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投射心理,洞悉他的心境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炸了。年轻人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许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顸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是多么可笑,人家未必像你想象的那样。在心理学上,这种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加给对方的现象,叫做“投射”,也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鱼的快乐,但是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却是可以确定的。”
正是由于投射心理的存在,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推测出这个人的真实意图和心境。
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和得道高僧佛印是多年好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两人相对而坐,谈论佛法诗词,甚是欢畅。席间,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佛印笑道:“我看你是一尊金佛。”
苏东坡非常得意,以为自己这次终于占了佛印的便宜。于是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妹妹炫耀此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明你看自己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你从镜子中看到的是一朵花,说明你是一朵花,你看别人是一堆屎,表明你就是一堆屎。如果一个人经常疑心别人打他小报告,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此人心里有鬼,很大可能,他就是个背地里打小报告的人。如果一个人总觉得别人在骗他,别人心怀不轨,居心不良,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他是个心地阴暗,撒谎骗人的人。如果一个人看别人都是好人,什么事都往好处想,那他就是个好心乐观善良的人。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在自己的田地里拾到了一块宝玉,如获至宝。就赶紧把这宝玉呈送给当时的大贤——子罕,请他赏光笑纳。子罕看了后,并不收这份厚礼,并说:“在你眼里,这个宝玉是至宝,但是在我眼里,不收取非分的财物才是至宝。”
宋国的父老乡亲很不理解子罕的这种做法,于是就有人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答:“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拿面饼和金钱让小孩子选择,他会选择面饼:如果你拿和氏璧和金银让俗人选择,俗人会选金银;如果你拿和氏璧与至理名言让贤人子罕选择,则他会选择做人做事的至理名言。”
正如智者所说,我们可以从他的选择中,推测出他的真诚心意和心境。如果他选择金银,我们就知道他爱好钱财,与他交往,只要让他有钱财的收益,他就乐意为你做事,与你成为朋友。如果他喜欢美女,我们就知道他是个好色之人,与之交往,让他享受到美色的快乐,就能让他欢心成为你的朋友。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人生经历都各不相同,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方法、看待世间万物的角度都是独特的。别人永远不是自己的克隆,不是自己的完全复制,不可能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完全一样。正因为此,世界才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充满碰撞因子的奇异花园,也是创造的王国。
我们在日常要看到这些差异,尊重这些不同,利用人普遍存在的投射心理,揣测出他的真诚意图和心境。
跳出心理定势,用新眼光看待对方
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在迷宫中生活。每天一大早,他们就起床,穿上运动鞋,跑出家门在迷宫里寻找可口的奶酪。迷宫中的路线非常复杂,经常让人迷路,有时他们能找到一些美味。有时却什么也找不到。可是他们还是快乐而勤劳地在迷宫中寻找好吃的奶酪。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特大奶酪站,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鲜奶酪。自此以后,哼哼和唧唧就沿着特定路线来这里大吃。每天如此,开心快乐。然而,突然有一天,当他们再次来到这里时,所有的奶酪都没影了。他们吃惊,愤怒,苦恼。
哼哼认为奶酪就在这里的某个地方,迟早会出现的,他还是每天都来这里等着奶酪的出现,饿得虚弱不堪;而唧唧在经过了一番害怕和犹豫之后,决定作出改变,重新出发,寻找新的奶酪,一路探索,辛苦尝试,最终他找到了另一个堆满奶酪的大站。
这个故事的结局,体现出心理定势和超越心理定势的不同。心理定势是指人们按照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去处理现在的问题。它会束缚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墨守成规。一旦条件改变,而我们不能作出改变,就要像哼哼一样饿肚子。
定的反义词是变,定势的反面,就是改变,作出改变,改变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因为变化总是在发生,我们必须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就会越早享用新的奶酪。享受变化,尝试去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把四只苍蝇和四只蜜蜂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使瓶底朝着窗户。结果:蜜蜂不停地往瓶底飞,试图找到出口,直蓟力竭而亡;而苍蝇则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从另一端的瓶颈逃脱。
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定式,不停地重复这个合乎逻辑的错误。而苍蝇则没有这种知识经验的束缚,不断尝试新的方向,终于走出囚室。
在人生中,心理定势就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式或心向。
须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永远不要以老眼光去看待别人。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中,甚至变化很大,而自己很可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个曾经犯过盗窃罪的小偷,不管出狱后做什么,你看他都觉得他是个小偷,一旦丢了东西,首先想到肯定是他偷的。一个大学英语四级考了三遍才过,六级总也考不过的人,多年以后你仍然认为他是个英语学不好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提升自己。你这样做,别人也一样会如此做。打开心门,用新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美丽。正如赫拉克利特斯所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当我们第二次涉水时,不论是我们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以前不同了。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中,只要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不论是你、我还是他都与以前不同。 一个“坏孩子”、“问题少年”、“不良少年”不会总是往坏的、不良的、有问题的方向发展。一个曾经一事无成的人,也许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一个曾经学习不好的学生,很可能在下次考试中就考出好成绩。
有一家公司决定任用一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当分厂的厂长。这事在公司内掀起轩然大波。原来,公司经理在调查这个分厂时发现,这个分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电镀表10~16只,而在这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任组长的小组平均组装水平却是40~50只。公司经理顶住压力,任用了这个曾有劣迹的人。他走马上任后,整个分厂的平均组装水平很快达到每人每天40只。有的人不服气。 “劳改犯也能当厂长,别人都可以当厂长了。”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你能把组装水平从10只提高到40只吗?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不因他的富贵权势而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也不因他的卑微穷困而歧视他、瞧不起他,甚至给人难堪。须知富豪也会变成乞丐,小人物也终有出头日。
我们要平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发现他们的改变,及时嗅到他们的变化,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们。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