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理财的渠道多元化,有人可以累积财富,有人却败光家产,所以提早培养孩子正确理财观是父母的一种明智之举。
邓嘉安编著的《培养会下金蛋的孩子》将卡尔·威特教导孩子的理念,融入现代正确的理财观,让你的孩子不仅摁有全方位的优质教育,还能成为理财小高手,在未来创造出数不完的“金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养会下金蛋的孩子 |
分类 | |
作者 | 邓嘉安 |
出版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因为理财的渠道多元化,有人可以累积财富,有人却败光家产,所以提早培养孩子正确理财观是父母的一种明智之举。 邓嘉安编著的《培养会下金蛋的孩子》将卡尔·威特教导孩子的理念,融入现代正确的理财观,让你的孩子不仅摁有全方位的优质教育,还能成为理财小高手,在未来创造出数不完的“金蛋”。 内容推荐 《培养会下金蛋的孩子》:理财观是现代父母不可忽视的课题,因为理财的管道多元化,有的人可以善加运用而迅速累积财富,有的人却因不善利用而败光家产。所以提早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是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总之,父母心中有了让子女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下定了完成艰巨的教育任务的决心,对子女的早期教育才算迈出了第一步。 邓嘉安编著的《培养会下金蛋的孩子》将卡尔威特教导孩子的特质,融合现代正确的理财观,让你的孩子不仅拥有全方位的优质教育,还能成为理财小神童。 目录 第一章 教孩子学会观察 为智力开启一扇窗户 幼儿观察力的特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力分项训练 第二章 强化孩子的记忆 训练孩子的记忆 幼儿记忆训练方案 训练记忆的游戏 有效的记忆方法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 洞悉孩子的创造潜能 不要扼杀孩子的创造 培养孩子创造思维的九条忠告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训练营 跟孩子一起成长 第五章 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 时代呼唤理财教育 他山之石——美国的经验 确立正确的理财观 在经验中学习 理财道德与素质 第六章 让孩子轻松融入社会生活 帮助孩子交友 待人接物的艺术 沟通与理解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指导孩子接触社会文化 结语 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试读章节 为智力开启一扇窗户 现代科学证明,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得来的,我们说的聪明就是耳聪目明。卡尔·威特的父亲认为,儿童还不能借助已有知识间接认识事物,所以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儿童的观察能力越强,对事物就认识得越清楚、越深刻,他的智力也就发展得越迅速。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抑制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是智力结构的重要因素,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开发幼儿的智力,首先要开发他的观察力。 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威特认为,孩子从小养成观察的习惯,长大就能敏锐地观察社会,洞察社会的矛盾和缺陷。为了培养儿子的观察能力,他从儿子出生三个星期就开始训练。他首先训练小威特用眼睛观察的能力,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动物来刺激孩子的视觉。等小威特的视觉发达一些,就通过丰富多彩的颜色来培养他的观察能力。他在小威特的房间里挂了很多名画和雕塑的复制品,小威特一睁开眼,就能看到这些东西,他会渐渐注意这些画的色彩,再到画的内容,最终领会画的含义。小威特的父亲认为画对训练孩子观察非常重要,为此他准备了许多美丽的花草和鸟兽画给儿子看,让小威特看美丽的图画书,并把画的内容讲给小威特听。他买来五颜六色的小球、服装艳丽的布娃娃和小威特玩游戏;用彩色笔和儿子一起画彩色线条,比比看谁画得好,这些活动都促进了小威特观察能力的发展。 为了训练儿子敏锐观察的能力,他教小威特专心注意某些事物。比如,他和小威特玩“留神看”的游戏,经过商店门口,就让小威特说出商店橱窗陈列着哪些物品,让他从记忆中搜寻这些物品。这种游戏重复几次,小威特就能主动观察、敏锐观察了。 为了让小威特集中注意,他尽可能选择鲜活的物品来教小威特观察,在儿子出生六周后,他买了些彩色气球,系在小威特手腕上,气球随手的摆动而摆动,小威特的注意力就吸引过来了。每隔几天,他就给小威特更换一种颜色的气球,小威特集中注意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老威特认为在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时,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婴儿通过模仿父母的动作来学习。婴儿认识自己的手会花很多时间,为让小威特尽早发现自己的手,他尽量让小威特的手有事可做。在小威特醒来,小手张开时,就赶紧让他抓点东西,平时也经常活动小威特的手指,让他抚摸东西或者拍手。同时,也让小威特注意父母的手,了解手的功能。他们拿些容易引起注意的东西放在手里,吸引小威特观察。小威特很快就熟悉手了,八个月大时就会模仿大人手的动作拿蜡笔在纸上画了,小威特这么早就明白了手的功能,使他的模仿学习能力发展得非常快。 老威特培养儿子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他经常带孩子走进树林、田野,让他深入自然之中,摘下鲜艳的花朵、拔下奇特的野草、捡起独特的岩石、窥探鸟儿的巢穴、观察虫子的生活、抓蜻蜒、捕蝴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让小威特看个仔细。