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壮走向豪迈(文艺卷)》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年内的抗震文艺创作为主体内容,同时兼录了部分反映恢复重建的文艺作品,包括报告文学、小说、诗歌、影视、舞台艺术、歌曲等6部8本约400万字。全卷以翔实的资料、感人的笔触、鲜活的画面,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救灾和重建图卷,体现出天府大地穿越灾难、奋进崛起的精神力量。
本书是《从悲壮走向豪迈(文艺卷):舞台艺术》,由黄新初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悲壮走向豪迈(文艺卷舞台艺术)/汶川特大地震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黄新初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悲壮走向豪迈(文艺卷)》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年内的抗震文艺创作为主体内容,同时兼录了部分反映恢复重建的文艺作品,包括报告文学、小说、诗歌、影视、舞台艺术、歌曲等6部8本约400万字。全卷以翔实的资料、感人的笔触、鲜活的画面,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救灾和重建图卷,体现出天府大地穿越灾难、奋进崛起的精神力量。 本书是《从悲壮走向豪迈(文艺卷):舞台艺术》,由黄新初主编。 内容推荐 《从悲壮走向豪迈(文艺卷)》集中收录了四川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反映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优秀文艺作品。“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的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昂扬的创作热情,用各种文艺形式鲜活地展示了天府四川大爱无疆的英雄群像,赞美了巴蜀儿女崇高伟大的人性光芒,描绘了地震灾区日新月异的发展画卷,创作生产出一大批真实记录灾难历程、深情讴歌祖国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催生出的文学艺术之花,已凝炼成四川宝贵的文化财富。 本书是《从悲壮走向豪迈(文艺卷):舞台艺术》,由黄新初主编,包括:话剧《坚守》,羌族乐舞史诗《羌风》,青春励志音乐剧《未来组合2008》,音乐舞蹈诗剧《“5·12”不能忘却的记忆》,人型舞蹈诗《震撼》,大型舞蹈诗剧《人北川》,大型曲艺剧《羌山雄鹰》。 《从悲壮走向豪迈(文艺卷):舞台艺术》由四川出版集团旗下的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话剧《坚守》 羌族乐舞史诗《羌风》 青春励志音乐剧《未来组合2008》 音乐舞蹈诗剧《“5·12”不能忘却的记忆》 人型舞蹈诗《震撼》 大型舞蹈诗剧《人北川》 大型曲艺剧《羌山雄鹰》 后记 试读章节 [幕启。 [背景山清水秀。远山含黛。正面一栋三层楼房,上挂“龙山村村民委员会”的牌子。 [村委会六个人正在开会,其中有村长林道根、女支书、村干部胡荣贵、村民曾小凡等,他们都看着墙壁上的“龙山村规划图”,情绪激动。 女支书 开会了,开会了!我们今天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龙山村的规划图,我们要建新学校,但是现在遇到一些麻烦,有的人…… [胡将杯盖重重地盖上。 女支书 先请村长讲几句。来,大家欢迎。 林 今天开会主要是说…… 胡 你说噻。 女支书 说噻。 林 规划图的事情,我们要在这里建一个冷水鱼的养鱼场,这里招商,建一个猕猴桃的果园,这个坝坝头,准备重新修个学校,这个学校…… 女支书 学校咋个? 林 学校有点问题。 女支书 啥子问题? 林 问题就在…… 女支书 问题在哪儿? 林 问题就卡在这儿了……(指胡) 女支书 就卡在你那儿了,胡荣贵,你那个养鸡场到底搬不搬? 胡 哎,我又没说不搬。 女支书 那你咋不搬? 胡 这个是有问题噻。 女支书 啥子问题? 胡 问题就在要有个说法噻。 女支书 啥子说法? 胡 凭啥子没得说法? 女支书 胡荣贵,你是村干部,应该带头为全村奔小康作贡献。给你多少赔偿才算?十万?一百万? 胡 我维护合法权益…… 女支书 你这个合法利益…… [二人争吵。 林 哎呀,不要吵,好好说嘛。 [旅游者孙茜茜上。见众人吵架感到有趣,于是拍摄照片。 [众人一时安静下来,不再言语。孙自顾自地离开,看地图。 张 小妹,你要去哪里? 孙 去龙须峰怎么走? 张 龙须峰啊,往那边走。 孙 还有多远? 张 (殷勤地搬凳子)你走累了吧?坐一下再走嘛,(见孙有些犹豫)前面还远得很呢,歇一下再继续走嘛!(张把自己的大茶缸端来给她)喝点水。 孙 谢谢!我有。(拿出一瓶矿泉水) 张 城里妹子,你咋个一个人到这山沟里来旅游? 孙 你打听我的隐私? 