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国平文集(共3卷)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周国平文集(共3卷)》共分三卷,收录了周国平先生大量的随笔、散文、诗歌、学术专著与学术论文。本书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融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及文学性和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本套书,可以对周国平先生的写作及学术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

内容推荐

《周国平文集(共3卷)》可以说是对周国平先生的写作及学术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收入的随感和散文,包括:随感集《人与永恒》,其中汇集了1982年至1991年写的随感。《周国平文集(共3卷)》单行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后3月出版第1版,1992后4月出版增补后的第2版。收入文集时,删去了后来在文章中用过的若干重复的段落。1983年至1990年写的散文,计29篇。其中多数曾结集为单行本《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部分曾收入《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

目录

 

第1卷

人与永恒

一版序

二版序

自然和生命

孤独

真实

哲学

艺术

人生

幸福和痛苦

超脱

幽默

读书

写作

天才

女人和男人

婚姻

感觉

态度

思想

信仰

精神现象

世态人情

时间和永恒

散文(1983一1990)

人性、爱情和天才

诗人的执著和超脱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

哲学的魅力

为自己与给朋友读

翻译尼采作品有感

幸福的悖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真正的学术要有恒久性和世界性

哲学与随感录

靠思想魅力小靠行政权力

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

女性拯救人类

我的家园在理论和学术之外

沉重的轻:虚无与偶然

人与书之间

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困惑与坦然

寻求智慧的人生

在义与利之外

抚慰学术的寂寞

性爱五题

旅+游=旅游?

艺术·技术·魔术

为了把这一页翻过去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爱书家的乐趣

悲观·执著·超脱

散文(1991—1995)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没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245

天才的命运

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

回归简单的生活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有这么一本书

论怕老婆

人生寓言

一告别遗体的队伍

二哲学家和他的妻子

三幸福的西绪弗斯

四从一而终的女人

五诗人的花园

六与上帝邂逅

七潘多拉的盒子

八基里洛夫自杀

九抉择

一○ 罪犯

一一 医生、巫婆和佛陀

一二 生命的得失

一三 寻短见的少妇

一四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一五 白兔和月亮

一六 孪生兄弟

一七 小公务员的死

一八 姑娘和诗人

一九 幸免者的哄笑

二O 无赖的逻辑

二一 落难的王子

二二 执迷者悟

二三 清高和嫉妒

二四 诺亚的子孙

二五 微不足道的事情

孔子的洒脱

现代:女性美的误区

哲学世界里的闲人

读元曲随想

《断肠人在天涯》后记

人生贵在行胸臆

哲人隐语

父亲的死

平淡的境界

南游印象

一崇武的海滩

二逛花市

三鸣禽谷

四随便走走

五富人区

六看海

七旅途速写

八季节

九平静的心

街头即景

一光明使者

二乞丐

三有残疾的老妇

智慧的诞生

一家是一只船

二家是温暖的港湾

三家是永远的岸

失去的岁月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智者的最后弱点

自己的读者

女人和哲学

男人眼中的女人

调侃婚姻

自我二重奏

一有与无

二轻与重

三灵与肉

四动与静

五真与伪

六逃避与寻找

七爱与孤独

《今天我活着》序

重游庐山散记

一故地重游

二身在险中不知险

三景在景点外

四悠然才见南山

五山那边的世界

六人人都有小时候

七观日出的人们

《人与永恒》再版感言

比成功更宝贵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探究存在之谜

玩物也可养志

习惯于失去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何必温馨

“沉默学”导言

永远未完成

沉默的价值

宽松的婚姻

论嫉妒

车窗外

理想主义的绝唱

怀念:今日的方舟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的自娱和祝福

爱情不风流

《迷者的悟》序

何尝失落

心疼这个家

不是我写的

救世和自救

外行的感想

发表《永恒的女儿》小引

发表《应该有天堂》前记

康德、胡塞尔和职称

消费=享受?

爱还是被爱?

守望的角度

被废黜的国王

五十自嘲

在沉默中面对

散文旧作

苦涩的忧伤

旧历年前

河畔夜谈

忧伤的美

爱情学大纲

庐山散记

精神的故乡(1996)

开场白

灵魂是一个游子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梦并不虚幻

精神栖身于茅屋

生命树上的果子

人所能及的神圣

信仰之光

谁是最智慧的人

智慧和童心

成为你自己

独处的充实

自己的园地

幸福是灵魂的事

有爱心的人有福了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7494

面对苦难/496

真·善·美

怀念土地

读永恒的书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随感(1996--1998)

守株待兔录

1 开场白

“好人一生平安”

