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教科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张雪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教会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的美妙之处。本书适合希望提升自己生活品质以及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阅读参考,完全可以成为您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内容推荐

案例是线,知识是珠。阅读本书,您不必面对枯燥的数字和深奥的模型,也不必为难懂的公式苦思冥想。本书每节都以案例开始,或者是故事、寓言,或者是新闻报道,语言通俗易懂,把抽象的经济学通过形象的案例串接起来,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掌握经济学的全貌,而不再一知半解。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从这里出发

 1.1 经济学存在的原因——资源稀缺性

 1.2 经济学大厦的基石——理性人假说

 1.3 经济学发展的里程碑——亚当·斯密和凯恩斯

第二章 消费与需求

 2.1 钻石与木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2 “三鹿奶粉事件”背后的经济学——替代品和互补品

 2.3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消费者偏好 

 2.4 你觉得买的便宜了——消费者剩余

 2.5 英国商人的失算——需求

 2.6 需求定理的例外——吉芬商品

 2.7 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的矛盾——需求价格弹性

 2.8 顾客越胖越便宜——价格歧视

第三章 生产与供给

 3.1 水涨船高岸不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3.2 永远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沉没成本

 3.3 姚明为什么不应该上大学——机会成本

 3.4 做大做强的理论支持——规模经济

 3.5 多元化的理论依据——范围经济

 3.6 经济学的边际革命——边际分析法

 3.7 尧咨射箭——学习效应

 3.8 亏损还要继续营业的原因——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四章 市场

 4.1 小的也美好——完全竞争

 4.2 我不上天堂,谁上天堂——完全垄断

 4.3 移动大战联通——寡头垄断

 4.4 保暖内衣的冷与热——垄断竞争

 4.5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

 4.6 污染伤害了谁——外部性

 4.7 “柠檬品”市场缘何存在——信息不对称

 4.8 小猪躺着大猪跑——博弈论

第五章 政府与宏观调控

 5.1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GDP

 5.2 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GNP

 5.3 公地的悲剧——公共物品

 5.4 从“非典”看政府功能——财政政策

 5.5 把钱埋在地下——乘数效应

 5.6 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税收政策

 5.7 减税才有可能增税——拉弗曲线

 5.8 富人多交税——累进税

 5.9 政府也失灵——寻租

第六章 货币与金融

 6.1 香烟的功能——货币

 6.2 一无所有的百万富翁——通货膨胀

 6.3 股市有风险,人市须谨慎——股票

 6.4 一叶知秋的麦当劳汉堡——购买力评价

 6.5 都是“次贷”惹的祸——金融危机

 6.6 钢琴家的手为什么值那么多钱——保险

第七章 失业与生活水平

 7.1 衡量生活水平的尺度——恩格尔系数

 7.2 贫富的距离——基尼系数

 7.3 你把自己销售出去了吗——失业

 7.4 马屁股与火箭助推器——路径依赖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2.4 你觉得买的便宜了——消费者剩余

在一个大型的拍卖会上,有一张崭新的周杰伦首张专辑进行拍卖,有四个周杰伦迷(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出现在拍卖会上。他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这张专辑,但每个人为此付出的价格都有限,表示他们四个人的支付意愿。张三愿意用1000元,李四愿意用750元,王五愿意用700元,赵六愿意用500元。卖者为了卖出这张专辑,从100元开始叫价。由于四个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要比100元多得多,价格很快上升。当卖者报出800元时,张三得到了这张专辑。要注意的是,这张专辑将归对该专辑评价最高的买者。本来愿意为这张专辑出1000元,最终张三用800元买到这张专辑,他心里感觉特别满足,他这种满足感在经济学中可以用一个术语来表示,那就是——消费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部分。在经济学中,这一概念是马歇尔提出来的,他在《经济学原理》中为“消费者剩余”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人对一物所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所以,他从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购买此物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以称为“消费者剩余”。本例中,张三本来愿意为这张专辑出1000元,但实际只付出800元。他得到了200元的消费者剩余。而其余的三个人在参与拍卖中没有得到消费者剩余,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专辑,也没有花一分钱。

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消费者剩余定义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对所购买的物品有一种主观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一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

比如,你在爬山过程中口干舌燥,极为渴望有瓶水来解渴,这时你心里在设想:这时要是有卖矿泉水的,一瓶lO元我都买(你的保留价格为10元,要是超过10元就忍忍吧,不买了),后来爬到山顶你果然发现有卖水的小店,而且一瓶才3元,这时你高兴地买下一瓶水。本来10元都愿意买的水竟然只卖3元!你心里特别开心(一种主观满足),因为你得到了10-3=7元的消费者剩余。

