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帝王、孔孟圣贤、当今英雄的成功传记,都记载了母亲的教子经验,信手拈来,历历在目。我们国家今天掀起了学习国学经典、提倡孝道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倡道德教育的热潮,也让妈妈有机会汲取我们祖先文化的智慧,懂得作为一个母亲应修身立德,言传身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栋梁。
此书是一本指导女士们如何去做一个成功母亲的读物,编录的是刘冰先生关于母亲话题的演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母亲教子之道 |
分类 | |
作者 | 刘冰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帝王、孔孟圣贤、当今英雄的成功传记,都记载了母亲的教子经验,信手拈来,历历在目。我们国家今天掀起了学习国学经典、提倡孝道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倡道德教育的热潮,也让妈妈有机会汲取我们祖先文化的智慧,懂得作为一个母亲应修身立德,言传身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栋梁。 此书是一本指导女士们如何去做一个成功母亲的读物,编录的是刘冰先生关于母亲话题的演讲。 内容推荐 所谓成功母亲,并不是指声名显赫、在某领域有多大成绩,而是在教子育人方面有所感受,有所造就。以“三太”为例,三位周朝开国先君的夫人——太姜、太任、太姒,都以母仪天下的德范,在幕后默默地奉献,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而被后人尊为“三太之德”。孟母和岳母也亦然。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其抚养成人。她管束甚严,流传至今的“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后世母教之典范。“孟母三迁”才育出了一代儒家宗师孟子,“岳母刺字”造就了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而谁又能知道孟母和岳母更多的人生履痕和事迹呢?正如狄更斯所说:“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尽管作为母亲她们默默无闻,甚为普通,但她们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三太之德千古流芳 一、“三太”之德与中华母教 二、孟母三迁育亚圣 三、不学礼,无以立 第二章 和谐婚姻经典人生 一、相互包容和气生 二、妇女只顶半边天 三、母亲节里尽孝道 第三章 相夫教子其乐融融 一、启迪人生开智慧 二、母亲应有大爱心 三、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 第四章 终身导师教子成功 一、《弟子规》里有乾坤 二、李知县母亲的教子经 三、成功女性的标准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三太”之德与中华母教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很多人都知道这首诗,诗名叫《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据说,《关雎》是周朝人为赞颂周文王及其夫人太姒(si)而作的,意思是说只有像太姒这样娴静贞洁的好女子,才是君子的好配偶。诗里描述了一个矢志不渝、一心一意追求淑女的君子,以自己的德行和才艺取悦佳人,经历了“求之不得”的忧伤后,终于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与佳人结发成为夫妻。清朝大学问家戴震在《诗经补注》中认为:此诗阐明了夫妇伦常的重要性,通过歌咏吟唱,能使人了解夫妇之伦的正道。 《关雎》赞颂的是女德。诗中的女子文静娴雅,君子仰慕她的美德善行,而非贪求其美色,没有不善的妄念,这正是夫妻和睦相处的关键所在。 那么,《关雎》热情赞颂的这位太姒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恐怕要数周朝了,一共存在了八百年之久。何以如此呢?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古公、王季、周文王的仁德广大,励精图治,但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那就是他们的夫人,以母仪天下的德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数位君王,可谓是夫君的良佐、母教的模范。这三位夫人,就是以女德传名千秋的周初“三太”:太姜、太任和太姒。 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古公亶(dan)父的夫人、王季的母亲。古公,名宣父,是古代周族的首领,后稷的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的祖父,史称“太王”。古公广积善行,以仁厚待人,得到百姓的拥护。他不忍心看到百姓受到外族的侵略,决定迁徙,落脚在岐山脚下。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追随他迁居到岐下。太王带领百姓建设家园,发展经济,厘定制度,奠定了国基。 太王的夫人太姜,是有邰(Tai)氏的女儿,容貌端庄美丽,性情贞静柔顺,为古公生了太伯、仲雍、王季三个儿子。她以身作则教导儿子,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太王钟爱王季的儿子姬昌,希望姬昌将来能成为自己的继承人,为此,就想让王季继承君位。身为大哥和二哥的太伯和仲雍,为了顺应父亲的心意,同时也为了让弟弟王季没有内疚之感,就双双逃到了荆蛮之地,留下的是一段著名的“以让为国”的佳话。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太姜对儿子们的良好教育。 太姜还是丈夫贤明的辅佐,太王所办的大事,包括定居岐山脚下,都是和夫人太姜商量后才决定。太姜以其“贞顺”的女德,成为丈夫的贤内助,为周朝创业垂统立下了大功。 