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风流须守正,原来经商不为钱。本书作者对20位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深度采访,对中国当代创业家的根源以及个人特质做了深刻地追溯和解读。这本书是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写照,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今天和未来。
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历程的回顾,更是对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引。作者所分析的民营企业的三个成长阶段,会让大家受益匪浅,明白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中国人的创业,不再是一个无知者无畏的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创业的轨迹--中国当代创业家行为模式解析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忻榕//聂东平//张菱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是真风流须守正,原来经商不为钱。本书作者对20位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深度采访,对中国当代创业家的根源以及个人特质做了深刻地追溯和解读。这本书是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写照,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今天和未来。 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历程的回顾,更是对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引。作者所分析的民营企业的三个成长阶段,会让大家受益匪浅,明白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中国人的创业,不再是一个无知者无畏的过程。 内容推荐 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至2007年6月,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到550万家,占中国所有企业总数的约80%。 本书作者对20位中小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深度采访,追溯和解读了他们作为创业企业家的根源以及个人特质。本书对四类创业企业家和七大关键个人成功因素进行了详尽解析。与绝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创始人一样,这些样本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他们平均拥有15年左右的行业经验,这恰好与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第二轮经济改革至今的时间相吻合。他们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转型过程中取得的创业成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们的企业运作一从如何掘得第一桶金到组织架构到公司治理一也充满了典型的中国元素。本书详细阐述了这些中小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分析了他们如何通过差异化,聚焦和瞄准缝隙市场等战略战胜国内及国际竞争对手。 本书剖析了中国民营企业普遍经历的三个成长阶段:贸易商或品牌代理商;代工或生产商;创立/拥有品牌。虽然仍有部分企业处在第二阶段,但大多数样本企业都开始向第三阶段转型。本书记录了这些中国企业家转型的困难以及应列策略。此外,本书也通过对中国古代商帮营商智慧和文化的描述,展示了中国人的创业精神和经营才干的源远流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华商历史 追溯营商历史 痛惜“文革”断层 重启民营经济 图解民间商业力量 第二章 创业样本 创业样本之一:草根创业 从农家女到企业家 创业样本之二:职业转型 从经理人到创业家 第三章 谁在创业 草根型企业家 专业型企业家 仕途型企业家 职业经理人型企业家 第四章 商业模式 启动资金 业务战略 “中国特色”模式 第五章 转型与发展 转型路径 构建组织能力 企业文化 公司治理 第六章 成功个人特质 第七章 创业家的未来 创业企业的优势 创业企业的劣势 二次创业 飞越巅峰 附录一:采访问题清单 附录二: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明末清初时,中国茶叶开始出口欧洲,最初销往荷兰,然后风靡瑞士、西班牙、法国和丹麦等国。到17世纪末,英国人饮中国茶也开始成风。茶叶成为当时国际贸易中最大的一项贸易,18世纪也因此被称为“茶叶世纪”。当时,在中国的出口商品中,茶叶出口量位居第一。 不过,徽商中的富商巨贾还是以盐商最多。在明清两朝,盐业受到朝廷严格控制,因为盐税是朝廷的重要经济来源。明神宗年间,盐税占到朝廷财税收人的一半,两淮盐税又占全国盐税的一半,而垄断两淮盐业的正是徽州盐商。由于朝廷对盐业的控制,盐商要获取高额利润,必须去结交朝廷官员。相比其他商帮,徽商在这方面更舍得花大钱。徽州一位盐商听说管辖他的商号所在地区的盐政官员特别喜爱古玩,于是派人去全国各地搜罗上好古玩。