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陈祖芬的最新励志类纪实作品,集中展现了世界最高学府哈佛的办学宗旨、育人理念,及成功经验,通过哈佛其人其事,有效而具体地给读者提供了切实有益的参考价值,给所有向往成功的学子、望子成龙的父母,以及渴望有所建树的职场人士以关键性、针对性的指导、启迪和帮助。本书制作精美、图文并茂,双色印刷。书中更收录了很多有关哈佛的珍贵照片,可谓是一本最值得典藏的“成功理念蓝本”,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指导意义和收藏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哈佛的证明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祖芬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陈祖芬的最新励志类纪实作品,集中展现了世界最高学府哈佛的办学宗旨、育人理念,及成功经验,通过哈佛其人其事,有效而具体地给读者提供了切实有益的参考价值,给所有向往成功的学子、望子成龙的父母,以及渴望有所建树的职场人士以关键性、针对性的指导、启迪和帮助。本书制作精美、图文并茂,双色印刷。书中更收录了很多有关哈佛的珍贵照片,可谓是一本最值得典藏的“成功理念蓝本”,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指导意义和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哈佛是一个理性自由、传统激扬、资源非凡的王国。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怀抱、理想的证明。 本书以热诚而幽默的语言表现了世界顶尖学府哈佛的办学宗旨、育人理念、人文风采、学术精神,给中国励精图志的学子、望子成龙的父母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成功蓝本。图文并茂,趣味盎然。 目录 哈佛告诉你(写在前面) 哈佛不相信红绿灯 泰坦尼克号是怎样建成的 贵人乡里的小女生 中国文化的课堂为什么那么大 想起哈佛校徽上的拉丁文 筷子Show和“木兰”们 雪夜“踏青”的快乐 哈佛医院的温暖享受 中国通傅高义的“先行一步” 哈佛的西方大儒史华兹 聪明的哈佛商学院学生 崇尚颠覆的人上人 波士顿近郊的人文气场 张光直:手上的表一天响5次 因为是哈佛(写在后面) 附录 夏志清:天马行空的风流 王德威:近代有多现代 圣约翰大教堂:通向真理的路是无限长的 纽约的玩笑 试读章节 哈佛不相信红绿灯 哈佛人说话执拗地带一种特殊的哈佛口音。哈佛人在校园里走路不看红绿灯,是否相信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1月31日,中午到波士顿,再到剑桥,再找花园街29号。来哈佛的访问学者,很多住在这幢楼里。梦溪在112室,已经住了3个月。他说,隔壁,114室,原先胡适之就住这儿,教课8个月,那是20世纪40年代初。 我们在台北去看过胡适之纪念馆,没有想到,后来我们就住在他隔壁了。于是想到早年在哈佛的中国留学生,赵元任、陈寅恪、吴宓、俞大维、林语堂、杨杏佛、竺可桢、李济、梁实秋、梁思成。 哈佛有100个图书馆,100个博物馆,更有一个特殊的气场。据说在哈佛校园里走,一不留神就可能碰到一个诺贝尔奖得主。1636年建校的哈佛的历史,早于1783年独立的美国的历史,但是哈佛至今保留着当年新英格兰地区的风格,一眼望去都是低矮的红砖房。哈佛又是一个真正现代的帝国,炒股票、房地产,一年有60亿美元。但是奖学金不高,教授工资也不见得多高,事实上,即使低薪也能把资深教授挖来。为什么?因为是哈佛。 哈佛人说话执拗地带一种特殊的哈佛口音。哈佛人在校园里走路不看红绿灯,是否相信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在美国,行人是有序地听从红绿灯指挥的,除了哈佛校园。哈佛人不相信红绿灯,只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是重要的,见缝插针地快步过马路,旁若无人,旁若无车。 哈佛的学费不是一般家庭负担得起的。哈佛校园里,恐怕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他们为每一课交上美金,但是不拿学位,这也是哈佛收入的可观的部分。不过你看不出哪些学生是可以得到学位的,哪些是不拿学位的。因为都急匆匆地赶路,都一边吃比萨一边啃大书。 哈佛学生本来就是为社会上层效劳的。很多学生的家长,也都是哈佛校友哈佛人。一代一代的哈佛人,进入社会上层又把财富反馈给母校哈佛。每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部分。 哈佛也有崇尚摇滚歌星,或者用同性恋挑战世界的。前者右耳挂耳环,后者左耳挂耳环。哈佛校园里的中国人不少。有一次几个中国人边走边议论前边几个美国人“老外”,那美国人笑了,用地道的中文说:在这儿你们才是老外呢! 中国来的访问学者也有完全不懂英语的,互相便传授一些秘方。譬如常去哈佛square(广场),这square怎么记呢?叫做“四块二”。 这里的中文报纸,把shopping(购物)译成“血拼”,音译兼意译了。哈佛每周六下午有车接送访问学者去超市“血拼”。事实上,真正要了解一个地方,得去多种商店“血拼”。不,不是“血拼”是shopping,因为不想买很多东西回来,只是去欣赏那里的商品,去消费那里的氛围。我们最常去的是哈佛广场的书店,喜欢那里的书卷气,佩服哈佛的生意眼。玩具熊穿上写着Harvard university的红背心,T恤打上哈佛法学院、哈佛商学院等等的标记,各种帽子、书包、笔、本子、杯子、文件夹、工艺品都是哈佛、哈佛。打上了哈佛字样,就都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一只并不很大的绒毛熊,连税卖到大约19美元。为什么?因为是有学问有身份有身价的熊,是哈佛熊。一只普通的茶杯,连税卖到大约16美元。为什么?因为是有品位有内涵有深度的杯,哈佛杯。 我们住的花园街29号隔壁的学院,晚上常有音乐会。没有专业演员,也毋须门票,是学生们自己组织的活动。