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龙文鞭影解读/国学解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张海良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龙文鞭影》是一部重要的国学启蒙读物,以不到五千字的四字韵语,浓缩了一千多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和典故。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读物,又是一部实用的文史工具书,同时,还可作为讲述历史的良好教材使用。因此,数百年来,风行海内,历久不衰。

张海良编著的《龙文鞭影解读》对《龙文鞭影》进行了全面解读。

内容推荐

《龙文鞭影》是专门介绍典故的蒙学韵文,全文四字一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以“平水韵”的平声30部为序,共分四部。书中内容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唐宋各代,内容广博,文辞雅致,取材于二十四史人物典故,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逸闻趣事。全书共收录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门庭若市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又能阐明故事梗概,称其为一本典故大全毫不夸张。

张海良编著的《龙文鞭影解读》对《龙文鞭影》进行了全面解读,指导读者在阅读《龙文鞭影解读》以正确、健康、鉴别的态度,舍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中国传统蒙学这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目录

卷一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卷二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卷三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卷四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试读章节

【原文】

田①骄②贫贱③,赵④别雌雄。

【注释】

①田:田子方,战国时魏文侯(公元前446年—公元前396年)谋士,曾做过魏文侯的老师。

②骄:傲慢、怠慢。

③贫贱:贫困,地位低下。

④赵: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赵温,字子柔。

【经典原意】

一天,太子击出行,遇到田子方,魏击连忙下车行礼,可田子方却十分傲慢,不予还礼。魏击气愤地质问田子方:“是富贵的人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傲慢?”田子方回答道:“当然是贫贱的人待人傲慢。富贵的人怎么敢傲慢呢?国君傲慢,就会失去国君之位;大夫傲慢,便会失去他的家业;而贫贱的谋士,如果在一个国家得不到重用,还可以到别的国家寻求发展,到哪里还不是一样的贫贱?”魏击随即谢罪。

东汉末年赵温为京兆郡丞,胸怀大志,曾感慨道:“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于是,弃官而去。

【文化常识】

尊称

古人讲究礼仪,在相互交往中,一般都不直呼其名,而是有礼貌地称呼尊称,大致有三种方式:

一是,称字称号,以此视为对对方的尊重;二是,在一般称谓前加一个“尊”、“贤”、“令”字;三是,用一些专用,但又通用的尊称,也即“礼貌式”称呼,如“父”、“公”、“子”、“先生”、“君”等。

【国学故事】

杀笑蹙者

一次,有个跛子经过平原君楼下,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大笑起来。第二天,跛子来到平原君面前,跪求他杀掉这个小妾。平原君答应后,却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而未理会,随后,他的门客因此走了一半。经查问,才知道原来门客们认为平原君重女色,轻士人,于是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并亲自登门向跛子道歉,门客才陆续回来。

【原文】

王戎简要①,裴楷③清通④。

【注释】

①王戎(公元234年—公元305年):字浚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县侯,“竹林七贤”之一。

②裴楷(公元237年—公元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西晋重臣,当时名士之一。

③清通:清简而通达。

【经典原意】

晋武帝选拔吏部尚书时,询问钟会:“谁可主持吏部事务?”钟会道:“王戎办事利落,裴楷豁达开朗,都可担当此任。”武帝便任命二人为吏部郎。

【原文】

子尼①名士,少逸②神童。

【注释】  ①子尼:蔡充,字子尼,西晋陈留考城人,名士。

②少逸:北宋刘少逸,苏州(今江苏)人,北宋诗人。

【经典原意】

王澄行经陈留时,询问此郡名人志士都有哪些,官吏答道:“有蔡子尼、江应元。”王澄问道:“怎么只有这两个人?”官吏说:“您刚才问的是有哪些人才,而不是询问有哪些位高权重的人。”

刘少逸自幼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十一岁时,便能行文作赋。他的老师潘阆带着他去拜见王元之、罗思纯,二人用对联来考查他,罗思纯出上联:“无风烟焰直。”少逸对答:“有月竹阴寒。”叉出一题:“日移竹影侵棋局。”少逸答道:“风送花香入酒卮。”王元之出上联:“风雨江城暮。”少逸对:“波涛海寺秋。”又:“一回酒渴思吞海。”少逸对:“几度诗狂欲上天。”于是,二人将刘少逸的聪颖过人上报,朝廷赐进士及第。

【文化常识】

古代趣味对联赏析

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上联隐藏着“鲁肃不如樊哙”的意思,说的是“文不如武”。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谋士,凡事小心翼翼,谨慎有余而魄力不足,难成大事。樊哙是西汉开国元勋,徐州沛县人,早年以屠狗为业,后随刘邦起兵,屡立战功,入关灭秦。

