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为享誉华人世界的古典文学学者、散文家、戏剧家和评论家,“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她的散文不论写的是什么,每篇大抵都是要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也可以说,她借着每个故事或事件,道出对人生种种的看法、体悟。《玉想》是她对美的献礼,珍贵的图片与作者隽永优美的文字相映衬,值得细细品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玉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晓风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晓风,为享誉华人世界的古典文学学者、散文家、戏剧家和评论家,“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她的散文不论写的是什么,每篇大抵都是要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也可以说,她借着每个故事或事件,道出对人生种种的看法、体悟。《玉想》是她对美的献礼,珍贵的图片与作者隽永优美的文字相映衬,值得细细品读。 内容推荐 《玉想》是作者张晓风最成熟的深思,在安静分析中有激情,在冷眼凝视中有挚爱。她认为经学、史学和哲学可以是一个民族强健的体魄,但“美”却是维持命脉的和畅的呼吸,《玉想》便是她对美的献礼,珍贵的图片与作者隽永优美的文字相映衬,值得细细品读。 目录 增订版序 重读晓风《玉想》,兼怀李霖灿老师 写下来,真好(自序) 初版序 序 给我一个解释(代自序) 第一辑 玉想 玉想 色识 初心 溯洄 火中取莲 故事行 天门——记旅法画家朱德群先生 仗美执言 我仿佛看见 会过日子的女人 衣宫半日记 访香港导演方育平 第二辑 低眉处 值得欢喜赞叹的《欢喜赞叹》 中国的眼波 以人为钤记 低眉处 错误——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评语 第三辑 有愿 也算广舆告状 如果你错了和如果我错了 局长,请听代说一个观念 冠礼 游园惊梦 有愿 河飞记 写于《和氏璧》演出之前 老师,这样,可以吗? 安全的冒险——谈魁戏 炎方的救赎——读汤显祖《牡丹亭》 杨贵妃和她的诗 跋 试读章节 一、只是美丽起来的石头 一向不喜欢宝石——最近却悄悄地喜欢了玉。宝石是西方的产物,一块钻石,割成几千几百个“割切面”,光线就从那里面激射而出,挟势凌厉,美得几乎具有侵略性,使我不由得不提防起来。我知道自己无法跟它的凶悍逼人相埒,不过至少可以决定“我不喜欢它”。让它在英女王的皇冠上闪烁,让它在展览会上伴以投射灯和响尾蛇(防盗用)展出,我不喜欢,总可以吧! 玉不同,玉是温柔的,早期的字书解释玉,也只说:“玉,石之美者。”原来玉也只是石,是许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脱颖而出的那一点灵光。正如许多孩子在夏夜的庭院里听老人讲古,忽有一个因洪秀全的故事而兴天下之想,遂有了孙中山。又如溪畔群童,人人都看到活泼泼的逆流而上的小鱼,却有一个跌入沉思,想人处天地间,亦如此鱼,必须一身逆浪,方能有成,只此一想,便有了蒋中正。所谓伟人,其实只是在游戏场中忽有所悟的那个孩子。所谓玉,只是在时间的广场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头。 二、克拉之外 钻石是有价的,一克拉一克拉的算,像超级市场的猪肉,一块块皆有其中规中矩称出来的标价。 玉是无价的,根本就没有可以计值的单位。钻石像谋职,把学历经历乃至成绩单上的分数一一开列出来,以便叙位核薪。玉则像爱情,一个女子能赢得多少爱情完全视对方为她着迷的程度,其间并没有太多法则可循。艾萨克辛格(诺贝尔奖得主)说: “文学像女人,别人为什么喜欢她以及为什么不喜欢她的原因,她自己也不知道。”其实,玉当然也有其客观标准,它的硬度,它的晶莹、柔润、缜密、纯全和刻工都可以讨论,只是论玉论到最后关头,竟只剩“喜欢”两字,而喜欢是无价的,你买的不是克拉的计价而是自己珍重的心情。 三、不需镶嵌 钻石不能佩戴,除非经过镶嵌,镶嵌当然也是一种艺术,而玉呢?玉也可以镶嵌,不过却不免显得“多此一举”,玉是可以直接做成戒指、镯子和簪笄的,至于玉坠、玉佩所需要的也只是一根丝绳的编结,用一段千回百绕的纠缠盘结来系住胸前或腰间的那一点沉实,要比金属性冷冷硬硬的镶嵌好吧? 