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孩子是如何教出来的(成长版)
分类
作者 奚华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词典,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困惑,与孩子争吵或者是感到力不从心,那么请你读一读本书,相信你遇到的许多问题就会轻松地迎刃而解。

内容推荐

所有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都尽其所能地培养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一生平庸?

其实,造成差别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家长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不仅要让孩子学习好,还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和别人相处,以及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

目录

一、如何教出聪明的孩子

 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

 如何应答孩子的好奇心

 给孩子一个艺术的天地

 开展才艺活动对孩子的影响

 重视孩子的游戏活动

 为孩子选择有益的卡通片、漫画

 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

 培养孩子的写作特长

 培养孩子的数学特长

 培养孩子的英语特长

 培养孩子的舞蹈特长

 培养孩子的音乐特长

 培养孩子的美术特长

二、如何教出爱学习的孩子

 如何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孩子远离厌学情绪

 分数不能代表一切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

 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鼓励孩子多参加竞赛

 尊重孩子好问的天性

 孩子什么时候学电脑最合适

 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

 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

 纠正孩子学习上的偏科

 让孩子自己选择课外读物

 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图书

三、如何教出有志向的孩子

 告诉孩子:“你真棒!”

 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鼓励孩子从小立大志

 激励孩子主动进取

 鼓励孩子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大自然是孩子的大课堂

 广泛阅读带来宽广的视野

 让孩子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

 通过讲故事开阔孩子的视野

 敢于出头的领导力使孩子更杰出

 高情商的孩子才具有竞争力

 让孩子具有一技之长

 为什么韩寒和丁俊晖不上大学

四、如何教出品德好的孩子

 品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让孩子拥有爱国心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培养孩子的道德信念

 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灵魂

 告诉孩子要以诚待人

 鼓励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

 培养孩子完美人格的方法

 教育孩子遵守纪律

 让孩子懂得文明礼仪

 规范孩子的言谈举止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让孩子学会宽容

 教孩子懂得分享

 谦虚使孩子进步

 别让孩子养成爱撒谎的习惯

五、如何教出自立自强的孩子

 用鼓励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

 让孩子喊出“我能行”

 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克服孩子过分依赖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参与做家务

 在生活自理中培养孩子自立

 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六、如何教出会交流的孩子

 提升孩子语言智能的有利契机

 让孩子练好和说好普通话

 让孩子经常进行绕口令训练

 让孩子学会赞美竞争对手

 让孩子注意接打电话的礼仪

 正确对待爱顶嘴的孩子

 让孩子掌握道歉技巧

 教孩子说话时应注意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应避免的误区

 教孩子学会保守别人的秘密

 一定要改变炫耀和爱说教的习惯

 培养孩子说话的幽默感

 让孩子掌握讲笑话的要诀

七、如何教出会做人的孩子

 有礼貌的孩子受人夸

 鼓励孩子奉献爱心

 鼓励孩子说真话

 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教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

 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坏毛病

 教孩子做个诚实的人

 如何让孩子尊重他人

 培养孩子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从爱父母做起学做人

 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

八、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告诉孩子珍惜时间

 让孩子做事有计划

 为人处世应当坦坦荡荡

 宽恕曾经伤害自己的人

 坦率地承认和检讨错误

 恳求陌生人帮忙

 抛弃个人固执见解

 永远感激别人的宽容

 待人刻薄必招祸害

 有仇不报是君子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面对高傲者适当地忍让

 不必追求无益的胜利

 降低人世基调

 为人处世要刚柔并用

 收敛自己的过分言行

 得饶人处且饶人

 莫聪明反被聪明误

试读章节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加、减、乘、除的简单算法还要掰手指头,却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易如反掌似的。

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

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人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有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无独有偶,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中国的小学生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手,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吃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他的意思是学生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25年过去了,美国病人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却还没有那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国专家的预言都错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中国的学校只承认一种,那就是把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写在试卷上的天赋。美国的学校则承认孩子各有各的天赋,并且在教育工作中让他们竭尽全力张扬他们的天赋,要想使预言不再出错,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现在中国父母惟一要做的也许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自己孩子的天赋不再受学校的侵害。

现在不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的父母不多了,但深谙教育之道的父母实在是太少,相当多的家长不知从何着手。他们或者盲目仿效别人(人家为孩子购置了一架钢琴,他也买一架),或者买一本育儿的书照章办事。结果人家成功了,自己却破财费力而“好心没好报”,道理简单,你的孩子天赋并不在此。由此可见,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措施,才是科学的教子之道。那孩子的天赋如何发现呢?

