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印度巴比伦探索发现大全集》(作者轩书瑾)从广阔的视角出发,将灵动的叙述和极富洞察力的解说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三大文明最为辉煌的片段,使读者对不同地域的文明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很多相关文献和资料,以便于读者深入探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玛雅印度巴比伦探索发现大全集/国民人文素养大全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轩书瑾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玛雅印度巴比伦探索发现大全集》(作者轩书瑾)从广阔的视角出发,将灵动的叙述和极富洞察力的解说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三大文明最为辉煌的片段,使读者对不同地域的文明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很多相关文献和资料,以便于读者深入探究。 内容推荐 18世纪30年代,石砌古堡科潘古城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首次被发现,由此确定了玛雅古文明的遗址;1922年,在摩亨佐·达罗(今巴基斯坦境内)意外发现的动物形象印章,揭开了古印度文明的神秘面纱;19世纪中叶,两万多块楔形文字碑在英国现世,印证了公元前4000年中叶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曾经拥有的辉煌。 《玛雅印度巴比伦探索发现大全集》(作者轩书瑾)以考古发掘的成果为切入点,对玛雅、印度、巴比伦这三大古文明的存亡兴衰作了通俗而又全面的介绍,《玛雅印度巴比伦探索发现大全集》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方式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一幅未曾体验过的世界图景,并从那些新鲜而陌生的事物中体会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目录 玛雅文明 叩问丛林——玛雅文明寻踪 美洲中部孤寂的舞台 火山、谷地与丛林——玛雅人的家园 河流与湖泊——玛雅生命线 千年一梦——玛雅兴衰史 亚洲的狩猎者——玛雅人的远祖 永不腐朽的编年史 玛雅文明三部曲 前古典期——诞生 古典期——兴盛 后古典期——衰亡 新旧世界——认识玛雅 哥伦布的偶遇 玛依雅——玛雅 美洲遇到欧洲——玛雅之死 枪炮下的耻辱 精神的沦陷 “为阉割太阳而来” 玛雅人弃城之谜 醒来吧,玛雅 一个失落世界的再发现 唤醒玛雅 有字天书——奇异的玛雅文字 “魔鬼干的活儿” 饱经苦难的文化珍品 劫后余生的古抄本 兰达主教的报告 玛雅文字的玄机 艺术化的文字 神秘的缪斯之歌——玛雅文学 《契伦巴伦之书》 谎言与迷信 玉米“帝国”——玛雅社会 玉米神的馈赠 玛雅人的饮食 “落后”的耕种方式 水利——农业之本 可可豆之媒一玛雅的商业 “可可豆本位” 贸易之路 丛林明珠一玛雅文明遗址 祭祀中心——神灵佑护的城市 “美洲的雅典”——帕伦克 沉睡千年的古城 宫殿与神庙 金字塔底的秘密 帕伦克王的墓室 “百声汇合之地”——蒂卡尔 丛林中的都市 已逝的辉煌 重放光彩 穿越时空的建筑 “伊察人的泉水”——奇钦·伊察 玛雅——托尔特克之都 神秘的“圣井” “羽蛇神”降临之地 武士神庙 古老的天文台 峡谷明珠——科潘 荣辱兴衰话古城 “中美洲最大的拼图” 金星之城——乌斯马尔 “三次修建”的城市 不可思议的“总督府” 魔法师金字塔与女修道院 强盛一时的卡拉克穆尔 蛇之都 两雄争霸 各领风骚 壮丽的埃尔·米拉多 乌瓦夏克吞-玛雅城市中的长者 雕刻之都亚克斯切兰 奇钦·伊察的复制品玛雅潘 海边明珠图伦 人神之间——玛雅的宗教 祭司掌控下的玛雅 玛雅人的虚幻世界 人神共居的宇宙 神秘的宇宙观 轮回循环的时间观 第四世界的悲观人生 万物有灵 玛雅宗教的诞生 宗教演进史 无处不在的神灵 众神的世界 热血献祭 庄重繁冗的祭祀程序 活人献祭 血色契约 生死攸关的球戏 不可理喻的固执 人生百态——玛雅人的生活 玛雅的社会阶层 豁达的人生观 人生的第一步 取名的艺术 新生儿的洗礼 童年光阴 成人仪式 门当户对 坦然面对死亡 神秘的葬礼 奇特的审美观 怪诞之美 朴素的服饰 独特的文身 发式与胡须 丰富的饰品 饮食、劳动与消遣 玉来人 分工与合作 歌舞与宴会 智慧之光——玛雅的科技 谁与争锋 “0”的创造 物化的天文学 “咬牙切齿”的历法 玛雅科技之谜 浮雕中的宇航员 奇异的水晶头骨 雕琢之美——玛雅的艺术 玛雅艺术综览 建筑之美 丛林中的奇迹 丰富的建筑类型 鬼斧神工的雕塑 雕塑艺术的发展 石碑艺术 