据载,他有一次送给这位官员的古玩价值超过1.6万两银子。徽商在朝廷官员身上的“投资”大多得到了回报,有不少徽商得以封官晋爵,成为红顶商人。 在徽州盐商逐渐获得盐务专卖权后,盐业实际上成为一个垄断性行业。清道光初年,淮盐的地区价差极大,为盐商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淮盐场价(相当于生产商的出厂价)每斤仅10文钱左右,加上税收,也就十七八文,盐商把盐运到汉口后,价格就涨到五六十文。再从汉口批发到湖广各地后,价格更是节节上涨,地域越远上涨得越多。 徽商能够纵横商场400多年,除了官商结合的政治因素,也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首先,徽州人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徽州人宗族观念强,出外做生意时常常是有血缘亲属关系或者同乡同村的聚集在一处落脚。这种方式有助集聚财力、物力和人力,使徽商能在竞争中占有很大优势。徽商还有一个专门的组织——徽商会馆,其作用有点类似现代的行业协会,代表徽商与官府打交道,也从事公益事业,负责徽商子弟的教育,或者为徽商传递家信和公文。 其次,徽州人有极大的韧劲。对于徽商,民间有“一贾不利两贾,两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的评价,这是说他们一次经商失败再来第二次,二次亏了本再来第三次,总之绝不认输。徽州人开的绸布店“履泰昶”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这家店开张不到三年亏损严重,店老板孙三星和吴鹤峰只好关门歇业。但没过多久,两人就又重振旗鼓,后来,“履泰昶”成为江、浙、沪地区闻名遐迩的绸布店。 都说“无商不奸”,但徽商常说的一句话是:仁者爱人,仁心为质。徽州商人吴鹏祥在四川采购胡椒,发现其中有一批毒椒。他与卖家交涉,卖家答应退货,但叫他莫管闲事。为了防止卖家再将这些毒椒卖给其他人危害性命,吴鹏祥买下了全部毒椒,然后付之一炬。 诚信也是徽商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徽州制墨商号“胡开文”之子胡余德精心研发出一种浸在水里也不会化掉的墨品,有一名顾客慕名远道而来购买,但在回去途中,墨袋不小心掉进了河里。由于这种墨非常贵重,这位顾客就找人到河里打捞。打捞起来后却发现,墨已开始融化。这位顾客当即返回“胡开文”论理。胡余德听说后立刻诚意道歉,并拿出一袋更贵重的名墨作为赔偿。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各家作坊立即停止这种墨的生产和销售,对已经卖出去的产品,则以高价收回并销毁。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正是现代营销中的“召回”。 徽商也很有茸销意识,在经营中常常使用营销手段。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吴鹏祥在汉阳经营粮食生意时,曾遇灾害之年,米价暴涨。这时,他从四川采购的一批大米恰好运到。他完全可以高价出售,但他不愿意发灾难财,于是将所有的大米平价出售。他的举动帮助抑制了当地米价,使饥民得以度过大灾之年,同时也使吴鹏祥名声大振,当地官府给予他特别嘉奖,为他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他的这一义举事实上也是一次成功的善因营销。徽州丝绸商号“汪益美”在苏州阊门经营,当地的丝绸店非常多,竞争异常激烈。“汪益美”采取的营销方式是裁缝给顾客做衣服时如果用“益美”的布料,凭“益美”的商标可到“汪益美”兑换二分银子。小小二分银子动力巨大,苏州大大小小的裁缝都竭力向客户推荐“益美”,使“益美”成为人所皆知的名牌。 徽商中最有名的人物是胡雪岩。他20岁时结识了穷书生王有龄,王没有进京赶考的路费和打点关系的银子,胡雪岩虽然和他并不熟识,但觉得他很有才气和志向,就偷偷动用了他打工的钱庄的500两银子给王有龄。此事后来被钱庄老板发现,胡雪岩因此失业。王有龄做官后对胡雪岩感恩戴德,两人结为莫逆之交。借助王有龄的官场势力,胡雪岩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丝绸庄和茶庄,迅速致富。P6-9 序言 中国的民间商业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崛起。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民营经济已占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民营企业的贡献超过四分之三;民营经济吸纳城镇就业人数的比例同样超过四分之三。事实上,这是令全球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一支主要力量。 透过这股力量,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所释放出的生产力,民众在体制禁锢被破除之后所进发的活力。其实,中国的民营企业就个体而言,绝大多数规模不大,且处于成长期,但他们集体奋进,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洪流。在这股洪流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创业型企业家群体,他们是这股洪流的强大动力,决定了洪流的流量、速度和方向。 那么,他们为何投身于创业洪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他们的现状如何?他们的未来会呈现什么样的走向?这些问题,从大处着眼,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如何能引导这股洪流奔流不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从微观层面来说,我们在各地EMBA教学中也发现,创业始终是最热的一个话题,很多未投身创业的人跃跃欲试,对创业群体充满好奇和憧憬;置身于创业洪流中的人不时在审视自己的创业历程。