太姜的儿媳太任,是挚任氏的二女儿,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的她才会去做。太任的夫君王季具有其父古公的仁德风范,以仁义来治国,各地诸侯都很拥戴他。太任全力辅佐丈夫,她主持后宫立身端正,使得宫廷上下有着一派肃穆祥和的正气。 太任怀孕的时候,非常重视“胎教”;她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睡时不歪着身子,坐时不偏斜着,站时不跛着脚;气味不正、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坐。所以周文王初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太任教他一,他就识得百。这与太任的胎教做得好是有很大关系的。 据《尚书》记载,文王姬昌出生后不久,有一只赤雀嘴里衔着丹书,飞到了文王的屋子里。丹书上说:“恭敬谨慎胜过懈怠,国家就能吉祥;懈怠胜过恭敬谨慎,国家就会灭亡。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能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会衰亡。”这是文王出生时的瑞兆。由于他自幼就与众不同,因而深得祖父太王的疼爱,最终继承了王业的大统。 因此女子怀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所想和所做。言语行为与善相应,就会感召到秉性善良的孩子,与恶相应,就会感召到秉性凶暴的孩子。儿女的性情容貌是母亲与万物相感的结果。文王能够成为圣德先君,奠定周朝八百年不衰的基业,实是母亲太任给予端良母教的结果。 周文王的夫人太姒,是有莘(shen)国姒姓的女儿,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母亲。太姒仁爱和顺,深明大义。在娘家时,她每天都专心致志地做女子应做的工作,生活俭朴,用度节省,对她的女教师恭敬有加。文王十分仰慕太姒的美德,亲自到渭水去迎娶她。渭水没有桥,文王把舟与舟连起来,造了一座浮桥,把太姒接到了对岸,体现了一个男人对爱人的深情。 太姒成为文王的夫人之后,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勉有加,遵守媳妇应尽的礼数,没有一点儿过失。回家探望和安慰父母时,每次都事先让侍女转告文王。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 太姒共生了十个儿子,其中包括讨伐商纣的周武王和巩固了周朝基业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使他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邪僻不正的事情。儿子们长大之后,文王继续教导他们,从而成就了武王、周公的圣德。 周初“三太”母仪天下的德范,确实是超今迈古,万世流芳。 2 听到这里,相信所有现在的和未来的母亲们,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我们女人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啊!如果按现在人们对职业的思考,对女性而言,有哪一个职业比做母亲更重要呢?世人谁不期盼人间多一个圣人?但要想有圣人,先得有圣人之母才行。培植我们端良的妇德吧,这才是承载好孩子的厚土! 因此说,学习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乃是当务之急。我说过,如果要用我的生命,换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那是我的荣幸。过去有一句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今天讲的大家能听进去一句,那就是我最光荣、最幸福的事情。 我昨天晚上才回到住处,在大连我有房子。人们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我恐怕不止三次。为什么?我们是来做工作的,如果你把个人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不能做人师,就不能做表率,也就不能说服他人来爱中华文化。 我谨向支持这次活动、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们鞠躬!比如大连市公安局的一位民警,他知道我们经费有限,因此除了工作以外,大部分时间把他的私车提供给我们组委会来用。还有我们的专家,他们没有一个是坐飞机来的,全是坐火车来的,而且几乎全是坐硬座来的,我们这种层次的人哪里接待也是四星级或五星级的宾馆。为了节省经费,我们住的都是三四个人一间而且没有卫生间的房子。我们非常体谅青年读书联谊会,他们也是步履维艰。我们做经典诵读的推广工作可能会困难重重,但是我在发言里提到了:全国组委会有信心有决心行万里路,把推广中华文化这项伟大的工程进行到底。 现在我们女校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学英语、学电脑、学开车,还有很多别的课程。我问一位校领导:“有没有《孝经》、《女儿经》这类课程?”她说:“没有。”我说:“应该讲讲‘三太’之德,这三位女性如果没有很崇高的德行,不是一个相夫教子的楷模,怎么能培养出那么多大师级的人物呢?为什么我们国家近年来很难出大师呢?就是因为有‘三太’之德的妈妈太少了。” 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的人儿孙满堂,活了一百岁才离去,可是她不知道自己这一生都来干什么了,只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她走了,给社会留下一大堆的问题,儿子进监狱了,孙子进少管所了…… 如果一个老人走了,她的儿子是国家的栋梁,是拿国务院津贴的,孙子是清华北大的高才生,或者在哪个领域有建树,这样的老人才能跟“三太”媲美。“太太”这个称呼是至高无上的,“太太”二字就是从“三太”演变来的,所以我要问在座的女性了:你配做太太吗? 昨天我讲过这么一个例子。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如果孔子把我们女人当做小人那么可恨,那岂不是得罪了天下所有的女子?我们也就不会再弘扬儒家文化了。其实他的本意并不是这样。 孔子的本意是站在丈夫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丈夫不爱妻子就不会娶她,娶了以后你对她太好了,她就老闹腾。