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强盛灿烂的东北古渤海王国为什么会一夜之间,突然消亡?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东军选址抢建镜泊湖发电厂,仅仅只是出于电力生产的动机?遍及东北各个角落的二十四块巨石阵,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古老秘密……且看昆金的《东北诡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北诡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昆金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千年之前,强盛灿烂的东北古渤海王国为什么会一夜之间,突然消亡?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东军选址抢建镜泊湖发电厂,仅仅只是出于电力生产的动机?遍及东北各个角落的二十四块巨石阵,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古老秘密……且看昆金的《东北诡事》。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昆金编写的长篇小说《东北诡事》。《东北诡事》的故事内容如下: 鄂伦春村频频遭遇诡异事件,人员死伤失踪。猎头安塔率众出猎寻人。不料中途怪事不断,且又有很多人遭遇不明原因的昏迷和自相残杀。 安塔循着线索,在密林中四处追踪原因,寻觅其他失踪猎人,却不料误入密林中的凶险之地,九死一生。一行人坚持将把这次匪夷所思的历险继续进行到底。足迹走遍整个东北地区,在一系列喘不过起来的历险中,走遍整个神秘古老的黑白大地,领略各民族神秘独特的人文风情、遗址古迹。所到之处,每每泛起沉积千年的历史过往,或凶险神奇,或扑朔迷离。 目录 序:神秘的东北二十四块巨石阵 第一章 不速之客 第二章 绒毛尸体 第三章 貌合神离 第四章 离奇失踪 第五章 鬼魅杀戮 第六章 东北窑子 第七章 坑崖凶险 第八章 昏厥疑云 第九章 死亡村落 第十章 萨满自焚 第十一章 身陷老坑 第十二章 动物凶猛 第十三章 与狼共舞 第十四章 单枪匹马 第十五章 勇闯地狱 第十六章 仙境传说 第十七章 狼人谜踪 第十八章 天神家园 第十九章 逃出生天 第二十章 神宇森严 第二十一章 考古学家 第二十二章 天宫大战 第二十三章 琉璃宝井 第二十四章 地底乾坤 第二十五章 前程未卜 试读章节 民国二十五年初冬,大兴安岭北部迎来了本年的第一场雪。 这雪铺天盖地,下了足有一个星期,中间不见有半会儿停歇。整团整团的雪片不分昼夜地从灰沉沉的天空中掉落,洒向黑黢黢的深山老林。 茂密无际的大山深处,聚集着一个鄂伦春游猎村落。眼下虽已是民国年代,但古老神秘的鄂伦春人却依然沿袭着前朝的路旗佐社会编制。这个村落,还是被叫做库玛尔路正蓝旗二佐茂合乌力楞。但人们都嫌它拗口,索性简称自己是茂村人。 这几天,村里的长者们时常抽着烟袋,愣愣地望着漫天的大雪,暗暗有些失色。 东北的大雪屡见不鲜,但这种下法,有生以来却是头一次见着,整个透着一股邪门。 说起邪门二字,所有人马上就会面面相觑,神色一沉。 茂村一共有三十多家猎户,聚居在一片向阳背风的开阔地上。他们的仙人柱一字排开,左右呼应。为了防止野兽侵袭,孩童走散,大伙合力在村子外围堆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墙,把整个村子一股脑儿围了起来。石墙共开了四个出入口,各有一扇厚实的桦树木门终年把守。 自古以来,这一族鄂伦春人无论迁徙到什么地方,都始终沿袭着这样的居住格局。代代相传,平安无事。但从七天前的那个早晨开始,这个稳固安宁的传说就被打破了。 那天一大早,住在村子外围的几户人家忽然发现,圈养在围栏里的驯鹿一夜之间死了好几头。 这些驯鹿起先是打猎时活捉回来的幼鹿。经过饲养,至今已经繁衍了两代。按照鄂伦春人的传统,这些驯鹿或食用割茸,或用来驮运、拉雪橇,早已变成鄂伦春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听到女人们大呼小叫后,男人们随后赶到。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极其血腥惨烈的景象。 围栏里面到处都是殷红的血迹。一头高大健硕的驯鹿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浑身血肉模糊。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的颈项被咬断,肚皮被整个撕开。一道长长的伤口鲜血淋漓,极不规整,歪歪斜斜,从颈部一直延伸到后腿内侧。整个胸腹腔瘪塌着,就像是一只被掏空的袋子。 看到自家男人来了,女人又夸张地号叫几声,随后便退到一边,重重地拦腰拽起孩子,不让他们看那种血腥场面。