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化后青花瓷(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林瀚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明朝到了嘉靖年即进入晚期,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这三朝也是青花瓷在明代的又一个高峰期。

嘉靖皇帝朱厚□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自幼聪颖,过目成诵。15岁登基,在位45年。起初还有些作为,后沉迷于道教,一心修玄。在“壬寅宫变”中险些被宫女勒死,之后躲入西苑,设醺炼丹,20余年不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朝中大事交由奸臣严嵩掌管。吏治败坏,南倭北虏侵扰不断,国内民不聊生。嘉靖皇帝却置民生于不顾,大兴土木,肆意挥霍。各地官员上行下效,不仅贪腐成风,而且追慕奢华。表现在对瓷器的占有方面,是不厌其多,不厌其精。以至于景德镇官窑供不应求,不得不采取“官搭民烧”的办法,即将官窑订单交给民窑代烧。由于对民窑在款式、质量和时间等方面的严格“钦限”,促使了民窑制瓷技术的极大进步,缩小了官窑和民窑瓷器之间的差别,嘉靖年间,民窑精瓷已达到十分接近官窑器的程度。嘉靖朝45年间,其烧造瓷器60万件,客观上显示了明代晚期瓷器的繁荣与发展。

明代也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市场经济”是刺激瓷器繁荣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从当今瓷器拍卖市场的行情,多少可以窥见嘉靖瓷器在瓷器史上的价值。2007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嘉靖时期一对青花“三阳开泰”纹仰钟式碗以2216_75万元成交。时隔一个多月,在香港另一场国际拍卖行的拍卖会上,嘉靖朝的一件青花庭院婴戏纹盖罐又以3056.75万元高价成交。

瓷器上的纹饰,不仅显示着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记载着当时的民俗,甚至反映着主宰瓷器生存命运的当朝皇帝的好恶。明朝正德皇帝笃信伊斯兰教,正德年间青花瓷器上就有许多阿拉伯文字的纹饰。同样,嘉靖皇帝尊奉道教,嘉靖时期的青花瓷上就有大量与道教相关的纹饰,如:老子、八仙、云鹤、祥云、灵芝、八卦、葫芦、八宝、如意、三阳开泰等,有时以“福”、“寿”等汉字直接作装饰。

嘉靖青花在青料使用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嘉靖初期的青花瓷曾使用过 成化青花所用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旋后改用青翠艳丽而略闪紫色的回青料掺和浓艳闪灰的石子青料,产生出一种稳定艳丽而略带紫味的独特青色,形成嘉靖青花娇艳媚人的时代特征。嘉靖青花的特有魅力,引得后世特别是清三代羡慕不已,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在不断仿制。

隆庆是个较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即着手吏治和外交方面的改革,取消了明代建立以来即实行的“禁海”政策,史称“隆庆开关”。为其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可惜隆庆皇帝英年早逝,在朝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是明代最黑暗最昏庸腐败的时期。万历皇帝朱翊钧10岁登基,践祚48载,即位后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国力衰竭,民怨沸腾。《明史》在记录这朝历史时评论道:明朝灭亡,始自万历。

万历帝与其祖父嘉靖帝一样。为了满足其对瓷器的喜好,不惜一掷千金。宫廷贵族及地方大小官吏,对待瓷器更是趋之若鹜,宫银耗费巨大。另一方面,瓷器需求的迅速膨胀,却给瓷器的烧造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万历年间,景德镇的瓷器产量和工人数量都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当朝文人王世懋在《二酋委谭摘录》中这样描述当时景德镇的景象:“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日四时雷电镇。”

造成景德镇瓷器生产剧烈扩张的原因,除了内需增大以外,欧洲市场的介入,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因素。