因此,从2006年开始,我们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创业型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研究,并将成果汇集成这本书,试图通过分析他们的创业轨迹,给关心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幅具体的图景,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镜像,也给想投身于创业的有志者提供一张指引图。 在进行抽样研究前,我们给研究样本设定了几个标准:这些创业企业家必须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特殊的家庭政治背景或家庭经济资助;这些民营企业已持续经营至少5年;这些创业企业家及其民营企业没有在媒体中过度曝光。当然,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些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创业企业家所来自地区的多样化。 我们的研究方法是直接与被研究对象接触,对抽样的20位民营企业家进行深度采访,最终我们选取了艾民儿皮革制品公司、多利集团、敬邦机电设备公司、万谷纺织公司、一通航空货运公司等20家民营企业。这20家企业来自通讯软件、化工、电缆、自动化仪器仪表、工程机械、房地产开发、五金工具、制鞋业、灯具、纺织、国际货运代理、快递及劳务中介等十几个行业,大部分属于第三产业,但也有一些属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企业。这20位企业家分别来自吉林、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四川、浙江、江苏和上海,其中有一半选择在上海创业,尽管只有2位企业家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我们的样本中,有5位企业家是女性。绝大多数样本企业家出生于60年代中期至末期,也有几位出生于60年代初或70年代初。11位企业家大专/本科毕业,3位拥有硕士学位,绝大多数样本企业家在创业之后接受过EMBA教育。 在设计采访问题时,除了研究任何一家企业所需要涉及的战略、管理、组织能力等领域,我们也特别加入了中国民营企业所特有的问题,如创业的第一桶金、融资以及代理人问题。采访问题主要涉及五大主要方面:个人背景和创业前的职业生涯、创业经历、企业成长经历、代理人问题、个人特质等。(参见附录一:采访问题清单) 本书中与这些民营企业和创业企业家相关的信息、数据及语录均来自采访。本书采用矩阵式的结构,以具体创业主题如商业模式、转型与发展、成功个人特质等为经线,以人物与事件为纬线,通过分析企业家们在同一个经济大背景下的相同或者不同的思维、态度和行为,解读其创业轨迹背后的本质。 在本书的开篇第一章,我们还特意增加了一个背景性章节,追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的营商意识、创业精神以及管理理念。你能想象200多年前的中国商人已经在使用“召回”的营销手段,100多年前的中国商人对于品牌及研发的重视,或者采取类似于今日的红利、养老金和抚恤金等激励机制吗?历史的回顾证实了中国人的营商意识和创业精神源远流长,只是“文化大革命”这一具有偶然性的事件割裂了这种植根于中国人血液中的东西;如果说中国的营商历史是一幅拼图,我们拿掉“文革”这一小片,在这段时期前后的两片仍然能够契合地拼接在一起。 在本书所描绘的企业家们的创业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深深地留着中国传统历史的痕迹,当今时代的烙印,还有个体的拼搏经历。 最后,愿中国的创业洪流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愿中国的创业家们商海弄潮,竞显风流。 忻榕 聂东平 张菱 书评(媒体评论) 是真风流须守正,原来经商不为钱。本书作者对20位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深度采访,对中国当代创业家的根源以及个人特质做了深刻地追溯和解读。这本书是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写照,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今天和未来。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冯仑 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历程的回顾,更是对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引。作者所分析的民营企业的三个成长阶段,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中国人的创业,不再是一个无知者无畏的过程。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 邓华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有对中国当代创业家的分析,还有对中国古代商帮营商智慧和文化的描述,展示了中国人的创业精神和经营才干源远流长。读者不仅可以从本书中吸取到创业的战略和技巧,还可以领会到创业精神,值得所有关心创业的人士一读。 ——俏江南集团董事长 张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