不佩戴的玉也是好的,玉可以把玩,可以做小器具,可以做既可卑微的去搔痒,亦可用以象征富贵吉祥的“如意”,可做用以祀天的璧,亦可做示绝的块,我想做个玉匠大概比钻石割切人兴奋快乐,玉的世界要大得多繁富得多,玉是既入于生活也出于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与出尘,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过日。 四、生死以之 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全世界跟他一起活——但一个人死的时候,谁来陪他一起死呢? 中古世纪有出质朴简直的古剧叫《人人》,死神找到那位名叫人人的主角,告诉他死期已至,不能宽贷,却准他结伴同行。人人找“美貌”,“美貌”不肯跟他去,人人找“知识”,“知识”也无意到墓穴里去相陪,人人找“亲情”,“亲情”也顾他不得…… 世间万物,只有人类在死亡的时候需要陪葬品吧?其原因也无非由于怕孤寂,活人殉葬太残忍,连土俑殉葬也有些居心不忍,但死亡又是如此幽阒陌生的一条路,如果待嫁的女子需要“陪嫁”来肯定来系连她前半生的娘家岁月,则等待远行的黄泉客何尝不需要“陪葬”来凭借来思忆世上的年华呢? 陪葬物里最缠绵的东西或许便是玉冶蝉了,蝉色半透明,比真实的蝉为薄,向例是含在死者的口中,成为最后的,一句没有声音的语言,那句话在说: “今天,我入土,像蝉的幼虫一样,不要悲伤,这不叫死,有一天,生命会复活,会展翅,会如夏日出土的鸣蝉……” 那究竟是生者安慰死者而塞入的一句话?抑是死者安慰生者而含着的一句话?如果那是愿心,算不算狂妄的侈愿?如果那是谎言,算不算美丽的谎言?我不知道,只知道玉冶蝉那半透明的豆青或土褐色仿佛是由生入死的薄膜,又恍惚是由死返生的符信,但生生死死的事岂是我这样的凡间女子所能参破的?且在这落雨的下午俯首凝视这枚佩在自己胸前的被烈焰般的红丝线所穿结的玉玲蝉吧!P16-21 序言 本书作者到外双溪来,请我为这本书写篇序,我毫不迟疑立刻答应,因为我知道读晓风教授的书是一种享受。为人家写序,不能不精读一遍,那享受就加了一倍。 看到的是三校清样,第一篇是《玉想》,是玉的退想,第二篇是《色识》,论玉瓷色泽之命名,我看了这两篇放在顶端,忽然有所领悟,似曾相识,原来都在《故宫文物》月刊上拜读过,怪不得要我这个老博物馆员来题签作序。 在月刊上发表的时候,这两篇文章就照人眼明,以文学眼光来看故宫,以前未曾有此一格。若这样一路推衍下去,以她的精致思想和俏丽文笔,说不定会使人有所担心,它会不会使所谓文物研究从此而歧路亡羊?譬如说她说到李太白的寒山一带“伤心碧”,我就曾为之再三思考过,岂止色相中有此,元微之还有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呢,若这样鱼龙蔓延发展下去,真不知要失落何方伊于胡底! 传云贝多芬在森林中散步,人间其所以然,他答道,每一棵树都有它自己的声音,此之谓天籁。本书作者在文章中论色泽天成,妙语破的,当亦是人间欣赏的最上乘吧! 而最令我欣赏不置的,却是文章中有人。这些人是平常人,同时也是非常人,而且一大半,还都是我的友人。如《火中取莲》的孙超,就是故宫博物院中我的同事。《天门》中的朱德群,他是我西湖艺专的老同学,我看到他的第一张油画时,便写信告诉他事有可为。在巴黎画了三十年画之后,他告诉我“画画要想”的一句名言,我在《雄狮美术》上为他写专文对这句话大加表扬。我到巴黎的时候,这位世界级的大画家放下了画笔,完完整整陪我逛了一个礼拜…… 还有不少我佩服而不认识的非常人士,都在晓风生花妙笔之下,一个个栩栩如生地显现出他们的精神照人之所在。 最精彩的一段“故事”,当属之于《溯涸》这一篇了。天下竟有这样的奇事,三个东南西北之人,在大度山东海大学的艺术系里合开了一门“文人画”的功课,可算是咄咄怪事之一的例证。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天南地北,各行其是,我真不知道这门美术史上的热门题目,归根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教法? 只可惜我知道得太晚了一点,不然,真想也轧一角进去,来它一个百家争鸣,多少有趣! 更有趣的是这文章中的三主角,我都认识:袁德星(楚戈)是我故宫博物院的同事,他大难不死,别有深悟,在艺文界大展宏图令人敬佩。席慕蓉是蒙古人,正式的名字叫穆伦·席连勃,是“大江河”的意思,如今在海岛上图文并茂是艺文界的奇葩。