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开国前奏--周恩来在一九四九年和谈中(红色年轮共和国领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朱苇//力平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国共两党在北平的和平谈判。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全景式的、立体的,使读者对国共两党的这次谈判,看得一清二楚。比如,在当时,共产党已有足够力量和把握打败蒋介石集团,解放全中国,为什么还要和他们进行和平谈判呢?在谈判中,共产党又是怎样宽大为怀一让再让的?……等等。使读者像看一场紧张激烈、扣人心弦、难解难分的拳击,双方或进或退,或攻或守,一招一式,看得清清楚楚,以至读来爱不释卷。

内容推荐

1949年国共和谈,是当时国内外瞩目的一件大事。南京政府同意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进行谈判,因而就有四月间在北平国共双方的和谈。谈判中,中共方面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以诚相待,一再让步,南京政府则实际目的是以谈判拖延时间,妄图划江而治,将中国一分为二,结果谈判破裂,人民解放军迅速渡过长江,解放了整过祖国大陆。而南京政府代表团人员后来都留在北平,参与筹备新中国。通过本书解读周恩来在一九四九年和谈中的事迹。

目录

1 西柏坡的早晨周恩来机智退敌

 作战室里遣将毛泽东笑谈大局

2 南京城的黄昏蒋介石顽固到底

 国防部里开会张治中力主言和

3 挑灯夜战五位书记论战局

 响应号召民主人士作贡献

4 美帝要换马急着寻找替身

 白崇禧通电意在逼蒋下野

5 毛泽东献词决心革命到底

 蒋介石文告妄图求和备战

6 三篇文章鼓舞全国人民信心

 一个声明判决蒋介石的命运

7 静观大势李宗仁守株待兔

 屈驾访李蒋介石以退为进

8 蒋介石下野梦断金陵心不死

 李宗仁上台一心想做真皇帝

9 白崇禧抡旗妄图充当和平主角

 蒋介石来电打破健生如意算盘

10 各有打算李宗仁忍让就职

 欺人太甚代总统到处碰壁

11 米高扬秘密访中国毛泽东畅谈中国革命

 黄启汉直接飞北平周恩来阐明和谈方针

12 黄启汉尽责为和平重返南京

 李宗仁作态为和谈制造空气

13 代表团访平四位元老开眼界

 叶剑英设宴和平障碍在南方

14 周恩来迎客战争罪犯成功臣

 毛泽东接见和平代表受感动

15 开国前夕毛泽东产生两大忧虑

 战略转移西柏坡召开二中全会

16 告别西柏坡意味着中心转变的开始

 进入北平城毛泽东发誓不做李闯王

17 白崇禧出尔反尔黄绍骇当面斥责

 小诸葛患得患失刘仲容秘密北上

18 为和谈张治中应命回京

 光大火蒋介石严拒出国

19 张治中机智采取迂回战术

 蒋介石滑头巧妙拒绝亡命

20 刘仲容奉命充当秘密使者

 毛泽东接客静听不同观点

21 张治中受命明知不能为而为之

 顽固派施压张文白再谒蒋介石

22 溪口镇谒蒋好心成了驴肝肺

 蒋介石演戏恶意成了如来佛

23 出门迎客毛泽东肝胆相照

 倾诉衷肠李济深同舟共济

24 六国饭店迎和谈周恩来亲临检查

 双清别墅议文白毛泽东果断决策

25 饯行宴会各有打算食无味

 刘斐摸底当面说假李宗仁

26 三到延安成了历史佳话

 刚到北平出了天大意外

27 机场遭冷遇张治中百思不解

 饭店表歉意周恩来开门见山

28 开辟第二线周恩来再派联络员

 长夜思战局毛泽东挥笔指方向

29 自欺欺人李宗仁是违心表态

 充满幻想白崇禧想南北分治

30 会外也会谈毛泽东再派联络员

 幕后做文章蒋介石忍痛送黄金

31 竭尽全力周恩来登门邀客

 赤诚相见毛泽东接见代表

32 何应钦来电不识时务发狂言

 毛泽东下令推迟渡江表善意

33 全会交锋张治中寸土必争

 和平为重周恩来一让再让

34 刘仲容竭尽全力白崇禧使用拖延战术

 毛泽东针锋相对周恩来提交最后方案

35 深夜思故友周恩来亲自送定稿

 和谈成定局张治中当众诉衷肠

36 对历史负责代表团决定送协定

 作最大努力周恩来深夜见代表

37 北京饭店民主人士忠告共产党

 双清别墅毛泽东命令准备渡江

38 历史关头李宗仁还是动摇不定

 真相毕露蒋介石断然破坏和平

39 顽固透顶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

 革命到底共产党百万雄师过江

40 幕后转幕前蒋介石再耍代总统

 难醒总统梦李宗仁赶回南京城

41 为国为民为和平周恩来热情留客

 怨天怨地怨自己张治中进退维谷

42 炮轰紫金山李宗仁含泪离南京

 日出天安门张治中机场迎骨肉

试读章节

东方破晓,鲜红的太阳磅礴而出,顿时,金光洒向大地,世界立时变得耀眼、美丽和温暖。

