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会领跑全球吗?
中国何时会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012年,会成为下一轮中国大牛市的起始年吗?
现在是股市价值投资的最佳时点吗?哪些个股更有希望跑赢大盘?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由程超泽所著,是一本你不能不读的中国经济和股市趋势预言书。
一本教你分享下一轮大牛市红利的股市实操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程超泽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会领跑全球吗? 中国何时会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012年,会成为下一轮中国大牛市的起始年吗? 现在是股市价值投资的最佳时点吗?哪些个股更有希望跑赢大盘?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由程超泽所著,是一本你不能不读的中国经济和股市趋势预言书。 一本教你分享下一轮大牛市红利的股市实操书。 内容推荐 程超泽曾多次对中国经济与股市走势作出预测,有些观点在当时被看做“疯言疯语”,但之后却一一被证实。本书中,作者又对中国经济和股市未来十年的走势进行了大胆预言。 作者认为,21世纪是“中国世纪”,中国将于2024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在此经济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将以2012年为起点,开始新一轮大牛市行情,并于2015~2017年达到巅峰状态,届时,上证综指有可能突破万点。 站在下一波投资荣景的临界点上,你选择做旁观者,还是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让自己的财富快速增值?对于如何抓住你一生中最好的股市投资机会,作者给出了主题投资、价值投资与风险投资的建议,教你用牛市的思维、良好的心态、长线投资的方法、理性的风险预期,建立起跑赢大盘的投资组合策略,做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更重要的是,作者把自己十几年来投资股市的研究结果分享给读者,圈定了主题投资的股票池,列举了中长期最值得投资的50只个股。 这是一本读者不能不读的关于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大趋势的书,也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分享21世纪二三十年代股市大红利方法的技术指导书。 目录 推荐序 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成功预测/VII 序言 中国股市的下一波投资荣景/XVII 第一章 大牛市前夜的中国股市/1 世界经济进入景气上升周期/4 处在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走向/6 中国未来8年的“投资时钟”/9 四大市场预期助推中国崛起/13 市场的恐慌与价值投资的契机/25 2012:下一轮超级牛市的开端/31 迎来中国价值投资的时代/35 第二章 寻找大牛市:十字路口的迷思与战略机遇/45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性迷思/48 “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推手/5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经济的华丽转身/59 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6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金来自哪里?/6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分布图/67 第三章 寻找大牛市:人口学的思考与需求潜力的挖掘/71 人口红利: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73 新农村建设推动国内消费需求的跨越式增长/77 城市化进程引发消费需求的质变/81 中等收入阶层崛起,成为主流消费群体/86 第四章 寻找大牛市:巨国效应与中国经济的未来/91 13亿人口的红利效应/93 区域、行业与技术的梯度增长效应/102 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效应/106 区位优势效应:从边缘地带到中央王国/116 高铁开启中国城市圈的联动效应/119 第五章 21世纪中国经济前景预测/125 中国何时会成为“世界重心”/128 确立全球新坐标和经济新规则/131 经济分析师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展望/135 2024: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139 21世纪是中国世纪/153 第六章 锚定下一轮牛市的价值股/157 什么是主题投资?/160 下一轮大牛市的主题投资思路/165 主题投资下的行业股票池/169 中长期最值得投资的50只股票/190 第七章 下一波投资荣景,你准备好了吗?/209 变熊市思维为牛市思维/211 充分重视股市投资的时间成本/216 良好的投资心态是价值投资的精髓/217 理性预期投资风险,入市须谨慎/222 建立起跑赢大盘的投资策略/225 做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229 大师的投资智慧:快乐投资/238 参考文献/243 试读章节 股神巴菲特把从美国发端并迅速波及全球的2008年金融海啸称为“金融珍珠港事件”。世界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轰然倒地,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著名的四大投资银行不是倒闭就是被关闭、被改制,世界级公司如美国国际集团、美国银行、花旗银行、通用汽车公司等,一个个都像美国珍珠港的舰艇一样沉下去了。 2009年5月,媒体刊出一张著名的照片。照片上是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一艘艘大货轮都停在那儿,照片上注明是735艘。735艘货轮,其运量相当于全球运量的1/4。不只是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100多艘,还有鹿特丹港300多艘。这就是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冲击之大即便不是绝后的,也是空前的。 而金融危机反映的只是一个表象,危机触及了深层次的结构性内核,说到底,是全球经济结构的巨大失衡导致了危机的爆发。其中有两大失衡: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中国则是最大的生产国,后者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部分卖给美国,双方形成了一个产销供求链。而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这个链条突然断裂,于是全球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和危机。危机逼迫这两个经济大国进行调整,即调整它们的增长模式,美国必须从消费导向转为出口导向;而中国则相反,从原来的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和消费导向。调整的结果是出现新的国际平衡。只有在这两个大国间实现经济贸易平衡,全球经济才能够再度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这个由金融海啸带来的大变局,给中国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即进行从出口导向转变为内需和消费导向的革命性变革。我预测,在未来10~15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新增量中,将有16%~17%由汽车行业提供,汽车行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拉动力最强的行业之一。由于汽车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石油化工、钢铁、电力、轮胎、金融、维修服务等众多行业,可以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因此,发展汽车行业可以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中国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们还将看到,汽车消费将带来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居民生活及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汽车消费的普及,不仅会改变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他们的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方式,也会改变目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加快城乡居民的融合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汽车的普及,将改变居民的居住方式,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的生活方式,如旅游、郊外休闲等,都将更加便利。这种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极大地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居民消费需求。 