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是写商州的。为商州写书,我一直处在慌恐之中,早在七八年前构思它的时候,就有过这样那样的担心。因为大凡天下流传的地理之书,多记载的是出名人的名地,人以地传,地以人传。而商州从未出现过一个武官骁将,比如霸王,一经《史记》写出,楚地便谁个不晓?但乌骓马出自商州黑龙潭里,虽能“追风逐日”,毕竟是胯下之物、暗哑牲口,便无人知道了。也未有过倾国倾城佳人,米脂有貂蝉,马嵬死玉环,商州处处只是有着桃花,从没见到有一年半载的“羞而不发”,也终是于世默默,天下无闻。搜遍全州,可怜得连一座像样的山也不曾有,虽离西岳华山最近,但山在关中地面,可望而不可得,有话一说:在华山上不慎失足,“要寻尸首,山南商州”,可此等忌讳之事,商州人谁肯提起?截至目前,中央委员会里是没有商州人的。三十年代,这一带出了个打游击的司令巩德芳,领着上千人马,在商州城里九进八出,威风不减陕北的刘志丹,如今他的部下有在北京干事的,有在西安省城干事的,他应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了,可惜偏偏在战争中就死了。八十年代以来,姚雪垠先生著的《李自成》风靡于世,那就写的是闯王在商州的活动,但先生如椽之笔写尽军营战事,着墨商州地方的极少,世人仍是只看热闹,哪里管得地理风情?可贺可喜的是近几年商州出了一种葡萄甜酒,畅销全国,商州人以此得意外面世界从此可知商州了,却酒到外地,少数人一看牌子:“丹江牌”,脑子里立即浮起东北牡丹江来,何等悲哀之事!而又是多数人喝酒从不看标签下的地方小字,何况杯酒下肚,醉眼蒙咙,谁能看清小字,谁看清了又专要记在心里?
我曾经查过商州十八本地方志,本本都有记载:商州者,商鞅封地也。这便是足见商州历史悠久,并非荒洪蛮夷之地的证据吧!如果和商州人聊起来,他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这点,说丹江边上便有这么一山,并不高峻,山峁纵横,正呈现一个“商”字,以此山脚下有一个镇落,从远古至今一直叫“商镇”不改。还说,在明、清,延至民国初年,通往八百里秦川有四大关隘,北是金锁关,东是潼关,西是大散关,南是武关;武关便在商州。一条丹江水从秦岭东坡发源,一路东南而去,经商县,丹凤,商南,又以丹凤为中,北是洛南,南是山阳,西是柞水、镇安,七个县匀匀撒开,距离相等,势如七勺星斗。从河南、湖北、湖南、川、云、贵的商人人关,三千里山路,唯有这武关通行,而商州人去南阳担水烟,去汉中贩丝绵,去江西运细瓷,也都是由水路到汉口。龙驹寨便是红极一时的水旱大码头。那年月,日日夜夜,商州七县的山货全都转运而来,龙驹寨就有四十六家叫得响的货栈,运出去的是木耳、花椒、天麻、党参、核桃、板栗、柿饼、生漆、木材、竹器,运回来的是食盐、碱面、布匹、丝绵、锅碗、陶瓷、烟卷、火纸、硝磺。但是,历史是多么荣耀,先业是多么昭著,一切“俱往矣”!如今的商州,陕西人去过的甚少,全国人知道的更少。
P1-2
文化艺术出版社约我与王蒙、范曾、贾平凹合出一套文集,各人一册,文章自选,还别出心裁地请我们各写一篇与其他三位交往的文章。我脑袋立时冒出这篇序文的题目:四君子图。为何?自我标榜为君子吗?非也。只是想到古人谓竹兰梅菊为四君子,而竹兰梅菊其形其色其味其神彼此不同,不过依此行文,寻些情趣而已。
在这里,竹是我,兰是范曾,梅是平凹,菊是王蒙。至于我与竹何干,放在篇尾再说。
先说兰,范曾。
初识范曾是在二十多年前。他由北京来南开大学捐楼办学,那时他已是书画名家。初次见面不免谈到他的画。他忽说:“我从来不送画给人。”他可能误以为我想向他索画吧,因笑道:“我屋里从来不挂别人的画,只挂自己的画。”谁想后来熟了,他却主动送画给我。他从旁人口中知我母亲喜欢他的字,便托人送来一幅,有字有画,而且是精心之作。一次我生日,关牧村来做客,手里拿着一卷画笑嘻嘻给我,说道:“我刚从范老师那儿来,他听说你今天生日,当即给你画了一匹马。”我属马,朋友有心,使我感动。
原来他不是不送人画,而是作画及赠画都信由一时的性情。就像兰叶,随意舒展,一任情怀。
再一次,在北京开会时,几位朋友晚问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儿。忽然推门进来一位瘦瘦的男人,手捧本子来找范曾签名,并说:“范先生你必签不可。”范曾说:“我为什么非得给你签?”那人说:“在四五天安门事件时,我为了抄你纪念总理的诗,脑袋挨了纠察队一棒子。现在脑顶上还有一个疤呢!”范曾听了,不禁动容,非要看。那人低下头,扒开头发果然有一条很深的疤。范曾问他:“你叫什么?”这人说:“李国清。国家的国,唐宋元明清的清。”范曾当即拿笔在他的本子上题了两句:“江山幸有国清日,不忘当年顶上花。”
其潇洒自如,乃兰草之气质。
后说梅,平凹。
去年去陕西考察,得机会在西安与平凹一聚。那天恰逢他获茅盾文学奖,笑容很多。抽着烟,龇着牙。我对他打趣说:“你在北京说过,叫我到你家挑个陶罐,今天我就为这事来的。”平凹收藏不少汉陶的精品,这是远近闻名的。没想到他人比传说中的大方得多,马上带我去。是不是正赶上他黄道吉日得了大奖了?当然,去他家更是想看看这位文笔诡谲的商州奇士到底怎么活着。
他家在市区一幢公寓房的顶楼。天色入夜,摸摸索索地爬上去。待灯一亮,好似站在一家古董储藏室里。里里外外贴墙摆了一圈的玻璃书柜里,不是书就是古物。使眼一扫,极合我的口味。没一件材质昂贵、制作精美、官家或皇家的物品,自然也很少拍卖行里的热拍品;却一概是原始的、草莽的、乡土的、粗砺的老东西,然件件皆有生命,有罕见的文化信息和沉重的文化分量。
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最具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内容浩瀚,五彩缤纷,风格迥然,特色鲜明,或内涵深厚,细致灵动;或朴实自然,淡涵哲理,均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本书收录了多篇贾平凹的散文佳作。
贾平凹为我国著名作家、中国文坛怪杰。他出版了 12部长篇小说,几乎每部作品都引起很大反响。他的散文作品极为丰富,并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他提倡“大散文”观念,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时代。贾平凹的散文文体类别不拘束,风格迥然。语言追求朴实模糊,反映深刻的思索,闪烁着哲理的火花。内容浩瀚,五彩缤纷,特色鲜明,读之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