小孩子极不情愿地在母亲手里蹬踏着。女人心情不好,见小孩淘气,挥手就朝他们的屁股上一通巴掌。小孩子假假地惨叫几声,不敢再倔,转眼就被丢进仙人柱里。 男人扯住鹿腿,用树枝拨开腹部豁口仔细打量。驯鹿的腹腔内暗红一片,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其他几头死去的驯鹿,浑身没有半点血迹。它们全都正对着围栏的石墙躺倒着,鹿角折断,脑门碎裂。男人们一估摸,这应该是它们在受到惊吓以后,撞墙而死的。 看到这里,大伙都开始惊诧起来。又有几个男人迅速聚拢过来,大家碰头合计了一番,便分头去检查村子 外围的石墙和桦树木门。一个圈子兜下来,他们看到出入口的桦树木门至今紧闭,且完好无损。而在石墙内外,他们还是找到了一些异常。从痕迹上看,应该是昨天夜里有什么东西踩着石墙,纵身跃入村子。这 或许就是杀死驯鹿的凶手了。还好,这几户人家的马圈都在仙人柱的另一侧,否则他们的马匹肯定也难逃一劫。 男人们抬起头,上下打量着厚实高大的石墙,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这堵石墙,高度在一丈以上。石墙外面的泥地上,还堆积着大量的竹签和树枝。外侧离地面两米左右的高度上,发现有几处明显的踹印。另外在围墙的内侧,发现了好几处深深的大足印。综合起来看,这东西是从外面纵上石墙,然后又从石墙上飞身跃入村子。 村子里的男人们,个个都是狩猎好手。任何一种动物,只要在地上留下了痕迹,就没有他们不认识的。但面对眼下这些离奇的大脚印,所有人都紧锁眉头,一言不发,只是惊恐地互相对视。 他们看到,围墙内侧的奇怪脚印,深深地陷入土石。从脚印的大小和深度来估测,这个东西的体重不会低于七八百斤。而在这片广袤的森林里面,耳熟能详的野兽中,体重达到这个重量的实在不多。熊瞎子再壮,也很少能长到这个分量。常见的野猪最多也就是两三百斤。东北虎除了体重达不到以外,那个脚印的形状也明显不符。 但关键是,这个七八百斤的大家伙,还要能够纵身跃过三米高的石墙。 猎人们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有什么东西具备这样的能耐。 忽然,大伙似乎同时想起了什么,拔腿就往各自的家里跑去。他们跑到猎狗住的窝棚前,俯身朝里面张望。 窝棚里面,好几只猎狗蜷缩成一团,正在瑟瑟发抖。男人们大惊失色,伸手进去,愤怒地拽住猎狗,一把将它们扯出窝棚。 男人们骂骂咧咧地将所有猎狗赶到一处。定睛一看,惊诧不已。平时这些畜生威风凛凛,精力充沛。空闲下来,不是到处狂奔撒野,就是聚在一起厮咬打群架。但眼下却个个夹紧了尾巴,弓背缩头,瑟瑟发抖。那副眼神里面,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惊恐,一种被震慑后的卑微奴性。 猎人们见状,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道,他们驯养的这些猎狗,那都是历代繁衍、精心筛选出来的纯种蒙古细狗。在狩猎时,只要主人一声令下,不管前面是野猪还是黑熊,它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死死缠住。哪怕自己被野猪的獠牙挑破肚子,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松口。那种气势,那种勇猛,连猎人们见了也会暗暗敬佩。很多时候,当猎人们身处险境时,猎狗一定会奋力解救主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忠诚和勇敢。 但现在它们却个个诚惶诚恐,哪里还找得到昔日那股无所畏惧的模样? 猎人们在驯鹿栏内转了一圈之后,马上就想到了这些猎狗。昨晚上既然有大型野兽进村,那怎么会听不到猎狗的吠叫声?这些猎狗生性敏锐,只要有一点异常声响,哪怕些微的野兽味道,都绝对逃不过它们的眼鼻和耳朵,更何况昨晚上还是一场惨烈的屠杀呢。这村子里每家都有几条猎狗,粗略一算,整个村子少说也有五六十条,而只要有一条猎狗吠叫起来,全村的狗马上便会应声附和。那种声势,就是吓,也能把一般的野兽给吓走了。 而从眼下的情景看,昨晚上进来的那几头大型野兽,明显已经把这些猎狗给震慑住了。因此它们不仅无力吠叫,龟缩窝棚,而且还居然被对方吓得屁滚尿流,至今没有缓过神来。 大伙看到这里,纷纷有些不安起来。匆匆清理围栏内的尸体,围着石墙转悠了几圈,陆续又发现了一些脚印痕迹。一时间村子里议论纷纷,谣言四起。大家面有噤色,忧心忡忡,说什么的都有。 一番忙碌之后,村长首先把几个猎人头领叫了过来。大家一合计,都觉得这几头野兽来得凶猛离奇,一时也猜不出是什么。不过既然来了,那就得好好防备它们再次进村。 于是村长组织大家重新加固石墙。并在石墙外侧,隔段距离就堆起一堆木材,准备夜里把木材点燃,这样火光或许能吓退那几头野兽。另外村长组织猎户,准备好火枪弓箭在村子里轮岗值班。各家各户,看好自己的家人和牲畜,一到天黑绝不可乱跑。 就在这时,有五六个女人找到村长,诉说家里的男人几天前出去打猎,不知道为什么至今还没回家。