我的风格理想

为何写作

最高的幽默

现代人与自然

两种自卑

不知老之将至

爱情与调情

信任和宽容

婚姻与精神生活

爱情现象

人生小格言

体察别人的心境

心灵的财富

名人和名声

成熟的爱情

对死的思考

不同的哲学观

不做梦者的平庸

生活质量

人的个别性

精神现象

安静的写作

关于美、漂亮及其他

世态种种

吝啬

关于学术研究

“世纪末”没有感想

与人共享快乐的需要

婚姻和独处

读书的感觉

作家的价值

武侠梦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的野心

几则俏皮话

善报和恶报

国际主义

我的脾气

人是地球的客人

舆论

趣味

精神生活更本质

独处和交往

写作之难

苦难者说

不动感情

活得自在

沉默是一种美

心的境界

我对哲学的理解

哲学的迷误

永无止境的试验

写作的快乐

积累和酝酿

嫉妒的发生

一归何处

生活在现在

学术·文化·思想

释偶然与必然、决定论与意志自由

性欲的法则

该寻与人生

异性友谊及其他

性吸引和爱情

我看改革二十年

自画像

秀才遇见兵

智慧与美德

不同的价值观

微型镜头

才能与成功

土地,森林

人生话题

对人性的另一种解释

灵魂的来源是神秘的

人性中的高级和低级

哲学的和非哲学的死亡观

根本就不存在时间这种东西

宗教的本质不在信神

性、爱情、婚姻是三个不同的

东西

年龄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

怎样做父母

两种孤独

性格与命运

幸福和苦难仅仅属于灵魂

道德的两种含义

美逃避定义

天才和自我教育

修改上帝的笔误

真理、信仰、理想都是解释

怎样才算有事业

最基本的划分

金钱的作用

“自我”的不可认识

嫉妒是中性的

幽默和嘲讽

沉默是语言之母

人品与智慧

最好的文化没有国籍

水上的落叶

街头的自语

风中的纸屑

第2卷

散文(1996—1998)

爱:从痴迷到依恋

有所敬畏

电脑:现代文明的陷阱?

答《生活》杂志:我怎样过今年春节

奢侈品的不便

自由的写作心态

私人写作

婚姻反思录

一 开场白

二 神圣的命名

三 婚姻是难事

四 珍惜便是缘

五 结束语

嫉妒的权利

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

哲学的命运

点与面

人不只属于历史

《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后记

给成人读的童话

《思想者文丛》编者的话

一次采访的摘录

也重读安徒生

苦难的精神价值

圈外人的臆想

伦理学和价值层次

一 存在与伦理

二 价值与规范

三 道德与法律

心理史的写法

写作·童心·气质

我的命运之作

名人和明星

纯真的心性

男子汉形象

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侯家路

周国平和他的散文

记者要有侠骨柔肠

临终的苏格拉底

启蒙的契机

《李白与杜甫》内外

婚姻的悖论与现代的困境

一 婚姻与性爱的冲突

二 出路:亲情式的爱情?

三 现代人的婚姻困境

四 性爱的自律

自由的灵魂

关于绿色文明的访谈录

读书的癖好

作伪的逻辑

录音电话

一本沉渣泛起的伪劣书

回到世界名著

孩子的独立精神

“天人合一”与生态学

小说的智慧

一 小说在思考

二 小说与哲学相靠近

三 存在不是什么

四 在因果性之外

五 性与反浪漫主义

六 道德判断的悬置

七 生活永远大于政治

八 文学的安静

九 结构的自由和游戏精神

简洁的力量

为孩子们写书

精神生活的哲学

答《时代青年》杂志

哲学与精神生活

一 “无用”之学

二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 精神生活的维度

四 在宗教和科学之间

五 哲学不可能成为科学

六 沉默和诗的领域

七 哲学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重印弁言

朋友

小散文模式

孤独的价值

纪实、虚构和伪造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

关于好男人

生命中的无奈

报应

“己所欲,勿施于人”

纯粹的写作

婚姻中的爱情

辩论与真理

莫须有的“尼采版本之争”

世上本无奇迹

都市里的外乡人

《诗人哲学家》重印弁言

都市生活与爱情

不敢善良

人人都是孤儿

爱的反义诃

生病与觉悟

人是地球的客人

我的北大岁月

我反对克隆人

记住回家的路

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歹E

《中国当代学者散文》序

老同学相聚

不寻常的《遗弃》

愉快是基本标准

另一个韩愈

树下的老人

作为读者的批评家

论自卑

散文这一种作物

《中外现代寓言精选》序

为了孩子的平安

读《务虚笔记》的笔记

一小说与务虚

二命运与猜谜游戏

三残缺与爱情

四自我与世界

哲学与文学批评(论纲)

勇气证明信仰/246

杞人是一位哲学家

哲学与时代

医学的人文品格

携小女远游

情人节

议论家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第一章 诞生

第二章 新大陆(札记之一)

第三章 祸从天降

第四章 哭不是懦弱

第五章 绝望的亲情(札记之二)

