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瓷(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林瀚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陶瓷是由陶器、炻器和瓷器三个大类组成的。一般从使用材料、烧造温度和成器特性对它们来加以区分。

陶器的胎料一般为黏土,精陶用青土,加少量长石、石英。烧造温度一股在900-1200℃左右,温度太高器物易变形或烧坏。成器胎体断面粗糙,多孔,渗水性强,颜色为黄、红、灰、黑,也有白的,不透明,叩击声音沉闷。

瓷器胎料为瓷土、黏土、长石、石英等。烧造温度在1300—1400℃左右。胎体致密坚硬,不渗水,色洁白,半透明,叩击声清脆,机械强度高。

炻器在有些方面介于这两者之问:材料虽也用黏土、长石、石英,但黏土的比例比瓷器大,而长石则比例较小,为提高强度、热稳性和烧结度,有时还加一些高岭土、废瓷粉和滑石。烧造温度在1160—1350℃左右。胎体致密,完全烧结,但还未玻化,不透明,渗水率为2%-6%,声音不如瓷器清脆,但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比瓷器好,不怕高温蒸煮烧烤,做成餐具和炊具非常适应当代的微波炉或冼碗机,加之材料成本低廉,烧造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炻器很适合大批量中档日用器皿的生产。

中国古代陶瓷中有大量的炻器,宋以前的炻器更多,炻器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作“石胎器”。国内收藏界把炻器归到瓷器类,通常不太加以区分,在文童或书籍中也没有专门注明,所以不少人对“炻器”这个词比较陌生。而欧美国家则把它们分得很清楚,在英语中这三个种类叫法是不同的,陶器是eaithen waie,炻器是stone ware,瓷器是。porcelain。“炻器”这个词也是欧洲人叫出来的,stone是石头,ware是器皿,原意为“石器”。日本人在翻译时为了将其与雕琢的石器区分,在“石”旁加了个“火”字。在欧美,人们买陶瓷时一定要问清楚是store ware还是porcelaln,因为它们之间价格差别很大,同类产品瓷器要比炻器贵得多。在一般家庭,瓷器只有过节或招待亲朋好友时才拿出来使用。

欧洲博物馆在展出这些中国陶瓷时,炻器和瓷器大部分是加以区分的。我们在编辑本丛书的过程中,对瓷器分册中的炻器特别加以注明,没标注的基本为瓷器。这样做一来尊重了收藏者的原意,二来也可帮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品质、特点和各窑口、各时期陶瓷烧造的类型和7k平。

北宋王朝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在邢窑北部不足300里的曲阳窑,从唐朝起即向邢窑全面学习烧造白瓷的技术。到了北宋,开始恢复并大力发展白瓷生产。宋代是中国造瓷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朝代,大江南北群窑四起,一派繁荣景象。但是,此时绝大多数的窑口仍以生产青瓷为主,邢窑倒了以后,高品质的白瓷烧造便成了空白。曲阳窑看准了这一历史机遇,凭借自己从邢窑那里学来的技术功底及百年烧造经验,决定在白瓷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们汲取了邢窑衰亡的教训,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十分注重技术创新和新品种的开发。在装饰上,他们采用了划花、刻花、剔花、模印、贴花、浮雕、圆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尤其模印,是从金银器制作那里借鉴过来的技术,又直接把当地著名的缂丝花纹图案的粉本拿来,移植到印模中,印出来的花纹精妙之极。所以曲阳白瓷的模印技术似乎没有发展过程,一开始便显得十分成熟。在器型上,除了保留传统的杯、碗、盘、壶、瓶、罐以外,又开发了仿金银器和孩儿枕等。即便是传统器型,也进行了改造。比如碗,唐、五代多为饼底、玉璧底,十分笨重,现改为轻巧的窄圈足,且内外各削一刀(图43)。碗壁由以前坚挺的450直线斜出(图22),改为柔和的曲线形(图24)等。最突出的改革还是在烧造技术上,他们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种“覆烧法”,不仅可以涂釉到底,而且大大提高了烧造产量。过去以及其他窑口采用的仰烧法是碗盘口朝上,一钵一器。而覆烧法则器口朝下,以垫圈支撑,一器只占过去1/5的空间,也就意味着每窑可提高产量5倍。美中不足的是口沿无釉,人称“芒口”。曲阳人在芒口上以金、银、铜包镶,不仅弥补了口沿无釉的缺陷,而且使器物更显金贵.也形成了被人一眼便可认出的个性特点。