一个北国的小村沐浴在金光下,七八十户人家,矮小土屋。在全中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叫西柏坡。

西柏坡当时属河北省建屏县,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在柏坡岭的前面。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在地图上都没她的名称的贫瘠小村子,却藏龙卧虎,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

日头已有三丈高,大地上的浓霜刚开始溶化,土地湿漉漉的。各个院落里的梨树和枣树,里里外外挂满了橙黄的梨子和枣子,阳历10月下旬,已是收获的季节,枝茂果硕,煞是诱人。

一个穿灰色棉军衣的机要秘书急呼呼地奔来,径直奔进周恩来的小作战室。

警卫员急忙用食指竖放在嘴上一嘘,严厉地制止机要秘书,不准他声张。

“四个。”机要秘书用手指作了个“A”字,扬扬电报夹子,轻声说。

警卫员把机要秘书拉到一边,压低声音说:“急电也不行。睡下去不到lO分钟,已经两夜没睡啦!”

“那怎么办?科长要我请副主席马上就看。”

“又不是敌人从后面杀来,又不是天要塌下来……”

“快拿来给我。”

原来是周恩来。他听见了,说了话。

警卫员因为机要秘书吵醒了他的首长,狠狠地向机要秘书白了一眼。

机要秘书根本没有注意,连忙进屋把电报夹交给周恩来。当周恩来取出电报时,机要秘书退出去,还友好地向警卫员打了招呼,就走了。

周恩来从来遇事不慌,可看了这个特急电报,竟吃惊不小,连忙走到挂满整个墙壁的五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前,观察用红蓝两色小旗标志着的敌我态势。

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的战局,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已到了全武行、压轴戏、生死搏斗的高潮时刻。1946年9月的政治局会议曾作出分析,大抵五年之内就可打败国民党蒋介石,今年(1948年秋)是第三年,是决定性的一年。决定在长江以北打几个决定性大会战,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然后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解放全中国。10月开始,辽沈战役就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解放了整个东北地区,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已成惊弓之鸟。现在,东北野战军正在休整,华北解放军已在猛攻张家口。等东北野战军进关,就可与华北解放军一起发起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的枪声也已打响,将由华东和中原野战军一起,全歼长江以北之敌,饮马长江。

纸夹内是中共华北局城工部来的紧急情报。说是蒋介石来北平,与华北“剿总”总指挥傅作义密谋,乘我华北军区的两个兵团在察绥地区作战、石家庄周围空虚之机,决定集中国民党第九十四军、新二军,配备汽车400辆,组成一支快速部队,经保定南下偷袭石家庄,袭击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

看来,辽沈战役的失败,使蒋介石意识到危险的处境,他要狗急跳墙了!

这一着对我中央机关来说,不能不说是个相当严重的威胁!

怎么对付?

周恩来现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战场的战斗。他得提出各个战役方案,军委批准后又要具体组织实施,要随时掌握战斗进程,向毛主席、党中央请示汇报……他日夜在忙碌之中。

他看了一阵华北敌我态势,边看边想,打好了对付敌人的腹稿,就拿着电报去见毛泽东。

为了工作方便,毛泽东和周恩来住得很近,没几步路就到。

毛泽东住的也是北方式的矮小土屋。像个小巧玲珑的四合院。南屋住的是警卫人员和开水房。西屋住的是家属,毛泽东住北屋两间房,里屋是卧室,一张双人木板床,一张小桌,两把木制沙发,一只茶几。外间是办公室,也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会议室。墙上也和周恩来的小作战室一样,挂满军事地图,敌我态势也是红蓝两色小旗,标得明明白白的。辽沈战役开始以后,五位书记整日整夜聚会于此,指挥战争的发展,这里就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指挥部。室内陈设极为简朴,一张办公桌,两套木制沙发,两张茶几,“最豪华”的要数一张帆布做成的活动躺椅了。

