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引领我们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
只要谈到解放战争,要想全面了解解放战争,就离不开家喻户晓的刘邓大军,即第二野战军。无论哪个方面,第二野战军在解放战争的战斗历程都有值得总结的地方。《二野全战事》讲述国共两军对决上党,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淮海,渡长江,摧枯拉朽之势令国民党军土崩瓦解。宋希濂身陷四面楚歌,绝望之中用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野全战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王钟华 |
出版社 | 长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引领我们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 只要谈到解放战争,要想全面了解解放战争,就离不开家喻户晓的刘邓大军,即第二野战军。无论哪个方面,第二野战军在解放战争的战斗历程都有值得总结的地方。《二野全战事》讲述国共两军对决上党,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淮海,渡长江,摧枯拉朽之势令国民党军土崩瓦解。宋希濂身陷四面楚歌,绝望之中用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内容推荐 事实的发展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不仅以劣势力量迎战了,并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而且仅用比原来预期短得多的时间就打赢了这场战争。因此,研究世界史的专家称中国的解放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从解放战争结束至今,专家学者、文人墨客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解放战争的著作,在努力地挖掘着这个奇迹背后的故事。但谁也无法否认,只要谈到解放战争,要想全面了解解放战争,就离不开家喻户晓的刘邓大军,即第二野战军。 正是这支部队,首先与国民党军鏖战上党、平汉,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全面内战爆发后,刘邓大军在陇海路南北先后9次与国民党军较量,9战9捷,打出了刘邓大军的赫赫威名。1947年6月,刘邓胸怀全局,勇挑重担,义无反顾挥师强渡黄河,实行中央突破,鏖战鲁西南,一举歼敌9个半旅,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国民党重兵重围,内无粮草弹药补给,无后方,无后援、无友军配合,而且北方士兵不惯于南方山地,军队数量装备明显劣于敌军等等不利条件下,这支部队却进退不乱方寸,攻守均有条理,与国民党逐鹿中原,改变了全国战场的格局;在装备和人员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以“有我无敌”的气概,与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黄维兵团展开搏杀,打赢了淮海战役关键也是最艰苦的一场战役。此后,这支声名显赫的部队横渡长江,挺进西南,解放西藏,一直把五星红旗插到世界屋脊上。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第二野战军歼敌221.8万多人。四年战争中,第二野战军从晋冀鲁豫到中原、华东、西南,被称为四战之军。历史证明,二野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功不可没,为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与赫赫战果相称的是,第二野战军涌现出一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甚至在世界上备受关注的赫赫有名的战将。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是国内外公认的军事家,纵观解放战争,他率领的第二野战军一直处于劣势逆境,打苦战、打险战。刘伯承靠智谋和才能,不仅从未指挥过一次失败的战役,而且他指挥的很多战役都被列入战术史上价值非凡的典范战例,受到广泛关注。对此,蒋介石也不得不称赞说:”论战术之奇,刘伯承数中国军界一绝。”二野的另外一位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军事家和政治家兼而有之,是对当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时隔半个世纪后,刘邓的一位部下这样总结说:”历史证明,刘邓和129师、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和第二野战军的辉煌业绩是紧紧相连的,假如没有刘邓的统帅指挥,历史也许是另一个样子。”此外,二野还造就一大批将军。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中,二野出了1位元帅,11位上将,26位中将。整个二野共出了248位将帅。 无论从哪个方面,第二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的战斗历程都有值得总结的地方。描述第二野战军的光辉历程,弘扬第二野战军的精神,必将激励后人去创造更加伟大的业绩。 