建筑雕刻 木雕与玉雕 鲜活的泥塑 永恒的画面 神奇的调色板 波南帕克壁画 精美的瓶画 烈火中的艺术 彩陶艺术 海纳岛上的小陶像 各具魅力的工艺品 金属制品 织物 羽毛制品 历史新篇——玛雅文明的复兴之路 印度文明 神奇的印度半岛——地理钩沉 印度洋上巨大的“倒三角”——印度半岛 慈祥而神圣的母亲河——印度河与恒河 印度河 恒河 古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河—恒河平原 天上来的“圣河”——恒河的美丽传说 “人种博物馆”——民族寻踪 “博物馆”遇到的难题——谁是印度最早的土著居民 土著“嫌疑”最大的民族——达罗毗荼人 印度半岛上的新主人——雅利安人 繁荣文明的其他功臣——少数民族人种 蒙古人种 尼格利陀人 原始澳大利亚人 同与不同各有特点——印度的民族 印度斯坦人 孟加拉人 阿萨姆人 古吉拉特人 泰卢固人 神秘面纱下的神奇国度——文明的足迹 “无历史之国”的苦恼——印度文明外来说 复活历史的“死亡之丘”——摩亨佐·达罗 “第一道曙光”——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上空的迷雾——谁是奇迹的创造者 “高贵人”创造的历史——史诗时代 奴隶制国家的涌现——吠陀时代 辉煌的伊斯兰文明——古印度的中世纪 “分多合少”的历史——向地理讨个说法 延续千年的噩梦——种姓制度 社会等级划分标准:人种与职业 《摩奴法典》与种姓制度 延续千年的噩梦 文明的烙印——语言文字 “哈拉帕之谜”的守护者——印章文字 “主神”梵天创造的语言——梵语 “详其文字,梵天所制”——梵语文字 佛光普照——梵语与佛教的传播 经文与戏剧的用语——中古印度一雅利安语 南印度的通用语——达罗毗荼语 雅利安人的颂歌——神话与史诗 古印度的“四库全书”——《吠陀》 天、空、地三界的主人——《吠陀》诸神 “众神之王”——因陀罗 神魔同体的另类神灵——阿修罗 家庭守护神——阿耆尼 孪生兄弟——双马童神 印度的“荷马史诗”——《摩诃婆罗多》 “最初的诗”——《罗摩衍那》 权利的角逐——王朝风云 古印度的第一个帝国——摩揭陀国 印度半岛的“大一统”——孔雀王朝 古印度的“秦始皇”——旃陀罗·笈多 放下屠刀的一代雄主——阿育王 文化交流的使者——贵霜王朝 古印度的“黄金时代”——笈多王朝 “印度历史上的拿破仑”——沙摩陀罗·笈多 勇武无敌的超日王——旃陀罗·笈多二世 戒日王施展雄才的舞台——戒日王朝 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碰撞——德里苏丹王朝 最后的王朝—莫卧儿王朝 文武双全的开国之君——巴布尔帝 命运多舛的帝王——胡马雍帝 可与阿育王媲美的盛世之君——阿克巴大帝 永生的灵魂——宗教 古老的原始宗教——婆罗门教 改革后的“新婆罗门教”——印度教 改革印度教的“假面佛教徒”——商羯罗 梵天、如意牛与恒河——印度教的基本信仰 “永恒的达摩”——印度教的教义 梵天、湿婆、毗湿奴——印度教的三大主神 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印度教三大教派 神秘的“天启书”——印度教的《吠陀经》 “达摩”之花的盛开——印度教的传播 “觉悟者”的宗教——佛教 “释迦族的贤人”——释迦牟尼 超脱轮回的不二法门——佛陀的箴言 佛教徒神往之所——佛教圣迹 中印文化交流的硕果——佛教传入中国 “墙里开花墙外香”——东南亚盛行佛教 实行严格苦行主义的宗教——耆那教 年轻的宗教——锡克教 影响深远的外来宗教——伊斯兰教 神灵的庙宇——宗教建筑 万神飞舞之所——印度教建筑 中印度圣都里的庙宇——卡杰拉霍神庙群 供奉湿婆“林伽”的建筑——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 “一辆巨大的战车”——科纳拉克太阳神庙 “印度的巴洛克建筑”——哈勒比德一贝鲁尔寺庙群 献给佛祖的巨构——佛教建筑 供奉“舍利”的建筑——□堵波(佛塔) 佛教艺术的宝库——阿旃陀石窟 印度标志性佛教建筑——摩诃菩提寺 真主的宏伟殿堂——伊斯兰教建筑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泰姬陵 德里的标志性建筑——库特卜尖塔 莫卧儿王朝灿烂文明的代表——拉合尔古堡 “莫卧儿”风格的典型之作——胡马雍陵园 砖石铸就的辉煌——其他建筑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之集大成者——阿格拉古堡 锡克教的“上帝之殿”——阿姆利则大金庙 罕见的三教同堂建筑——埃罗拉石窟 深沉的缪斯之歌——古典文学与宗教文学 “印度的莎士比亚”——迦梨陀娑 “孔雀女”的爱情故事——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 婆罗门与妓女的悲壮爱情——首陀罗迦的《小泥车》 古印度的寓言童话集——《五卷书》 宣扬佛法的方便法门——佛教文学 湿婆的狂欢——舞蹈与音乐 宗教色彩极浓的肢体艺术——印度舞蹈 “舞蹈之王”——《戏剧吠陀》中的湿婆 献给众神的赞歌——印度音乐 古国的智慧——自然科学 