P1-2

序言

1993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95周年诞辰,我的72周岁的老战友朱苇同志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描写周恩来1939年浙江之行的著作《险境千里》,作为对周恩来同志寿诞献礼,我以88岁高龄,在三天之内一口气读完,认为是成功之作,给《文艺理论与批评》写了与朱苇对话的《描写伟人小说中的一朵鲜花》的文章,不料几年之后,76岁的朱苇和力平同志合作,又捧了三厚册名为《周恩来在一九四九年和谈中》的原稿,要求我看看,写篇序文。

我已92岁,来日不多,有些未了之事,必须抓紧完成,这看稿写序之事,实在使我为难。但想到此书是写国民党的崩溃,新中国的诞生,以周恩来参与解放前夕的第二次国共和谈为主,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历史题材,两位作者以数年的精力写成,年底就要出版,作为对周恩来100周年诞辰的献礼,这样的大事、好事,我怎能推却呢。

手写的原稿,当然要比看铅字吃力,可是看了没几页就使我进入书的境界,勉强为之的情绪无形消失,越看越有味,看得废寝忘餐,结果,每天从早上八九点读起,读读歇歇,一直读到晚上十一二点,又是三天功夫,把厚厚的三大本原稿,一口气读完了。

我很高兴,我认为这是一部成功之作,是描写伟人著作中的又一朵鲜花!

该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国共两党在北平的和平谈判。这段历史,对我来说是很熟悉的。近年来,影视中也多有描写,那么,这本书为什么还会这样吸引我、会使我读得这样津津有味、会使我觉得那么新鲜呢?

我想了一下……

第一,这段历史,哪怕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及在北平的和平谈判等等情况,在当时我们都是知道的,不过大都见诸报端、广播、文件,根据形势发展,是陆续地、渐进地、局部地、大体地了解;解放后,有了许多回忆录、党史、军史、文史资料,大都是你谈你的,我谈我的,各谈各的,不是完整的;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全景式的、立体的,使读者对国共两党的这次谈判,看得一清二楚。比如,在当时,共产党已有足够力量和把握打败蒋介石集团,解放全中国,为什么还要和他们进行和平谈判呢?在谈判中,共产党又是怎样宽大为怀一让再让的?共产党为了使人民减少损失,减少牺牲,怎样通过各种会外渠道,做各方面工作的,又是怎样尽最大努力,做到仁至义尽的?蒋介石集团又是如何玩弄和平阴谋的?又是怎样妄图扩大武装,图谋卷土重来的?他们又是怎样有计划、有步骤地破坏和平谈判的?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又是怎样盼望和平的?民主人士又是怎样为争取和平而奔走呼号的?等等。使读者像看一场紧张激烈、扣人心弦、难解难分的拳击,双方或进或退,或攻或守,一招一式,看得清清楚楚,以至读来爱不释卷。

第二,作者没有热衷于写事件的经过,或是单纯地叙述历史,而是着重于在斗争中写周恩来等领袖人物和国民党方面的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以及李济深等民主人士,还有国民党和谈代表团成员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黄绍兹、李蒸和屈武等等。周恩来是全书的中心人物。周恩来作为五大书记之一,他一丝不苟、日以继夜的工作作风,作为代总参谋长对三大战役出谋划策的机智果断,作为共产党和谈代表团团长的谈判艺术,描写得实事求是,淋漓尽致,使人觉得他既是可敬可佩的领袖人物,又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普通人。比如,当和平谈判被蒋介石破坏之后,党中央考虑到蒋介石的反动性,担心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回南京后的安全,要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挽留国民党代表团以自愿为原则,暂留北平,免遭不测。何况根据战争发展,还可能进行全面或局部的和谈。国民党代表团的成员,连工作人员都愿意留下来,唯独团长张治中,自知危险,但认为自己是团长,是首席代表,不得不回去复命。就在张治中两难之际,周恩来情真意切地说:“西安事变,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了。”这是周恩来当时的原话,一字未改。这句话的意思是: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没有听周恩来的劝告,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蒋介石背信弃义,违背诺言,他遭到蒋介石的终身监禁。蒋介石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周恩来的意思是劝张治中不要重蹈张学良的覆辙。在这当口,周恩来讲这句话,不能不使张治中振聋发聩。张学良的事张治中是很清楚的,于是他就决定留了下来。使张治中更为意外的是,周恩来竟然极为负责地指示上海地下党,安排张治中的八口家人,秘密乘坐国民党来北平接代表回沪的专机,安全来到北平与张治中团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