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戴笠从出生到死亡的波澜起伏的一生,特别是他20年风云诡谲的特工史进行了精彩的描述。书中还对与戴笠有关的国民党高层人物及相关事件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评述。有关戴笠的传记已有不少,但本书在揭示民国时代、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戴笠人物内心情感心理历程和及时代所赋予的印记等方面有颇多独到之处,尤其是本书中浓墨重绘惊心动魄的民国历史的场面,更让读者如置身其中,读罢不忍释怀,引起史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初版重印十多次,畅销数十万册。本修订版除对文字作全面修订外,更新增珍贵图片近80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特工王戴笠/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杨者圣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记述了戴笠从出生到死亡的波澜起伏的一生,特别是他20年风云诡谲的特工史进行了精彩的描述。书中还对与戴笠有关的国民党高层人物及相关事件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评述。有关戴笠的传记已有不少,但本书在揭示民国时代、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戴笠人物内心情感心理历程和及时代所赋予的印记等方面有颇多独到之处,尤其是本书中浓墨重绘惊心动魄的民国历史的场面,更让读者如置身其中,读罢不忍释怀,引起史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初版重印十多次,畅销数十万册。本修订版除对文字作全面修订外,更新增珍贵图片近80张。 内容推荐 戴笠,被称为“中国的盖世太保”,是民国历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风云人物。从1927年到1946年这整整20年的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都可以看到戴笠的影子,其中不少事件更是由戴笠一手策划实施,从而一次次在民国历史上造成强烈震荡。本书记述了戴笠从出生到死亡的波澜起伏的一生,特别是对他20年风云诡谲的特工史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在揭示民国时代、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戴笠人物内心情感、心路历程及时代所赋予的印记等方面,本书有颇多独到之处,尤其是书中浓墨重绘、惊心动魄的民国历史的场面。更让读者如置身其中,读罢不忍释怀。 目录 卷首语/001 第一章 早年岁月/004 出生/004 入学 出校/007 投军浙一师/011 浪迹沪杭/013 湖州拜师/017 第二章 第一台阶:投军黄埔/020 改名戴笠/020 黄埔六期生/023 密查组/027 联络参谋/030 “跑单干”/032 内战先锋/035 第三章 第二台阶:出任复兴社特务处长/038 中山陵受命/038 草创特务处/044 控制浙警校/048 “以组织对组织”/051 第四章 第一杀手/058 初斗王亚樵/058 华北行/066 出山第一枪/070 闽变抽薪/075 训练杀手/081 黑色的11月/083 第五章 锋芒毕露/089 反共争功/089 向CC进攻/094 一山不藏二虎/097 争夺抗日社会团体/100 与李士珍斗法/101 交友/106 二斗王亚樵/110 两广事变/116 三斗王亚樵/121 第六章 第三台阶:西安事变/125 “兵谏”之说/125 “到西安与校长共生死”/129 铩羽而去挟威而归/132 管束张学良/135 一宝押中/139 第七章 从淞沪抗战到武汉保卫战/143 以变应变/143 上海八月间/147 建立特务武装/151 智斗日谍/156 大撤退/163 诱捕杨虎城/168 捕捉韩复榘/171 创办临训班/176 大赢家/181 “壮汉子”与“病汉子”/187 大输家/191 忠与奸/194 第八章 潮落潮涨/198 建立重庆军统局/198 西解张、杨/202 越境追杀/206 控制孙殿英/213 失败之潮/217 四杀汪精卫/220 军统大整肃/224 运用张国焘/228 防共谍网/231 反共暗潮/236 特工三原则/240 大办特训班/246 “螃蟹八只脚”/249 最后一击/254 第九章 转折时期/257 一着要棋/257 争夺美国特工/261 “四一”大会/264 生财之道/267 刀光剑影/271 蒋戴之间/275 猜忌与戒备/279 私生活/284 第十章 第四台阶:出任中美所所长/291 成立中美所/291 东南大整肃/295 雄村第一班/299 重建京沪军统组织/304 合流与分流/308 第十一章 走向顶峰/312 “三王”之盟/312 一打击陈诚/318 斗垮徐恩曾/322 皇权皇威/329 建立三大前沿据点/333 最后一跳/338 第十二章 胜利大接收/345 捷足先登/345 淳安一月/349 抢占大上海/350 全国大“抢收”/354 五人小组秘密监视戴笠/361 上海经验/368 上海肃奸/374 保护周佛海/379 平津肃奸/383 第十三章 在劫难逃/389 秘密指令:撤销军统局/389 最后三招/394 致命的难关/401 失而复得的古剑/407 “3·17”空难/414 困雨沟的“黑炭棒”/419 一损俱损/427 死后哀荣/432 树倒猢狲散/442 后记/447 附:杨者圣和他的“民国人物系列”/448 试读章节 然而,好景不长,又生一茬。