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接近,和陌生人做朋友
结交陌生人,最难掌握的就是一开始的十几秒钟,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才能够达到效果。如提前做好思想、形象上的准备,再辅以热情的态度、诚挚的微笑,自信地向对方走去。做到这些,相信对方早已感受到你的诚意,解除了对你的戒备心理。
面对陌生人,一般人的反应都是好奇和提防,尤其是提防。但是最近,国外心理学家指出,和陌生人说话有三大好处:可以体现和加强一个人的自信:能体现个性,有助于人格发展;和陌生人交谈,更能锻炼口才和人际沟通能力。
在一些社交场合,我们常常看到两个人亲切交谈的情景,双方脸上洋溢着笑容,俨然一对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但是一上去打听,才知道他们刚刚认识不过几分钟。为什么有的人在群体圈子里看上去跟自来熟一样。而有的人即使身处熟悉的人群和场合,也是坐立不安,形同陌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主动性。一个交际力强、能和任何人打成一片的人往往都是主动地与人结识、攀谈和交往的,而不善交际的人总是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来和自己沟通。
在宽敞的大厅里,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仔细品味着杯中的美酒,‘有的在小声地跟同伴说话。这时,一位穿着得体的先生走了进来,他微微笑着,向每一个人点头致意。当他看到大厅的一角有个高个子的人正与同伴愉快地交谈时,他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那几个人,然后轻轻地走到那几个人的身边,当听到他们交谈的内容时,这位先生眼睛亮了一下,脸上显出很兴奋的样子,冲着几位礼貌地点头致意。
而那个高个子的人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位先生,马上站直了身体。眼睛注视着这位先生。这位先生向高个子的人伸出了手,同时嘴里说着“您好……”随着两只大手握在一起,一段愉快的交谈开始了。
许多人在同老朋友交谈时感到自然协调,而面对陌生人时却显得很拘谨,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老朋友都相互了解,彼此之间没有距离。而对陌生人却一无所知,特别是进入一个充满陌生人的群体时,有些人甚至怀有不自在和恐惧的心理。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由陌生到熟悉,也就是一步之遥的距离。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为自己的社交圈子狭小而苦恼,那是因为你没有向他人主动伸出友谊的手,是因为你把很多的“准朋友”全都当成了陌生人。其实,身边有很多的人,朋友的朋友、亲戚的朋友、同事的朋友,都可以经认识而成为关系亲密的好朋友。之所以觉得朋友少,或者找不到朋友,是因为你主观上把这些人划入了陌生人的行列。因此,如果你想把陌生人变成老朋友,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心里有这种要求,你才能有这样的表情,才能有这样的行动。
那么,面对一个很想认识的陌生人,你需要怎么做呢?那就是:开放的肢体语言,你要微笑,打招呼,握手,眼神接触,点头示意。总之,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想与他交谈的人,并且是一个很友好善良的人。
和陌生人初次见面,良好的谈话是打破陌生感的不二法宝。心理学表明,如果能够找到和陌生人的共同点,就可以打开初次见面互相不熟悉且心存戒备的窘境。
1.察颜观色,寻找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比如乘坐火车时,你可以巧妙地接近对方:“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对方回答:“××学校。”“噢,算来咱俩还应算是校友呢。”……于是,彼此的陌生感就轻而易举地消除了。当然,察颜观色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2.以话试探,侦察共同点
可以打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可以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观察对方情况;可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语试探: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打开交际沉寂的局面。比如乘车时,你可以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南京,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亲戚家有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从南京来走亲戚的。”……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南京了解、都是走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这种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实际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侦察”,发现共同点,打破了陌生感。
3.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两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比如在生日聚会上,当主人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你时,你应留心观察,积极寻找这些朋友和自己有哪些共同点,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接下来就不会觉得生疏了。这当中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地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4.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
5.步步深入,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
一个度假的大学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个共同的朋友家聚餐,经主人介绍认识后,陌生人谈了起来,慢慢地二人都发现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看法有共同点,不知不觉地展开了讨论,他们从令人不满的社会现象谈到产生的土壤和根源,从民主与法制的作用谈到对党和国家的期望,越谈越深入,越谈双方距离越缩短,越谈双方的共同点越多。
在陌生人敞开心胸和我们说话后,如果你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那么你应该接下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能够让他认同我?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恰到好处地适应陌生人的情感需求。你只有打通了陌生人的情感需求通道,才能让他彻底放下戒心,才会从心底里认同你。
首先,关心他最亲近的人。任何人总是关心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一旦发现了别人也在关心着自己所关心的人,大都会产生一种无比亲近的感觉。交际就可以利用人们这种共同的心理倾向,从关心他最亲近的人切人,拉近交际的距离。
其次,在他心中建起“同胞”意识。如果能在交际之初迅速建立起“同胞”意识,就可以使对方放松对自己的警戒之心,而把自己接受为“自己人”。
再次,为他人助上一臂之力。热情相助最能博得人的好感。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具有古道热肠、为人厚道、不吝啬、好助人的人总能在邻里之间、同事之间获得好名声。因为人们一般都乐意与这些热心肠的人相识相交。
比如你帮正在上楼的邻居抬一把煤气罐,你就可以成为他家中的常客;替一个刚刚上车的旅客摆放好行李,你的旅途就多一个伙伴;为忙碌的同事沏一杯茶,你就会得到善意的回报。
最后,用温情暖化他人心中的坚冰。人们一般都认为,双方的矛盾爆发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交际的冰点。
但若此时一方能主动作出一个与对方预期截然相反的善意举动,就会使对方在惊愕、感叹、佩服、敬意之中认同你,从而化敌为友。交际的冰点就成了成功交际的切入点。P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