第六章 因果无凭

第七章 要有光

第八章 寻常的苦难(札记之三)

第九章 妞妞小词典

第十章 紫色标记

第十一章 无可选择

第十二章 磕着了

第十三章 艰难的诀别

第十四章 应该有天堂(札记之四)

第十五章 让妞妞再生

第十六章 死是不存在的

忧伤的情欲

果园

静中的图像

合欢

等待

传说

晨月

落霞

暂别

林间

心绪

旅行

春天

即兴

一切终将消逝

愿望

印象

安娜

生命之岛

塔与河

性格

明陵

落叶

秋园

冬日

民歌

黄昏的桃园

生命和不朽

杂忆

海边

失眠的时候

落日

告别

诱饵

坦白

爱情的遗体

生日

色与空

疯子和孩子

时代

报答

澄明

夜思

要走你就走吧

幻影

潮汐

沉落的目光

孤独

旅客和我

会合

回乡

列车上的沉思

哑谜

迁徙

冬天的太阳

乔答摩

不安静的夜

结尾

梦游者

往事

夜游

守护

间隔

迟到者

从什么时候起

圣诞

节日之夜

太阳岛

陌生的城市

事故

生命

一天

石阶

片刻/

嫉妒与宽容

诗人

清醒的人

阵雨

树与木头

给L.Y.

上帝和尼采

软弱

走出深刻

女儿

四月

孤儿/498

第3卷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前言

一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世纪末的漂泊者

新世纪的早生儿

误解和发现

他给西方哲学带来了战栗

二 在人生之画面前

哲学和人生

首先做一个真实的人

为思想而战

哲学家的命运

三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

人生的辩护者

笑一切悲剧

神圣的舞蹈和神圣的欢笑

强力意志

永恒轮回和命运之爱

四 人——自由——创造

人是一个试验

意愿使人自由

评价就是创造

五 “自我”的发现

迷失了的“自我”

成为你自己

健康的自私

六 向理性挑战

科学的极限

“真正的世界”的寓言

理性的原罪

挑开意识的帷幕

语词的化石

七 价值的翻转

上帝死了

超于善恶之外

忠实于大地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八 人的现状和前景

伟大的爱和伟大的蔑视

现代文明的症结

末人和超人

九 诗人哲学家

审美的人生

艺术化的本体

诗意的思

跋:在尼采之后

后记

尼采与形而上学概论

一 欧洲虚无主义:形而上学的危机

1 什么是虚无主义

2 从形而上学到虚无主义

3 彻底的虚无主义

二 逻辑和语言批判:形而上学的心理分析

1 内心世界的现象论

2 知性发生学

3 语言形而上学批判

4 尼采与哲学中的“语言转向”

三 透视主义:反形而上学的认识论

1 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

2 透视主义

3 真理问题

四 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形而上学的重建或扬弃

1 重建形而上学的途径

2 强力意志

3 永恒轮回

结语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附一:尼采简历

附二:尼采主要著作

附三:本人关于尼采的著译目录

人性的哲学探讨

人的活动和完整的人性

人的社会本质探微

评费尔巴哈的人性观

评存在主义人性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价值观

只有一个马克思

历史进步的双重尺度

马克思的自由观

尼采散论

尼采传略

哲人尼采剪影

略论尼采哲学

尼采美学概观

一位哲学家的诗

新版《尼采全集》的诞生

《偶像的黄昏》译序

阮籍与尼采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

探究意义的根源

胡塞尔和弗莱格的语言哲学思想比较

作为世界经验的理解和语言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附录部分

附录一:自传

附录二:周国平著译年表

试读章节

古希腊哲人第欧根尼听到有人称赞某哲学家,便问道:“他究竟拿出了什么伟大的成果?学了这么多年哲学,竟没有损人!”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要提防当伟大的上帝让一位思想家到这世界上来的时候,一切东西都有危险了。”

尼采也说:在现代,“哲学已经变成了一种可笑的东西,其实它应该是可怕的。”哲学家应该是“使一切崩毁的可怕的炸药”。

哲学,以探索人生真谛为使命的哲学,在它面前难道存在什么禁区吗?世俗的“禁区”,流行的观念,传统的信仰,既然它们往往掩盖或歪曲了人生的真相,闯入“禁区”不正是哲学的责任吗?“哲学,如同我从来所理解和体验的,乃是自愿引退于高峰和冰谷,探求存在中一切新奇、可疑、历来被伦理严格禁止的问题。”人生,即是人的全部价值,人生的意义,即是人的最高问题。哲学家对于人生的问题探根究底,绝无偏见,一切理论,一切信仰,不论它们是受权势保护的,还是为多数人接受的,抑或是他自己一度钟爱的,哲学家都要敢于追问它们的根据,敢于用人生的尺度加以衡量,决定取舍。他对于一切既定的价值都要重新加以估价,以批判的眼光考察一切,凡是未经如此考察的决不轻易相信。在尼采看来,这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哲学研究。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敢于正视人生的,许多人一辈子靠自欺欺人的幻想活着,而把试图打破这种幻想的人视为仇敌。权势者为了维护统治,也着力培植民众的迷信,对敢于向迷信挑战的思想家严加镇压。所以,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不但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人,为了有勇气做到真实,还必须是一个坚强的战士,“为你们的思想而战”。

