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上霸主战列舰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什么在德国登陆挪威前英法远征军正好也朝挪威海秘密进发?为什么英国人倾其所有海上力量围攻战列舰之王魔鬼“俾斯麦”号?……阅读本书,寻求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上狂飙/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纪实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 王志强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上霸主战列舰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什么在德国登陆挪威前英法远征军正好也朝挪威海秘密进发?为什么英国人倾其所有海上力量围攻战列舰之王魔鬼“俾斯麦”号?……阅读本书,寻求答案。 内容推荐 海上霸主横穿出世,彩虹行动成就时代终结者!袖珍战舰成为严重威胁,海上交通已是存亡命脉,英国迈出护航第一步!围剿“施佩伯爵”,巡洋战终受打击!英国人功亏一篑,“威悉河演习”惊醒北欧酣梦!德军登陆挪威,英法远征军为何也在向挪威海秘密进发?围剿魔鬼“俾斯麦”,战列舰之王沦为海底废铁! 从袖珍战舰海上袭击战失败到战列舰之王“俾斯麦”的覆灭,德国海军与盟国海军间争夺海上运输线的战斗从没停止过! 目录 第一章 海军交响曲 1.海上霸主——战列舰 2.来自德国的挑战 3.“悲壮的彩虹行动” 4.新一轮造舰竞赛 第二章 海上巡洋战 1.迈出重建的第一步 2.打造德国海军 3.袭击海上交通线 4.围剿“施佩伯爵”号 第三章 北海惊涛 1.英国人功亏一篑 2.“威悉河演习”计划 3.“挪威抵抗没有任何意义” 4.不到一天占领丹麦 第四章 登陆挪威 1.兵指奥斯陆 2.激战卑尔根 3.决胜纳尔维克 4.争夺特隆赫姆 第五章 魔鬼“俾斯麦” 1.“打遍天下无敌手” 2.“不愧是战列舰之王” 3.不惜一切代价击沉它 4.战列舰时代的终结 试读章节 1.海上霸主——战列舰 战列舰是15世纪末出现的特殊战斗舰,是人类建造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之一。战列舰又叫战斗舰、主力舰、战舰,是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和厚装甲的防护力为主的高吨位海军主战舰艇。 在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是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平台,深受各国海军的重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战列舰仍是各主要海上列强的主力舰种之一,长期被称为主力舰。最后一艘战列舰于1998年退役。 风帆时代: 战列舰的英文原意为战斗舰。战列舰的名字来自于帆船时代的“战列线战斗舰”。在1655-1667年的英荷战争中,海战的交战方式是双方的舰队在海战中各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展开同向异舷或者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进行火炮对射。 1638年建成的英舰“海上君王”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战列舰,拥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17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海军根据下列标准对舰船进行归类: 一级舰——三层炮甲板,拥有火炮100门以上,人员875人以上,排水量为2500-3500吨。例如,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纳尔逊海军上将的“胜利”号旗舰。 二级舰——三层炮甲板,拥有火炮90-98门,人员750人左右,排水量为2000吨以上。 三级舰——二至三层炮甲板,拥有火炮64-80门,人员490-720人左右,排水量为1300-2000吨。当时,英国海军多数的主力舰只属于三级舰。 