1.给孩子提供广泛的机会

父母要想发现孩子的天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孩子接触各式各样的知识,鼓励孩子参与广泛的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因为很难说孩子的天赋在哪儿,所以如果不给他们提供广泛的机会,他们就无法表现出来。现在有的父母把孩子一天到晚关在家里做作业,也就是把孩子表现天赋的大门给关上了,只留下了一条路一从书本和做题中获得能力的路,而这条路未必是孩子的最佳成才之路。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留心观察孩子在各种表现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孩子的天赋往往表现在他们最感兴趣、最专注、最擅长的领域。所以应该鼓励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给孩子创造条件。

父母可以与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果孩子对一项活动聚精会神,在某一类活动中玩的时间长,表现特别好,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有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想动,这个孩子可能比较擅长肢体活动,这是父母需及时发现并注意培养的。细心敏感的父母常常能注意到孩子的不同寻常之处。

王涛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发现小王涛对乒乓球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于是千方百计为儿子创造各种条件,经常带他看乒乓球比赛,每天陪他练球,送他进业余体校,最终,王涛成为乒乓球奥运冠军。

汉密尔顿出生时体弱多病,医生断言他活不到一岁。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汉密尔顿8岁时,去看姐姐滑冰,他被晶莹的冰上世界和上面飞翔的人打动了,回家后跟父亲说他也想滑冰。父亲满足了他的心愿,教他滑冰,带他到滑冰场。又有谁能想到,他后来成了一个冰上之星,被人们称为“冰场上的精灵”。假如汉密尔顿没有去看滑冰,假如他的父亲因担心孩子体弱多病而拒绝了他的请求,汉密尔顿的一生能这么绚丽吗?

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5岁那年跟随父母去郊游,有一天晚上听到丛林中传来美妙的鸣叫声,他被这种声音吸引,不由自主地找寻过去,发现那声音不是小鸟的叫声,而是一种蚂蚱发出的声音。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成了很有成就的昆虫学家。

让孩子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广泛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从中发现孩子的天赋。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后,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这就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捷径。

2.顺应孩子才能的方向进行培养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父母要善于发现这种潜能并积极进行引导,只有顺应孩子才能的方向进行培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能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那就是父母教育的失职和悲哀。

从理论上来说,挖掘孩子的优势潜能是“补强法则”的一种体现。“补强法则”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提出来的。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根据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反复出现。比如,有个小女孩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周围的小朋友都说她穿的裙子好看,那么,她就会喜欢穿这条裙子。

其实,这种强化的动因来自周围人的尊重和赞赏,使主体自身产生了一种愉悦和自豪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就会让孩子获得自尊与自信。在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就是父母要给每个孩子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者的喜悦,以此获得自信。不管哪个孩子,必然会有一些特殊的才能,只要父母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就一定能够被挖掘出来。

P3-6

序言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但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或者说,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呢?对此,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认识。

好孩子,应该是聪敏好学的孩子。他们机灵可爱,乐学好问,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并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小就显出过人的聪明才智。这样的孩子,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各行各业的预备人才,是父母的希望。

好孩子,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品质,不仅有非凡的智力,也有可贵的品德。他们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很好地继承了传统美德,心地纯正,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并且能够分清是非。

好孩子,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好孩子不仅身体好,心理素质高,而且能应付一个孩子所能应付的一切危险和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礼貌待人,踏实做事,正确处理与家庭、老师、同学的关系,快乐地面对生活。

好孩子,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些只有小聪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仅仅学习好的孩子也不是好孩子,仅仅身体棒的孩子更不是好孩子……这就为家长培养自己的孩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原来,教出一个好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为了满足家长教育孩子的需求,结合未来人才的标准,作者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从如何教出聪明的孩子,如何教出爱学习的孩子,如何教出有志向的孩子,如何教出品德好的孩子,如何教出自立自强的孩子,如何教出能说会道的孩子,如何教出会做人的孩子,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等八个方面入手,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成功教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实用价值强,视角独特,内容全面,读起来亲切动人,趣味横生,是每一位对孩子抱有殷切期望的家长绝不可错过的好书。

希望本书能够为父母教育孩子增添一份微薄之力,并把每一个孩子都教成好孩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