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智力这个概念时,应该指出有些学生和家长把智力与知识等同起来,甚至把智力与考试成绩等同起来。在他们看来,考试成绩好就是智力水平高:考试成绩差就是智力水平低。这种看法不妥当,这是把智力和知识混同起来。
把智力与学习成绩、考试分数等同起来的看法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心理健康因素。
把智力与学习成绩等同起来,这就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学习信心的增强,阻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尽管人的智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人的智力并不会在一个星期或半个月之内有很大的发展。
有一些家长和学生把智力看成是不变的,认为某人聪明是因为天生有个好脑袋,某人笨是因为天生有个笨脑袋。这样就是说学习成绩、考试成绩是天生的聪明和笨所决定的。
因此用这种观点看,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很困难的了,这也是目前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一个借口。我们不是常常能听到“谁叫我妈妈给我生了个笨脑袋”这样的话吗?
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某某学习成绩不好,他很贪玩儿,也非常淘气,经常在学校惹是生非。他妈妈经常对他讲,你小的时候从床上摔到地上好多次,把脑袋摔坏了,所以笨,考试成绩不好。你笨不要紧,你干什么总惹是生非呢?在院里你欺侮小孩,家长来找妈妈,多不好意思。
其实这个孩子并不笨,他出去惹是生非若没有点小聪明还做不出那些事来呢。后来参加过一次智力测验,才发现他的智力水平不低,是一般的智力水平。
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说,我妈妈过去总说我笨是摔的,我也觉得既然是摔坏了脑袋,那笨怎能改变呢?我这个笨脑袋能考出现在的成绩就不错了。我的智力水平既然和大多数同学的一样,那么普通同学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我也能达到。
从此,他对提高学习成绩有了信心,而且又很努力。一个多月后期中考试,他的成绩从班里的倒数几名排到班里的第12名。他妈妈非常高兴地说:“原来我的孩子并不笨。”
同样是这个学生,同样的智力,先前不用功学习成绩不好,后来用功了,学习成绩很好。这说明学习成绩不能和智力画等号。
不可否认,目前有的学校、有的班确实有一两个弱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这与他的智力水平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类学生中,智力水平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认为,我们不能以中小学学生学习差或学习困难而断定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低,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
从科学家、艺术家传记来看,有一些人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有的还是劣等生,有的甚至被称为笨蛋。著名植物学家林奈、生物学家达尔文、哲学家黑格尔等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都不佳。还有大文学家巴尔扎克、大仲马、著名戏剧家易卜生在学校里都是劣等生。
许多名人在学校里学习成绩都不好,自然不是由于智力差,而大多是因为他们对某一专业或某一活动的爱好达到了着迷的程度。例如林奈学习成绩不好,却非常爱好植物研究。拜伦、雪莱、歌德等在大学读书时热衷于作诗,无心学习功课。蒸汽机发明家瓦特在上课时总是思考其他问题,终日沉思,学习成绩不好。哲学家休谟从小就喜欢思考问题,因此常常显出发呆的样子,连他母亲都认为他脑袋迟钝。
我在这里郑重说明,上面列举的那些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等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并不好,后来却成为了名人,在科学上、艺术上对人类做出了贡献,我绝不是提倡同学们在学校可以学习成绩不好,将来就可以成为名人。我想说的是,就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成绩来看,可不能轻易地把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脑袋笨、智力差。
据我的研究,弱智的同学学习成绩差与智力发展水平低有密切关系。实事求是地说弱智是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既然自己弱智反正学习成绩不会好,就放松了努力。不努力也同样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据我对北京市3万多名中学生的调查研究,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的同学(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智力发展水平一般),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坏主要不是智力因素决定的,而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与心理健康因素决定的。
因此我认为,目前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潜在因素很大。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老师和同学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费尽了心思,但成效并不大。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青年心理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青年心理学,其印数达到85万册,是有史以来我国心理学著作发行量之冠。我在那本书里对我国的教育情况有这样的概括:“在我国的学校存在着满堂灌、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单纯追求分数、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情况。”
20多年过去了,我国学校的这种情况并没发生多大变化,满堂灌、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并没帮多大的忙。
我的思路是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因素,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P3-5
某年9月,北京海淀区知春路口附近,有六七百人排着长队,原来家长们在为孩子抢购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等。
我的一位年过半百的亲戚告诉我,她排了近4小时的队,才为她念中学的儿子在新华书店知春里课本门市部买到一套教学参考书。
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很高,付出的代价很大很大,得到的却是太多太多的失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呢?据我多年的研究,答案是父母对子女的心理了解得太少太少太少。
