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Ⅰ 总报告
1 河南文化发展报告
2 河南文化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Ⅱ 专论篇
3 加快“四大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4 以试验区建设为平台 实现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河南积极探索文化改革发展新模式
5 论中原文化的优势和文化资源转化
6 加快中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建议
7 建设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文化品牌发展的几点思考
8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品牌——嵩山少林禅武文化成功开发的启示
9 根文化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10 河南文艺院团发展之路的思考——从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河南省文联及省直文艺院团调研谈起
Ⅲ 行业篇
11 河南文化事业发展报告
12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13 河南新闻事业发展报告
14 河南广播电影电视业发展报告
15 河南文艺事业发展报告
16 河南动漫产业发展报告
17 河南网络文化发展报告
l8 河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19 河南文学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Ⅳ 区域·案例篇
20 豫中四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21 豫东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22 豫西四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23 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24 豫北四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25 福建地域文化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26 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登封少林武术和温县太极拳为例
27 郑州市戏曲茶座生存现状调查与分析
28 周口市的“周末一元剧场”
29 固本强元打造全国一流品牌——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展纪实
BⅤ 附录
30 河南文化发展大事记(2009年12月~2010年10月)
2011版《河南文化发展报告》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张锐和谷建全主编,系统分析了2010年河南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对2011年河南文化建设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1版《河南文化发展报告》认为,即将过去的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下,积极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强省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在展望2011年河南文化发展趋势时,本书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最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未来五年,无疑将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走向繁荣的黄金五年。具体到河南来讲,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不仅具有区位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还有突出的文化意蕴。建设中原经济区,大力发展和彰显中原文化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同时,中原文化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突出优势和强大支撑。
本书提出,要努力将河南文化发展与建设中原经济区结合起来。一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引领推动作用。中原崛起,文化先行。在文化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个层次中,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居核心地位,发挥着引领实践的功效。中原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任务,首先也应体现在这个方面,即凝心聚力、引领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聚合辐射作用。河南既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有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既有丰厚的革命文化,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亮点纷呈。这些文化亮点对于提升形象、营造发展新机遇至关重要,是区域竞争的制胜法宝。要围绕中原文化的突出亮点做文章,整合区内文化资源,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形成文化高地,重塑中原文化的辉煌,重振中原大地的雄风。三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提升作用。中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厚重这一优势,进一步树立“生产性保护”的理念,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打造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西部文化高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支撑带动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本书是2011版《河南文化发展报告》,由张锐和谷建全主编。报告分五个部分:总报告、专论篇、行业篇、区域·案例篇、附录。系统分析了2010年河南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对2011年河南文化建设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