另一个是电信业。在未来10~15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新增量将由电信业提供。可以说,随着中国放开3G牌照,从2009年开始掀起了3G网络投资建设的高潮。有分析员指出,电信运营商的资金投入将超过3100亿元,电信设备制造商将成为主要得益者。尽管3G需要电信运营商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但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加上市场广阔,不仅会吸引更多存量用户由2G转向3G,也会吸引更多新用户进入3G市场。有人甚至认为,在未来8~10年,3G的启动将拉动中国经济规模增加至少10万亿元人民币。 P6-7 序言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令世界再一次高度关注中国经济的表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增长率接近10%的中国经济,其高增长能持续多久的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重要议题。 中国的分析人士倾向于认为,由于具有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空间、环境和条件,中国经济仍将在未来10~20年维持8%左右的高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轨迹将是一条比较平稳的曲线,但是由于2020年左右的基数较大,整体来说,曲线会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他表示:“根据我的预测分析,中国经济年均8%左右的高增长,应该还能够持续20年,即一直持续到2030年。”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早些时候曾表示,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高效投资以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确保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他说,相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未来中国的经济更具发展潜力。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随着未来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求会大量增加,从而确保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对未来2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大“利好”:劳动力存在长期的比较优势,巨大的市场规模,制度改革空间广阔,国际环境趋向优化。这四个有利条件决定中国经济未来20年有望以平均6%~10%的速度增长。 他表示,市场规模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日本等东亚经济体在高速增长后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缺乏国内大市场。而中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前30年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推动经济起飞;未来的二三十年里,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 国际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支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投资、出口和重工业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向由内需拉动来实现增长。2008年,美国、印度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为92%、88%,而同年中国这一比重仅为72.8%,中国内需市场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当前,中国总体上还属于生存型社会,但正在朝着发展型社会迅速转变。人民群众已不是单单追求温饱,还在需求的多样性、升级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一二十年,中国居民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有极大提升。支撑中国经济未来成长的主要动力,一是推进城市化,这需要大量投资,也会产生极大的消费需求;二是产业升级,改造并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1万人当中大学生的比例大幅上升。 未来一二十年中国最大的内需市场在哪里?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来自哪里?毫无疑问是城市。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6.6%左右,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已接近或高于80%,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城市化率也达60%以上。这说明未来城市化进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个过程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新增城镇人口3亿以上,达到9亿人口,这将为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研究显示,近年来,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就可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这意味着20年内,仅城市化一项就将催生超过30万亿元的内需空间。 另外,中国已经拉开了下一个10年西部大开发的序幕,这也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空间。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国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挥低成本优势,已逐渐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一直是中国发展中的软肋,许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和重要基础零部件都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制约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中国引人注目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确立,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曾透露,新兴能源产业规划期为2011~2020年,期间累计增加直接投资10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500万个。 本书的主旨是: 第一,分析中国未来10年经济转型后的增长动能。本书从一个求实的中国学者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中国正在开启一个“中国式的罗斯福新政时代”,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创新性剧变,中国经济具备了无限增长的合理内核和潜在动能。 本书以中国发展战略作为进一步探讨的逻辑前提,在21世纪中国经济何时赶上并超过美国的问题上作了创见性的预测与论证。本书特别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发生了改变,由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导向的增长、由依赖物质投入转向依赖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本。因此,转型期的增长路径转变成:一是消费市场加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二是产业升级催生高附加值制造业。 第二,预测并详细分析下一次中国长牛市将在2012~2013年这段时间出现,在2015~2017年达到巅峰。在未来10年,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眼光和选股原则,精选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分享中国大国脉动和崛起的丰厚红利。 第三,进一步用主题投资的方法研究分析下一波中国投资荣景中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泛消费行业的成长性,推荐行业有:机械、通信设备、电子、化工、医药、农业、食品饮料、传媒、商贸,以及在泡沫中成长的新兴行业——新能源、智能电网、三网融合等。 这是一本在下一波投资荣景到来前读者不得不读的关于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大趋势的书,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分享21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红利的技术指导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