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克里·波洛无需动用他的侦探才能就不难发现,有些问题正困扰着他的秘书莱蒙小姐。因为,在一封极其简单的信件中,她竟然犯下三个错误。烦恼源自一所国际学生宿舍,在那里工作的哈伯德太太,莱蒙小姐的姐姐,发现一些物品不断神秘失踪。是惯犯所为?还是别有隐情?波洛决定亲自出马,调查个水落石出。
事情真相很快大白于天下。但本应皆大欢喜的结局,却不料另起波澜。一名女生意外身亡。自、杀?谋杀?莫衷一是。随着案件的发展,死亡的阴影非但没有远离,反而越逼越近,另有两人接连丧命……
原本平静的山核桃大街26号顿时变得迷雾重重。谁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谁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谁是真正的冷血杀手?面对纷繁复杂的线索,波洛凭借他的“灰色细胞”,成功找到了幕后黑手。真相原来是……
坐落在山胡桃路上的一间外国学生宿舍里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盗窃案,这不仅影响了宿舍里学生们的生活,也影响到了波洛的生活——宿舍的女舍监正是李蒙小姐的姐姐,她的忧虑影响到了李蒙小姐的效率,所以波洛决定帮助调查这件麻烦事。
波洛去了外国学生宿舍,接触到了里面主要的成员:尼吉尔·夏普曼是一个喜欢招惹别人,让别人生气的家伙,派翠西亚·兰恩人不错,但却乏味,瓦丽瑞·何皓丝优雅有个性,雷恩·贝特生是一个魁梧友善的年轻人,伊丽莎白·琼斯顿是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姑娘,她用功、有野心、非常孤独,不与人交际。领取傅尔布赖特奖学金过来这里的莎莉·芬奇,有一头欢畅的红发,是个令人愉快的女孩,席丽儿·奥斯丁漂亮,忧心,头脑反应不太快,柯林·马克那热衷于心理研究,珍·汤琳生充满了可爱、正直的性情。
出乎人们的意料,波洛提出的解决方案竟是报警,很快,席丽儿·奥斯丁承认自己正是其中几件盗窃案的犯人,事情真相大白,还引发了一段爱情故事,但是第二天人们却发现席丽儿·奥斯丁死在了自己的床上,是自杀,还是谋杀?阴影笼罩在国际学生宿舍,宿舍的开办人尼可蒂丝太太也在一天晚上死于非命。
被割破的背囊,电灯泡,听诊器……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东西之间究竟掩盖着什么样的阴谋?
赫尔克里·波洛紧皱着眉头。
“莱蒙小姐。”他唤道。
“波洛先生,有什么事儿?”
“这封信里有三处错误。”
他的语调带有几分疑惑,因为莱蒙小姐,那个其貌不扬、非常能干的女人,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她从来没有生过病,从来都不知疲倦,从来不会心烦意乱,而且始终如一地准确无误。实际上,这等于是说,她根本就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架机器——一个绝对无懈可击的秘书。她对一切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有她替赫尔克里·波洛安排一切,他的生活也像是一架精准的机器在有条不紊地运转。多年以来,赫尔克里·波洛秉承的信条一直是井然有序、条理分明。乔治是一个无可挑剔的仆从,而莱蒙小姐是一位堪称完美无缺的秘书,有这两个人朝夕相处,在他的生活中,井然有序、条理分明已经成了至高无上的法则。如果说,烤面饼做成方形或者圆形都无所谓,他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可是,就在这个早晨,莱蒙小姐打印一封极其简单的信件,居然错了三个地方,而且自己还浑然不觉。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赫尔克里·波洛把那份令人不快的文件递了过去。他并不感到生气,只是迷惑不解。因为这应当属于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之列一一但确确实实已经发生了!