15世纪末,也就是中国明代中叶,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紧接着,葡萄牙人顺着这条航线接连不断地来到中国,经由澳门进入广州,开始进行贸易活动。1602年和1603年,即万历三十年和三十一年,葡萄牙两艘克拉克商船圣·迭戈号和圣塔·凯瑟琳娜号,先后从中国贩去大宗商品,其中主要是万历年间生产的青花瓷。这两艘商船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船上的瓷器被运往荷兰的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拍卖,引起了欧洲人的极大兴趣,包括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内,也纷纷前去争购。这一事件,在欧洲激起了一个追慕中国瓷器的狂潮。这些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价格高得令人咋舌,当时甚至有“一两瓷器一两金”之说。巨额的贸易利润强烈地激发着欧洲商人的致富热情,他们纷纷成立公司,组织船队,准备到中国“淘金”。英国、荷兰、法国、丹麦、葡萄牙、瑞典等国家于17世纪初开始先后成立了各自的东印度公司,并立即奔赴东方进行贸易活动。这个时期恰逢明朝解除“海禁”,各国贸易商船潮水股地涌进中国各大港口。据初步统计,从“隆庆开关”到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全世界的白银约有1/3流进了中国。万历是个昏庸但有“福气”的皇帝,如此腐败不堪的朝廷,居然延续了近50年之久,巨额的外贸收入应该是支撑朝政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当年被荷兰人截获并卖掉的那两船万历朝的青花瓷,欧洲人将其命名为“克拉克”瓷。“克拉克”是当时那两艘船的船型,。即加橹船。此后,凡遇到与这两船器型和纹饰相似的中国瓷器,欧洲人都把它们称作“克拉克”瓷。本书图64就是一只典型的克拉克瓷盘。近年,我国收藏界已开始对克拉克瓷加以关注和研究。有关克拉克瓷的特征,我们在本系列《外销瓷》一书的正文和图解中有较详细的描述。

为了延续祖上的传统,万历朝的青花既有正德流行的波斯文纹饰(图56),也有嘉靖朝道教的人物、故事和图案(图59、图66)。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皇太后崇佛,受其影响,万历年间除了大力敕建寺院、宝塔外,朝廷还与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教主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也往来密切。因此,在万历青花纹饰中,不仅有中原佛教的内容(图74),也有藏传佛教的色彩(图68)。

万历皇帝喜欢瓷器,但缺乏一个明确的审美追求,加之其懒得直接过问瓷器烧造的细节。一切交给毫无艺术修养的宦官或大臣去操办,结果造成万历青花器型粗大精巧同在,纹饰繁缛疏朗不一。乍一看去,反倒一派“百花齐放”之势。可以这么说,历代青花所有过的器型、纹饰,在万历瓷器里几乎都能够找到,大到七八十厘米高的地瓶,小到置于案几之上的文房四宝,应有尽有。客观地说,仅就瓷器烧造而言,这不能不是一种繁荣景象。

万历青花尽管当时产量巨大,当代遗存较多,但这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时代,使得万历青花在今日文物市场上仍然价格不菲。在2008年北京保利公司秋拍中,一件青花海水云龙纹寿字大罐拍出了246.4万元人民币的高价。P22-26

后记

近些年来,在我国掀起的工艺品收藏热方兴未艾。俗话说“盛世收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大好景象。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从未间断过,这在全世界是唯一的;全程见证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其形式和材料的多样化,制作的精美程度,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许多出版物及互联网,对国内现存的工艺美术精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精辟的研究。但是,大量流传在海外的中国工艺品在国内介绍的相对较少,我们出版这套《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图书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收藏工艺品,并非只是为了保值、增值,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陶冶情操,开拓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该书的叙述文字及图片说明中,除了对这些工艺品的材料、器型、纹饰、色彩等主要特征及制作工艺、辨伪技巧加以介绍外,还对这些器物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予以阐述,同时结合纹饰的内容和形式,介绍有关的历史典故和民俗传统;对这些艺术品在艺术风格上所形成的流、派及发展和衍变过程,它们在美学上所产生的影响,近年国内外拍卖市场的行情等,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说明。由于这些藏品现存于海外,我们也特意介绍了中国工艺品在西方是如何受到狂热的追捧,及它们对西方艺术品制作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还介绍了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工艺品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等。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这些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博物馆,对藏品的征集和研究是严肃认真的,鉴定是细致和科学的。我们把一些图片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国内著名博物馆的同类藏品进行了比对,彼此的鉴定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书中所载的图片,除了极少数的附图外,绝大部分都是实物拍摄,因此,器物色彩还原比较真实。这样,对收藏爱好者和研究者准确地了解这些艺术品的原貌,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由于本书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谬误,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对书中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对某些藏品的真伪表示质疑,也欢迎读者提出来讨论。