除了主烧白瓷以外,曲阳窑还兼烧黑釉、绿釉、酱釉、酱紫釉、白釉黑花、黑釉描金等多个品种。

色白如玉、晶莹滋润的釉色品质,丰富多彩的器型和装饰,震惊四邻的覆烧工艺,使得曲阳窑在众多的烧瓷窑口中脱颖而出,名声远扬。曲阳窑当时隶属定州,所以也被人称作“定窑”。后世将其与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在这五大名窑中,定窑是唯一烧造白瓷的大窑。

中国文人向以“清白”自诩,洁白玉莹的定窑白瓷自然深受文人的赏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与朋友饮茶时看到主人使用的定窑白瓷茶具喜爱不已,一时诗兴大发,写下了“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如玉”的名句(草书“如”与“红”极为相似,当时的编书人误将“琢如玉”印成“琢红玉”,害得后世多少人去拼命寻找定窑“红瓷”。大诗人苏东坡岂能写出有语法错误的诗句?)。金代太学士刘祁在《归潜志》中也发出“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赞叹。

定窑白瓷不仅在民间受到热捧,也早已受到朝廷的关注,进入宫廷成为御用之器。从五代末到北宋时期墓葬出土的定窑白瓷中,发现器物底部刻有与宫廷相关的铭文如“官”“新官”“尚食局”等有15种之多。(图43)。由此可见定窑白瓷从五代末年起已成为皇室的宠爱之物。宋代“大百科”《宋会要》记载:“磁(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磁器……”这段文字表明定窑白瓷入宫已被正式载入史册。

古人是没有专利权意识的,只要什么好卖,大家都去仿制。定窑原指曲阳的涧磁村、东西燕山村一带的窑口。和邢窑当初一样,定窑刚一走红,便立即招来四面八方的“模仿秀”。曲阳周边不用说了.连几百里外的漳河、汾河两岸,也都建起了一个个专烧“定窑白瓷”的窑口,后人只好把它们称为“定窑系”。这些窑口有河北的井陉窑、磁州窑、山下窑、龙泉务窑,山西的平定窑、介休窑、阳城窑、霍州窑(彭窑)、孟县窑等。这次的定窑被仿,其范围之大、年代之久,均让当年邢窑望尘莫及。从地域看,方圆几百里算是近的,远在四川盆地最西边的彭县窑,淮河以北的宿州窑、泗州窑,长江以南的繁昌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等,也都加入到“仿定”队伍里面来。宿州窑仿定几可乱真,当时的景德镇窑索性被称作“南定”。以年代看,从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国直到当代,仿定窑瓷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明代洪武二十年(公元1388)刊出的曹昭著《古格要论》称:“古磁(瓷)器,出河南(今河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类,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可见明代著作还在记载磁州窑仿定的事实。本书有一件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景德镇窑“清三代”时期的笔洗,标明是仿定窑的(图99)。此时的景德镇窑已是独步天下的一代瓷都,尚且生产仿定产品,可见定窑白瓷在中国瓷器史上巨大和深远的影响。P19-23

后记

近些年来,在我国掀起的工艺品收藏热方兴未艾。俗话说“盛世收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大好景象。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从未间断过,这在全世界是唯一的;全程见证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其形式和材料的多样化,制作的精美程度,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许多出版物及互联网,对国内现存的工艺美术精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精辟的研究。但是,大量流传在海外的中国工艺品在国内介绍的相对较少,我们出版这套《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图书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收藏工艺品,并非只是为了保值、增值,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陶冶情操,开拓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该书的叙述文字及图片说明中,除了对这些工艺品的材料、器型、纹饰、色彩等主要特征及制作工艺、辨伪技巧加以介绍外,还对这些器物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予以阐述,同时结合纹饰的内容和形式,介绍有关的历史典故和民俗传统;对这些艺术品在艺术风格上所形成的流、派及发展和衍变过程,它们在美学上所产生的影响,近年国内外拍卖市场的行情等,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说明。由于这些藏品现存于海外,我们也特意介绍了中国工艺品在西方是如何受到狂热的追捧,及它们对西方艺术品制作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还介绍了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工艺品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等。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这些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博物馆,对藏品的征集和研究是严肃认真的,鉴定是细致和科学的。我们把一些图片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国内著名博物馆的同类藏品进行了比对,彼此的鉴定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书中所载的图片,除了极少数的附图外,绝大部分都是实物拍摄,因此,器物色彩还原比较真实。这样,对收藏爱好者和研究者准确地了解这些艺术品的原貌,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由于本书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谬误,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对书中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对某些藏品的真伪表示质疑,也欢迎读者提出来讨论。

