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题好、时机好、内容好,是一本公众了解世博会不可多得的好书,为了解世博会跨文化对话所带来的优势和机遇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和一张伦理意义上的路线图。
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官,作者长期处在世博会对外沟通的第一线。该书资料详实,内容生动,向广大读者叙述了世博会对外沟通近十年来那些不平凡的人与事。作者试图通过引入文化对话的维度和视野,使广大世博观众在参观那些美轮美奂的展馆后,须臾之间思考一下上海世博会究竟给中国与世界的沟通留下什么样的精神遗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海世博会与人类跨文化对话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徐波 |
出版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主题好、时机好、内容好,是一本公众了解世博会不可多得的好书,为了解世博会跨文化对话所带来的优势和机遇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和一张伦理意义上的路线图。 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官,作者长期处在世博会对外沟通的第一线。该书资料详实,内容生动,向广大读者叙述了世博会对外沟通近十年来那些不平凡的人与事。作者试图通过引入文化对话的维度和视野,使广大世博观众在参观那些美轮美奂的展馆后,须臾之间思考一下上海世博会究竟给中国与世界的沟通留下什么样的精神遗产。 内容推荐 本书共五章,作者先从风靡世界的跨文化时代话题入手,以一部世博编年史为红线,介绍了世博会作为人类跨文化对话理想平台的作用及上海世博会文化对话的内容。在本书最后,作者专门强调了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作用。 本书为我们大家了解世博会为文化对话所带来的优势和机遇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和伦理意义上的路线图,如此我们将懂得如何以一种实际和务实的方法推动文化对话。 目录 第一章 跨文化对话:一个风靡世界的时代话题 第一节 跨文化对话: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世界从圆变平以后 第三节 对话文化:为的也是挽救文化 第二章 世博会:人类的跨文化对话舞台 第一节 世博会与跨文化对话:一个150多年的故事 第二节 对话让它们走向世界 第三节 2010:历史留给我们的机会 第三章 跨文化对话:我们对什么? 第一节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第二节 全是城市化惹的祸 第三节 什么是理想城市? 第四节 每个展馆都有一个文化对话的故事 第四章 中国与跨文化对话:我们的过去与将来 第一节 中国与世界的三次跨文化对话 第二节 世界:你走向中国的道路为何如此漫长?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第四节 中国参与跨文化对话的将来式 第五章 跨文化对话:让世博会架起沟通的桥梁 第一节 让沟通从心灵开始 第二节 超越思维定式,我们别无选择 第三节 文化对话是增值服务 第四节 跨文化对话:让我们对出一个和谐世界 试读章节 二、轰轰烈烈的中国造城运动 在全世界波澜壮阔的城市化浪潮中,中国的城市化更加举世瞩目。 几年前,斯蒂格利茨,这位在中国经济学界如雷贯耳的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放言: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和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的两件大事!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中,一座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神州大地拔地而起(在贝松的影片里,我们还看到了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高楼大厦和深圳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现代化城市)。由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从1978年18%到1995年29%的城市化水平上升到目前的43.9%,估计2050年还将达到70%,届时将至少有3亿农民离开土地。 据统计,在中国,千万人口的城市有7个,百万人口城市有175个,而整个欧洲超过百万的城市才66个,超过千万的为零。 如果按照建筑面积计算,中国几乎占到了全球的40%,仅上海一个城市的建设量就等于整个欧盟。 有人甚至预言,随着中国农村人口不断涌向中小城市,中小城市人口涌向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再涌向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中国最终将形成若干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超大型城市。如此,若按3%的年增长率,2020年北京人口将达2465万;上海现有人口18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900万。 就这样,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美国80年、英国120年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师,一些中国的城市充满了国外建筑师的作品。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当年的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其中,外国建筑师设计的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当代万国城就占了三席。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两倍数,更是一个创造了各种地王和迅速聚集财富的过程。每天不断刷新的楼层高度和创造的各类诸如CBD,SOHO地产新名词、新概念,更是让人总是处在某种亢奋之中。 同样,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房奴、啃老族等又成为网络流行语。 据腾讯等网站调查,近八成中国受访者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已离不开对房子的拥有,仅两成的人认为,没有房子同样拥有幸福。 一部电视剧《蜗居》扣动了多少房奴的心弦。房子,这个城市化运动最有代表性的果实已成为时下国人最热门的话题。 