一天,戴春风在纸坊中发现一张盖有华春荣印鉴的信笺,虽然右边写了字,但左边尚有一部分空白。他趁四周无人,把信笺放进袖管。回家后,他把信笺上写有文字的一部分裁去,留下盖着印鉴的一部分空白,然后模仿华春荣的笔迹,给经销草纸的清湖镇鼎丰钱庄写了一封便函:“支取银洋一百元”。 戴春风此举本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小聪明,寻机刺激一番。不想居然轻易地把100元大洋支取到手,一时倒像抓了个烫山芋,又想吃,又觉得烫手。最后,戴春风心生一计,决定先用这钱贩一船麦秆到上海去卖,等赚了钱再连本息一起还给华春荣。岂知麦秆贩到上海,因不谙行情,钱没有赚到,本钱也没能全捞回来。戴春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余下的几十元在上海吃喝玩乐,花个精光。 年终,纸坊与钱庄结账,100元大洋的事终究败露。华春荣查出是戴春风所为,上门追索。戴春风供认不讳,只是钱已花光,无力偿还。华春荣本是侠义心肠,他见戴春风家徒四壁,确是穷光蛋一个,蓝氏、毛氏本勤俭、贤惠之妇,不忍再把她们逼上绝境,只得叫戴春风写了一份《悔过书》了事。蓝氏、毛氏见戴春风不可教诲,颇感伤心。 戴春风蜗居家乡,闲极无聊,于是,就在路上设起一个赌摊,操起宁波打流时学会的一种掷骰子赌术,引诱行人上钩,赢了钱就到硖口镇上花天酒地一番。但是,凡事皆有尽头。戴春风赢得惬意,自有输得不愿意的。一次,几个赌客屡赌屡输,暗中一番商议,决定对戴春风进行报复。戴春风得到消息,连夜逃出保安,远走衢州、杭州、上海等地,开始了新的打流生活。 这次打流,使戴春风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受尽凌辱、饥寒。但是,却也因祸得福,使他能与社会上流氓、小偷、瘪三、无赖、乞丐、盗匪、无业游民、僧道、娼妓等三教九流人物接触,了解掌握了这些人的心理特征、日常生活、活动规律等等,知道用什么手段去对付他们。他通过与这些人接触,更加精于欺压诳骗、鸡鸣狗盗等旁门左道,为他日后的特务T作打下了基础。这次打流中,戴春风先后结识了胡宗南、杜月笙,成为他日后在政治上发展的重要盟友。 戴春风结识胡宗南始于杭州西湖的一次奇遇。当时正值炎夏酷暑,戴春风每隔一天,必要去完成一个“功课”,这就是到杭州西湖里洗澡,兼把自己身上唯一的一套夏衣脱下来在水里洗净,然后放到湖边的草地上晾晒。等衣服干了,他再上岸穿起来,去逛大街,串门子访朋友。他的一双白帆布鞋每次穿脏后,也是先在湖里洗一次,然后花上一个铜板,买点白粉涂抹上去,又像新的一样。虽如此,他却颇为得意地对那些打流的朋友夸口:“我的衣服只有一套,鞋子只有一双,却比别人穿得干净。” 这一天,戴春风照例又去灵隐寺人口处附近的湖滨完成洗澡的功课。阵风不时从湖面上吹过,戴春风怕晾在湖边的衣服被风刮跑,特地在上面压了几块小石子,又裸身退回湖中。当时湖滨游人尚少,戴春风又是利用中午天气炎热、游人不多的时机洗澡,可说是万无一失。偏巧这天来了一群小学生,从湖滨经过,其中有几个调皮的,竞将压在衣服上的石子捡起掷向湖中,眼看衣服被风吹起在草地上翻滚,戴春风不禁在湖里大声喊叫起来,可是身子却不能出水,极为狼狈。这一窘况被队伍中一位带队的青年教师发觉,他重新捡起几块石子把衣服铺平压好,并与泡在水中急红了脸的戴春风相视一笑,飘然而去。戴春风见此情景,立即趁四周无人,从水中窜出,穿起衣服,尾随学生队伍到休息的地方,与那个青年教师攀谈起来。 通过交谈,戴春风方知那个青年教师名叫胡宗南,字寿山,是浙江孝丰县鹤落溪村人。191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吴兴中学,毕业后受聘于孝丰县立高等小学任教。这天是带着班里的学生到杭州旅行游览的。胡宗南当时的境遇虽强于戴春风,但因其祖籍是浙江镇海人,属钱塘江以东的客籍过江人,在学校里受到本地员工的排挤,心情郁闷,有寄人篱下、怀才不遇之感,戴春风则本是落魄之人,两个人同病相怜,一见倾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开始了胡戴长达25年的生死之交。P014-015 序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不少职业政治杀手。然而,能够与德国的希姆莱齐名的,恐怕就要数戴笠了。 杀手之死大多是凄惶的。唯有中国的这位政治杀手之死算是幸运的了。 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内最有权力的270名“中央执、监委员”集中在“军委会”重庆大礼堂里,参加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闭幕大会。