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费宣和金飞豹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穿越格陵兰冰盖探险。费宣所著的《探险格陵兰》一书,叙写了他们的探险队在冰原上跋涉的一个月里的点点滴滴,乐趣,磨难,艰险,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人与事穿插,活灵活现,趣味十足。体现出在冰天雪地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作者对人生真谛的体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探险格陵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费宣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08年费宣和金飞豹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穿越格陵兰冰盖探险。费宣所著的《探险格陵兰》一书,叙写了他们的探险队在冰原上跋涉的一个月里的点点滴滴,乐趣,磨难,艰险,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人与事穿插,活灵活现,趣味十足。体现出在冰天雪地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作者对人生真谛的体悟。 内容推荐 2008年费宣和金飞豹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穿越格陵兰冰盖探险。您手上的这本《探险格陵兰》,叙写了他们的探险队在冰原上跋涉的一个月里的点点滴滴。 23天,600公里。白色的世界、变幻的风雪、壮丽的冰川,还有峡湾里大大小小的冰块在北极斜阳的映射下放出了晶莹的光彩。作者把北极的美丽带给了我们,把艰险的脚步留在北极。 冰盖上的日日夜夜,他领略了自然的神奇,经历了人生的洗礼,碰撞出了他对生命、人生的许多新的感悟。 目录 选择远方(代自序) 格陵兰——探险者心中的圣地 探险准备 出发 踏上格陵兰岛的第一天 北极小镇 繁盛的生命无处不在 我们的探险小队 初上冰盖 笫一次滑雪 北狼的后代 劳力的生口 雪地里的生活 我们的队长安妮 他们也在关心着地震 雷达站前的沉思 想起了魏格纳 结缘飞豹 基思和他的生日 梦见奶奶 再一次被暴风雪所闲 最危险的一夜 追赶生命的人 我的玉 卡蒂亚晕倒了 亲历“中阴” 我们的彼得兄弟 又见飞鸟 到达终点的前夜 胜利的时候 告别格陵兰 尾声 试读章节 探险准备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的名句多年来一直印在我名片背面,用来昭示别人,激励自己。2007年2月,我终于有了可以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本来,我选择远方的第一站是南极。到极地去,到南极去,成了我这段时间里的强烈愿望,我到了北京,到原先的老领导,此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的寿嘉华女士那里,她热心地帮助我联系了有关单位,我想争取上我国的“雪龙”号南极科学考察船,参加一个科考项目,以圆我的极地之梦,但种种原因未能排上,只得等下一个船期,不经意间,格陵兰岛却成就了我的第一个梦想。 完成中国人第一次穿越格陵兰岛冰盖探险的创意是金飞豹提出来的。2008年3月,我结识了飞豹,他是一个具有非凡经历的青年探险家,已经成就了登山探险的许多辉煌业绩,是中国目前完成攀登珠峰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到达南极、北极的第一人。完成这个“七加二”的过程,他仅用了1年零6个月又24天,这个时问记录是世界的第一人。穿越北极格陵兰岛也是飞豹多年的愿望,当他向我说出了这个计划时,幼年对北极的向往立即在我心中涌动出来,父亲教科书上北极场景的插图也清晰地浮现在脑际,我毫不犹豫立即表明了加入他计划的决心。共同的兴趣和向往使我们走在了一起。格陵兰岛的探险,将成为我回归童年,拥抱自然,丰富人生下半场生活的第一步。兴奋和激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苏轼的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执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国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借打猎所抒发的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豪气曾深深地打动着青年时代的我。友人们的支持,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家人知道,我所坚持要做的事,任何人也阻挡不了。因此也只好支持我的行动。 很快,我和飞豹就接到了美国“极地探险机构”的特别邀请,参加南他们组织和实施的北极格陵兰岛探险,活动已获得丹麦主管部门“丹麦科技改革部北极中心”的批准。