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迟到的间隔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东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本推动“间隔年”旅行概念的标志性图书,天涯、磨坊等著名论坛超经典人气帖;千万旅友狂热推荐。

“用一年的时间去远足,世界没变,我变了”,一个中国男孩和一个日本的爱情,和他的一年半旅行故事。

内容推荐

2006年12月1日,我带着一张仅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带着一个不知道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的“间隔年”主题,走出了中国。

从原来计划的三个月走到十三个月,从原来计划的目的国印度变成一次横跨亚洲的旅途,从澳门经泰国、老挝、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新疆、到西藏、尼泊尔,一路上边旅行,边以义工的身份服务于非政府组织,帮助当地需要帮助的人……

在路上,我遇到了我现在的日本妻子,开始懂得向家人感恩,学习怎样关心照顾身边的人,我迟到的“间隔年”成了一次学习爱的旅途。

目录

开篇

1. 散步东南亚

2. 爱的征途

3. 苦旅

4. 风之谷

5. 终点、起点

后记

试读章节

1 散走东南亚

出发

2006年10月的某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印度的邮件,是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附近一家艾滋病慈善机构发给我的邮件。他们告诉我,他们同意我到那里做志愿者,但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前到达,具体的工作也要到了再安排。

2006年11月的某一天,我发现我的银行账户里头有21000元,看到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是:是离开的时候了!

于是我向李主任提出我要到印度做义工的意愿,本想非辞职不可的,但他却破天荒地给了我3个月的假期。

我选择了印度和西藏作为此行的两个目的地。选择印度是因为要去做义工,选择西藏是因为它是我大学没有完成的梦,是毕业旅行夭折后一直存留的遗憾。印度的义工计划2个月,西藏旅行1个月,假期完毕,有义工,有旅行,我的“间隔年”在时间上不算圆满,但意义上算是完整了。

我将间隔年计划告知身边的人。父亲并没有怎么坚决反对,但是很明确地说,我的间隔年目的性不强,这次旅途注定会无功而返。妈妈是洒脱性的中立,说只要我开心便去吧。她合不得我,只是从小到大,她一直都让我做我喜欢的事情,父亲也经常说她“慈母多败儿”。只有我姐姐站在我的一边,可以说是反对和支持的各占一半。身边的朋友目瞪口呆,有的赞成,有的似懂非懂地保留意见一笑置之,有的大骂我神经病……即使当时身边的人都反对,似乎也不可能阻止我。聆听别人意见的时候,我老早就沉浸于“在路上”的亢奋中了。

广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11月的广州,正是冬季来临之际,广州的冬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而我却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11月30日的那天晚上,我上了最后一天班回到公寓,一个人狠狠地痛快地哭了一场,是我还没有准备好,还是担心我的间隔年会像父亲所说的那样落得两手空空的下场?离开势在必行,只是依然不能够做到毅然抛开一切,潇洒地离开。

2006年12月1日,我把公寓的钥匙交给了一个朋友,和完全不会讲英文的一个多年死党“美术”背上背包,带着仅有的21000元和一个不知道能带给我什么的间隔年主题,开始了我迟到了3年却仅有3个月的迷你“间隔年”之旅。

来到澳门

我们的首发站是澳门。到澳门是因为澳门有廉价机票飞往泰国曼谷,而之所以要去泰国,是因为美术想去,而泰国曼谷有廉价机票飞往印度。到印度做义工之前我的确还有时间可以闲逛一下,而澳门一曼谷一加尔各答的机票价格加起来,比从广州直飞加尔各答的价格还要低。于是到达印度之前的澳门一泰国短期自助游顺理成章地成行了。

澳门和香港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离广州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可我一直都没有去过。据说有了泰国的签证和澳门飞往曼谷的机票,中国内地公民可以无须办理港澳通行证人境澳门,算是过境。

从广州坐直达澳门葡京酒店的班车,到了珠海拱北关口下车步行过关。一切顺利。海关人员连我们的机票都不看便在护照上用力盖了入境章,似乎在催促我们赶紧离开好让后面的人可以稍微往前移动一点。而对于我,这个章犹如我间隔年开始的象征——终于在路上了。

澳门不大,我和美术走进市区找旅馆。晚上大约八九点钟,我们顺利地人住新华大旅馆,这是一家朋友介绍的廉价旅馆,双人房只要90澳门元(人民币和澳门元当时基本等价),这个价格对我这种穷人来说不能算便宜,但这里是澳门,这个价位已经足够让我向那些告诉我澳门的房间一个晚上要四五百元的朋友炫耀一番了。