张 隐……私……是啥意思? 孙 (站起来)其实告诉你也没什么关系,我们本来是两个人出来旅游的,前天我男朋友跟我闹别扭,就分手了,他回北京,我继续旅游。这样更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自由!(下) 张 (目送着)城里妹子就是不一样…… 胡 没得火烤的。 女支书 (忍无可忍)张干虾儿,回来开会!你那点出息啥时候才能改了?见了城里妹子就眼睛发直! 张 我是在想她一个人往山里走,是不是有啥子想不开哦? 女支书 你才是多管闲事。 『众人嘲弄张。 女支书 坐下来开会了。胡荣贵,刚才是我态度不好,但是你那个鸡场还是要尽快搬哦。 胡 这样子说嘛,还可以商量,但是那个钱还是要给我考虑到哦。 『不远处传来小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于老师边上边回头往学校方向看。 林 于老师,你来了哇? 于 是啊。 胡 硬是稀客哦。 女支书 唐老师在上课呢。 于 我知道,我等会儿他。 女支书 那你就在这儿坐一会儿吧。 于 谢谢,不用了。我就在这里等他。 林 于老师,你和唐老师分得这么远,跑来跑去累得很。要不你也来我们龙山村教书吧。 胡 你不要瞎出主意了,人家于老师是教中学的,我们这儿是小学。 林 哎,娃儿读完小学正好读中学嘛!我们龙山山好水好,连北京人都来这儿旅游,我们龙山…… [心烦意乱的于老师不等他说完已经走了。曾小凡提着几瓶开水上,后面跟着回乡探亲的郭排长。 郭 小凡,你站住。小凡,不是我着急,连队三番五次打电话催我,探亲假马上就结束了(接过开水瓶),咱俩的事情……你说你妈…… 曾 永生,我给你说了很多次了,妈妈那里我一定去做工作,但是你也不要着急嘛。 郭 我能不着急吗? [曾甩开郭的手,直冲冲地走到村委会。 女支书 小凡,小郭,好久吃你们的喜糖哦?众人要摆喜酒哈。 一个路过的村民:对头,到时候,我还要给你们吹几段,热闹热闹。[村民拔出腰间的唢呐吹了几段喜乐,大家闹成一团。 曾 哎呀!不要闹了嘛!我都不晓得成不成得到…… 女支书 哎,小凡,小郭这么好的小伙子,你这是啥意思? 胡 (对女支书)哦,我晓得了。小凡她妈就这么个独苗,舍不得她嫁这么远。 林 哦,是因为这个啊?小郭,要不你就干脆嫁到我们龙山村,当个上门女婿! 女支书 我们龙山村的女娃子嫁到外头去,远走高飞有啥子不好呢?你看我们小凡又漂亮,又聪明,一点儿都不比城里的女娃子差。郭排长,你放心,我一会儿就去找她妈妈,做她的工作,喊她同意你们两个今年就结婚。 郭 谢谢支书。那我先走了。 [郭与曾告别。 曾 哎呀,开你们的会嘛。 女支书 绕了半天把正题都给忘了,接着开会,胡荣贵,你拿个态度出来。 胡 一句话,赔偿费低了。我这个养鸡场投了那么大的资…… 女支书 你说全村人重要还是你的个人利益重要? 胡 我那些银行的贷款…… [二人又争吵起来。 林 哎,不要吵,好好说嘛。 [林把胡拉到屋外。 林 荣贵,你听我说…… 胡 你就晓得和稀泥,你还是回去当你的炮耳朵。 林 肥耳朵咋了?肥耳朵也是家庭和谐。 胡 好好好,你去和谐,我不跟你两个说。 林 哎呀,老胡,养鸡场你先搬,赔偿费的事肯定不会亏待你。 胡 先赔后搬。 林 先搬后赔。 女支书 先搬,必须搬。 胡 先赔……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众人劝阻不住。 P7-11 序言 走过灾难的这一年——深情回顾“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 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一年。怆然回首,在苍茫大地上,震后重生的四川留下一串情动天地、气壮山河的足迹。这一年,我们穿越灾难、崛起危难,书写了坚强与奋起! 我们欣慰地看到,历经旷世之灾,四川没有垮,四川的经济没有垮,四川的精神没有垮,四川人民挺直脊梁从废墟上站立了起来。 山河破碎的震撼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绵竹市汉旺镇东汽广场上的时钟永远定格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灾难。 8级强震瞬间撕裂龙门山脉,从震中映秀到汶川北川青川,断裂带绵延300多公里,重灾区10万平方公里,山崩地裂,山河破碎,房屋倒塌,道路阻断,锦绣大地满目疮痍。在藏羌家园汶川北川,在工业重镇绵竹汉旺,在旅游胜地卧龙都江堰,昔时的美丽家园顿成废墟。最让人揪心的是骨肉分离、生离死别的伤痛,数万亲人顷刻罹难,无数同胞在危楼破墙之中亟待救援,上千万群众痛失祖祖辈辈辛勤经营的家园。 四川骤临大难,共和国遭遇国殇。灾难,震裂四川,震撼中国,震惊世界。 艰苦卓绝的抗争 空前的灾情牵动中南海。党和国家领导人急赴一线,靠前指挥。共和国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音震撼山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情怀温暖人心!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救援十万火急。