目录 第一卷 兵下太行山 纵横驰骋晋冀鲁豫 第一章 八年抗战,雄师劲旅出太行 声震娘子关 扼太行者得天下 “刘邓大军”出太行 第二章 首战上党,揭开解放战争序幕 毛泽东:“在前方放手打就是!”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把目光投向上党 “这样的仗还要打下去” 第三章 二战平汉,击破蒋介石黄粱梦 毛泽东发出督战命令 高树勋战场起义 走下太行奔向那广袤的华北大平原 第四章 五战五捷,刘邓大军旗开得胜 “决不允许出现第三种前途……” 王疯子要“烧草铺” ”蒋家御林军”的覆灭 第五章 豫北反攻,兵锋直捣“哑铃把子” “剪掉两翼孤立刘伯承于中原!” “挤也要把刘伯承挤回太行山!” “我们是铁匠的手越打越粗!” 第二卷 挺进国统区,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一章 飞渡黄河,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六·三○事件绝非好兆头! 鏖战鲁西南 狼山战捷复羊山 第二章 金蝉脱壳,千里跃进大别山 蒋介石要水淹刘邓 狭路相逢勇者胜 “直插到蒋介石的心里边” 第三章 寻机歼敌,在大别山立足生根 “我们终于熬出来了!” 在大别山立足生根 “安卵子”的会议 第四章 全面出击,创建大别山根据地 向大别山南麓展开 “真是送上门的大块肉!” “前进一千里,再前进五百里” 第五章 造势作战,刘邓大军问鼎中原 转出大别山 打下洛阳问鼎中原 毛泽东:“战争形势的新转折已经到来了!” 第三卷 淮海大决战,中原逐鹿总结局 第一章 运筹帷幄,淮海大战一触即发 毛泽东:“蒋介石败局已!”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第二章 钳制打援,配合华野围歼黄百韬 中原大地响起隆隆的炮声 淮海战役的枪声打响了 牵住黄维的鼻子 第三章 攻取宿县,拦腰斩断徐蚌线 60万战80万 攻占宿县,斩断徐蚌线 杜聿明以赴刑场之心情上战场 第四章 诱敌深入,黄维被围双堆集 飞舟阻黄维 “现在就看我们的了!” 双堆集啊!双堆集啊! 第五章 围歼黄维,中原逐鹿以我军的胜利告终 一杆子插到底的命令 12万精兵顿作鸟兽散 “图画凌烟阁” 第四卷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第一章 箭在弦上,二野运筹渡江战役 长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 响当当的第二野战军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第二章 旌旗南指,万马千军箭在弦上 旌旗直指大江边 四月天兵征腐恶 江边大练兵 第三章 千帆竞发,一举突破长江防线 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长江防线在一夜之间崩溃 第四章 摧枯拉朽,直下金陵澄六合 李宗仁黯然离开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第五章 千里追击,三路大军下浙赣 跨越千里大追击 陈赓实现了20年前的愿望 溪口哭声动天 第五卷 挺进大西南,解放大陆最后一战 第一章 声东击西,大军直指“西南天堑” 歼灭蒋家最后一个军事集团 蒋介石部署“大西南防线” 刘邓导演“声东击西” 第二章 首战川黔,拦腰斩断西南防线 尖刀直抵宋希濂“腋窝下” 5兵团突破黔东防线 蒋介石仓皇逃离重庆 第三章 成都战役,围歼最后一支王牌军 刘邓下达“成都围歼战”命令 徒有其名的“川西会战” 蒋介石最后一支王牌军被歼 第四章 进军云南,“不给云南人民留后患” 春城最后的枪声 “不给云南人民留祸根!” 第五章 进军西藏,红旗插上世界屋脊 毛泽东的眼光瞄向西藏 雪线上的较量 风雪万里进拉萨 尾声 二野大事记 试读章节 在起义之前,高树勋考虑到与马法五等共事多年,打电话劝说马法五一道起义。马法五还想硬撑下去。予以拒绝。高树勋见争取无望,只好对马法五和参谋长李旭东说:“看来,北进是过不去的,我已经决定不走了。你们赶快回到漳河以南,我已商请八路军让你们过去。现在八路军的代表就在这里。” 马法五受到极大震撼,一时说不出话来。李旭东当即痛哭起来。他心里明白,高树勋起义后,马法五的两个军只有被歼灭的命运了。 10月29日,一队队向漳河北岸向心集结的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从东面广阔平坦的冀鲁豫大平原、从西面太行山满是石头的山沟、从北面临关、紫山那片蜿蜒起伏的丘陵,像流水一般汇聚到这个容纳敌我参战部队和支前群众15万人的战争大舞台,那种场面和气势是何等的宏大和壮观! 晚上9点,仿佛有一个手指按响了剧场的电铃,总攻的大幕拉开了。随着惊心动魄的剧情一幕幕地上演,战争的捷报也一个个地传来。 刘邓所在的峰峰指挥所的地图上,一个个红色箭头不断延伸,不断发展。 北集团在王宏坤、陈再道、宋任穷的指挥下,自北向南压迫敌人,同时对南北敌人实施攻歼,先后攻克村镇20多处;东路军在杨得志、杨勇、苏振华的指挥下,已经歼灭第40军106师大部,占领崔曲、南堡、赵庄,把敌人的防御体系砸开了一个大缺口;南集团在陈锡联的指挥下,已攻占了釜阳河畔的磁县城、甘草营、高臾、中马头、阎家栈;而中马头和阎家栈之间的马头镇,则控制在已经起义的高树勋手里。 随着邯郸以南、磁县以北的釜阳河两岸全部被我军控制,战役的进展发生急剧变化。刘邓估计敌人必退无疑了。 果然。敌撤退的征候出现了。 南集团陈锡联的电话打到指挥部:“敌人一部正在核心阵地以南构筑工事,有些部队正在调动,慌乱异常……” 邓小平放下电话,对刘伯承说:“敌人要跑,我们要争取主动。” 这时的刘伯承已经在地图上圈点好,歼敌计划也随之而出:“以一纵、三纵主力。黄昏开始隐蔽运动,先敌南移到漳河以北截断敌军退路;以二纵从下面向南压,待敌脱离筑城地带,对敌人来一个向心钳击和猛烈兜击,侧重击其首脑机关,侧重击其部署体系,各个歼灭;以总预备队在漳河北岸构筑据点,以拦阻敌退路,并布置漳河南岸的侧击,以横截敌援军第32军。” “很好。”邓小平做了一个用力一夹的动作,“一纵在敌退路东侧运动,三纵在敌退路西侧运动。