他也借机让小威特了解相关的知识,为了让孩子深入事物的内部,他还买来显微镜让孩子观察奇妙的微观世界。这样,小威特感到非常有趣,还动笔写出关于各种事物有趣的散文。 老威特也教儿子动手做园艺、栽培花草和种马铃薯。小威特喜欢做这些事,每天都替它们浇水、除草,同时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小威特也养了小鸟、小狗、小鸡,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老威特还带他观察地形、地貌、山势、河流走向、森林分布等。一段时间后,小威特就会动手画出某个地方的地理略图了。久而久之,小威特喜欢上制作地图,每到一地,都要进行观察然后画出地图。老威特还买来望远镜让儿子观看天体运行,提高小威特的观察能力。 P2-5 序言 理财观:把孩子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人 父母不应该为了让子女出国而只让他们学习英语,母语句子却写得一塌糊涂;也不应该让他们埋首于计算机面前,患上网络综合征。当孩子表现出片面发展的倾向时,父母就应该立即想办法纠正。孩子不应该只是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而缺少丰富的感情体验。 若要及早培养子女独立性与责任感,对子女的溺爱和娇宠是他们独立人格形成的最大障碍。父母应该是子女最早的老师,而不应当是他们的保护神。尽早让子女在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明白不能永远依靠父母,凡事要靠自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才是对他们真正的爱,而溺爱最终会让孩子吃尽苦头。要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缺乏忍耐力的孩子,将来不会大有作为。即使孩子受到了伤害,也不应该给予过分的安慰和同情。时间稍长,孩子就会明白,他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求助别人,要自己忍耐,这样,他们就会养成坚忍不拔的性格。因为子女少,把子女当成了心肝宝贝,对他们有求必应,这正是现代家长经常犯下的错误。 要让子女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不要放任他们变成呆头呆脑、形同枯木、板着面孔、难于接近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尽最大力气培养完善的人,这种人心胸宽广、富于献身精神、充满仁爱之心,能够看出矛盾和缺陷,并立志去解决。孩子所学习的知识,应该有助于辨别真伪善恶,否则知识就会苍白无力。子女不能对他人有所帮助,对社会有所贡献,父母就是失职。弱不禁风的书呆子成不了大事,当然,强健体格的人,粗鄙不堪,对社会也只能做出有限的贡献,这不应该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性格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性格开朗的人,容易被人接受,交往活动的范围广,有走向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格孤僻的人,不合群,交往范围狭窄,做事往往会阻力重重而半途而废。所以,父母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对子女进行性格培养。在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以期在他们烦恼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不要让孩子把不快闷在心里,想办法让他们一吐为快。在孩子听信了别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心理的时候,父母应该跟子女讲明道理。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重新获得自信。任孩子将问题埋在心底,他们就会常常’为此烦恼,最终影响性格形成,开朗的孩子也会由此变得孤僻消沉。 而理财观更是现代父母不可忽视的课题,因为理财的渠道多元化,有的人可以善加运用而迅速累积财富,有的人却因不善利用而败光家产,所以提早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是帮助孩子。 总之,父母心中有了让子女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下定了完成艰巨的教育任务的决心,对子女的早期教育才算迈出了第一步。 后记 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也许,有的父母在阅读本书时会简单地认为,卡尔·威特的父亲的教育方法就是提早教育孩子而已。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小威特父亲教育理念的核心并不仅仅是早期教育,赏识孩子,也是他培养出天才儿子的一个秘诀。正是赏识自己孩子的爱心,才使他想尽方法,不为他人的劝告和嘲笑所动,坚持不懈地教育天赋不足的小威特,使他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所以,在本书行将结束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再次向家长们重申,卡尔·威特的父亲教育学说的精髓是: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取得成绩。他每天的进步就像一滴水,非常微小,但是日积月累就汇成了浩瀚的江河。可是,不少心急的父母却对孩子这些微小的进步视而不见,总是抱怨孩子不长进,不时对孩子严加催逼,结果导致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糟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该像尊重上帝一样地尊重孩子。”而美国哲人詹姆士也说:“人最迫切的要求是被肯定、被赏识。”他们的教育观点就是赏识教育的萌芽。如果孩子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次进步,都能得到父母的赏识,他就会增加自信,激发出十足的潜能,未来才能够创造无限多的金蛋。