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脾气暴躁,为什么唯独对陈立夫从不发火?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中统却横加干涉,将其释放,背后有什么惊天隐情?蒋介石决意对徐恩曾“永不叙用”,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汪伪特工头目丁默邨并未想杀“中统之花”郑苹如,到底谁是幕后真凶?中统特务阴谋暗杀彭德怀,为什么在千钧一发之际功亏一篑?中统最后一个少将潜伏大陆八载,最后是如何落网的?……历史的真相随着最新档案的大量解密而得以重新审视,让尘封的档案为历史说话,让历史不再迷失。本书作者为北大历史学博士,青年历史学家,功底深厚。该书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精彩的中统大作,所引资料大都为最新解密。
一个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一部不一样的中统历史。历史的真相随着最新档案的大量解密而得以重新审视:
·蒋介石脾气暴躁.为什么唯独对陈立夫从不发火?
·顾顺章叛变后。为什么在中统内部又秘密成立“新共产党”?
·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中统却横加干涉。将其释放,背后有什么惊天隐情?
·蒋介石决意对徐恩曾“永不叙用”,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
·汪伪特工头目丁默邨并未想杀“中统之花”郑苹如,到底谁是幕后真凶?
·中统特务阴谋暗杀彭德怀,为什么在千钧一发之际功亏一篑?
·中统最后一个少将潜伏大陆八载,最后是如何落网的?
·……
让尘封的档案为历史说话,让历史不再迷失。
1928年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部增设了一个“调查科”,科长由统计科科长吴大均兼任。科长下设两名总干事,分别由曹立瀛、濮孟九担任;具体的工作人员包括陈石泉、郑伯豪、范诵尧、刘青原、王保身、岳佩兰(女)等,总共不足二十人。但规模小,并不代表作用小。国民党成立这个调查科,目的性非常强,这由给他们安排的任务就可以看出。表面上,调查科的任务是收集党内各种资料,如党员成份、经历、动态等,兼做一些社会调查之类的工作。而实际上,他们真正的工作是要调查党内各派系的动态。
当时,国民党内派系纷争非常激烈,如由汪精卫领导的改组派,活动范围遍及全国。要知道,当时的汪精卫无论是声望还是资历,都要高于蒋介石,这对蒋介石来说绝对是个威胁。
另外,还有很多地方性的派别,也不能对它们掉以轻心,如山东丁惟汾组织的“大同盟”,河北张清源、焦实斋领导的“实践社”等,这些派别虽然还没有形成什么大的气候,但也不可小视,也要密切地予以监视。所以,调查科应时而生。
先期的调查科既没有实权,也捞不到什么油水,只是每天和“资料”打交道,是一个很不被看好的部门。但这一切都在陈立夫担任调查科主任之后,彻底地改变了。让陈立夫接任调查科主任这个位置,可以看出无论是对这个部门,还是对这个人,蒋介石都寄予了厚望。
当然,陈立夫能够得到蒋介石的如此器重,和他的二叔陈其美有着直接的关系。陈其美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对蒋介石有着知遇之恩。陈其美生于富商之家,十三岁时家道开始中落。但陈其美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他不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的境况,更希望能够实现商业救国的梦想。但1902年,陈其美的三弟从日本回来,给他分析了很多日本之所以富强和发达的原因,这让他改变了自己商业救国的想法。陈其美明白了,只有政治进步,经济才有可能发展,国家才有可能强盛。所以,陈其美毅然决定弃商从政。
1903年,陈其美只身前往上海,一边在同康泰丝栈当助理会计,一边建立相关的人脉,寻找机会。1906年,他从上海前往日本留学,并于同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后来,他成为了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深受信任。