下联是大学仕纪晓岚的对句,隐藏着“狄青难比萧何”的含义,说的是“武不如文”。狄青,北宋名将,与南宋岳飞抗金齐名。萧何,西汉初政治家,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

【原文】

巨伯①高②谊③,许叔④阴功⑤。

【注释】

①巨伯:东汉荀巨伯。

②高:认为……非常重要。

③谊:情谊,情感。

④许叔:宋代许叔微(公元1079年—公元1154年),字知可,号近泉,真州(今江苏仪征县)人,著名医学家。

⑤阴功:阴德,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地做好事。

【经典原意】

荀巨伯讲义气,重情谊。一次,他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到贼兵攻城,朋友劝他说:“我就要死了,你赶快离开这儿。”巨伯答道:“我从远方赶来探视你,却因为动乱回去,背信弃义,苟活于世,我荀巨伯哪能做出这种事啊!”结果贼兵抓到了荀巨伯,问他:“我们大军已到,这里已成了空城,你为什么还留在城里?”巨伯答道:“我的朋友病了,卧床不起,我不忍心离开,请让我代他去死吧。”贼兵深感惭愧,退兵而去,郡城免遭一场浩劫。

许叔微熟读诗书,精通医术。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瘟疫流行,许叔微走街串巷,医治好不少病人。传说,一日夜晚,许叔微梦到神人对他说:“上天因为你医治百姓,救死扶伤的阴德,将赐官给你。”接着留下了一段话:“药市收功,陈楼间阻。堂上呼卢,喝六作五。”许叔微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年,他再次参加考试,这次他本以第六名考中进士,由于上一名突然亡故,他升为第五名。他的上一名是陈祖言,下一名是楼村。许叔微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梦中神人所留下的诗句讲的正是此事。

【国学故事】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博古通今,有治世安邦的才能,但家中十分贫困,又要赡养母亲。鲍叔牙知道后,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鲍叔牙投资,分得的钱,管仲拿的却比他多,鲍叔牙的仆人十分不满,但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又要赡养母亲,他多拿一点没关系。”

后来,二人一同参军,每次进攻,管仲都躲在后面,大家都骂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马上替管仲开脱:“他不是怕死,而是要保住性命回家去照顾年迈的母亲啊!”管仲知道后,十分感动,慨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啊!”从此,二人成了生死之交。

不久,齐国内乱,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管仲为了让纠能顺利继位,便暗中射杀小白,可惜箭射偏了,鲍叔牙和小白先回到齐国,小白继承王位,即齐桓公。齐桓公决定任命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您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当初他射杀您,也是为了拥护公子纠。”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话,接见了管仲,和他谈起治国之策,一直谈了三天三夜,齐桓公十分高兴,就把所有国家大小事情交给管仲去处理,称他为“仲文”。鲍叔牙甘愿做下属,天下的人无不赞叹鲍叔牙的宽厚与胸怀。

后来,在称赞朋友间友谊深厚时,人们便以“管鲍之交”来形容。

【原文】

代雨①李靖②,止雹王崇。

【注释】

①代雨:代为降雨。

②李靖(公元571年—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军事理论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经典原意】

李靖曾在山中打猎为生,一日黄昏,投宿到一户富贵人家。半夜,听到一阵急促的叫门声,敲门的老妇人对李靖说:“这里是龙宫,天符命令下雨,可二位龙子都不在宫中,你能帮我这个忙吗?”李靖应允,老妇人便命人备好青骢马,同时告诉李靖,一旦马开始嘶鸣,就从瓶中取出一滴水,滴在马的鬃毛上,地面便会涨起三尺深的水。李靖看到本乡干旱,接连滴了三十多滴。老妇人知道后,说道:“你家一定已被水淹没,你无家可归了。”

汉代王崇以孝著称,因父母双亡极度悲哀,致使赢弱异常。传说,这年夏天,下起了巨大的冰雹,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都被冰雹摧毁,可冰雹下到王崇的田边,却突然停止了,王崇的十顷菽麦,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失,人们都说,这是王崇的孝道感动了上苍。

【文化常识】

龙图腾

古时以龙象征帝王,故对帝王的子孙或者皇族的后代称为龙种,杜甫《哀王孙》中有“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的诗句。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的大地被称为“龙的土地”,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龙的传说历史久远,龙的概念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期已基本成形。由于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与其他氏族、部落混战、融合,形成华夏大氏族。华夏族原本的蛇图腾就吞并了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拼合成了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体现着华夏各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大团结,“龙”具有无限强大的生命力,上可腾云驾雾,下可遁地入海,无坚不摧,不可战胜,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创造力的象征。

