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处方用药的过程中会考虑药物的阴阳属性,药物搭配讲究君、臣、佐、使,根据不同的孩子,病情不同,用药搭配不同,比例不同,综合作用,能做到补而不燥。食补不是不可,只是家长自己很难掌握尺度,应根据孩子的不同体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可以咨询医生多服用何种食物对孩子有益。
对于面黄肌瘦、脾胃虚弱的孩子,应该采用中成药或中草药调理治疗一段时间,一般1~2个月,根据孩子脾胃虚弱的时间、程度,中药调理时间将不同。家长还可以配合捏积按摩等手法,也能起到改善缓解作用。
生活上对于脾胃虚弱容易生积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不要给孩子吃冷饮、零食,不要喝饮料,不要吃油煎食品,上述食物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功能,平时可以多食些扁豆、莲子、薏米、山楂等食品。
临床常遇到一些孩子一日三餐吃完饭就要大便,这是典型的脾虚证型,医学称为食后即泻。即使每次大便都是成形的大便,这种状态也是非正常状态,是因为孩子的脾胃虚弱造成的,吃的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就排出体外,因此形成大便次数多,大便量多,食后即泻。有的家长甚至说孩子吃的没有拉的多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状况应用健脾胃的药物治疗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如果这种状态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正所谓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是这个道理。正常人,无论大人孩子(乳婴儿除外)每日应大便一次,为成形的条状便,中间不含有未消化的食物。
孩子喜好活动,会比成年人出汗多些,但是如果一起玩的小朋友出汗不多,而你的孩子却大汗淋漓,后背全出湿了,就属于不正常现象。这种白天汗多的现象,在中医理论中称为“自汗”,是肺气不足的表现。这种孩子动则汗出,同时出汗过多,稍一吹风,就容易外感生病,这种状态就需要中药调理。经过中药治疗后不仅汗会减少,而且感冒也会减少发作。这是因为中医有肺主皮毛的理论,通过补肺气使肺气充足,毛孔开阂功能正常后孩子自然就汗出减少,肺气充足了,抵抗外来病邪的能力就会强很多。
有些家长说孩子睡着时汗很多,常常把枕头浸湿一大片,这种状态叫“盗汗”,是由于孩子体内阴虚造成的,天长日久会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长期的盗汗导致孩子的阴液更加不足,这种情况应尽快调整,经过中药调理很快可以痊愈。从饮食调护方面讲应该多用百合、银耳炖汤喝,盗汗的孩子应少食辛辣食物及羊肉。
荨麻疹是由于过敏造成的,可能是对食物过敏,也可能是呼吸或皮肤接触了过敏源。西医治疗荨麻疹采用抗过敏药物治疗,但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单靠西药治疗,家长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不敢长期反复使用。中医对于荨麻疹的病因分析认为,荨麻疹多会在孩子消化功能弱的情况下出现。消化功能弱时,儿童摄人体内的食物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引起过敏,所以中医从健脾胃、促运化、祛风止痒等方面着手治疗,只要辨证准确,慢性荨麻疹也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对于患荨麻疹的患儿,饮食一定要忌食发物,特别是海鲜、鱼、虾、羊肉、辛辣食物、香菜、韭菜等,不要吃煎炸烧烤食品,这些食物会加重病情,并导致荨麻疹的反复发作。饮食宜清淡,多吃些青菜,不要暴饮暴食。
另外需要补充一下,每到春季,有的孩子面部皮肤总容易出现发红、瘙痒的症状,有时会起疙瘩,这种情况应该是皮肤过敏症,与春季花粉有关,是过敏性体质造成的。防治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春季是花粉传播季节,应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应戴口罩;第二,要护肤防晒,用一些乳剂,不要用冬季用的霜剂;第三,外出回来后用冷水清洗面部、眼睛、鼻孔,并可用冷毛巾湿敷面部。如情况严重可以用些外用、内服药物。
有家长反映,孩子一感冒就流鼻涕,然后就会得鼻炎,有时吃了治鼻炎的药刚好,不久又感冒又得鼻炎,可总不能老吃药呀,请问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孩子息鼻炎后容易反复发作,一般在感冒后容易反复出现,尤其是如果孩子有慢性鼻窦炎的,在感冒后就更容易复发,出现鼻塞、流黄鼻涕或绿鼻涕、头疼等症状。对于反复发作的鼻炎、鼻窦炎,用中药治疗是有效的。因为西药治疗鼻炎、鼻窦炎应用消炎药,一般疗程较长,这样长期反复使用,一方面容易损伤孩子的脾胃消化功能,对肝肾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反复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即越用效果越不明显。P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