蒋介石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和陈其美相识的。当时,蒋介石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但因为他和陈其美同为浙江人,二人说话又很投机,所以,陈其美对蒋介石非常照顾。后来,他们还结为异姓兄弟,因为陈其美大蒋介石九岁,所以一直被蒋介石尊称为大哥。陈其美这个大哥也对蒋介石这个拜把兄弟相当提携。他先推荐蒋介石加入同盟会。1908年,陈其美回国后加入青帮,然后也把蒋介石介绍到了青帮。1913年,陈其美又把蒋介石引荐给孙中山,并得到了孙中山的单独会见。所有这一切,为蒋介石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因为有了陈其美的帮助,蒋介石才能得到青帮的相助,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才能入主黄埔,总揽军权……因此,蒋介石一直把陈其美奉为自己的恩人,两人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
陈其美一直跟随在孙中山左右,为中国的救。亡图存而努力。1915年,袁世凯企图篡位称帝,如果袁世凯成功,无疑是历史的倒退。所以,陈其美接受指示回国反袁,但起义失败。但这无疑让陈其美和袁世凯结下了仇怨。
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在上海法租界一个临时的住所被杀手枪杀。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所有矛头都指向袁世凯,当时的袁世凯有着很大的势力,而且手段残忍,所以陈其美死后,暴尸三天,都没有人敢去认领。蒋介石得到消息后,冒着被袁世凯砍头的危险,安葬了陈其美。为了祭奠陈其美,蒋介石还亲自写了一篇祭文,祭文上这样写道:
义弟蒋介石致文英士兄之灵日,呜呼,自今以后,世将无知我之深,爱我之殷,如公者乎?所约者和如辞,非生死相共之誓词乎。
寥寥数语,足以见蒋介石对陈其美之感情有多深厚。
1917年5月12日,由孙中山、唐绍仪、章太炎等人主祭,为陈其美举行国葬,参加葬礼的有万人之多。
前文已经说过,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但陈其美不在了,革命还要继续进行,此时,孙中山则把感情和责任寄托在了陈其美的亲信蒋介石身上。蒋介石也因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另一方面,蒋介石将自己对陈其美的感念之情,寄托在了陈其美的两个侄子——陈果夫和陈立夫身上。
陈果夫和陈立夫是陈其美长兄之子。受陈其美影响,陈果夫从小就热衷于政治。1911年,陈果夫进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习。辛亥革命后,就到武汉参加了革命军,而且他还参加了陈其美的讨袁战争,也就是这时,陈果夫认识了蒋介石。陈其美死后,蒋介石对陈果夫这个侄子更是照顾。1918年,陈果夫到上海经商。从1920年起,陈果夫和蒋介石等人一起在交易所做了很多投机买卖。蒋介石不在上海的时候,就把正在读书的蒋经国交给“果夫哥哥”照顾。
1924年,蒋介石创办黄埔军校,更是把招募新生、采办军服等物资,甚至招聘军官、军医和各类技术人才的事务都交给陈果夫去办。可见,蒋介石根本没拿陈果夫当外人。陈氏兄弟也一直把蒋介石当自家人,他们一直把蒋介石喊作“蒋三叔”。两家关系非常密切。1926年4月,陈果夫离开上海前去广州,蒋介石又很快给他安排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的职务,陈果夫也从此开始了他的党务工作生涯。
陈果夫年长陈立夫八岁,当陈果夫忙于自己的事业时,陈立夫还在学校读书。与陈果夫不同,陈立夫对政治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一向倾心于工程技术,特别是希望能够在采矿业有所发展,他也的确一直在向这个方面努力着。如他1922年在北洋大学(现在的天津大学)毕业后,直接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留学。留学期间,陈立夫一心向学,每天都把绝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图书馆和实验室。
1925年,陈立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该校采矿学硕士学位。正当他准备为自己的梦想继续深造时,陈果夫不断地催促他回国,告诉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做。原来,蒋介石急于扩张自己的势力,需要培植自己的党羽,而陈立夫这种忠实、可靠而又有能力的人,是蒋介石最需要的。而且,蒋介石是看着陈立夫长大的,对他的能力相当了解,认为他一定能够协助自己完成事业。所以,蒋介石也一再让陈果夫劝陈立夫回国发展。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