源于占星术的科学——印度天文学 婆罗门祭礼的派生物——印度数学 “长寿的知识”——印度医学 宗教王国的实用技术——工程与冶炼 神明的哲思——印度哲学、法学及其他 “梵我一如”的哲思——古印度哲学 印度教瑜伽派的经典——钵颠阁利的《瑜伽经》 吠檀多不二论的开山祖师——乔茶波陀 印度教理论的奠基石——商羯罗的哲学 “治国安邦之策”——《政事论》 古代印度法的主要渊源——《摩奴法典》 与神同在的日子一社会习俗 充满神性光芒的时刻——印度的传统节日 霍利节 十胜节 灯节 杜尔迦节 游神车节 贡普节 克里希纳诞辰节 罗摩诞辰节 恒河女神下凡节 萨拉斯瓦蒂节 为永生而舍弃肉体——死者的葬仪 “把新娘带走”的仪式——生者的婚礼 巴比伦文明 揭开被埋葬文明的面纱——巴比伦寻古 沙尘掩盖下的秘密——沉睡文明的发掘 里奇:西亚考古的先行者 博塔:发现第一座亚述王宫 格罗特芬德:开始于一个赌注的楔形文字 破译者 罗林逊:亚述学之父 史密斯:动摇《圣经》神话的人 莱亚德:尼尼微之谜的破解者 拨开历史的迷雾——比埃及更古老的文明 探究两河文明的学科一亚述学 重返古老文明——地理空间探微 昔日的人间“天堂”——美索不达米亚 不毛之地,亦曾温润如春 两河之间的地理风貌 “天堂”里的艰难生活 沉人水下的乐园——伊甸园 寻找伊句园 风沙吹不走的记忆——辉煌文明的创造者 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欧贝德人 人类文明的拓荒者——苏美尔人 苏美尔疑案 最早使用车轮的民族 金字形神塔 悠闲的生活 来自沙漠的闪族——阿卡德人 嗜血成性的战士——亚述人 亚述人的战争艺术 穷兵黩武之谜 战争之外的亚述人 短命而绚烂的民族——迦勒底人 “天上的羊群” 预知命运的占星术 霸业迭兴——帝国演进的历史 帝国的萌芽——迈向文明的三个过渡期 欧贝德文化期 乌鲁克文化期 原始文字时期 诸王争霸的开端——苏美尔早王朝 两河流域的空前统一——阿卡德王朝 “芦苇筐”中的领袖 天下四方之王 “失宠”的阿卡德 苏美尔人最后的辉煌——乌尔第三王朝 汉谟拉比的天下——古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之王汉谟拉比 惨遭蹂躏的“地下之城” 金戈铁马——亚述帝国的兴亡 第一个称“王”的亚述人 亚述的征服者文化 奢华而暴虐的亚述王 亚述帝国的崩溃 两河文明最后的乐章——新巴比伦帝国 重建巴比伦的辉煌 自称“平民”的君主 上帝写在墙上的预言 两河文明的终结 前世与今生——美丽的神话 “万物有灵”——巴比伦的不变信仰 永生的“凡人” 人神之间 与神同在——巴比伦的多神教 拥有特权的祭司 奇异的坐庙礼 阴森的地府——冥府与来世的观念 泥版上的文明——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的诞生——各种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 图画起源说 陶筹文字说 打开文明迷宫的钥匙——楔形文字的释读 文字的传承——铭刻文字的材料 垄断文字的人——书吏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楔形文字的传播 确立统治的规范——神圣的法律 文明的显著特征——尊重法律 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立法者——乌鲁卡基那 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乌尔纳木法典》 保存完整的最早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编撰的传统 《汉谟拉比法典》 “同态复仇”还是“和谐”——巴比伦法的基本原则 “同态复仇”原则 “和谐”惩罚原则 “神圣裁判”原则 “迪提拉”是结案吗——司法制度与审判程序 传播知识的殿堂——人类最早的教育 苏美尔人的重大贡献——学校教育的创立 三种类型的学校 泥版书屋 塑造人性的上帝 学生自叙学校生活 学校的课程 少数人的教育 泥版书的宝库——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 三种类型的图书馆 亚述巴拔图书馆 文明的痕迹——梦幻般的建筑 黏土、芦苇和灌木——常用的建筑材料 惊动“天庭”的高塔——“巴别通天塔”之谜 最壮丽的建筑物——宫殿建筑 独特建筑风格的代表一乌尔大寺塔 人神共居之所——繁荣的城市 最早的苏美尔城市——埃利都 苏美尔文明的一座高峰——乌尔 尼普尔——苏美尔人的“圣地” “挪亚”的故乡——舒鲁帕克 众神赐福之都——巴比伦 花园之城——尼尼微 黄金之城——哈马丹 与宙斯斗富的城市——苏萨 缪斯的舞蹈——绚烂的文学 宇宙观的浓缩——神话故事 天堂的神话 巴比伦的创世神话 大洪水的故事 英雄的颂歌——史诗文学 恩美尔卡史诗 卢伽尔班达史诗 吉尔伽美什史诗 智慧的闪光——寓言文学 折射语言之光的水晶——谚语与格言 对美的无尽追求——精妙的艺术 斑斓的色彩——壁画 鬼斧神工——雕刻 圆雕 浮雕 印章及其他 一面迷人的“军旗”——镶嵌艺术 献给神的韵律——音乐 乐师 乐器 面对自然的智慧——卓越的科学与技术 泥版上的“习题集”——数学 从占星术开始——天文学与历法 脱胎于神话的天文学 星象与太阴历 “驱魔者”的技艺——医学 医学与神灵 对人体的认识 疾病与治疗 古老的解剖术 春去秋来——沼泽地上的日常生活 丰富的饮食——面包、美酒和菜谱 爱美的人们——服装及饰物 尘世间的悲欢——日常生活和习俗 红白喜事——婚丧嫁娶 婚嫁习俗 葬礼习俗 试读章节 低地地区所产的石灰石是较好的建筑材料,在整个低地地区都可以找到这种石灰石,且易于开采,用木质或石质的工具就可获得。