和美术到面馆吃了一碟12元的拌面,肚子仍处在饥饿状态。坐在椅子上面犹豫许久终究还是没有再叫上一碟,心想旅途还长,在澳门这种高物价的地方,能省则省吧。

寻找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是我很喜欢的电影。得知《伊莎贝拉》拍摄地是澳门的时候,便很自然地对澳门产生过憧憬。至少我想象中的澳门,或多或少受到了这部电影的影响。

P5-7

序言

世界很大,只要我们足够勇敢

吴苏媚(作家)

我是在西藏阿里遇到东东的。

当时和另一个女孩猜测着东东是哪里人,东南亚来的?或者港台那边的?反正看着不像是内地驴友,晒得够黑的,胡子拉碴的,身上那股子异乡人气息又如此浓郁。为了搞清楚东东到底是哪里人,我们决定上前搭讪——在阿里塔钦这样寂寞清冷的村庄,与陌生人搭讪是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

东东是广东人,实在和我以前见过的广驴们不像,一般来说,中国的驴子文化是由广东人作为中坚力量的,红黄冲锋衣、50升以上的大包、呼朋唤友、墨镜、登山鞋、越野车……东东不是这样,他孤家寡人地厮混在一帮老外中间,那么冷的天气,每个人看起来都皱巴巴的,挨饿受冻着。

坐在塔钦陈旧昏暗的咖啡馆里,翻看着东东相机里关于东嘎壁画的照片。2007年8月,在荒凉宽广的阿里地区,游荡着那么多寻找世界尽头的孤魂。狮泉河,塔钦,普兰,札达……东东之前遇上的一帮画家,后来我也遇上了,而那个8月,孤身行走东南亚长达两年的姑娘亚瞳也在塔钦,只是要到后来的9月我们才在拉萨库玉玛旅馆遇见。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东东、亚瞳、周峰、螃蟹,我们将此相会戏称为“库玉玛宗教论坛”,就像大家即将知道的那样,东东在巴基斯坦邂逅了他的稣哥。而周峰和螃蟹分别信奉儒家和佛教。那一年的9月,我们像浮萍一样在世界屋脊上飘浮打转,仓姑寺的每一个午后都流光溢彩,不可再来。

库玉玛院子里那个时不时要喝口白酒的东东,盘腿坐在破藤椅里弹吉他的东东,以及在阿里岗仁波齐转山途中背着重重行囊的东东……

在我写下这些字时,我刚刚从大理回来,2008年12月的大理,去年库玉玛宗教论坛的诸位成员都到齐了,唯独缺了东东。彼时他在日本和沙弥香在一起。他们会永远在一起。虽然寻找爱情并不是东东决定长途旅行的原因,也不应该是漫漫长路最重要的收获——我总认为,对于男人来说,人生应该有比爱情更珍贵更宏伟的事,但是,如果爱情能够作为HAPPY ENDING,那么人生会是何等的幸福。我为你,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从来没有见过沙弥香,但我知道沙弥香和东东是同一类人,那就是有一颗纯真勇敢的心。拥有这样的心,才能够去很多美好的地方,遇到同样美好的人。

据说他们将来要去非洲做义工。

世界很大,只要我们足够勇敢,世界就真的很大。

后记

在路上学习爱

2007年12月26日,圣诞节后的第二天,在路上的第391天,我还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今天去了老人院清洗地板床铺,帮老人们洗衣服。加德满都终于开始冷了,每天早上雾气浓厚,老人院变得湿气沉沉,最近除了我和几个中国朋友之外,也没有其他国家的义工。我们明天一早便要离开,真的有点担心这些可爱的老人们接下来的日子。

当初在印度离开瓦拉纳西前往印度西部时,我告诉自己间隔年还要继续下去,直到有一天我的国际银行卡再也不能够从任何ATM取出现金为止,我想这一刻也终于到来了,回家吧。

从原本计划的3个月到现在的13个月,从原来计划的两个国家走了6个国家,我到此刻还活着,还继续用心感悟这个世界,以“试一试、玩一玩”的义工概念开始,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结束。晚上我坐在旅馆天台的围栏上,一个人静静地抽烟,俯瞰加德满都,想起了这一年多来路上的点点滴滴。