四级舰——两层炮甲板,拥有火炮50-56门,人员350人左右,排水量为1000吨以上。 以上四级舰都属于战列舰。其他的舰船称护卫舰、巡洋舰和单桅纵帆船。那时的战列舰用木材建造,有的在水线以下包铜皮。以风帆为动力,装备前膛火炮,发射圆形弹丸、霰弹和链弹。在帆船时代的舰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一直是海洋作战的主宰者。 在15世纪以前的日子里,海战与陆战很相似。敌对双方的舰只一般是由橹桨推进的单甲板平底船,双方的舰只接舷后,由双方的士兵和水手进行肉搏,跟陆战差不多。 风帆出现后,逐渐代替橹桨,在船上安装多门重型火炮。由于炮太重了,必需装在甲板底下,火炮装在两舷原来水手们摇桨的位置上。此时,军舰的攻击力大大增强了。攻击力主要用来击毁船只而不是杀伤船员。 战斗舰船与商船是有区别的,它的重要区别是在两舷设有炮孔,在遇到大风浪时,炮孔关闭。在海战时,军舰的两舷安装火炮,先用一舷的火炮朝敌人炮击,再调转船头,用另一舷的火炮炮击。射击完毕后,将军舰开到敌舰火炮打不到的海面重新填弹,这是非常费力费时的战斗。一舷火炮的齐射能够集中火力。 这时的重炮射击方向无法改变,因此一个舰队的队形排成一列,战列中的每艘舰只紧跟着旗舰。为保持舰队的火力优势,必需集中火力打击敌舰队中的某一部分。当双方交战时,每艘舰只攻击的目标是最大限度靠近它的敌舰。交战双方力争把舰队置于敌舰队的上风,逆着风重新部署舰队是很困难的。 当时各国公认的海上作战理论是:用快速的重炮压制敌人的火力。若想准确地射击,只有在双方距离小于四分之一英里时弹丸才是水平飞行的。这样,几乎所有的海战都是在平射距离400码(1码=0.9144米)以内进行的。 当时的海战一旦打起来,往往是一场混战,单舰对单舰,打到其中的一艘舰的大多数水兵和陆战队员非死即伤为止。那时的一等战列舰的排水量高达2000吨左右,需要许多人来撑帆和操纵火炮。 英国“胜利”号上的舰员超过了800人,其中大多数是水手。当时法国的三层战列舰一般仅是英舰的一半那么大,舰员只有400人。 后来,舰炮的有效射程从300码增加为700码,这些都属于维多利亚中期的战列舰。尽管武器系统强大,但在后来的20年间,装有高能炸药的炮弹迫使这些舰只退役了,因为这些木制的三层甲板军舰非常脆弱。 铁甲舰: 在最后一批木制战列舰建造时,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近代战列舰的情况。威力更大、射击更准的火炮发明了,一艘军舰在一英里或者更远的地方可以击中敌舰。军舰若想在炮击下更好地生存,必须安装护甲。19世纪中期,由于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的发展,战列舰成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钢铁军舰。蒸汽机时代,各国海军纷纷卸下风帆,安装大型火炮,全身披甲。184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战列舰——“拿破仑”号,挂有辅助动力的风帆。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出现了蒸汽钢铁战列舰。1859年,法国建成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战列舰。1860_年,英国建成排水量9137吨的“勇士”号战列舰。“光荣”号和“勇士”号是世界上第一批铁壳军舰,均在外面包覆铁质装甲,“勇士”号优于所有一等木壳战列舰。 此时,蒸汽动力、大炮和铁制船壳引领战舰的制造,低舷铁壳装甲舰代替了木壳战列舰。重量重但数量少的舰炮代替密集排列在两舷的旧式火炮。 舰炮以装甲炮塔的形式装在舰甲板的中轴线上。因为蒸汽机性能可靠、动力更强,船帆和索具等都消失了。为了观察和信号通信等需要,仍然保留了桅杆。因为装甲战舰的吨位重,若像帆船一样使用风帆,那么就需要大帆和高桅杆,军舰的稳定性就无法保证了,这在海战中是十分不利的。蒸汽技术革命的出现,加快了造船技术革命的步伐。 在同一时期的技术革命浪潮中,舰炮技术的革新走在了最前列。改进的舰炮技术是后膛装弹,以前从前膛装弹的炮发射后,必须从甲板上拉回来擦拭,重新装填后推到原来的炮位上。 现在,改用后膛装弹后,弹丸是旋转式飞行的,飞行方向比以前准确得多,击中率高。由于木壳船被铁壳船替代,因此弹丸若想打透铁质船壳,必须使用穿甲弹。在美国内战时期,曾进行过第一次装甲舰与装甲舰的战斗,结果装甲挡住了炮弹的攻击。 ……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