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为什么多次遭遇危机之后不知道打提前量,控制产能、防止过热?为什么各行业达到过剩的时间高度一致?为什么危机爆发之前经济能够运转,消费也能实现,而在爆发危机之后即使所有商品都大幅度降价,人们仍然消费不起?为什么危机后的中产阶级不如危机前的贫困阶级?货币坍塌是金融危机的真正元凶,从大萧条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大萧条还会再临吗?本书对世界货币制度作了系统的分析,带领读者全面了解危机时代的货币秩序。
派生货币促进了社会分工,引发了产业革命,并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是派生货币不稳定,派生货币大量灭失形成货币坍塌就会造成经济危机。二战前西方经济危机都是货币坍塌引起的支付障碍危机,支付障碍导致交易障碍,市场经济就会部分程度地瘫痪。历次经济危机中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最为严重,并由此引发了二次大战。
二战后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避免了古典经济危机的发生。但是以提高GDP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和布雷顿体系等货币制度造成了大量原本不能产业交换者剩余的经济活动得以实现,于是增加民众劳累,破坏生存环境,形成与民众整体利益负相关的过度经济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价值扭曲。
未来极有可能出现东方断崖、西方衰账等货币流量回归现象。
重商主义又称商业本位,是始于15世纪的一个经济学流派。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富强,就应尽量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尤其是奢侈品)。
重商主义把获取金银作为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是肤浅的拜金主义思想,货币的意义在于充当一般等价物。人们取得货币目的在于用它取得自己所需物资。甚至金银也是由于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才使其身价高昂。哥伦布刚发现美洲的时候,当地人虽然很穷,却常把小块黄金作头饰,显然当地人并未把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在他们看来,黄金只不过稍微好看一些,所以值得把它们从地上捡起来而已。重商主义本质上就是贸易商们为了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并从君主处获得支持而建立的自我宣传理论。
但是,重商主义者们却碰巧说对了一个现象,就是社会货币总存量是重要的。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大部分产品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无需经过交易,也就不依赖于货币,只有少量的手工业制品或异地产品需要用货币购买,所以对社会货币总量的需求也比较低,天然的金银就可以满足商品流通之所需,甚至货币平均流通次数也偏低,相当多的金银被贮藏,而非流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金银货币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工业的产值远远高于传统农业经济的产值,并且完全要靠市场兑现,而不是自种自吃,而且现代工业具有垂直分工的特点,多数产品要经过从原始原料到一系列中间产品的多次生产,流经多个企业,必经过多次与货币的交换过程,所以现代工业所需货币总额,甚至百倍于传统农业社会,此时无论是开发金银矿,或者贸易顺差,或者增加货币流通次数,都不能满足货币需求。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