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种新的视角,从企业的价值创造本质出发,把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框架建立在企业是价值创造团队的本质之上,从企业价值创造的视角切入分析企业内部制度结构,提出只有把价值创造主体与企业所有权主体对称配置的制度安排才是最有效的,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企业所有权共享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现状,按照“贡献、利益、权力、责任相对称”的逻辑构建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及应用研究--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韩云昊 |
出版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一种新的视角,从企业的价值创造本质出发,把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框架建立在企业是价值创造团队的本质之上,从企业价值创造的视角切入分析企业内部制度结构,提出只有把价值创造主体与企业所有权主体对称配置的制度安排才是最有效的,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企业所有权共享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现状,按照“贡献、利益、权力、责任相对称”的逻辑构建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 内容推荐 本书以企业的价值创造本质作为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把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框架建立在企业是价值创造团队的本质之上,从企业价值创造的视角切入分析企业内部制度结构,提出只有把价值创造主体与企业所有权主体对称配置的制度安排才是最有效的,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企业所有权共享模式,并在对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这一模式为指导,构建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本书研究视角新颖,论证逻辑严密,结构框架合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性和现实应用性。 本书适合从事企业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者及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师生阅读。 目录 1 导论 1.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1.2 论题的理论背景及意义 1.2 企业所有权安排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资本雇佣劳动”理论 1.2.2 “劳动雇佣资本”理论 1.2.3 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 1.3 研究的视角和整体思路 1.3.1 研究目标及研究视角 1.3.2 研究的整体思路 1.4 本书的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本书的框架结构及各章主要内容 1.4.2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2 企业性质的重新审视 2.1 企业性质:古典和新古典理论的阐释 2.1.1 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2.1.2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2.2 企业性质:契约理论的阐释 2.2.1 科斯的观点 2.2.2 张五常的观点 2.2.3 威廉姆森的观点 2.2.4 团队生产理论 2.2.5 不完全契约论 2.2.6 国内学者的有关论述 2.2.7 契约论评述 2.3 企业性质:能力理论的阐释 2.4 企业本质:本书的观点 3 企业构成要素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 3.1 企业中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特征 3.1.1 物质资本及其产权特征 3.1.2 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特征 3.2 企业所有权的内涵 3.2.1 国内外关于企业所有权内涵的已有论述 3.2.2 关于企业所有权内涵已有论述的评述及本书的界定 3.3 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 3.3.1 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的区别 3.3.2 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的联系 4 企业所有权安排 4.1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内涵与意义 4.1.1 企业所有权安排内涵及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4.1.2 企业所有权优化安排的意义 4.2 企业所有权安排理论的批判性回顾 4.2.1 “股东利益至上”即“资本雇佣劳动”理论 4.2.2 “劳动者利益之上”即“劳动雇佣资本”理论 4.2.3 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 4.3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原则 5 价值创造与产权 5.1 价值创造理论的分歧与评述 5.1.1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思想 5.1.2 效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思想 5.1.3 劳动价值理论和效用价值理论的分歧 5.2 价值创造新论 5.2.1 价值实体的劳动一元论 5.2.2 价值创造主体的多元论 5.3 财产、产权与价值创造 5.3.1 财产的内涵 5.3.2 产权的内涵 5.3.3 财产、产权与价值创造的统一性 6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安排 6.1 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理论及评析 6.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6.1.2 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理论的整体逻辑框架 6.1.3 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理论评析 6.2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安排概述 6.2.1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内在逻辑概述 6.2.2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安排的规范性分析 6.2.3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主体的历史考察 6.3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的实现方式 6.3.1 已有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实现方式评述 6.3.2 基于价值创造的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实现方式——动态虚拟股权制 6.3.3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共同治理模式 7 企业要素价值创造贡献计量 7.1 企业要素价值创造贡献的规范性分析 7.2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贡献定量分析 7.2.1 企业要素价值贡献的可趋于精确度量性 7.2.2 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计量 8 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证分析 8.1 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证分析 8.1.1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国有企业的特征 8.1.2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 8.2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证分析 8.3 当前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9 基于价值创造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构造 9.1 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构建的思路与制度设计 9.1.1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共享制度的构建 9.1.2 国有企业共同治理模式设计 9.1.3 构建国有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风险共担的制度 9.2 当前构建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附录 湖北襄樊市国有企业改革“动态股权制”的分配方案(节选)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