在上海地铁甚至上演了一出怪诞的情景剧: 一青年突然在地铁车厢内支起帐篷,身上的T恤衫印着“征婚启事”、“帅气有才、帐篷一顶、房子没有”四行字,小伙子的这种行为艺术马上让寂静的车厢一阵骚动,人们投来的都是同情的目光。当天,网络上各路网友对此热议不断,房价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首要民生话题。 数据显示,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购房的收入比高达1:17,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1:6的国际警戒线水平。 中国最有成就感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集团的总裁王石表示,按眼下速度,中国的城市化,如同世界范围的城市化一样早晚要结束的,但万科有决心,要为中国的城市建设贡献到最后一块砖头。 我想,如真要像王老板描述的那样,这最后一块砖头应该比金砖更宝贵。它既是万科这样传奇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完美句号,也将是人类一个轰轰烈烈时代的终结。 三、城市化给人类的遗产 在当年申博最紧张的时刻,面对强劲的对手,在巴黎的一些国展局朋友们非常急切地告诫我们,如果中国提出一个以城市化为主题的世博会,将大大提高中国的胜算,因为,如此主题史无前例,对参展国家会有极大的吸引力。 朋友们还说,这个城市的主题非中国莫属,非上海莫为。 与中国上海申博城市化主题不同的是,韩国丽水提出“大海与土地相遇造就一个新的社会”; 俄罗斯莫斯科的口号是“资源、技术、思想:奔向统一世界的道路”; 墨西哥克雷塔罗的主题是“以人为本”; 波兰弗罗茨瓦夫认为“文化、科学及传媒”是21世纪摆在人类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显然,朋友的建议非常英明,在上述主题中,唯有城市化的主题最具世界性、时代性。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它本身是社会学的一个名词,指的是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的过程和现象。因此,不管各个国家的国情、文化、发展阶段,甚至意识形态、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如何不同,城市问题是每个地球人的现实。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2%,100年后为14%,而21世纪的头十年就超过52%,昔日的乡下人都已成为或即将成为城里人。因此,对于如此选题,它不仅十分具体,是地球成员的共同历史,同时涉及60多亿人的一个民生问题,谁都希望能讲两句。 国展局的朋友表示,在人类城市化这样飞速发展的一个过程中,如果能在2010年,大家驻足休息片刻,就人类城市化发展前景各抒己见,对世界范围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运动将裨益无穷。 城市学的专家还告诉我们,人类到达城市的8000多年来,各种居住方式带给人类美好的生活,也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有趣的是,不管各国文化背景如何,城市化的历史轨迹如何,各国在今天遇到的问题却是惊人的一致。从生态平衡到交通出行,从城市扶贫到和谐社区的建设,从文化的融合到文化的多元,人们渴望着聚首2010,就人类城市生活进行一次认真的交流和思考,从而寻找出一种未来人类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模式。 因此,当192个主权国家、50个国际组织领导人确认参展时。他们不仅表达的是对世博会和中国人民由衷的热爱,还有他们对本届世博会主题的广泛认可。 上海世博会文化对话对什么? 这在确认参展的国家领导人写给温总理的确认信中已说得清清楚楚,跃然纸上了: 印尼总统苏西洛表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旨在加强环境与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当前需求都紧密相关。”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作为一个城市小国,新加坡充分理解保持环境和发展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平衡的重要性。” 喀麦隆总理埃弗兰表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以发展中国家为关注对象,同时寻求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立旨高远。” 法国总理多米尼克一德维尔潘表示,“法国将积极参与这一盛会的筹备工作和展览活动,并将通过展示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为此次盛会做出自己的全面贡献。” 匈牙利政府总理久尔查尼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目的,城市恰恰反映了人类历史中文明的成就。” 意大利总理普罗迪认为,“本届世博会与意大利的历史恰巧吻合。” 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将展示英国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在动态的知识型经济价值上建立起来的创造性、多元性和革新性。” 有关国际组织领导人在给时任外长李肇星的回复信中同样表达了这种激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表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当今时代一个重要的具有全球性挑战意义的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及人文科学事务助理总干事皮埃尔·萨内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宏伟而充满雄心,聚焦于本世纪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城市具有的使迅速般增长的城市居民和谐融合的能力。”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吉阿里表示,“当今世界许多城市过度扩张,造成这些城市的生活质量日趋恶化,有损可持续原则,因而上海世博会主题非常切合实际。” 独联体执委会主席表示,“世博会主题具有现实重大意义,使全球共同来关注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联合国公共信息部主任苏珊一马克汉在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的回函中说到,“2010年世博会主题与联合国系统多项事务的推进十分契合。” 