还有金龟换酒的佳话。李白在此想起那段美好的交往,化作手中的诗句,癫狂的让人莞尔了:钱少不要紧嘛,重要的是一定要喝个痛快!没钱了,唤你儿子出来,把五花马,千金裘之类的宝物再拿去换酒!

真是性情中人啊,实在是可爱得很,喝到高兴处,连主客身份都忘掉了。主人稍一犹豫,只见诗人再发惊世之语:与尔同销万古愁!感情在这一句中凝练到极致。呼应了开篇浩荡的悲凉,却没有开头两句那种绵延之感。仿佛一把天刀,横空把乾坤劈成两半。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在最紧要的关头嘎然而止。空留清音。让人肃然而立,手中的酒杯霎时间重若五岳。能和这样的朋友痛饮,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愿意吧!

是的,岑夫子、丹丘生,以及所有有幸读到这首诗的朋友们啊,听,有声音从天边传来,它纵横捭阖,奔流而下,它在你我每个人的耳边回响着,那就是:将进酒!杯——莫——停!

P13-15

序言

很多时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已经习惯于每时每刻都低着头急匆匆地赶路了。因为似乎总有数不清的计划、目标在前方等待着,召唤着,无始无终。我们咬紧牙关,在永远没有上限的面子、票子和位子之间挥霍自己微薄的精力。在每一个即将到来的下一秒中,用各种键盘敲打盘点得失与欲望之间的关系。并且乐此不疲,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我们走得太匆忙了。越来越快的脚步让我们忘了挽留耳边呼啸而过的晚风。映在眼眸里的世界,再也无法穿透时光深处那隔世般的阑珊灯火,大块大块赤裸裸的荒芜着。抽离了所有诗意和神性的世界是坚硬和充满敌意的,生存其间的人们被世界本身放逐和驱赶,于是孤独和寒冷潮水般席卷而来,让人惊恐无措。

这时,请略微停一下脚步,回首张望下唐朝诗人们的世界吧。你会感到一股暖流跋涉过人世千年的沧桑,抵达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汩汩流动的暖流,洗涤着你疲惫的容颜。那儿有一个声音传来,寻声而去,你会发现一处真正的桃花源。

它一直都在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唐朝那样,从建朝开始到王朝结束这将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都被完完全全笼罩在萌动的诗意里。在那个如梦如幻的岁月里,所有的史实皆与诗歌有关,所有的传奇皆由诗歌构成。天才横溢的诗人们,携长剑行走江湖,置清酒追云逐月,在天地之间抖落的仆仆风尘,悉数变成活着的诗行。

是的,那是一个空气中都飘着纸墨香气的时代。无处不在的唐诗,赋予了在诗中舞蹈的每一个人超越平凡琐屑生活的气度和凌然。

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案几枕边;无论在青山绿水,还是在寺庙朝堂;无论是惊堂拍案,还是贬谪他乡;无论是塞北苦寒,还是风雨船头,唐诗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声律组合,每一个吟诵创作唐诗的人,都把自己的精神力凝铸进永不退色的方块字里,唐诗成了横亘在人与惨淡世界之间的屏障。正是因为这样,整个唐朝那纵横天地的豪气,柔情刻骨的浪漫,舍我其谁的自信才能在诗人的笔下保全回环往复的悠然。

如今,当我们沿着唐诗的阶梯拾阶而上,登临唐朝诗人们的精神高地时,既是一种对遥远召唤的清晰回应,也像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和久违的老朋友在酒肆茶楼里偶然邂逅。

因为现代人读唐诗,是大可不必正襟危坐的。

严禁和刻板,是学术上接近唐诗世界的必然途径。但是却不是唐诗得以流传的最终原因。在把诗歌视作氧气和水分的唐朝诗人那里,诗歌是呼吸的频率,心跳的节奏。辗转百折可以成诗,少年意气也可以赋诗。对时空岁月的无尽追问,对苍生社稷的殷切关心,以及生活拐角处陈酿的雨恨云愁,都是触动诗意的闪耀瞬间。