石灰石坚固耐用,不怕风雨侵蚀,燃烧后变成熟石灰就更耐用。此外,这里盛产的花岗岩也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在盆地高处的山坡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古代玛雅人的石头城市。玛雅人最早的石头建筑群——乌夏克吞城,也是在这个地区发现的,这里曾经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的中心。 玛雅文明分布的北部地区,在尤卡坦半岛北部,地势非常平坦。这个地区到处都是热带丛林,生长着大片的矮树和灌木丛。丛林下面覆盖着的是石灰石岩层,这里的土壤层很薄,随处可见裸露的石灰石,水资源极其匮乏,几乎没有湖泊、河流,只是偶尔在一些岩坑内才有少量的水,雨水直接通过多孔的石灰岩层渗到地下。该地区是玛雅后古典时期的文明中心。 让考古学家一度感到非常困惑的是:玛雅人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到土地肥沃的地区建立家园呢?这个地区并不适宜农作物种植,在热带雨林中种植农作物不仅很费工夫,而且产量相当有限,仅仅能够满足少量人口的消费。古玛雅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出了不同凡响的玛雅文明,留给后人无尽的赞叹和疑问。 玉米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就是由玛雅人培育的。最初,玉米只是美洲中部丘陵河谷地带生长的一种野草,果实小、味涩苦而无营养。大约在公元前7000-一前5000年时,玛雅人开始了种植玉米的最早尝试。到公元前3400一前2300年,玛雅人不仅掌握了玉米的种植技术,而且对玉米的品种也进行了’改良,玉米成为他们的主要粮食。因此,玛雅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用玉米粉做的,也因此,印第安文明又被称为“玉米文明”。 一般而言,古老的文明都是在淡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孕育而生的。因为水是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例,古埃及有尼罗河,古巴比伦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有印度河与恒河,古中国有黄河和长江。大河,是这些古老文明的生命线。 玛雅文明的生命线又是什么呢? 玛雅地区的河流大都以危地马拉高地很小一块区域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分布。短的河流向南注入太平洋,较长的河流则穿越佩滕森林,注人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在危地马拉和恰帕斯地区,河流水流湍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有的河流在3月和4月甚至完全干涸。 中美洲终年高温,可以分为雨季与旱季。旱季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持续四五个月;剩下的时间为雨季。中美洲地区气温变化的幅度较小,如果气温发生大幅度变化,那必定是由海拔的差异引起的。较高的山峰或许冰冷彻骨;海拔较低的地方则酷热难当,平均温度达30℃。这里的大多数高地山谷,海拔介于高山和平原之间,气候温和,平均温度在20~C左右。 在多雨的月份与干旱的月份,玛雅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景观。在雨季,植被葱郁苍翠,到处生机勃勃;到了旱季,则到处干旱枯涸,一片荒寂.。这种季节性反差深刻地影响着玛雅人对世界的认识。西部,是中美洲最壮丽的湖泊之一。该湖长17千米,面积127平方千米,水深达314米,湖面海拔1562米。湖内有18个小岛,湖岸有3座火山。湖岸居住的印第安村民大多从事捕鱼、手工棉纺和毛纺等职业。阿马蒂特兰湖长1l千米,面积约15平方千米。这里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佩滕盆地的北部地区,孕育着6条中等流量的河流。圣佩德罗马蒂尔河、坎德拉里亚河和马曼特尔河流向西部和北部地区,最终注入尤卡坦半岛西部的墨西哥湾。