澳门大三巴的露天音乐会,曼谷No.1旅馆里失眠的美术,廊开的Nut和Pat一家人,在万象食物中毒狂吐不止的晚上,在Xieng kok失踪的美国青年,茵莱湖上的日落,加尔各答的义工生活,送别沙弥香的瓦拉纳西火车站,Pushkar的沙尘暴,Dharamsala的“上访”之路,巴基斯坦的风之谷,新藏线上的高原反应,拉萨的库玉玛,到现在的加德满都夜景……一路上的寂寞、欢愉、苦痛和感悟,无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即使看似主动的义工生活中,我能够帮助到的人何其有限,而我通过义工生活得到的精神收获却又是何其丰硕。

我想起加尔各答仁爱之家Salina修女的话:We don't need your help,but you need to be here.(我们不需要你的帮忙,但是你需要来这里。)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想更多的是在慰藉自己的灵魂。

《圣经》说神就是爱。上帝,可能就是一个人类良善品质的代名词。我的间隔年,无论是旅行还是义工,都是一段在路上学习“爱”的征途,而回去了才是实践的开始。

文化冲击

回到了家,我才发现自己的变化,发现这一年多的“间隔年”对我的影响。无论是生活习惯、思维逻辑、价值观念、为人处事,还是肢体语言、与人交流,时时刻刻令我感到与他人的差异。回到家的新鲜亢奋过后,我迎来了又一次的文化冲击,这一次是适应自己原来的文化环境。

我得承认再次适应自身文化氛围给我的感觉并不好。回到原本生活的地方,我竟变得与一切格格不入,还怀疑过“间隔年”带给我的意义。只是每当夜深人静,回想起路上令我感动的故事,想起自己在路上对生命的感悟,想起了“爱”,我知道我的“间隔年”绝不仅仅是一次纯粹的物理移动这么简单。

如果我回来了,和出去的时候一样,那我的间隔年还有什么意义呢?正是这种格格不入在证明它带给我的感悟和改变,我需要做的不是怀疑它,而是调整自己,将自己的感悟和改变融人到生活里。我想起当初离开广州的时候对自己说的话:我不是为了逃避,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原来的生活。

2007年的除夕夜,沙弥香从日本来到了我的家乡潮州过春节,这是她回到日本后和我做的决定。沙弥香的到来,为还处在迷惑中的我带来了克服文化冲击的信心和动力,更是为我的家人甚至邻居带来无比的欢愉。

按照家乡习俗,将女孩子带回家见父母,基本上便是两人向父母请愿结婚的象征。村里有人盛传某某人家的孩子娶了一个礼貌、爱笑而且漂亮的日本媳妇,我的父母亲按我的意思不断向村里人澄清,私底下却又和邻居讨论日本人结婚是不是穿和服,我和沙弥香是不是可以不止生一个孩子,中日混血儿看起来是不是还像中国人诸如此类的问题。

结婚

2008年8月份某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日本丰田市沙弥香的公寓,我和沙弥香一起坐在阳台的落地窗边看书。

“今天下午有时间吗?”沙弥香转过头问我。

“嗯,有时间。为什么这么问?”我也转头看着她。

“要不,咱们结婚吧?”沙弥香问。

“好啊。”我看了看表,时间还早,点了点头说。

我们一起做了祷告后,来到丰田市市政府大厅的外国人登记处。就这样,这个原本叫做“铃木沙弥香”的日本女孩,那一天下午正式改名为“孙沙弥香”,成为了我的妻子。我想起了我们在拉萨雪域宾馆见面的场景,沙弥香在见面之前已经打好包退了房,一见面便问我接下来去哪里。那天我不知道,那个跟着我来到仙足岛旅馆的女孩一年之后竟然连姓也跟了我,成为我生命中的伴侣!

我们的这段异国婚姻并不像我们登记当天那么简单顺利,从准备材料开始,我们跑了中国驻名古屋领事馆、丰田市政府、法务局、沙弥香户籍所在地政府、名古屋出入境管理局,甚至是日本外务省……把我们两个人忙得焦头烂额!那段办理手续的时间若是没有我们双方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很难走得这么顺利,对此我一直都觉得很感恩!

沙弥香就读的是国际红十字会的护理大学,由于她成绩优异,红十字会为她缴纳学费。毕业后她必须在日本的红十字会医院工作4年,而我终究在日本留下我的人生足迹。

沙弥香有一个服务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梦想,我支持她的想法,正是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义工工作才让我们彼此相识的。有时候闲来无事,我便和她一起想着4年之后去哪里从事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的事情,非洲、中国还是印度?未来,谁也不知道。

对于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在间隔年的路上学习“爱”,而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旅途里,我要将这份“爱”,带给我的妻子、我的家人,带给我身边的朋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