只要我们凝神直视这些闪耀的瞬间,那些由诗人的精神、学识、经历所共同提炼出来的性灵之光,便会在诗行的背后灼灼生辉。这,才是唐诗的精髓。

沉浸在唐诗里的阅读,起点和终点都在这里。这是一场可以饱览无数大好风光的旅途。一路上,每个人都可以和李白在月下交盏对饮,陪杜甫驾舟浪迹天涯。可以随意和王维聊一聊画道和禅意,与杜牧谈谈在岁月里飘飞的芦荻。也可以舀一瓢长江水,煮沸人间百态,可以捧一怀塞上雪,掩埋秋月春花……这所有的一切并不是空洞抽象的玄思和判断,它只和全身心投入后的领悟有关。这是跨越千年的感动。阅读唐诗,从这里开始。

而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们找到了彼此。

后记

在这本书即将完成的时候,我陷入一种无法排遣的惶恐之中。我几度停笔思索:我所走这条小径到底能不能抵达唐诗的秘密花园?

对于唐诗的喜爱,是从刚刚记事时开始的。我的启蒙读物就是《唐诗三百首》,那个时候还无法理解唐诗的内容和意义,然而却非常迷恋那些珠圆玉润的字句在唇边舌尖朗朗滚动的快感。朦朦胧胧的感受到唐诗里弥漫升腾的情绪和意境。留在幼年记忆里的感触在当时看来似乎并不强烈,但是随着时光推移,我再次翻阅唐诗的世界时,积淀在儿时岁月里,如泛黄的老照片一样亲切的感觉立刻扑面而来,挂在嘴角,凝成微笑。

而这,同样也是很多中国人对唐诗的印象。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屹立的基础和骄傲。

研究和品读唐诗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其中不乏成果丰硕的专业论著和情理俱备的赏析文字。我却仅以十余万字的篇幅来试图窥视唐诗的宝藏,显然会显得单薄或者挂一漏万,而且由于我的智识浅陋,书中肯定难免出现纰漏,可是我依然斗胆写完,这确实是有原因的。

应该是在2008年上半年,一位前辈兼朋友写过一篇时评。讲的是如今诗坛的现状以及一些症结所在。简言之,他认为中国现代诗确确实实已经死了。虽然他的有些观点值得商榷,而且在文中也没有提出建设性的诗歌理论,但是关于现代诗的困境,我们的观点一致。可是要怎么走出这个困境呢?

历史是面明镜。当我们面对唐诗这座已经屹立千年并且还将永远屹立的丰碑时,我们是不可以人宝山却空手而归的。

一直以来,我总在寻找诗歌存活的决定性条件。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文学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唐诗也是如此。在对唐诗的品读和思索中,推敲声律句读之余,我深切感受到了在那些数十数百个汉字之外,隐隐有种力量支撑着文字的骨架,保持着诗句之间的张力和敏感度。而当一首优秀的诗歌成型时,这股力量又化为丹田之气,周身运转不停,令人通体舒泰,心驰神往。

有如神力。

声律、格调、意象、意境这些组成诗歌骨架血肉的因素,只有在这股神力的相助下才拥有超越时光的力量,穿过黯淡的刀光剑影,越过远去的鼓角铮鸣,收归在诗歌里,变成永恒。

或许这便是医治现代诗歌的灵丹妙药。我把这种神力称为诗歌的精魂。它是由诗人们的经历、学识经由精神世界的净化和升华后产生的。它是哲思之翼,伦理之本,情感之表。是在世事沧桑中优雅的进退自如。是仰望星空脚踏大地的轻盈和厚重。它在唐诗的世界里翻飞鼓翼,终于跨越千年降落在我的身旁。

我所做的,仅仅是拿起笔把它记录了下来。让它成为“诗歌只是狂摁回车键”的最好反驳理由。哪怕这只是往澎湃的大海里加一瓢水一样的微薄。 请不用怀疑,我是真诚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