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国际活动。据说参加此次探险的还有四五名冀他国家的队员。 准备工作除了查找资料、熟悉相关知识,检查身体,“恶补”外语之外,最重要的是办理到格陵兰岛的签证。但办理到格陵兰岛的签证并不太顺利,格陵兰岛属丹麦的领地,办签证须到丹麦使馆。虽然我们交齐了所有的申请文件,但丹麦驻华使馆还是要求我和飞豹到使馆接受调查,进行面签。4月18日我们不得不专程赶往北京。签证官是一位金发碧眼的丹麦小姐。她拿着材料一脸的问号,疑惑地望着我们。她很难相信眼前的两位中国人是申请到格陵兰岛探险的,因为以往这类活动大多是欧美人士的专利,我们作了解释,飞豹又送了她一本随身携带的上面登载有他成功完成“七加二”探险活动的《青年与社会》杂志,丹麦小姐的脸上才有了放心的表情。但提出要求,要批准我们这次活动的机构“丹麦科技部北极中心”直接给丹麦驻华使馆发出对我和飞豹邀请的确认函,才能审批我们的签证。这是正常申请之外的额外要求,我们不得不多次联系丹麦的批准机构。这样,直到5月8日,我们离开昆明出发的前两天,才收到了丹麦使馆从北京寄来的批准签证。 探险者存在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格陵兰岛遥远而又陌生,充满了不可知的意外,在亲密友人的提醒下,我觉得应为亲人办份保险以防不测,先联系了一家四大国有公司之一的保险公司,他们研究了两天,答复我说,这类业务没有先例,不能办理。隔了几天,我又托人找了另外的三家公司,答复仍然是不行。其中的一家直接向我说明了原因,说穿越北极冰盖的探险是极限运动,危险性很大,风险度太高,保险公司对此类的单笔业务有可能造成损失,因此不便办理。保险公司一位好心的女士在电话里还对我说:“这样的年纪别去了!北极探险是老外玩得事,你去干什么。”她可能以为我是出了什么问题才会有这些举动。所以,我和飞豹都是在没有办理国内外意外保险的情况下踏上北极之路的。这不免让我的内心生发了一种悲壮的依惜之情,对前途莫测的无奈的自怜,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我的决心。而是抱定了牺牲的勇气和决绝的意志,迎向这大胆的人生之举。 因为,这世上有一种美,需要押上生命作为赌注,才有资格去领略它的存在与神奇,去体味它的内涵和永恒! 这次壮行,除了让格陵兰岛第一次印上中国人的足印,在全球穿越格陵兰岛探险的历史记录上增添上中国人的名字之外,我们还要亲身见证和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对格陵兰岛大冰盖的影响;我还想实地考察格陵兰岛有趣的地质现象;探寻地质学的先驱,“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魏格纳(A·L·Wegener)为科学献身的地方;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将支持我和飞豹完成此项活动的赞助人——云南白药的标志和品牌带到北极,让云南人的精神和云南人的产品,通过这次不寻常的活动,展现给世界。 飞豹特地准备了我俩所需的穿着装备,睡袋、睡垫等,他还推荐我买了一台小巧的“Lumix-Tz3”型相机,这个牌号的相机伴着他登上了珠峰,到达了南、北极点,在格陵兰严酷的环境里使用也应该没什么问题。除了个人装备外,探险所需的滑雪板、帐篷、滑雪杖则由组织方在现场提供。 行前,我还专门设计制作了一面旗子,上面用中英文写了“振兴中华”(Invigorate the Chinese Nation),红底白字,我将带着它,在北极的冰雪上展示,我的同事们在上面签上名字,希望能伴随我一齐到达胜利的终点。P11-15 序言 人人都有儿时的梦,但很少有人把梦变成现实,作者用一生追赶岁月,追逐梦想,可贵之余令人钦佩。 北极、冰山、大海上夜空里的星星成了作者儿时的梦,成了渴望激情、探究自然、超越自我的最初的生命之火。 几十年来,虽经历风雨,人事变迁,宦海沉浮,官场荣辱,但丝毫没有改变作者那积极涌动的生活激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更无法消磨他那昂扬向上的奋发意志,包容万物的砥砺修炼和邀游天地的不断追求。相反,却逐渐打磨了他追求真理,崇尚自然,珍惜际遇,充实人生的人生信条。 世上有一种美,需要押上生命作为赌注,才有资格去领略它的存在与神奇,去体味它的内涵和永恒160岁之年,他不愿沉沦,选择了童心的回归;不愿世俗,选择了独自的远行,完成了“2008年中国人首次穿越北极格陵兰岛冰盖探险”的举动,把中国人的脚印烙在了北极,让五星红旗在北极格陵兰岛飘扬,把云南白药的标志和品牌带到北极,让云南人的精神和云南人的产品展现给世界,这是惊人的壮举,这是伟大精神的美好传递。 23天,600公里。白色的世界、变幻的风雪、壮丽的冰川,还有峡湾里大大小小的冰块在北极斜阳的映射下放出了晶莹的光彩。作者把北极的美丽带给了我们,把艰险的脚步留在北极。 冰盖上的日日夜夜,他领略了自然的神奇,经历了人生的洗礼,碰撞出了他对生命、人生的许多新的感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感恩造物,超越极限,完善人生,如果我们能将生命经历中的每一次都看做可能的最后一次,能将每一天都看做是可能的最后一天,那么,在对无数个最后的不断珍惜中,连接起来的,必然是串串的辉煌,和更加充实的人生。 愿他的明天更精彩。 牛绍尧 2009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