灾区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灾区群众奋起自救,各方救援力量全速挺进。高扬的党旗下,各级党组织勇敢担当、抢险救人,成为引领群众的坚强堡垒;13万子弟兵千里跃进,用血肉之躯筑起救民于危难的钢铁长城;白衣天使与时间赛跑、与死亡竞速,点燃绝地逢生的希望之光。来自大江南北的志愿者,自发救人的“的哥”,义务献血的长队,捐献拾荒收入的老人,汇成战胜特大灾难的滚滚洪流,彰显出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守望相助、心手相牵的伟大力量。83988名群众从废墟中抢救生还,36万多名重伤病员得到及时收治,死亡率和致残率降到最低。 千难万险不放弃,硬仗一场接一场。决战唐家山堰塞湖,部队官兵日夜奋战,悬在绵阳人民“头顶”的威胁被安全排除。鏖战都汶路,筑路“铁军”仅用3个月,就穿越塌方山体,奇迹般地打通了连接汶川、理县、茂县的“生命线”。在最短时间内,灾区的通信、供水、供电得以抢通,104座堰塞湖、1996座震损水库化险为夷。专群结合、进村入户、不留死角、彻底防疫,实现了大灾之后无疫情,我们的人民安全度灾。 大勇无前,大爱无疆,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和人物情动天地。谭千秋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双臂护住自己的学生;英雄少年林浩用柔弱的肩膀将两位同学背出险境;慈爱的母亲用短信告诉身下护着的孩子:“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警花”蒋敏强忍失去10位亲人之痛坚守岗位多少昼夜;“敬礼娃娃”郎铮在重获新生的一刻举起稚嫩右臂表达感恩的心:“芭蕾女孩”李月用残缺的肢体放飞成长的梦想。一个个大写的人,永远感动和鼓舞着我们,永远与我们同行。 生与死的抉择,泪与汗的交融,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中国力量令人惊叹,中国精神感动世界。 难舍难离的百姓 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千万群众无家可归,毁坏的家园亟待重建,百姓的期盼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开仓廪以济困苦,筑墟落以纳苍黎。 震后3天开仓放粮,安定人心。实行“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尽快恢复受灾群众家庭生活。开展过渡住房建设百日攻坚,帐篷、板房、简易住房多措并举,3个月内解决了450万户因灾损毁房屋群众的过渡住房问题,1190多万失去家园的群众居有其所,与全国人民共享奥运辉煌。在夏末秋初全面启动“暖冬行动”,399万床棉被、490万件棉衣汇集灾区。“爱心助孤过年”活动使孤儿、孤老、孤残不再寂寞,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欢乐祥和过年。 党的领导力,民族的凝聚力,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在危难时刻得到最充分的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省鼎力相助,18个省市对口支援。华夏同胞慷慨解囊,国际友人踊跃捐助。钱帛衣被,帐篷粮药,来自五湖四海的关怀和大爱,温暖着这片遭受地震灾害肆虐的土地。 党政安民,百姓图强。“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就是灾区人民的风骨!即便脚下是废墟,灾区人民坚强地选择站立;即便前方是荆棘,灾区人民毅然地选择前行。汗水冲淡泪水,坚强走向自强,灾区升腾起浴火重生的无限希望。 大自然面前的众生 四川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四川人民勤劳智慧、坚强坚韧、乐观向上,创造了瑰丽夺目的巴蜀文化,谱写过威武雄壮的革命诗篇。 大自然造就人类的美好家园,大自然也潜伏着巨大的破坏力量。“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当前,人类还无法避免自然灾害的骤临和破坏,但可以从历史进步中获取补偿。灾难的警示,更需要在重建和发展中汲取。 穿越灾难,我们更加懂得,人类是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孕育、进化、生长,茫茫宇宙,万众生灵,无论你如何的智慧,也不管你多么的超群,但永远无法站在自然之外,必须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在同自然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不易主题。 记取灾难,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学会按自然规律办事,提高防范灾害的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回望山川,天府胜境,依然美丽。 