写的文字太好了,画也画得诗意盎然,我忍不住打电话过去猛加赞赏。 蒋勋是东海大学艺术系主任,在大度山上又写又画, 《美的沉思》是他近来的杰作,《雄狮》为他结集出版之后,连连增版,打破了艺坛售书的新纪录。 总之,他们都是五湖四海之士,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偶然聚合在一起,不但创立了新艺术课程,还逸兴遄飞的开了一次联合诗书画展,真是扣人心弦。晓风教授持一管彩笔,为他们又作传又作记,许多精彩微妙的地方,令人读后拍掌叫绝,是伟大的时代,才有这种了不起的传奇轶事! 人都是平常人,一着笔就不平常;故事也平常,一经渲染,便不再平常。真的是人可入诗,诗可入画,平常心概括了众生相。我们周遭,有多少奇事异人,只需用慧心一照,用彩笔一挥,宇宙大干,嫣然多彩多姿美不胜收,晓风教授这册佳作在这要点之上启发无限,功德无量。 你若问我何以如此?因为我亦曾为人写入文章中,在四十年代,沈从文老师在《虹桥》小说中,把我写成李粲,艺专毕业后纠合了几位朋友到玉龙大雪山去闯天下,故事写出了首章,却被另一位故事中人李兰(李晨岚)一夜报告雪山奇景而遂告搁笔,因为他报告得太好了,沈从文师最后叹口气说:“你说的美丽,超过了我的文笔,这篇小说是没法写下去了。”——我也曾为此埋怨岚兄不止,怎可以用口舌之快扼杀了一篇绮丽的小说,说不定这又会是一本《边城》杰作! 云岭、金沙江、玉龙大雪山自是不弱于茶峒沅水,但是我们这一批年轻朋友(包括改名夏蒙的夏明)反身自视,却也是如假包换的平常人,只因大文豪一挥彩笔,平常人亦顿生辉。因之,我在这个节骨眼上忽然有了顿悟,晓风笔下的形形色色人人事事,岂不是也可以作如斯观呢?平常人亦有血有肉,有执著深情,换一个角度观看,用另一个角度来描绘,也都可以挹其精彩,给人间增添色彩温暖,为世界增添亲密和谐。 如这本精致的书中有“受恩深处便为家”的警句(见《溯洄》写楚戈的第四小节),便说到了一项真理。这是对“故乡”的另一提示:生我的地方、住得最久的地方、自己最爱的地方,都可以叫做故乡或家,此中有多少温馨感人?台湾我一住四十年,这还不是我的家和故乡吗?一个人一生能有几个四十年?我和这岛上的山川树木早已融为一体了。 山川动人,蒋勋在同篇第九小节上曾加以引申: 山水——中国人的宗教。 不需诠释,不需批注,这话真惬我心,中国人在这方面自是与西方源流有所不同,但是确已接近了真理。 像这样的清辞佳句,本书中不知道有多多少少,真如琼瑶匝地,俯拾皆是,令人目不暇给。也使你我知道,这大好河山,这多情世界,正有不少好文章、好故事,等我们去采撷、去体认、去欣赏。有心人在这里已经微开其端,我们亦不妨玉成其说。西方大艺术家毕加,索云:别人是东找西觅,在我则俯拾皆是,万变不离其宗,一切枢纽皆在于人,我们何妨于此细读锦文,亦不妨自挥彩毫,为人间情怀增慰藉,为大地河山加美丽,相互体谅欣赏,平添几段艺文佳话! 外双溪绿雪斋中 后记 出书,对我来说,好像一直都是一件简单的事。稿子够了,有人肯出,签个字,剩下的全是出版社和印刷厂的事了。 ——但这本《玉想》不同,从整理到出书,竟拖了三年。也许我有了不该有的求全之心。既希望有比较完美的文图配合,又希望让读者知道我急着想经营想建构的究竟是什么?为此,在订稿之后我又删删增增,其中《给我一个解释》和《错误》是后加的。前者又用以代序,多少说明了自己写这本书的用心。但光这两篇文章,在心中吞吐回环,在笔下挨挨蹭蹭,竟也磨掉了一年时光。 这本书的内容不管是抒发自己对中国式美感经验的体会,或对别人缔造的美的解释,或是在现实中对合理生活质量的要求,其实都只围着一个求美的概念在打转。如果美不能成为这个民族的最后救赎,我们真要万劫不复了。 谢谢出版社的纵容,准我一改再改。也谢谢设计家王行恭(本书于1990年初版时,版面规划设计为王行恭先生)费心规划,我们初识于赴印度尼泊尔旅次,一眨眼,已九年了,他仍是那年盛夏克什米尔达尔湖上与天光互映的荷色,清直馨远。 至于我自己,我有些腆,请将我看成十里清陂间的采莲女子吧!暂勿论那采来莲子脆甜与否,且看在那莲蓬的粗皮上尚有今晨朝阳的份上吧!且看在筐篓中尚有清风与水痕的份上吧!我曾一舟独荡,诚心诚意想为你采撷这些水中的菁华回来的啊! ——1990春3月,乌尖连峰 书评(媒体评论) 《玉想》是要有一盏“春茶”搭配着读的。这些近三十年前都读过的文字,在春茶的新新的喜气得意的滋味里,一一在沸水中复活了。 ——蒋勋 我们周遭,有多少奇事异人,只须用慧心一照,用彩笔一挥,宇宙大千,嫣然多彩多姿美不胜收,晓风教授这册佳作在这要点之上启发无限,功德无量。 ——李霖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