P14-19

序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年间萧良有编撰,夏广文作注后杨臣铮认为萧良有所著《蒙养故事》“有裨幼学”,但太过简略,夏注也有不少错误,于是大加补充修正,并改书名为《龙文鞭影》。

 何谓“龙文鞭影”?很多人不解其意。“龙文”,指古代良马,见到鞭影就会疾驰,无须鞭打,即是说,读这本书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

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美誉。明万历八年(公元1508年)会试第一,官至国子监祭酒,声望极高,著有《王堂遗稿》。国子监是中国隋朝后的中央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祭酒则是国子监的主管官员,以如此高的地位,亲自撰写蒙学丛书,也就是小学生所读之书,当时国家对蒙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易经》中《序卦》曰:“蒙者,蒙止,物之稚也。”因此,古人常称幼童为“童蒙”。《辞海》对“蒙学”的解释为:“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辞源》中的释义则比较简单:“启蒙之学,犹今之小学。”

中国古代蒙书,上至周秦两汉,下迄民国初年,漫长的数千年间,蒙学相传相袭,书目不断增多,内容也日渐丰富完善,至汉唐基本趋于成熟。蒙学教育开始多在宫廷内部和达官显贵之家推行,宋元之后,呈现普及之势,庶民子弟也多可受其教化,从此,蒙学教育开始了大规模的普及,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吸取知识营养、规范道德行为、取得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儿童传授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所谓的“蒙以养正”,使儿童树立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从而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宗法制度。蒙学蒙书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批判扬弃,总结提高,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不少蒙书拥有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和思想内容,已远远超出童蒙教育的藩篱,因此说,古代蒙书不仅是儿童的教科书,也是更多人丰富知识、修身励志、完善自我的重要读物。

中国的蒙学教育内容主要为识字、识物、明理、明德,古代蒙学课本是从字书发轫的,早在周代就有了供学童识字、习字用的字书。历代蒙学文献累世迭出,蔚为大观,且版本相当芜杂,难以确切计数,据张志公先生《蒙学书目稿》统计有580种之多,徐梓先生的《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在此基础上作了增补,达到1300余种,实际数量,定远在此数之上。

按照教育的作用,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丛书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以文字和基础知识教授为主的丛书,有《开蒙要训》、《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文字蒙求》和“杂字”书。

二、以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哲学教育为主的丛书,有《弟子规》、《朱子家训》、《性理字训》、《小儿语》、《续小儿语》、《女儿经》等。

三、以历史、社会、自然常识为主要内容的丛书,有《蒙求》、《兔园册》、《幼学琼林》等。

四、以传授语词知识、典故知识和声律知识为主的丛书,有《增广贤文》、《书言故事》、《声律启蒙》、《龙文鞭影》、《蒙养图说》等。

五、以优秀诗文选本为范例,陶冶初学者性情、培养其诗文读写兴趣的系列丛书,有《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文章正宗》、《文章轨范》、《古文观止》等。

《龙文鞭影》是专门介绍典故的蒙学韵文,全文四字一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以“平水韵”的平声30部为序,共分四部。书中内容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唐宋各代,内容广博,文辞雅致,取材于二十四史人物典故,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逸闻趣事。全书共收录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门庭若市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又能阐明故事梗概,称其为一本典故大全毫不夸张。

《龙文鞭影》在传统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由浅人深的作用,在完成集中识字两千余个后,为进一步诵读“四书”、“五经”和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它和初读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几种蒙书比较起来,显著特点就是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书资料,是一部集自然知识、历史掌故于一体的骈文读物,这对后来的《幼学琼林》起了催生作用。

国学是一个文化共生矿,既有精华,亦有糟粕,作为国学基础环节的蒙学也不例外,诚然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文化成果,是列祖列宗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丰厚遗产,但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与陈腐说教,如男尊女卑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因果报应的唯心论以及明哲保身的人生态度等等,这是时代的局限,是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但蒙学读物中所主要承载的,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元素,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就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蒙学传统,今人应发扬光大。另外,古人编写蒙学读物,普遍十分重视文字、词句的简明性、趣味性以适应少年儿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社会群体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如比较普遍地以偶句、韵语的形式成文,句短而音谐,富于视觉、听觉美感,便于诵记,这种做法,很值得提倡。望读者在阅读时以正确、健康、鉴别的态度,舍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中国传统蒙学这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并在批判扬弃中不断发扬光大!

书中内容庞杂,又多有孤僻生字且文辞艰涩,加之历史久远和时代的隔膜,造成了阅读和理解中的一定困难,也给编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这方面,笔者付出了许多心血进行佐证与资料的搜集,工作态度是严肃、谨慎的,尽管如此,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疏漏、舛误之处仍在所难免,望有关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