另外3条是洪都河、新河和伯利兹河,它们流向东北部地区,最终注入尤卡坦半岛东部的加勒比海。 玛雅中部地区的边缘有几条主要河流。尤苏梅辛塔河是玛雅地区西部最大的河流,流域范围包括佩滕大部分地区和基切维拉帕兹高地的主要地区,因为河流沿岸分布着众多玛雅遗址,所以被称为“废墟之河”。帕西翁河及奇克索伊河汇人尤苏梅辛塔河,构成了贯通玛雅世界西部的主要交通路线。 实际上,尤苏梅辛塔河不仅是玛雅地区最大的河流,’同时也是中美洲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该河发源于危地马拉马德雷山脉东北坡,流域覆盖危地马拉西北部和墨西哥东南部。从其源流奇克索伊河算起,尤苏梅辛塔河全长ll10千米,流域面积达10.3万平方千米。 尤苏梅辛塔河将危地马拉高地地区及佩滕地区和墨西哥湾联系在一起。此外,莫塔瓜河及其众多的支流形成了从危地马拉高地至东面加勒比海最重要的航道,而伯利兹河与新河则部分地承担了从加勒比海深入内陆的交通。 然而,低地地区河流稀少,绝大部分都为陆地所包围,没有河流流经佩滕地区内部。在北部,石灰岩具有透水性,以至于地表无法形成径流。尤其是尤卡坦半岛,水流汇集到地下河中,当石灰岩表面在溶洞上方断裂坍塌时,就会形成天然井穴——“石灰岩深井”。因此,尤卡坦半岛零星地存在着一些很小的湖泊。不过,广阔的岩溶石灰岩下面,有着蓄水量丰富的地下水系区。近年来,这个地区由于旅游的兴起,地下水资源承受着很大的负担。 玛雅人还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比如蓄水池、排水渠,以满足旱季生存和农业灌溉需要。以著名的玛雅古城蒂卡尔为例,为了解决全城老百姓的饮水问题以及满足灌溉农作物的需要,玛雅人共建立了13个大蓄水池。但是,如果遇上连续干旱,古玛雅人就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威胁。 总的来说,玛雅地区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大部分地区深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人类生活的一般规律是选择在靠近江河两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地区居住和生活。美洲大陆有着广袤的土地,玛雅人完全有条件选择更好的生存环境,但是他们偏偏选择在野兽经常出没、到处是毒虫的丛林中生活,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P4-5 序言 18世纪30年代,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首次发现了被废弃的石砌古城——科潘古城,由此确定了玛雅古文明的遗址;19世纪中叶,英国人莱亚德在发掘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时,将2万多块楔形文字碑带回英国,这种刻在泥版上的文字,印证了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曾经拥有的辉煌;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在摩亨佐·达罗(今巴基斯坦境内)发掘佛塔时,意外发现了刻有动物形象和文字的印章,“印度河文明”的神秘面纱由此被揭开。一次次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让辉煌灿烂的古文明重现于世人面前——从热带丛林中崛起的雄伟壮观的金字塔神庙、庄严肃穆的宫殿和天文观象台中,我们看到了玛雅人生生不息的热情和执著;从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中,我们感受到了宗教对古印度人精神皈依的重要性;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众多世界之最中,我们看到了巴比伦文明创造的让人惊叹不已的辉煌成就。无论是玛雅人、古印度人,还是古巴比伦人,人类在不同时空下进发出的惊人的创造力,都令后人折服,并为之肃然起敬。 玛雅文明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因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是中美洲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立创造的伟大文明。玛雅人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在既没有金属工具,又没有先进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仅仅凭借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生产工具,便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更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于8世纪左右突然消失。