我们本次出版的“瓷器卷”和“杂宝卷”,图片主要来自欧洲收藏中国工艺品最多的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的几个世界级的大博物馆。随后,我们把其他国家收藏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搜集、整理,也将陆续编辑出版。

本系列图书在作品的翻拍过程中,得到了大英博物馆、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大卫中国艺术基金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西班牙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卡纳克·杰美术馆等机构的大力协助;在编辑、出版方面,受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陈高潮社长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作者

2010年10月

目录

一、青花瓷简述

二、明代中期的青花瓷

三、明代晚期青花瓷

四、“转变期”青花瓷

五、“清三代”青花瓷

序言

中国工艺美术是华夏文明熠熠闪光的瑰宝,是我国广大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光辉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铭刻着数不尽的文化和科技信息。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瑰宝正静静地躺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展柜里,向来自地球各方的参观者默默地讲述着: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有着多么光辉而灿烂的历史和文明!

这些中华瑰宝,有些是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使者”,也有些是在积贫积弱的那段历史时期下无知和屈辱的牺牲品。

说它们宝贵,并不在于拍卖会上拍出的天价,而在于它们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这里有存世唯一的一对元代纪年款的至正青花象耳大瓶,有国内绝迹的明洪武款青花器,有近几年才听说的克拉克瓷和难得一见的五彩缤纷的外销瓷;还有一些在国内只有几件最多几十件的洒蓝碗、暗花枢府釉器、霁蓝龙纹梅瓶、宣德釉下三鱼纹高脚杯、永乐压手杯、德化何朝宗最精彩的关公和观音、汝窑器、官窑器……

当我在异国他乡,徜徉于这些出自本民族之手而自己却十分陌生的国之瑰宝面前时,出于一个出版工作者的本能和责任感,陶醉与感叹之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它们装在书里带回去.与我们的同胞分享。

面对这一件件精美而久违了的宝器倩影,你可以在茶余饭后沉醉陶冶,可以追思华夏五千年沧桑沉浮,可以引领你步入收藏世界的大门并帮助你积累鉴赏古玩的常识,可以比对你的收藏品雌雄真伪,可以为你的论著寻找佐证或修正你的相关学术论点,也可以重新找回曾经中断了的那一段段工艺美术的历史……

内容推荐

度过了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空白期”,青花瓷在成化年间又重塑辉煌。器型轻盈秀雅、小巧玲珑,青花柔和奇秀、活泼雅致,收藏界一直流行着青花瓷“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明嘉靖、万历朝是青花瓷在明代的又一个繁盛期。2007年,在香港苏富比等两场拍卖会上,嘉靖一对青花仰钟式碗和婴戏纹盖罐,分别以3056.75万元和2216.75万元高价成交。万历年间,两船克拉克青花瓷在欧洲引起轰动,自此,大批欧洲商人涌向中国订购瓷器,销量最大的自然是青花瓷。对明末清初的青花瓷,西方学者提出了“转变期”的学术概念,景德镇民窑在此间破天荒唱了主角。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青花瓷有创新也有仿古,“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是青花瓷的一座高峰。

《成化后青花瓷》为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成化年间的青花瓷。

《成化后青花瓷》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中国瓷器艺术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

由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收录了2000件世界著名博物馆珍藏的中华瑰宝图片,其中不乏孤品、精品、罕见之品,它们展现了华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谱写着中国工艺美术辉煌的历史。

《成化后青花瓷》为其中一册,介绍了青花瓷简述、明代中期的青花瓷、明代晚期青花瓷等五部分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