还比如你在商场里看中了一件上衣,100元的价格,你在购买时肯定要向卖衣服的人砍价,问80元卖不卖,卖衣服的理解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往往会同意让些利,促使消费者尽快决断,否则消费者就会到其他柜台看看的念头。讨价还价可能在90元成交。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吗?显然不是,这实际是消费者对这件衣服的主观评价而已,就是为所购买的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你愿意支付的价格,你就会放弃购买,觉得不值,这时你的消费者剩余是负数,你就不会购买了;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你愿意支付的价格,你就会购买,觉得很值,这时就有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主观的,并不是消费者实际货币收入的增加,仅仅是一种心理上满足的感觉。买了消费者剩余为负的感觉也不是金钱的实际损失,无非就是心理上挨宰的感觉而已。就是我们对所购买的东西说值不值的含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消费者剩余的。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形下,厂商可以对某些消费者提价,使这种利益归厂商所有。更有甚者,有些商家所卖商品并不明码标价,消费者去购买商品时就漫天要价,然后再与消费者讨价还价。消费者要想在讨价还价中获得消费者剩余,在平时就必须注意观察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情况,在购买重要商品时甚至要货比三家并与其卖主讨价还价,最终恰到好处地拍板成交,获得消费者剩余。

从企业角度来讲,要获得竞争力,就应该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价值。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为消费者创造剩余价值的竞争”。因为消费者剩余是指其意愿付出最高价格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之问的差。消费者剩余越高,消费者从中得到的益处越多,就越愿意消费该种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只有为消费者提供更大、更多、更优越的产品或服务,企业才会拥有不同于同行或是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力,而这些能力具体表现在技术的创新、组织的构造、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资金运营等各个方面,以形成企业的响应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核心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品牌构建能力以及核心服务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有利因素,最终形成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往回推演,开发和满足消费者剩余似乎更加重要了。

从政府角度来说,对于一个能够充分考虑并尊重消费者偏好的明智政府来说,“消费者剩余”无疑成为决定政府所要实施的各项社会发展计划权衡成本一收益的重要因素。例如政府如何决定新建一条公路的价值,或保留一个公共娱乐场所的价值。假如一条新的公路的修建方案正在考虑之中,由于公路对所有人免费,它并不带来任何收入。使用公路的人所得到的价值在于时间的节省、便利和更加舒适、安全,而这些感觉又都可以用“消费者剩余”来衡量。为了避免个人之间效用难以比较的困难(收入、偏好、税收承担不同以及对公共物品的消费者价格不同),假定有1万个使用者,它们在所有方面都相同,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公路的修建中获得相当于350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如果修建公路的成本小于350万美元(10000×350美元),修建这条公路无疑会提高消费者经济福利,反之,如果修建这条公路的成本大于350万美元,从而“消费者剩余”为负,公路的修建将会使消费者的经济福利下降,理性的政府将不会实施这项计划。有关公路的分析同样适用于解决是否修建机场、地铁、水坝,或者是否要求安装新的减轻环境污染的设备等公共项目的决策。

作为单个的理性的经济人,每一个消费者都会尽量使自己的购买行为沿着“消费者剩余”最大化路线进行,然而,在存在公共物品和公共领域的社会里,单个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人“消费者剩余”最大化行为,往往并不必然带来社会剩余最大化的结果。政府增加对公共物品和公共领域的有效投人,不仅能增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消费者剩余”,而且还同时增加社会“总剩余”,从而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福利感。从这个意义说,福利社会是一个社会成员普遍而公平地享有“消费者剩余”的社会。

……

P27-29

序言

经济学?别害怕,这本书并非学术大部头,它只是生活中蕴藏的小智慧。如果您阅读了这本书,就会发现,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

经济可以做两种解释,一是“节俭”的意思,这是经济学里的微观部分的核心思想,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使得做一切事情都很“经济”;另一个意思是“经邦济世”,这是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的,运用国家政策让全社会的人都过得更好。

从生活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在超市里,面对着收款台前一条条长队,我们需要判断哪一支队伍速度较快;在毕业时,我们需要决定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为了争取一份满意的雇佣合同,我们需要与对方讨价还价;为了获得理想的婚姻,我们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千挑万选——在做出这种种决定时,我们有意无意地会运用一些经济学知识。

2008年6月开始,一场引起全中国人民广泛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方面,奶粉、牛奶大幅度降价,仍然无人问津,三鹿、伊利、蒙牛等企业亏损严重;一方面,麦片、豆浆、芝麻糊、核桃粉甚至豆浆机却异常火爆,供不应求,这背后究竟暗含着什么样的经济学原理呢?

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答案无疑是次贷危机。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中国也深受其害,金融、股市、外贸出口大挫。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振作全球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本书将揭示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介绍次贷危机的前因后果,并通过对比以往的金融危机,为您的生活提供些许建议。

案例是线,知识是珠。阅读本书,您不必面对枯燥的数字和深奥的模型,也不必为难懂的公式苦思冥想。本书每节都以案例开始,或者是故事、寓言,或者是新闻报道,语言流畅易懂,把抽象的经济学通过形象的案例串接起来,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掌握经济学的整体面貌,而不再是一知半解。

本书旨在教会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工作和生活,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的美妙之处。本书适合希望提升自己生活品质以及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阅读参考,完全可以成为您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

——埃德蒙·伯克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西奥多·舒尔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