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120篇》是一本适宜儿童阅读和讲述的通俗读物。书中收入的故事,是精选中国古代民间传说、话本整理而成的。这些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某些独特的场景,有的展现了哲人、智人、名人、文人的精神世界;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纯朴的感情和创造精神;有的描写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有的抨击了恶人的恶言恶行;有的蕴含着不同地域的风物和人生哲理、自然常识。故事的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扣趣味性都很强,符合儿童的心理和阅读习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对联故事120篇/金色童年趣味阅读系列 |
分类 | |
作者 | 荔万俊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联故事120篇》是一本适宜儿童阅读和讲述的通俗读物。书中收入的故事,是精选中国古代民间传说、话本整理而成的。这些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某些独特的场景,有的展现了哲人、智人、名人、文人的精神世界;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纯朴的感情和创造精神;有的描写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有的抨击了恶人的恶言恶行;有的蕴含着不同地域的风物和人生哲理、自然常识。故事的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扣趣味性都很强,符合儿童的心理和阅读习惯。 内容推荐 《对联故事120篇》,是一本适宜儿童阅读和讲述的通俗读物。书中收入的故事,是精选中国古代民间传说、话本整理而成的。这些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某些独特的场景,有的展现了哲人、智人、名人、文人的精神世界;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纯朴的感情和创造精神;有的描写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有的抨击了恶人的恶言恶行;有的蕴含着不同地域的风物和人生哲理、自然常识。故事的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扣趣味性都很强,符合儿童的心理和阅读习惯。阅读这些故事,可以使儿童获得知识,受到启迪。 目录 1.苏东坡知错改对联 2.苏东坡巧对辽国使臣 3.苏东坡下棋题对 4.苏东坡戏对佛印和尚 5.苏东坡戏钦差 6.秦少游相亲 7.苏小妹奇联难新郎 8.苏小妹母女巧对 9.徐文长手对知府 10.徐文长作奇联 11.徐文长挡道难太师 12.朱元璋君臣妙对 13.老秀才巧对朱元璋 14.朱元璋题联龙兴寺 15.朱元璋与对联趣闻 16.解缙妙联对富豪 17.神童戏对曹尚书 18.解缙答联救灾民 19.唐伯虎写对联 20.理发师巧对唐伯虎 21.祝枝山的歧义联 22.祝枝山妙联戏财主 23.周渔璜妙对高老先生 24.周渔璜联对取水 25.周渔璜出联选妻 26.李调元巧对奇联 27.李调元古刹巧对 28.李调元对候补学道 29.郑板桥出对试塾师 30.郑板桥教训姚有财 31.纪晓岚与彭元瑞巧对 32.君臣合作寿联 33.纪晓岚巧对乾隆 34.纪晓岚笑释题联 35.纪晓岚作趣联 36.秀才巧对乾隆 37.乾隆题联贺上梁 38.“紫微主”钦点“探花郎” 39.乾隆即景出对 40.状元公巧对乾隆 41.好友联劝洪承畴 42.门生联讽洪承畴 43.林则徐题联自勉 44.林则徐题联明志 45.林则徐题联悼英魂 46.文状元巧对武状元 47.李梦阳同名巧对 48.春不嫌贪又到家 49.蒲松龄讽石乡绅 50.鲈鱼与螃蟹 51.王羲之戏写“防盗联” 52.欧阳修对奇联 53.刘乃香妙对李元度 54.宰相合肥天下瘦 55.将军妙对 56.奇特的回文联 57.将军以联报平安 58.塾师联讽富翁 59.进古泉连饮十口白水 60.顶针一联免死罪 61.“孙行者”与“祖冲之” 62.无意中得妙对 63.穿越时空的对联 64.奇特的歇后语联 65.百姓写联骂太守 66.闯王纳贤作对联 67.江陵神童对下联 68.对联退敌兵 69.除夕擂鼓扬威 70.小秀才随口应答 71.七龄童出对戏学政 72.老渔翁出对考学者 73.老厨师妙对下联 74.上联对不起下联 75.小顽童智对下联 76.