同时,不少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忙碌着。不少老师为自己付出的心血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相称而感到惋惜、惆怅。甚至一位中学校长对我说,他从教已近40年,没想到现在有些学生软硬不吃、刀枪不入,对他们简直束手无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据我的多年研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教师对心理教育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有的学生虽陷在题海的苦战中,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同学百思不解地问我,王教授,我们累个贼死,为什么学习成绩还是徘徊不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据我多年的研究,不少学生没有发挥自己智力结构的优势,缺乏智力的技巧与策略,不会自我调节情绪,缺乏树立自信心的训练,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应试能力差,应试策略贫乏。这些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障碍。
我从事心理学研究已50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学校进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近年来,在学校进行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习成绩双提高的研究。我的研究目标是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既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陶冶;既使学生身体健康,又使学生心理健康。
几年前,我到北京某中学对初一某班的学生进行心理调适。通过这次心理调适,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提高,无论是上课时的听讲情况,还是课后的完成作业情况,学生的自觉复习、学生的应试心理都有极大的转变。
学生普遍反映心情变好,注意力集中,自信心提高,精神状态变好,做事比过去认真。
结果表明,经过心理调适的学生,其心理感受与考试成绩都比心理调适前好,这说明心理调适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习成绩确有作用。
目前流行一种情商理论,认为人的成功,智商起20%的作用,情商起80%的作用。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第一,人的成功很难用百分数来表示智商起多大作用、情商起多大作用;第二,每件.事情的成功,情商和智商的作用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第三,在人的成功心理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外,还有心理健康、潜心能等。
在30多年研究人才成功、学业成功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心理商说,简称心商论。
心商论是关于成功的心理学理论,它从心理学角度阐明心理素质、心理因素在成功中的作用。心商论适用于学习成绩、学生成功、创造成功、职业成功、人才成功、婚姻与家庭成功等方面。心商论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理论。
心商论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与潜心能等。
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实践能力。
非智力因素包括个性、意志、兴趣与情感等。
心理健康包括心理平衡性、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协调性、心理开拓性、心理调节性、情绪的健康等。
潜心能包括记忆的潜意识、思维的潜意识、想象的潜意识、尚未出现的灵感、尚未出现的顿悟等。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与潜心能的水平越高,学习成功与人才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获得的成就也越大。
学生学业的成功,固然和自身的心理有密切的关系,但也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有关系。因此,本书就如何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学生成绩进行了论述。
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学生发掘潜力、开发智力;帮助学生学会提高自信心与情绪调节,塑造完善人格;帮助学生运用心理调适方法拨开心理迷雾、增强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与学习成绩。
我希望本书能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运用心理学方法实现望子成龙的愿望,解除家长对孩子高代价、低效果的局面;帮助家长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该书提供了一些家长成功地提高孩子心理素质与学习成绩的实例,可供家长参考。
我希望本书能帮助教师优化学生的智力结构,使其扬长避短,既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又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帮助教师捕捉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信号,及时为学生解除心理问题;帮助老师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层心理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王极盛
2010年1月,北京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学生发掘潜力、开发智力;帮助学生学会提高自信心与情绪调节,塑造完善人格;帮助学生运用心理调适方法拨开心理迷雾、增强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与学习成绩。
希望本书能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运用心理学方法实现望子成龙的愿望,解除家长对孩子高代价、低效果的局面;帮助家长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该书提供了一些家长成功地提高孩子心理素质与学习成绩的实例,可供家长参考。
希望本书能帮助教师优化学生的智力结构,使其扬长避短,既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又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帮助教师捕捉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信号,及时为学生解除心理问题;帮助老师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层心理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著名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历时25年。
用4万名中学生心理调查数据,咨询和辅导案例。
提醒家长和老师——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由智力因素决定,而是受心理状态与情绪的限制和影响!
希望本书能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运用心理学方法实现望子成龙的愿望,解除家长对孩子高代价、低效果的局面;帮助家长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该书提供了一些家长成功地提高孩子心理素质与学习成绩的实例,可供家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