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语的生活智慧(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曾仕强//曾仕良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论语》是四书中的一部分,所记载的,都是孔子平日所说的一些道理。全书分为二十篇,并没有一定的次序。无论从哪一篇开始阅读,都能够获得很好的启示。孔子这些语录,大部分是针对人性而发的。由于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自古以来始终没有改变,所以现代人读《论渤,仍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助益。

内容推荐

宋代著名儒学家朱熹,选取儒家的四部重要经典,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起来称为“四书”。

《论语》是四书中的一部分,所记载的,都是孔子平日所说的一些道理。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孔子语录。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和其弟曾仕良两位教授,关于《论语》现代应用的倾心之作。为增强读者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本书对每一句原文从六个方面予以解读——注释、主旨、今译、引述、生活智慧、建议,以期更加贴近现代的社会状况,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目录

前言

编者的话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试读章节

学而第一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呼?”

今译

孔子说:“把学习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实践,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有同道好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的才学,我也不生气,不就是一位君子吗?”

引述

孔子这三句话,被认为是“孔门三乐”。表示儒家弟子,应该培养这三种乐趣,来增进自己的修养,并使和自己有交往的人,也获得安宁,大家和谐相处。

“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直被解释为温习、复习。演变成老师课后指定很多重复的作业,反而减低了学习的乐趣。孔子一向重视知行合一,学到的知能,一定要在曰常生活当中实践出来,进而养成习惯。所以这个“习”字,应该解释为习惯。如果真的习惯成自然,当然令人喜悦。同道好友,为什么愿意远道来访呢?最好的理由,便是来到我们这里,多少可以得到某些好处。譬如赢几盘象棋、喝几杯好酒、看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书画,或者听到某些难得一闻的道理。会当主人,把主人当好,客人才愿意来。同道好友常来往,彼此才有机会互助,共同为未来而奋斗。最难能可贵的修养,便是自己很有名气,满肚子学问,有一套独门功夫,而别人却有眼不识泰山,居然看不出来。自己受到这样的冷落和漠视,仍然丝毫不觉得难过,完全不会生气。应该怎么样,就如常地表现。

有些人完全相反,学到的东西,只是挂在口头上,说得十分动听,实际上却全无表现。亲友一想到来就头疼,根本不想来往。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便大发雷霆,至少也要表示不满,警告大家不可如此无礼。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孔门三乐,而且自己痛苦,也折磨别人,大家都不得安宁!

生活智慧

(一)做人应该愉快地生活,而不是完全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以及官能上的刺激。

(二)要获得内心的快乐,最好接受孔子的建议。自我修持,以期早日获得孔门三乐。

(三)内心的悦乐,不能靠别人。最好要求自己,而不计较别人是否如此,自然乐在生活。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hao)犯上者,鲜(xia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今译

有子说:“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会去冒犯长上的,必定是很少的。不会去冒犯长上,竟然喜好作乱,那更是不会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好,仁道便由此产生。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实在十分明显。”

引述

中华文化的基础,在一个“孝”字。我们不习惯使用单名词,所以在孝的后面,加上一个字,变成复名词。因此出现孝心、孝道、孝经等名词。有人加上“顺”字,成为“孝顺”,引起很多争论。到底要不要顺?各有不同的看法。不合理的顺,显然是不孝。而存心不顺,同样是不孝。只有顺到合理的程度,才是正当的孝顺。

一个人能够合理地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大概就不会对不起上司。历来主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便是由此推论出来的道理。  对得起上司的部属,有资格称为君子。根本的修养,是大家明道和行道的基础。这样看起来,仁道的根本,即在于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

但是,真正的道,必须掌握合理的“度”,才算中道(合理的道路)。过与不及,都属于偏道。

孝到合理的程度,敬到合理的地步。并不是盲目顺从和过分地敬重,务求以合理为度。

生活智慧

(一)孝是不忘根本的表现,忘本的人容易冒犯长上,那是常见的现象。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现代仍然如此。

(二)合理顺从父母,才是孝心。不合理的指示,不能够顶撞,更不应该反过来教训父母,却不可以盲目顺从。

(三)对兄长要尊敬,同样以合理为度。过与不及,都不是应有的态度。兄长对弟妹,也要有合理的爱护。

三、子曰:“巧言今色,鲜矣仁。”

今译

孔子说:“专说动听的话,嘻皮笑脸讨好别人,这种人很少有仁心。”

P2-4

序言

宋代著名儒学家朱熹,选取儒家的四部重要经典,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起来称为“四书”。

《论语》是四书中的一部分,所记载的,都是孔子平日所说的一些道理。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孔子语录。

全书分为二十篇,并没有一定的次序。无论从哪一篇开始阅读,都能够获得很好的启示。

孔子这些语录,大部分是针对人性而发的。由于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自古以来始终没有改变,所以现代人读《论语》,仍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助益。

有一些针对当时某人、某事的特殊论说,由于时空的变迁,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才能够符合现代的实际状况。在这些部分,我们提出若干建议,以供参考。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享年七十二岁。他三岁时,便失去了父亲。他母亲十八岁时守寡,到了四十二岁,也就是孔子二十四岁时,就去世了。在这么一个孤儿寡妇的家庭里,能够培育出全人类所尊敬崇拜的导师。母教的伟大,实在令人钦敬。统一与和平,是孔子学说对于国家极大的贡献。

孔子学说的重心在“人”,并不在“神”,所以不重宗教,而重视做人的道德修养。把“儒家”说成“儒教”,相信孔子不能同意。

孔子学说的精神在“行”,而不在“说”。说一大堆,不如亲自去做。所以读《论语》,最好把《论语》的道理,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

只有真正做一个《论语》人,才是确实了解《论语》的人。

孔子、释迦牟尼和苏格拉底,几乎出生在同一个时期,共同掀起一场人类不分东西、不分种族的道德自觉活动。现代人重物质生活而轻忽道德修养,重新了解《论语》的真义,应该可以归根复命,走出光明的未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