美国孩子从小课外学音乐学舞蹈学体育,一般好学生课外都有所长。我到哈佛的第二个晚上便去隔壁听音乐。台上,一位金发青年拿着把提琴出来,不说一句话,只一鞠躬就拉,直拉到他那白衬衣的领结都像弓似的歪斜了。 一曲终了大家鼓掌。掌声中又进来一批观众。当然,这些观众是早已等在门外的,只是曲中入内有失礼仪。掌声响起时他们步入音乐厅,感觉中倒好像大家鼓掌是欢迎他们的到来。 下一个曲子金发青年更加投入。身子随着曲子波动,好像可以弯来弯去的弓。短暂的间歇时,双手垂下放松,脖子夹着提琴,提琴好像长在脖子上,不知是他在拉小提琴,还是小提琴在拉他。 又一个曲子有了钢琴伴奏。伴奏者是位东方女性,黑衣黑发好像是黑色三角钢琴的延续。齐肩黑发披垂下来,看不见她的脸,只看见黑发的颤动。黑发如穗,钢琴的穗,钢琴因此活了起来。弹琴者的瘦弱,是因为把生命给予了钢琴;钢琴的庞大,是因为吸纳了弹琴者的生命。 他们演奏塞拉塞提的《西班牙舞曲》。渐渐的,只有《西班牙舞曲》,没有他们。音乐厅顶上一个个白色的图案,好像一个个白帆,在五线谱的波浪中摇曳、颠簸、悲哭、起伏。我无声地抽泣,我的身体在起伏。那金发青年拉到乐曲的最后三个音符,跺了三下脚。光用琴已经不能刹住感情的闸门,只能跺脚了。 我擦着泪水,觉得哭也是一种享受。 观众们用掌声要求再演一个,再演一个。弹钢琴的东方女孩,只会弹琴不会谢幕,她尴尬地看着台下,不知所措地朝观众弓一下身子又弯一下身子。她的背有一点弯,可能太把自己投进钢琴了。拉提琴的金发青年,不知是被观众的掌声鼓励的,还是被自己的演奏鼓励的,他一手举着小提琴从侧面跳上舞台,那动作叫我想起芭蕾舞里王子的大跳。 音乐会结束时,观众们站起长时间鼓掌。我到后台去祝贺演员演出成功。金发青年用中文冲我直喊:我爱你!我爱你!后来我听说他学了几句中国话,最喜欢讲的就是我爱你。 我爱你,金发青年、黑发女孩和忠实的音乐厅的观众,和一切把生命托付给艺术托付给事业的人。 2月3日的报上,看到有本书,叫《哈佛没有教的事》。可是我想,还有什么事情是哈佛没有教的? P14-21 序言 哈佛告诉你(写在前面) 哈佛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 于是—— 哈佛产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 哈佛产的美国总统有7位。 泰坦尼克号下沉时,游客们逃到甲板上拥向小船,偏有一个叫威德纳的青年逆向而行奋力返回船舱,仅仅是为了抢救一本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集。威德纳和散文集和泰坦尼克号一起下沉了。这个爱书胜过生命的青年人是哈佛的学生。 威德纳的母亲就是泰坦尼克号那位幸存的老太太。老太太以威德纳的名义给哈佛捐助了一个图书馆。这座威德纳图书馆是哈佛最大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图书馆,仅图书就有345万多册。图书馆正门两侧各有一块石碑,分别刻着这样的碑文: “威德纳是哈佛大学毕业生。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去世的。他生于1885年6月3日,死于1912年4月12日。” “这座图书馆是威德纳的母亲捐赠的,这是爱的纪念。1915年6月24日。” 哈佛的毕业生有一个传统:捐助哈佛。哈佛的资金三分之一来自捐助。不过,给予往往是相互的。是先有哈佛的给予还是先有给予哈佛,这个问题或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那样说不清。或者只有让哈佛告诉你。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绝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哈佛产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 哈佛产的美国总统有7位。 有人称史华慈是哈佛的一位西方大儒,在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即使有时要倒下。而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三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潜力? 哈佛告诉你。 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 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告诉你。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顺手把大衣扔到地上,然后边吃边看书或是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里,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 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实在也只是图书馆的延伸。 于是—— 哈佛产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 哈佛产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怀抱、理想的证明。 英国媒体报道,《2009年世界大学排行榜》10月8日产生,哈佛大学蝉联6年排名榜首。清华大学提升7位入50强,排名49。我重新翻阅10年前我在哈佛的一些浮光掠影的记录,我想,哈佛对今日世界的意义,仍然如同哈佛对于哈佛本身的意义。 附:哈佛图书馆的20条训言——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 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淌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摘自2009年1月13日《解放日报》刊登的《哈佛图书馆的20条训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