又是一个钳形攻势!” 陈锡联的电话又打来了,他察觉敌30军第67师进占西玉曹,目的是为了掩护十一战区部率主力退却。 “你有什么对策?”邓小平问。 陈锡联回答:“我准备派马忠全率8旅攻歼这股敌人。” 西玉曹村位于磁县以东,漳河以北,村内敌人为第30军第67师师部及第199、第200两个团,其中第199团是蒋介石嫡系陈诚卫队团的老底子,装备和战术都属一流。 这是一个强敌。而马忠全的8旅是新组建的,这是组建后打的第一仗。8旅士气鼓得足足的,盼的就是啃块硬骨头,打它一个开门红。 当晚,8旅逼迫西玉曹,一开场就打得轰轰烈烈。 为了夺取村内制高点,马忠全决心以第23团出敌不意从村西发起攻击,以24团从村南策应,打乱敌人阵脚。 命令刚一下达,22团1营营长张庆和带着两个突击队就以迅猛的动作攻上了村西沙丘,控制了寨墙。24团也突破前沿,向村内发展。黑暗中,敌人东奔西突,乱作一团。 “敌人来不及反扑,我们正好抓俘虏呀!”3连连长靳小瑞边喊边组织部队冲进敌人营房,逼得敌人无处藏身。 1营副营长吴金栋是个老红军,他抱着挺机枪,哪儿危险哪儿就有他。在已经多处负伤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战斗,看见敌人从哪儿反扑他就往哪儿扫射,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瞬间,他还扣了一下扳机,突突了一串敌人。 就这样,8旅经过昼夜血战,全歼西玉曹守敌,活捉了敌第67师师长李正学。 31日下午,李达将一幅最新绘制的战役形势图挂在峰峰指挥部的墙上。平面的地图展现的是立体的战争画卷。敌人已成强弩之末,正在采取逐村掩护的战法,脱离筑城阵地,向南突围。 为了打破敌人南逃计划,我各路大军正在编织一张大网。 杨得志指挥一纵从东面,陈锡联指挥三纵及其他部队从西面,分成多路纵队,对向南逃之敌实施扇击;陈再道、秦基伟指挥二纵和冀南军区部队。由北向南跟踪追击;杨勇、张廷发指挥太行、冀鲁豫军区部队,前出至漳河南北兜击。 包围圈中的敌人,完全陷入人民战争的火海之中。敌十一战区副司令马法五率领的2万人,先是被我军跟踪追击,然后受到两面截击,随后又遭到迎头堵击,一时乱了阵脚,慌乱中窜至前后旗杆章、辛庄、马营一带据守顽抗,呼叫求援。被阻隔在漳河南岸的敌后续部队第32军,为解马法五之围,随即以主力向我前伸至漳河南岸的部队发起猛攻。 “时间紧迫,要迅速打开局面,绝不能让敌32军加上来!”邓小平分析了战况后说,“现在战役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不能让马法五跑掉!”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刘伯承紧接着说,“五个手指按跳蚤不行,要集中第一和第二两个纵队,先解决马法五的长官部!” 侦察情报很快送来了。马法五的长官部设在前旗杆章。 刘邓当即决定,一纵主力从东,二纵从北,猛攻前旗杆章。 总攻令下。杨得志、苏振华迅即做出部署:第1旅、第2旅主力分由马营东南和东北攻击马营,第3旅并二纵19团,向前后旗杆章攻击。 下午4时,战斗发起。担任主攻的7团3营首先突入马营。 绝境中的敌人拼死反抗,战斗异常惨烈艰苦。 8连指导员徐三泰和营部通信班长等,被敌人包围在一个独立院落的棉花房内,弹尽负伤。被敌人捉住活埋。20团突击部队攻入前旗杆章东部,激战中伤亡惨重,团长王大顺壮烈牺牲。16团由东南,19团由西南突入前旗杆章,但遭村内数倍敌人的顽强阻击,经激烈战斗。仅夺取突破口附近的部分院落,16团参谋长刘翻身壮烈牺牲。19团2梯队继而增援,但遭敌密集火力封锁,被压迫在突破口外。 突入部队不得已于拂晓撤出战斗,而最先攻入前旗杆章的16团却被敌人包围在村内,与一纵指挥部失去了联系……P55-57 序言 发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国共双方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巨大,战场之广阔,战斗之激烈,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都无法比拟。这场战争最引人瞩目,或者说直到今天仍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战争开始时对立双方的力量对比是极其悬殊的,可谓有着天壤之别。正如有关历史资料统计的那样,当时,国民党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有一支430万人的军队,其中正规军248个旅,约200万人,拥有坦克、飞机等现代化的装备,包括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和美国为之装备的45个师(旅)的现代化、机械化装备,统治着全国3/4的地区,约有3亿人口,控制了大城市,战略基地和交通要道,并取得美国政府在军事上、财政上的巨大援助。相比之下,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20多万人,其中的正规军仅存61万,缺乏现代化武器装备,解放区人口仅1亿人,刚刚开始土改,后方并不十分巩固。 蒋介石凭借优势,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叫嚷要在半年时间打败共产党,统一全中国,于是,八年抗战刚刚结束,中国大地再次响起隆隆炮声。面对这种情况,共产党敢不敢迎战?能不能迎战?迎战了能不能打赢?打不赢怎么办?这是摆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乃至全体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素有中共“一支笔”之称、曾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在有关回忆录中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再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事实的发展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不仅以劣势力量迎战了,并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而且仅用比原来预期短得多的时间就打赢了这场战争。