春风何时绿龙门 灾后恢复重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从需要出发,重建的规模空前,民生恢复如火如荼,加快重建时不我待。农村住房重建今年底全部完成,城镇住房明年5月前全部完成;明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将全部告别板房校舍,重新回到宽敞明亮的教室;灾区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也在加快恢复之中。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萝卜寨村炊烟再起,吉娜羌寨展现新容,栋栋房屋落成乔迁;映秀小学书声琅琅,新北川中学启动建设,一所所校舍拔地而起;都江堰到映秀高速公路双向通车,灾区铁路、公路全面恢复;阿坝铝厂产能倍增,东汽新厂区落成投产,自立自强自救、坚定坚韧坚强的精神融入四川大地,锦绣巴蜀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 灾后重建是原地起立,更是发展起跳,在白纸上画最美的蓝图,在废墟上建最美的家园。我们正努力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使得地震灾区居家有住房,上学有校舍,治病有医院,城镇有功能,水电有配套,连接有道路,让灾区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5·12”一周年,是寄托哀思的日子,也是坚强奋起的日子,更是开启未来的日子。走过灾难,我们更加坚定坚韧:走过灾难,我们更加自信自强。让我们告别悲伤,共同担当,迎接挑战,共创崭新的未来。 逝者已去,生者图强。周年之日,以此回顾。 (本文首发于2009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后记 为进一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展示四川人民面对灾难自信自强自立、坚定坚强坚韧的精神面貌,展示“中国力量”铸就的“四川奇迹”,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策划并组织编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汶川特大地震书系》,分为《理论卷》《新闻卷》《文艺卷》《感恩卷》四大系列,集中收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四川反映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对口援建的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优秀新闻作品和文艺精品力作,具有较高的史实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四川抗震救灾伟大斗争的系统展示和历史留存。 本卷为《文艺卷》,集中收录了四川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反映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优秀文艺作品。“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的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昂扬的创作热情,用各种文艺形式鲜活地展示了天府四川大爱无疆的英雄群像,赞美了巴蜀儿女崇高伟大的人性光芒,描绘了地震灾区日新月异的发展画卷,创作生产出一大批真实记录灾难历程、深情讴歌祖国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催生出的文学艺术之花,已凝炼成四川宝贵的文化财富。 本卷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年内的抗震文艺创作为主体内容,同时兼录了部分反映恢复重建的文艺作品,包括报告文学、小说、诗歌、影视、舞台艺术、歌曲等6部8本约400万字。全卷以翔实的资料、感人的笔触、鲜活的画面,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救灾和重建图卷,体现出天府大地穿越灾难、奋进崛起的精神力量。 在《从悲壮走向豪迈——汶川特大地震书系》文艺卷的编辑过程中,本着提法合理、呈现规范的原则,我们对个别字句作了调整。特别要提到的是,汇集收录这些作品、编辑出版这套书系,离不开所有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在此也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忱。 特为后记。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