重泥拦子路 77.张飞巧对错中错 78.“走马灯”对“飞虎旗” 79.眼前缺子有五儿 80.卖笔人戏对名士 81.官员以联拒同窗 82.进士作联息风波 83.尼姑戏对李鸿章 84.宾主巧对 85.游士巧对塾师 86.中医对客对 87.村妇难倒举人 88.“冰冷酒”和“丁香花” 89.晒文章 90.郭才子巧对磨学台 91.周不行 92.“鸡饥”与“鼠暑” 93.神童妙对先生 94.农妇出联难倒秀才 95.巡按微服选督学 96.敲响“金钟"不忘“米粉” 97.知县巧对秀才 98.“枯木”岂能配“少女” 99.穷书生投宿 100.无字对联 101.戏剧人员巧吟联 102.名士写店招牌 103.百姓续联讽贪官 104.“五四”运动中的对联 105.老秀才妙联讽痞子 106.联语惊洋人 107.一人庆有万寿疆无 108.拍案叫绝的讽刺联 109.小姐妹巧对武则天 110.李时珍自幼善对 111.尼姑庵趣联 112.妙对结良缘 113.杨升庵妙对皇帝 114.落帆亭 115.岳王庙轶联 116.无母狗有公羊 117.邱琼山巧联争座位 118.林召棠联对轶事 119.杨大年巧对翰林院 120.全是假的 试读章节 27.李调元古刹巧对 有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见一座古刹里钟声阵阵,烟雾缭绕,香火兴旺,便走了进去。 庙里值日的和尚素闻李调元之名,便赶紧禀报进去,由长老和尚亲自前来接待。长老和尚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然后,又把李调元请入方丈室,办了一桌很丰盛的素宴款待他。 席上,李调元见老和尚几次欲言又止,料定有事相求,就主动问他。 原来,这座寺庙里有幅画,是这位长老和尚的师父画的。画上是三两枝出水的荷花,笔法简洁,染色得法,像真的一样。 据说,后来,江南才子唐伯虎到这里游玩,老和尚的师父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唐伯虎毫不推辞,悬腕展臂,龙飞凤舞地写下了几个大字: 画上荷花和尚画 写完后,唐伯虎说:“我走之后,如果有人能对出下联,必定是当今奇才。” 李调元听了,马上请长老和尚把画拿给他看。长老和尚揭开方丈室中一幅挂在墙上的红缎,取下裱得很精致的生宣水墨画。李调元一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他看着这个上联仔细一想,发现了其中的玄妙。 原来,这句七字联,无论反念、顺读,字音都是一样的,难怪唐伯虎会口出大言。 李调元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对长老和尚说:“大和尚,请借笔墨一用。” 长老和尚将一枝大号提笔捧到李调元面前,说:“请大人锦上添花。” 李调元提笔在手,略一沉思,便紧靠唐伯虎写的上联旁边,写出了下联: 书临汉字翰林书 从此以后,这幅画就作为这座古刹的镇寺之宝,挂在方丈室中了。 28.李调元对候补学道 李调元出任广东学政时,上任途中经过洞庭湖。当时的湖南抚台有意结交这个大名鼎鼎的文坛大家,便召集本府的文人骚客在湖畔设盛宴招待李调元。酒过三巡,宾客中有一位候补学道,自恃对作对联很有研究,便想借此机会在抚台面前显示一下才华。于是,他提出要和李调元对对子。 那位候补学道出了一个上联: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滔滔 大宗师自何而来 李调元听出上联中有轻视他的意思,便立即应道: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 本主考从天而降 下联对得果然很妙,赢得了满堂喝采。抚台见李调元果然有真才实学,便起身敬酒。 候补学道并不服输,低头想了一会儿,随手在一棵李子树上摘了颗李子,扔进湖里,并马上出了个上联: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李调元环顾四周,见树丛花间有一群蜜蜂在风中飞舞,便立即对出了下联: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这些文人雅士听了,一个个击掌叫绝。抚台拉过候补学道说:“你今天遇见高人啦,就甘拜下风吧!”这个候补学道立刻拜李调元为师。 29.郑板桥出对试塾师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实际上,他的对联作得也很高明。 有一次,一位好朋友对郑板桥说:“你以才思敏捷著称,能不能用一副对联来形容一下自己?” 郑板桥立刻提笔写了一副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副对联以翠竹寒梅自比,正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他却决不随波逐流。 郑板桥非常关心百姓的疾苦。他作县令时,曾经审理过一个案件。