大会已经连续开了17天,围绕国民党从抗战时期转入战后的方针政策问题,争论得十分激烈。会议期间,有人喊出“打倒特务”的口号,理由是国共和谈、国民参政会、一月政协三大会议关于取消特务机关的决议没有得到贯彻。呼声响彻整个会场,赞同者之多完全出乎发难者的想象,这在国民党历届中央全会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特务统治的集大成者、“一号中央执委”蒋介石先生居然对此持认同态度。由此,几乎是270名“中央执、监委员”结成了一个反对特务的“统一战线”,一致把进攻的矛头对准那位中国的希姆莱。 其实,这位众矢之的的杀手,在政治上的地位是不高的。他不是“中央执、监委员”,所以他连参加这次六届二中全会的资格也没有。他甚至连国民党员也不是。在政府方面,他连部长、次长一类的政务官也没有当过。经“军事委员会”明文公布的职级,仅是一名副局长;由国民政府公布的军阶,也只是一个少将(他的局长职级和中将军阶都是死后才公布的)。 但是,在国民党的所有270名“中央执、监委员”中,没有一个人不切实感受到这位政治杀手的分量。更有的“中央执、监委员”们对他到了谈之色变,见之战栗的境地。即使是处于权力中心的“一号中央执委”蒋介石,面对着这位杀手的强大实力和现实威胁,有时也颇感头痛。 似乎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然而事实是:这位政治杀手拥有5万多名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职业情报人员和凶狠枪手,拥有20万训练有素、装备优良、调动灵活、行动迅速的特务武装;他掌握有庞大的国家警察和保安机关,控制着陆、海、空三军组织严密的谍参系统和布满各地的稽查机构,而且还领导着全国各地的交通检查、邮电检查、航空检查、运输监察、经济缉私、税警武装等各种检查机构。他的组织布满全国每一个角落。他的实力以至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甚至在美国陆、海军两大特工系统中引发了一场剧烈的争夺,目的只是为了谁能取得与这位中国政治杀手的特工技术合作权。由此,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当面向蒋介石提出,他要会见一下这位中国的神秘人物。蒋介石却始终不敢满足这位世界反法西斯领袖的这一“小小”愿望。 共同的恐惧感,使这些原先自命不凡的“中央执、监委员”们不得不捐弃前嫌,暂时联合起来,向这位少将局长开战。 于是,在会议期间,由蒋介石亲自下达手令,在原先秘密成立的一个监视杀手的五人小组之外,又成立了一个八人小组,成员都是警界、特工、谍参等机构握有大权的人物。他们研究的内容,就是关于这个政治杀手的前途以及他所控制的庞大特务集团的命运问题。结果,八人小组中的七个人(撇开了这位政治杀手)秘密搞了一个“一锅端”的行动方案,准备在正式会议上发难。 接着,蒋介石为此亲自数次电召这位滞留在北平、天津一带的杀手回渝,参加这次属于“端锅”性质的八人小组会议。 3月17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最后一天,这位政治杀手被蒋用“十二道金牌”从平津一带催逼起身,赶回重庆。但飞机在经过南京上空时失事,机上人员无一幸存,杀手亦同机身亡,结束了与270位“中央执、监委员”的对峙,让所有紧张不安的对手们松了一口气。但是,一切又很快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打倒特务”的口号不再有人敢喊,特务仍然存在,而且更加横行,只不过对“一号中央执委”的威胁完全消失了,它重新成了蒋介石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 不过,出于十分复杂的心理动机和政治背景,蒋介石还是让这位本来死有余辜的政治杀手一下子成了国民党的史诗式的“英雄人物”,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具有空前规模的“悼念活动”。 本书向读者展示的,就是这位大职业杀手、中国的希姆莱——戴笠风云诡谲、波澜起伏的一生。 后记 《特工王戴笠》历经九载,总算脱稿了。1983年,当我被调至某集团军党委政治部工作时,便着手查阅档案和采集这方面的素材。1988年初开始伏案执笔,虽然经历了转业和两次工作调动,但只要一有空隙时间,我就断绪重虑,继续写作,尤其是在“下海”潮大涌的时候,仍在寒窗弱光下痴痴地爬格子。如今,承蒙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器重,接纳出版,不胜感激。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同时参阅了申元先生著《江山戴笠》,文强、沈醉先生著《戴笠其人》,沈醉先生著《军统内幕》,文强先生著《戴笠领导的抗日别动队和反间谍斗争》,陈楚君、俞兴茂编《特工秘闻——军统活动纪实》等书,并综合了有关当事人撰写的回忆录以及提供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1992年冬于紫琅山下 2009年7月修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