有人说:“妻子发脾气的时候就是狠狠地撒了一次娇。”说这话的是明白男人,不理她。可是如果离她太远了,她又会想:“丈夫是不是不喜欢我?”她会怨他。所以让男人哭笑不得。你对女人好了不行,坏了也不行,远了不行,近了也不行,拿女人没办法,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贬义词,说你就是小人,是坏人,不是这个意思。小人才是坏人,专门做坏事的人才是坏人,这类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论语》里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说咱们做女人的挺难的。小的时候别人称我们为小女孩,就比男人矮一截;长大一些了,长得再高,也是小姐;等你嫁人了,如果嫁给达官贵人的话还可以被称为夫人,否则的话就难听了。我们女人经常挨骂,孩子们骂架经常把“妈”摆在前头。但是妈妈们从来就是默默地做应该做的工作,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P2-7 序言 到过我家的人都会看到家里那些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到五十几岁,小到两三岁。因为我是母亲,是奶奶,还是老师,所以一直有这些孝子贤孙围绕膝下。他们说是来这里学习国学,学习孝亲尊师,而我这个退休却下不了岗的老人,就承担着各种角色,领着他们演练为人父母之道、为人子女之道、为人师长之道、为人处事之道。 “亲所好,力为具”,孩子们知道我喜欢吃野菜,就想着法儿采来做给我吃;12岁的初中生每天给我切土豆丝,做得有滋有味;22岁的大学生从网上学做“蛋黄煽南瓜”供养我,真和大厨师不相上下;7岁的小朋友每天早上给我端茶倒水,整理床铺,晚上不忘给我打洗脚水烫脚。孩子们知我节俭,从不掉一粒饭,因为我会从地上捡起吃给他们看;我身体稍有不适,孩子们就各显身手,按摩的按摩、拍打的拍打,别说,还真管用,因为他们发出了真诚的孝心。 记得年轻的时候有高人给我算过命,说我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我说,国家政策不可以。他说,我的意思是你有这个命,你晚年能享受到众多孩子对你的孝敬。那时不以为然,现在回想起来还真应验了!而且岂止三儿两女,是数不胜数!晚年享受着和谐自在的大家庭,就像古人那样,把子女教育成人了,晚年就可以捋着胡须,盘着腿稳坐在家里享清福。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孝、不肯学习、没有责任心,那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错。我的做人信条:不敢怠慢。做妈妈要教孩子,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孩子。子女的些许成绩,哪个不是父母的心血铸就的?他们身上的缺欠,不就是我们父母的不足吗?人性的培养和塑造,最终是要使我们成为自己父母和祖国诚实、正直的儿女,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有家长的终极目标吗? 中国人最懂得教育。中国至圣先贤留下的经典教给我们最好的做人之道,我们要用自己的家训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回头看看中华民族的家谱,炎帝始种五谷以为民食,遍尝百草以治民恙,禹王治水为民生,周室三母相夫教子成圣,孔子教学辅政利民,孟母择邻为社稷添栋梁,岳母刺字教子成仁,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中华母亲当用本土文化教育我们的子孙,让我们的后代生生不息,沿着圣贤的足迹走向新世纪的文明。 刘冰 于北京樱花园寓所 2009年9月3日凌晨 后记 记得有位母亲说过,母亲是一种职业,只要你努力去做,每位母亲都可以成为孩子独一无二的好老师,每位母亲都能成为成功的母亲。应该说,这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母亲。 此书是一本指导女士们如何去做一个成功母亲的读物,编录的是刘冰先生关于母亲话题的演讲。所谓成功母亲,并不是指声名显赫、在某领域有多大成绩,而是在教子育人方面有所感受,有所造就。以“三太”为例,三位周朝开国先君的夫人——太姜、太任、太姒,都以母仪天下的德范,在幕后默默地奉献,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而被后人尊为“三太之德”。孟母和岳母也亦然。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其抚养成人。她管束甚严,流传至今的“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后世母教之典范。“孟母三迁”才育出了一代儒家宗师孟子,“岳母刺字”造就了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而谁又能知道孟母和岳母更多的人生履痕和事迹呢?正如狄更斯所说:“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尽管作为母亲她们默默无闻,甚为普通,但她们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 本书所提到的《生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的作者,六十岁时出书。她出生时即因骨髓无造血功能被医生宣判死刑,未满周岁就靠输血、打针吃药来延续生命。她努力求生求学,终蒙苍天垂怜而大学毕业,像正常人一样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并著书立说,成为励志的典范。除了她自己的努力,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她那具有坚忍不拔精神的母亲,伟大的母爱,是她生命的发动机。 在人们眼中,刘冰先生无疑是个成功者,她当记者,做律师,任教大学,办学校,开公司做跨国生意,皆顺风顺水,诸事成功。至今仍受聘于知名学府,活跃在各地的国学讲堂上,桃李满天下。所有一切,可以说得益于她的母亲。她的母亲虽然大字不识,非常平凡,却养育了包括刘冰先生在内的八个子女。据刘冰先生讲,自打记事起,就没有看过妈妈睡过整觉,未见妈妈有个被窝,到点能上床睡觉。由于家里生活困窘,一直是不辞辛苦地劳作着。