原告是一位教书先生,在一个有钱人家里当教师。春天,双方商定一年的酬金是八吊钱。可是,到了年终,主人不仅一文钱不给,还把先生辞退了。老先生便到县衙告状。 郑板桥听了老先生的申诉之后,说:“恐怕你才疏学浅,误人子弟。不然,人家怎么会不给你酬金呢?我今天要当场考考你,看看你的学问到底怎么样。” 老先生表示愿意当场应试。 郑板桥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着的灯笼说:“就以灯笼为题,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郑板桥出的上联是: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老先生听了,沉思片刻,联想到自己的委屈,便脱口而出: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听了,非常欣赏老先生的才华,当即判被告付给酬金,并把老先生留在自己身边当差。 30.郑板桥教训姚有财 有一天,两江总督唐亦贤到扬州游玩,城里的八大盐商争着摆酒接风。其中最殷勤的,莫过于姚有财。 姚有财为什么会这样殷勤呢?原来,当年姚有财沦落街头时,唐亦贤曾经给了他一些盐票。姚凭着这些盐票发了家,成了大盐商,因此,对唐亦贤感恩不尽。 唐亦贤到扬州后,叫姚有财想办法给他弄一副郑板桥写的对联。姚有财感到,这正是报答总督大人的好机会,便连忙定制了两张特大的宣纸,央人去求郑板桥写对联。 郑板桥听说盐商要对联,一口就回绝了。姚有财急得直冒汗,求不来对联,怎么向总督大人交待呀!于是,他又央人去求郑板桥,并且说愿意出重金酬谢。郑板桥说:“两千两一副。”来人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只得跑回去向姚有财禀报。姚有财又心疼钱,又不敢得罪总督大人,只好叫人再去缠郑板桥,要求少要一点儿。郑板桥问来人:“他舍得出多少?”来人说:“一千两。” 郑板桥收了钱,拿起笔,“唰唰唰”就把上联写好了: 乡里鼓儿乡里打 写完上联,郑板桥搁下笔,就去做别的事了。来人着急了,催促说:“先生,快写下联吧!” 郑板桥说:“讲好了的,两千两一副。你老板只出一千两,我也只能写一半儿,公平合理。” 来人再三求情,郑板桥都不理睬。没办法,来人只好回去告诉姚有财。姚有财知道上了当,不让郑板桥写下联吧,等于白白送了一千两银子。再说,这副对联又是总督要的,不能不写。于是,姚有财只好叫人再送一千两银子去。 郑板桥见姚有财认输了,才又提笔写出了下联: 当方土地当方买 郑板桥故意写出这么鄙俗的对联,实际上是对两江总督附庸风雅的一种讽刺。P55-62 序言 阅读,是人们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从儿童开始的渐进过程。因此,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儿童从四五岁开始,阅读的内容,应该逐步由以图片(画)为主,转为以完整的小故事为主。从这个时候起,有意识地引导儿童阅(听)读有趣的小故事,有助于启迪智慧,发展创造性思维,并且能发挥教化人格的功效。 这套《金色童年趣味阅读系列》,是专为小朋友们选编的,包括《中外寓言120篇》、《中外童话120篇》、《成语故事120篇》、《谜语故事120篇》、《对联故事120篇》、《聪慧故事120篇》、《民间故事120篇》、《神话故事120篇》,共八个独立的分册。 书中的故事,都是根据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典故精心整理而成的,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寓生活知识、自然常识、行为规范、处事准则于情节之中,富有想像力,知识性、思想性都很强。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开阔视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优化品格,促进智商与情商的全面提升。 书中用儿童熟悉的词汇和语言,讲儿童喜闻乐见的的小故事,情节贴近儿童已知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语言生动有趣,文笔简洁流畅,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易读易懂,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宜学前儿童和小学生阅读。 学前儿童阅读时,要依赖于家长、老师的有效参与。参与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成人领读、亲子共读、边读边讲,等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