那些雕刻精美、含义深远的记事石碑和建筑装饰雕刻,工艺精湛的陶器与祭品,精确的数学体系和天文历法系统,还有那至今仍无人能够完全破译的象形文字,全都空留在那里,任由热带丛林将其吞没。关于玛雅文明突然消失的原因,时至今日依然众说纷纭。为此,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对其进行研究,我们期待玛雅文明的消失之谜尽早大白于天下。 古印度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文明也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三个位于亚洲的古文明之一。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孔雀帝国,到320年的笈多王朝,两大帝国缔造了古印度史上的黄金时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古印度的宗教,它是古印度文化的主体。在古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可以没有国家,也可以没有民族,但绝对不能没有宗教。在古印度历史上相继产生和出现了诸多宗教,各种宗教深深扎根于印度,并传播到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虽然古印度漫长的文明史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但它依然光彩夺目,南亚次大陆乃至世界上的其他许多地区依然受其光辉的照耀。 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文明的巅峰时期,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衰落,巴比伦城邦兴起,后者创造了该地区距今6000到2500年间的一系列城市文明。尽管这些城市今天已经被漫漫黄沙所掩盖,了无生气,可它却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学校和图书馆,最早的寓言、格言、谚语和爱情诗,甚至最早的药典、农人历书……这种种开创性的发明创造,在人类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从这里,希腊人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希伯来人借鉴了神学,并把它广泛传播;阿拉伯人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影响了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建筑史。 本书以考古发掘的成果为切入点,对玛雅、印度、巴比伦这三大古文明的存亡兴衰及其发展情况做了通俗而又全面的介绍。书中对各个文明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透析,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娓娓讲述了这些古老文明的古往今来;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把那些一度被掩埋在丛林、黄沙下的昔日辉煌重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还将一些与书中内容相关的轶闻趣事穿插在文中,以具体、形象的叙述方式逼真地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穿越千百年的风沙和岁月,古文化的神奇和神秘让后人为之“疯狂”。即便不能亲身经历和探寻,但透过本书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读者依然能够看到一幅未曾体验过的世界图景,并从这些新鲜而陌生的事物中获得视觉和心灵的震撼。 对文明的了解愈深,也就对文明本身愈加敬畏。在海量信息已经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时,我们更需要静静辨识那些面目模糊甚至是消失不见的古老文明;因为那里保留着无数过去的秘密;透过它们,我们能够对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有更透彻的认识,能够更加关注人类的生活、生存状态,同时也能更清醒地看待当今历史文明所处的阶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