我们本次出版的“瓷器卷”和“杂宝卷”,图片主要来自欧洲收藏中国工艺品最多的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的几个世界级的大博物馆。随后,我们把其他国家收藏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搜集、整理,也将陆续编辑出版。

本系列图书在作品的翻拍过程中,得到了大英博物馆、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大卫中国艺术基金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西班牙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卡纳克·杰美术馆等机构的大力协助;在编辑、出版方面,受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陈高潮社长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作者

2010年10月

目录

一、原始白瓷

二、北朝时期的白瓷

三、中国最早的白瓷大窑——邢窑

 关键词 炻器

四、定窑的崛起

五、文人的至爱皇室的新宠

六、“刮”不停的仿造之风

七、光彩永照的定窑自瓷

八、不可忽视的辽白瓷

九、承前启后的金代白瓷

十、瓷都景德镇

十一、不断开拓创新

十二、一个民窑的传奇

十三、耀眼的“中国白”

十四、风靡世界的德化白瓷

序言

中国工艺美术是华夏文明熠熠闪光的瑰宝,是我国广大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光辉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铭刻着数不尽的文化和科技信息。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瑰宝正静静地躺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展柜里,向来自地球各方的参观者默默地讲述着: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有着多么光辉而灿烂的历史和文明!

这些中华瑰宝,有些是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使者”,也有些是在积贫积弱的那段历史时期下无知和屈辱的牺牲品。

说它们宝贵,并不在于拍卖会上拍出的天价,而在于它们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这里有存世唯一的一对元代纪年款的至正青花象耳大瓶,有国内绝迹的明洪武款青花器,有近几年才听说的克拉克瓷和难得一见的五彩缤纷的外销瓷;还有一些在国内只有几件最多几十件的洒蓝碗、暗花枢府釉器、霁蓝龙纹梅瓶、宣德釉下三鱼纹高脚杯、永乐压手杯、德化何朝宗最精彩的关公和观音、汝窑器、官窑器……

当我在异国他乡,徜徉于这些出自本民族之手而自己却十分陌生的国之瑰宝面前时,出于一个出版工作者的本能和责任感,陶醉与感叹之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它们装在书里带回去.与我们的同胞分享。

面对这一件件精美而久违了的宝器倩影,你可以在茶余饭后沉醉陶冶,可以追思华夏五千年沧桑沉浮,可以引领你步入收藏世界的大门并帮助你积累鉴赏古玩的常识,可以比对你的收藏品雌雄真伪,可以为你的论著寻找佐证或修正你的相关学术论点,也可以重新找回曾经中断了的那一段段工艺美术的历史……

内容推荐

白瓷历史悠久,窑口广布,其空灵玉洁、质朴典雅的品质在国内、海外备受青睐。白瓷的出现不仅是瓷器烧造的一大进步,而且为后来的青花、彩绘、彩瓷的辉煌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和坚定的制作基础。北朝始建、隋唐鼎盛的邢窑,其白瓷”类银类雪”,“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定窑为名声显赫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瓷器色白如玉、晶莹滋润,并具划花、刻花、剔花、模印、贴花、浮雕、圆雕等精美纹饰;精彩的辽、金白瓷为瓷器发展起了重要的承启作用;景德镇窑的青白瓷、枢府釉瓷、卵白釉瓷、甜白釉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开创了白瓷新天地;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白”的德化窑白瓷风格独具,尤其何朝宗等一批瓷塑艺人的作品简直出神入化。这些存世极少的精品,许多被收藏于海外。

《白瓷》为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众多的白瓷艺术精品。

《白瓷》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中国瓷器艺术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

由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收录了2000件世界著名博物馆珍藏的中华瑰宝图片,其中不乏孤品、精品、罕见之品,它们展现了华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谱写着中国工艺美术辉煌的历史。

《白瓷》为其中一册,介绍了原始白瓷、定窑的崛起、彩永照的定窑自瓷等十四个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