所以,小威特的父亲提醒天下父母:教导孩子时,不妨把“你是非常好、非常聪明的孩子”挂在嘴边。这样,孩子在赏识教育下,必定会天天都有进步。 赏识是孩子生命中的灿烂阳光,照在这些含苞待放的花朵之上,温暖孩子幼小的心房。与卡尔‘威特的父亲一样,有一位父亲周宏.,用“赏识”的办法把身体残疾的女儿教育成了高才生。周宏的女儿周婷婷双耳几乎全聋,还存在智力障碍。婷婷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宏并没有生气,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A,错的地方不打×,并发自肺腑地对女儿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时,都还不会呢!”八岁的婷婷听了这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做得多,做得好,会考时,数学竟考了满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小学的婷婷居然能背出圆周率的一千位,十岁那年写出了六万字的科幻童话。周宏常说的一句说是:“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含着热泪欣赏他、拥护他、赞美他。”就是这样一位赏识孩子的父亲,把并不健全的女儿培养成为了高才生:十九岁时,婷婷被德国一所知名大学录取了。 周宏在教育女儿时使用的赏识教育法,其实每位家长都曾经使用过。那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那时任何一位父母都不会因为孩子迈不开第一步、说不了第一句话,而骂他笨蛋。教孩子说话、走路,父母总是很有耐心,不断鼓励孩子,当孩子终于跨出去了,当孩子叫出了第一声“妈妈”“爸爸”时,父母是如何的欣喜若狂啊,他们会不停地夸孩子,说孩子是多么的聪明。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却变得挑剔了:孩子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怒气冲冲地指责他,可是孩子每天付出那么多努力,取得那么多的成绩,却视若无睹。这样,孩子在父母不当教育方法的误导下,变得一无是处了,变得满身都是缺点了。 为什么我们都能欣赏牵牛花的开放,而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却不能呢?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清除家庭教育的错误做法,以赏识孩子的金钥匙,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让孩子能舒展心智,尽展潜能,在欢乐中学习,天天快乐,觉得父母给予他们一个最美好的童年。父母享受孩子天天进步的喜悦,不用再为孩子烦恼,家庭变成一个充满欢笑的乐园。 可是,最简单的行为往往是被忽略的。不少父母不能正确使用赏识教育法,没有耐心去赏识孩子身上哪怕非常微小的优点:有的父母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冲口而出:“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我怎么生了这么笨的孩子?”“你真没用!”……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求“上进”,经常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和其他孩子的优点做比较,指责贬低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还对孩子发火,因为某种原因打骂孩子。其实,这样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 对于孩子来说,亲人的赏识十分重要。即使孩子表现得不优秀,作为父母,就是沙里淘金,也要用“高倍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予以放大。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愿望,看到孩子的努力,赞赏孩子的“成就”,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信的人。 赏识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真的会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许多家长会发出疑问。 一位母亲谈起自己的女儿就泣不成声。孩子才上一年级,她就觉得孩子“已经完了,绝对完了”。我建议他们今后故意忽略孩子的缺点,只说孩子的优点。那位母亲将信将疑地去做了。晚餐时,这个说孩子喜欢帮忙家事,那个夸孩子懂礼貌,并对孩子说:“喜欢帮忙家事和懂礼貌都是非常棒的,你有这么了不起的优点,多好啊!”这样一连数天,孩子的情绪渐渐高涨起来。回家后,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赢得父母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孩子好几年都没有受到过这样的表扬了。再见到这位母亲时,她对我说:“我现在看女儿怎么觉得她浑身都是优点!” 女儿变了没有?没有,是做母亲的观念和心态变了,于是孩子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所以说,什么样的观念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赏识孩子,孩子就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入学以后,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对劲,其实孩子并没有变,是父母的心态变了,变得像一面被扭曲的镜子,只能看见孩子的缺点。因而,父母只要把观念转变过来,以赏识的心态看孩子,那面镜子又会变得平整光滑,重新反射出孩子的光芒,父母也会充分感受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记住,世上没有“逆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到赞美,父母要每天夸孩子一句,经常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成才几率比很少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高整整五倍!