法国驻国展局代表戴思迪,这位参加了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以来历届世博会的泰斗级人物似乎以总结性的语言告诉我,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上海的魅力使本届世博会在世博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而世界各国领导人对世博会主题高度的认同,又使上海世博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盛会,是国际展览运动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漫漫的人类城市化道路,它牢牢地将人类的文明成果以建筑的语言和形态使其流芳世界,又将人类的各种情感和梦想具象化、物质化。它在将讴歌生活的各种美丽诗篇变成美丽的立体式画卷的同时,将节日的气氛、欢乐的笑脸和流动的音乐凝固起来。 一位欧洲城市专家告诉我,人类的城市化本该不是遗憾的艺术,不应该是对资源的侵占,而是一种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一种高尚的遗产。因为,城市首先是一个景观、一个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一种气氛、一种特征和灵魂。 是的,欧洲学者讲得在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谁不期望祖辈留给我们和我们将留给后代的城市遗产就是这样的一种城市? P81-86 序言 没有文化多样性人类文明就难以延续到今天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展区总代表 联合国海洋大学校长 阿沃尼·贝楠博士 自从出现人类历史以来,多样性已牢牢植根于人类不同社会和族群的细胞之中,并以此独特的方式回应我们这个星球及其他赋予我们的各种资源中所体现的自然和生物学意义上的多样性环境。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我们见证了人类是如何将这种多样性变成一种自然的趋势,即从传递人类多样性的需求到将这种多样性转化为个人和社会的优势。 商品、服务和知识的交流曾是人类这种多样性需求进程中最为有力的见证,它同时迎来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那么,什么使人类这种多样性的进程变得可行呢?或许它就是人类文明中最勇敢的成就,即人类学会建立信心和互信的那种能力。这一关键的能力使人类能够克服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种性间不同的习惯和举止入侵所造成的本能恐惧,而这些均体现在文化的多样性方面。 假如人类没有超越自身对各种文化差异的恐惧,并将文化多样性将给人类文明进步、经济繁荣和人类福祉带来的好处取代对文化多样性的畏忌的话,一部人类文明史就难以延续到今天。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历史本身就是在不同社会之间重要的文化交流的结果。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曾说过:“文化拓宽了人的心智。”约翰·阿伯特也曾说过:“每个人的能力是由文化得以加强或提高的。”当我们倡导通过不同文化交流和对话来跨越文化差异时,这样的好处将有益于整个人类的进步。 徐波博士是我在上海世博会的亲爱的朋友,他在与国际参展方日常打交道时总是体现出对跨文化沟通的渴望和责任感。在徐波博士的这本新书中,他通过世博会的特殊视角及他本人在世博会的特殊经历,提醒我们大家通过在自觉意愿上接受和参与,而非强加的国际合作是滋润世界和平的一片沃土。我坚信,如果没有发现这些价值,人类在很早前就已消亡。我们备感荣幸的是,人类社会的常识已告诉我们,在我们祖先所有英明壮举中就有那些拒绝文化冲突和嫉妒,并将人类发明的这种文化对话和相互理解置于优先位置的行动。 作为一位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外交官,徐波博士对文化差异非常敏感。在他看来,人类文明中最有力的工具就是文化对话。在从事文化对话的过程中,他关注着文化对话中各种最有效的实现手段,这就是世界博览会,因为它是从事文化对话中最终和最为一致性的方法,此种方法调动了全人类范围所有人对文化互动的本能。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世博会为人类的福祉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美丽和优势这样的一剂灵丹妙药。更为重要的是,徐波博士的书为我们大家了解世博会为文化对话所带来的优势和机遇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和伦理意义上的路线图,如此我们将懂得如何以一种实际和务实的方法推动文化对话。世博会帮助我们学会理解文化差异,而不是惧怕文化差异,学会分享和相互支持人类追求个人及其社会幸福的共同目标,而非小心翼翼地看守自己取得的那些成果。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为如此文化对话国际行动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言以蔽之,城市是我们所有人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文明摇篮。联合国全面、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就是对世博会对世界和平及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作用的认同。总之,世博会给我们生活和拥有的这个神奇星球上的不同族裔、社会和民族的人们的各种知识、最佳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了一个有效和长时间相互交流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此书将有助于加强我们相互理解和促进国际合作的自然趋势,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懂得在新的21世纪里以何种方式加快这个重要的对话进程,从而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建设一个更为和谐的世界。我本人在上海世博会的职责就是在这个伟大事业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远征,而这个前进的征途徐波博士已经指明了重要和关键的路径。 2010年3月于日内瓦 书评(媒体评论) 徐波是中国与世界展览运动人士接触最多的官员之一。这本书主题好、时机好、内容好,相信大家读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 吴建民 此书为我们了解世博会给文化对话所带来的优势和机遇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一张伦理意义上的路线图。 ——联合国展区总代表 阿沃尼·贝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