因此,研究世界史的专家称中国的解放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从解放战争结束至今,专家学者、文人墨客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解放战争的著作,在努力地挖掘着这个奇迹背后的故事。但谁也无法否认,只要谈到解放战争,要想全面了解解放战争,就离不开家喻户晓的刘邓大军,即第二野战军。 第二野战军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而中原野战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它的前身又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第129师。这支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部队,在蒋介石向共产党人发起挑战之际,恰好处于解放区的前沿——晋冀鲁豫地区。历史风云际会,二野首当其冲,最先投入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自此之后,直到全国解放,这支英雄的部队始终在前沿地区驰骋纵横,独当一面。 正是这支部队,首先与国民党军鏖战上党、平汉,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全面内战爆发后,刘邓大军在陇海路南北先后9次与国民党军较量,9战9捷,打出了刘邓大军的赫赫威名。1947年6月,刘邓胸怀全局,勇挑重担,义无反顾挥师强渡黄河,实行中央突破,鏖战鲁西南,一举歼敌9个半旅,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国民党重兵重围,内无粮草弹药补给,无后方,无后援、无友军配合,而且北方士兵不惯于南方山地,军队数量装备明显劣于敌军等等不利条件下,这支部队却进退不乱方寸,攻守均有条理,与国民党逐鹿中原,改变了全国战场的格局;在装备和人员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以“有我无敌”的气概,与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黄维兵团展开搏杀,打赢了淮海战役关键也是最艰苦的一场战役。此后,这支声名显赫的部队横渡长江,挺进西南,解放西藏,一直把五星红旗插到世界屋脊上。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第二野战军歼敌221.8万多人。四年战争中,第二野战军从晋冀鲁豫到中原、华东、西南,被称为四战之军。历史证明,二野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功不可没,为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与赫赫战果相称的是,第二野战军涌现出一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甚至在世界上备受关注的赫赫有名的战将。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是国内外公认的军事家,纵观解放战争,他率领的第二野战军一直处于劣势逆境,打苦战、打险战。刘伯承靠智谋和才能,不仅从未指挥过一次失败的战役,而且他指挥的很多战役都被列入战术史上价值非凡的典范战例,受到广泛关注。对此,蒋介石也不得不称赞说:“论战术之奇,刘伯承数中国军界一绝。”二野的另外一位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军事家和政治家兼而有之,是对当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时隔半个世纪后,刘邓的一位部下这样总结说:“历史证明,刘邓和129师、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和第二野战军的辉煌业绩是紧紧相连的,假如没有刘邓的统帅指挥,历史也许是另一个样子。”此外,二野还造就一大批将军。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中,二野出了1位元帅,11位上将,26位中将。整个二野共出了248位将帅。 无论从哪个方面,第二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的战斗历程都有值得总结的地方。描述第二野战军的光辉历程,弘扬第二野战军的精神,必将激励后人去创造更加伟大的业绩。 书评(媒体评论) 毛泽东: 在敌军主力被消灭后,除以天津方式解决残余敌人以外,以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解决残余的敌军是必然要出现的。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 邓小平: 全体指战员都要进一步明确不管是和是战,都要渡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蒋介石: 在大陆必须保存住西南这个基地,这样,将来才能与台湾及沿海岛屿相配合,进行反攻。如果我们现在放弃了西南,也就等于失去了整个大陆,国民政府在国际上就会丧失地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