父母们都知道:如果夸孩子手干净,第二天他的手就会更干净;如果夸他的字比昨天写得好了,明天的字一定写得更工整;如果今天夸他有礼貌了,明天他也会更注重礼貌。孩子在受到父母的夸奖时,不仅产生了美好的心境,还从父母的鼓励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就会信心十足地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记得给他们一些鼓励。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父母也要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百分百地坚信自己的孩子行。 只要孩子表现良好的行为,父母就该实时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这种方式取决于父母,千万不要吝啬。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予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效果很好。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例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父母应立即予以赞美。这样,就能把孩子的点滴进步巩固成为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果孩子的东西用过后乱扔,你可以要求他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孩子只要能整理好一件东西,就实时表扬“你这样做真好,若能把其他东西收拾好就更好了”,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巩固自己的好行为,形成好习惯。 孩子表现得优秀,自然要夸他一番,增加他的信心。找出孩子可取的地方,就毫不吝惜地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责骂孩子,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 可以对孩子做的小事适度夸张地加以表扬。例如,孩子纯粹是因为好玩,挥着扫帚在院中“扫地”。父母明知如此也不必道破,应及时表扬他分担家事的行为。这种夸张有利无害,既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又可以让孩子知道勤劳是一种美德。有时可以通过对孩子提出将来的期望来赞扬他,例如孩子的画画并不好,学校每次作画,孩子总有自卑感。父母可以这样说:“你现在还没掌握方法,以后只要按老师要求认真去画,就会画得很好!”这种鼓励尽管超越现实,但对孩子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夸奖孩子一句并不难,但夸奖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夸得对,如果夸得不对,孩子就会感到受了欺骗,起不到激励作用。夸错了,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孩子会把错的当成对的,起到的是坏作用,以后想改过来都很难。 其次也不能太随意地夸孩子,夸奖之前一定要想想孩子是否真的值得夸奖。随口就来的夸奖,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敷衍,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要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夸奖,并且告诉他因为什么事而得到夸奖。夸奖孩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漫不经心,张口就来。即使自己忙、情绪不好或有其他原因,也不能用一句两句连哄带骗的表扬将孩子打发走。 一个孩子认为自己的一幅画没画好,拿去征求父亲的意见。正在做事的父亲瞥了一眼说:“画得很好!”这时,孩子很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认为父亲是对的,父亲的一句漫不经心的夸奖就改变了孩子正确的审美标准。或者,孩子对父亲的意见不以为然,心想:“你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并不是真的认为这幅画好。”潜意识就是“爸爸不诚实”或“爸爸并不在乎我的画”。 同时,也要注意夸奖的语气,不要说这样的话:“啊!真难得,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竟然会自己学习了!”讽刺的说法会让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 遭遇失败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们极需要情感的安慰,父母也需要赞美孩子。父母不妨这样对他说:“怪爸爸妈妈对你关心不够,你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们相信你能赶上其他同学。”为孩子不停高喊“加油”,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 最后,我建议每一位父母都给自己准备一本教育日志,记下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教给孩子什么新东西,孩子掌握了什么新词语,他对什么感兴趣,有什么好的表现,因为什么责备孩子,又为什么表扬了孩子,孩子表现出哪些智慧,这些都可以记录下来。父母也就不会因为繁忙的琐事,忘掉孩子的微小进步。每次翻看日志,都会发现,孩子是何其优秀,进一步坚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非凡人才的决心。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会“下金蛋”的大人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