本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因为有了昨天晚上的事,女人们浮想联翩,纷纷着急起来。几个人围在一起,越说越怕,于是结伴逮着了村长,把这事冲他唠叨了一番。 村长索巴亚六十上下,身形健硕,脸色黝黑,左脸颊有一道明显的伤疤。据说这是他当年跟俄国老毛子格斗时留下来的英雄疤,平时没少把这事拿出来显摆。眼下,他这里刚把事情安顿完毕,端起茶杯,只喝了一口,就听见一帮女人叽叽喳喳地说道个没完。而当他耐着性子听完她们叙述以后,当即有些不快,按下茶杯,张口叱喝了她们几声,埋怨她们不该胡思乱想,自寻烦恼。女人们本来就担惊受怕,到这里又挨了村长一顿轻喝,登时开始落泪。索巴亚见状,暗叹一声,一时也奈何不得她们。话锋一转,好言相劝了她们几句,说这事跟你们外出狩猎的丈夫没什么关系,安心在家里等着,说不定那几位爷转眼就拉着猎物回来了呢。 P3-6 序言 神秘的东北二十四块巨石阵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历史学家们先后在俄罗斯滨海区、朝鲜的平壤、中国的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区发现了二十多处诡异的二十四块巨石阵。这种巨石阵由二十四块巨石构成。巨石的石质均为玄武岩,巨石阵分三行,每行八块,每列石块的长度均为十米左右,行距为三米。石块的顶面较为平整,直径大约为0.8米,有明显人工打磨和加工的痕迹。千百年来,这些巨石阵广泛散落于民间荒野,风吹雨打,执著地延续着一个古老隽永的秘密。 其中,敦化市“江东二十四块巨石阵”,因其留有比较多的人类文化信息而在国际考古界最为有名。从吉林省敦化市到黑龙江省宁安上京龙泉府这一段一百五十多公里的路上,共发现了十处二十四块巨石阵,平均每十五公里一处,这里的巨石阵约占总数的一半。 时至今日,已经有证据表明,这些遍布东北地区的二十四块巨石阵,成形于千年之前的一个璀璨国度——古渤海国。二十四块巨石阵因其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形状之诡谲、史料记载之稀缺而让国内外专家大为困惑。其神秘程度令人咋舌,研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太阳神庙巨石阵。 关于二十四块石的用途,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把它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阵法相提并论。目前学术界和民间大体有七种说法。 第一是停灵说。渤海国在外地的王室贵族死后回归祖坟的灵柩途中临时停灵的建筑物。这种说法是把敦化六顶山古墓群视为王陵做前提的,但缺乏逻辑和证据。 第二是祭祀说。祭祀神灵和祖先以及战争,是中国古代的两件大事。根据中国典籍的记载,渤海人对祖先的敬重与亵渎是相当矛盾地并存着的,体现了死人必须为活人生存服务的理念。春夏之际死了人,渤海人不但会入土起冢,而且还在“冢上作屋”;然而,秋冬死的人,尸体被切成小丁,以引诱野兽,获取更多的猎物来保证生存。上古祭祀主要用“人祭”和“动物祭”。建设庙宇等固定场所的祭祀,是社会进步到相当程度以后的事,因此,把二十四块石看作是祭祀场所的遗址,是以今度古,缺乏充分的证据。 第三是驿站说。所谓驿站,是指中国古代国家传递公文的站点。驿站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不接待民间的人和事,专为公差服务,负责养马、做饭、住宿等。因此一般都坐落在“官道”附近,而且小的站点也有五六个人员编制,中枢的驿站如敦化额穆驿站,曾经有二十多个正式编制,还有一定数量的临时工。从驿站的功能看,二十四块石遗址建筑面积小,且四周没有围墙,住宿不便,从距离上又显得过密。总之,驿站说还是没有充分的依据支撑。 第四是商兵东进标志说。殷商时期军队行军作战的指路标志。渤海地方曾经是商朝流放政治犯的地方,商纣王沃甲把他的亲哥哥箕子流放到渤海地区就是有力的佐证。但是,没有典籍证明商朝时渤海地方曾经发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指路标志也用不着这么大的建筑,只要用一些自己认得的标志就可以了。这种说法缺乏根据。 第五是仓廪说。即二十四块石是装东西的一种仓库的基础石。 第六是一般建筑物说,即为当时的民房、住房等。 第七是风干室说。二十四块石顶上的建筑有盖可以防雨,四面虽然没有砖墙,但可能会有木质围墙,底下用木头铺陈,形成一定高度,既可以透风,又可以防鼠类动物侵犯,四周用树枝编成的篱笆作墙,这种墙遮光透风。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二十四块石的功用就是风干室,这种说法同样缺乏根据。 渤海国二十四块巨石阵遗址的功用,目前的这些说法都缺乏足够的依据,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