莱蒙小姐把那封信拿过去看,波洛平生第一次见到她羞愧得满脸通红;与她的面貌极不协调的深深的红晕从她的面庞一直浸染到浓密的、已经有些花白的发根,模样十分困窘。
“哦,天哪,”她说,“我简直无法想象,自己怎么会这么粗心大意——至少我能够说出是为什么。都是因为我的妹妹。”
“你的妹妹?”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震动。波洛简直想象不出莱蒙小姐还有个妹妹,他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莱蒙小姐会有父母亲或者祖父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莱蒙小姐完全就是一架机器——可以说是一件精密仪器——把她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个人情感、有家庭烦恼而且还会焦虑不安的人似乎是荒诞不经的。众所周知,在工作时间以外,莱蒙小姐的全部心思都用在改进一个全新的文件归档系统,这个系统将来有可能获得专利,并以她的名字来命名。
“你的妹妹?”赫尔克里·波洛又重复了一遍,分明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
莱蒙小姐用力点点头,表示这是千真万确的。 “是的,”她说,“我想我大概从来没有向您提起过她。她这一辈子几乎全都是在新加坡度过的。她的丈夫在那儿做橡胶生意。”
赫尔克里·波洛通情达理地点点头。在他看来,莱蒙小姐的妹妹大半生都待在新加坡似乎是恰如其分的。新加坡这种地方仿佛原本就是派这种用场的。像莱蒙小姐这一类人,她们的妹妹嫁到了新加坡,这样一来,顺理成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莱蒙小姐就可以兢兢业业地为她们的雇主处理各项事务,做起事来像机器一样立竿见影(当然,她们在闲暇时间还可以孜孜不倦地开发新的文件归档系统)。
“我明白了,”他说,“请接着讲。”
莱蒙小姐继续说了下去。
“四年前,她的丈夫去世了,而且也没有一儿半女。我设法帮她租下了一套很不错的小公寓,安顿了下来,价钱非常合适……”
(当然,这种棘手的事情对莱蒙小姐来说总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她手头还算宽裕——虽然眼下钱没有过去那么经用了,但她并不追求奢侈,所以,如果她节省着点儿花,还足以过上比较安逸的生活。”
莱蒙小姐稍作停顿,又接着讲道: “当然,事实上,她一个人非常孤独。她从来没有在英国生活过,也没有什么老朋友或是过往甚密的人,自然而然,她有大把空闲时间。不管怎么说吧,大约六个月以前,她告诉我,她正在考虑找份工作。”
“工作?”
“我觉得人们通常把这个职位叫做学监——或者是女舍监,也就是管理学生宿舍。那个学生宿舍的业主是个有希腊血统的女人,她想找人帮她经营——安排膳食,负责让一切运转正常,诸如此类。那是一座老式的房子,非常宽敞——位置是在山核桃大街上,那个地方不知您是否有印象。”波洛对此一无所知。“那里曾经是上等人居住区,房子修建得很不错。我妹妹的居住条件真是无可挑剔,她有自己的卧室、起居室,还有浴室和一个小厨房……”
莱蒙小姐又停顿了一下。波洛催促她接着讲下去。到此为止,莱蒙小姐讲述的故事不像是要有大祸临头。
“我自己对这件事有些不以为然,但是我妹妹的理由非常具有说服力。她天生不是那种一天到晚无所事事,闲坐在家里的人,她是个非常有见识的女人,而且善于经营——当然,她并不像是打算拿出些钱来做投资一类的。这只是一个拿薪水的职位——工资不高,可她也不缺钱花,而且也不需要干什么重体力活。她一向喜欢年轻人,而且和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在亚洲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她能够充分理解种族差异和人们的各种情感。因为住在宿舍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形形色色;据我所知,大部分是来自英语国家,但有相当一部分是黑人。”
“这是很自然的。”赫尔克里·波洛说。P1-4
克里斯蒂的铁杆粉丝以为对她的花招了如指掌,但作品中某些出人意表之处最终还是会让他们目瞪口呆。
——纽约时报
我们有权期待克里斯蒂和波洛的组台擦出美妙的火花。这个金牌组合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纽约时报书评
我的灵感总是突然而至。或许是在听歌剧时,或许是在马路上……所以,当有个奇思妙想从你脑中闪过,你就应当在它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会顿时浮现在眼前,一个接着一个。但之后,你就不得不坐下来,把头脑中构思好的完美情节付诸文字。是的,对于我来说,构思远比写作有趣!
——阿加莎·克里斯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