白天做事,晚上还要给工厂纺石棉绳,困了就靠墙打个盹儿。她是个要强的人,经常说的话是:人啊,要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受热。就是这句话,一直鞭策着刘冰先生,使她终身受益。刘冰先生的母亲是个高寿的人,活到了九十几岁。就在刘冰先生的《为人父母》一书行将出版之际,她溘然往生了。刘冰先生发短信给我,说:“农历11月7日子时,老母祥卧在我身边安然往生,享年94岁。我是昨日午后才从北京赶来鞍山为老母过生日的。当我把《为人父母》一书的彩页呈在她眼前时,她流泪了。善良勤劳的妈妈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请为我的母亲刘高氏念佛助念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于是,我回了一条短信:“刘冰先生至孝,母亲安然往生,善哉善哉。”妈妈的榜样作用,至今仍然影响着刘冰先生,所以,谁又能说刘冰先生的母亲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呢? 刘冰先生在教子育人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一双子女都是成功的企业家,还“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母爱扩大到社会,她的学生中多有成功人士,也挽救了不少“问题少年”。在当今社会,她有感于如今父母大多关心孩子的吃穿用度和分数,而疏于道德方面的教育,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给天下子女的一封信》,她写道: 亲爱的孩子,妈妈只是顾及了你的躯体在一天天长大,对你的道德教育却失之有方。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孝经》、《女儿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常礼举要》,妈妈汲取的太少,没有尽到为人母的责任。妈妈宠你、溺爱你、娇纵你,自以为这是爱,没想到竞伤害了你……因为你走了岔路,妈妈作为孩子一生的导师,犯下了不可饶恕、不可逆转、无法弥补的过错。今天,妈妈通过“中华母亲讲堂”的学习,才终于悔悟,原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的恶果,都是因为妈妈不懂教育、不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而埋下的因。 我们国家今天掀起了学习国学经典、提倡孝道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倡道德教育的热潮,也让妈妈有机会汲取我们祖先文化的智慧,懂得作为一个母亲应修身立德,言传身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栋梁。 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帝王、孔孟圣贤、当今英雄的成功传记,都记载了母亲的教子经验,信手拈来,历历在目。为了我亲爱的孩子,妈妈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为娇儿寻宝;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中华经典,正在吸引着我向高巅攀登。 当然,信中的“妈妈”是亿万个母亲的缩影,表明了刘冰先生的大爱之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有几句话献给大家:母爱,让一个母亲伟大;母教,让一个母亲成功。母亲是儿女的生命之源,也是启蒙老师。每一个成功儿女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而又成功的母亲。我们的国家需要人才,为人父母当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让我们的下一代都能成为圣贤;所有做妈妈的都应效仿圣贤的母亲,用中华传统文化、圣贤教育来培育我们的孩子。天佑中华! 郑凯歌 2009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刘冰先生在嬉笑怒骂中彰显孝道,在信手拈来处展现智慧;演讲千场柔顺人心顽石点头,游化四方悲天悯人古道热肠。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蒋志峰 为母之道在于慈,为慈之道在于教,为教之道在于落实《弟子规》。刘冰先生的《中华母亲教子之道》正是这样一本好书。 ——中央党校资深教授 任登第 刘教授您好:请允许我冒昧地称自己为您的弟子。我是一个从教十四年的教师。长久以来,心中困惑,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教育理念的滞后令我痛心。教育的根本是先教会孩子做人。听了您的讲座,令我振奋,终于有人说出了我多年来想说的话,而且还说得那么有力量,我心中充满了希望。接下来,我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廊坊教师 刘欢 “一灯能除千年暗”,刘冰先生是指引我们找到古圣先贤智慧的明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刘冰先生那质朴通俗深入浅出的语言,如清泉滋润了我们无知而干涸的心田,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善良的种子得以萌发,长养了我们的慧命。 ——刘冰先生的学生、国航飞行员 侯东文 初识刘冰老师,是看光盘,刘冰先生应邀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作“成功女性的标准”的报告,觉得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便推荐给儿女们都看看,好好思考,学习“当今青年应如何为人父母和如何做人”的道理。在电视上又见到了刘冰老师,她的演讲生动活泼,真情感人。从生活中随手拈来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演化在精妙义理的字里行间,万般贴切,无比欣悦。 ——北京电视台观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