哲学的堕落,莫过于依附权势,迎合民众的迷信。如此做的人也许赢得一时的名声和地位,成为“知名的智者”,可是尼采称他们是驾在权势者铁骑前面用来媚惑民众的小驴。与他们相反,真正的哲学家,“自由思想者”,尽管遭到权势者和民众的放逐,生活在寂寞之中,却是在悬崖峭壁筑巢的雄鹰⑤。尼采瞧不起黑格尔和康德,在他看来,这两人只是把自己那个时代的信仰系统化并为之辩护;真正的哲学家却要“用刀子对他们时代的美德的胸膛进行解剖”。哲学家有责任戳穿形形色色的谎言,“和干百年来的谎骗相敌对”。

哲学家必须是精神上的强者。伟大的思想,与美丽的女子有相同的趣味,决不肯让萎靡的弱者来占有自己。“人只以勇敢和毅力所许可的限度接近真理。强者必须认识并肯定现实,正如弱者必须害怕和逃避现实一样。”④只有强者才有认识的自由,弱者却需要生活在欺骗之中。精神的强者出于内在的丰满和强盛,与一切相嬉戏,玩弄至今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藐视至高无上者。⑤只有这样的强者才能真切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从人生的痛苦中发现人生的欢乐。他的精神足够充实,在沙漠中不会沮丧,反而感觉到孤独的乐趣。他的精神足够热烈,在冰窟中不会冻僵,反而感觉到凛冽的快意。这也就是尼采所提倡的酒神精神。

尼采一再强调,真正的思想家必定爱他的仇敌,爱思想的交战。好的思想家不是真理的垄断者。“即使我们蠢到认为我们的一切意见都是真理,我们也不至于希望我们的意见单独存在。”因为真理须有强敌,能拼搏,否则我们会觉其无聊。为思想而战,无论胜败,均非思想家个人的事情,而是真理的事情。

哲学家精神上的强大,来自生命力的旺盛和对人生的热爱。尼采十分感叹有些哲学家,到了老年便迷信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以权威的身份裁决真理,从世俗的特权中寻求满足。对于他们,曾经为之激动的思想领域内的胜利和光荣,作品中的不朽,读者心灵中的战栗和欢欣,统统不算什么了。这是精神衰老的标志。精神上真正的强大怎么能够凭恃外在的权力呢?真正的精神强者又怎么会充当思想的暴君呢?一个思想家的力量表现在禁绝思想,岂非莫大的讽刺?在尼采看来,事情恰恰与此相反:“舆论的压迫愈是沉重,自由愈是受到迫害,哲学的尊严就愈是提高。”当然,提高哲学的尊严的绝非压迫者一方,而是被压迫者一方。顺便说说,尼采对于哲学家的看法,也为对他的强力意志说的误解提供了一个反证。真正的哲学家,精神上的强者,诚然是强力意志充沛的人,然而他的强力意志所追求的决非统制思想的权力,相反是思想自由的权利——一个真实的人的天赋权利,在它面前,一切与之敌对的权力都必定倾倒。

尼采认为,权力和职业是败坏哲学的两个因素。因此,他提出了以下要求:

“我认为这是文化的要求:把哲学在政治上和学院中的奖励取消,而且把国家和大学在真伪哲学之间做判决的职务取消(它们做不了这种判决)。让哲学家们自由自在,在野地上生长吧,绝对禁止他们在社会的职业里有一个位置的希望,不要再给他们薪金,不,宁可迫害他们,虐待他们,这样一来,你就会瞧见一种奇异的收获了……转瞬间,万物皆空,鸟雀全飞了。因此,要抛弃坏的哲学家们是很容易的,我们只要停止发钱给他们就行了。而且,较之用国家名义公开地保护哲学(不管是何种哲学),这是更好的办法。”

哲学家也是人,也要吃饭。尼采的意思总不该是让哲学家统统饿死。他是有感于时弊(或者说积弊),反对把哲学政治化和职业化。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有钦定官方哲学家的风气,黑格尔就是一个例子。许多冒牌哲学家,或者为了谋取权势,或者为了混碗饭吃,混在哲学家的队伍里。极有讽刺意味的是,多少伟大的哲学家,生前贫困潦倒一生,死后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冒牌哲学家。可以万无一失地料定,一旦哲学无利可图,这些冒牌哲学家就会争先恐后地抛开哲学,另谋出路。剩下的是什么人呢?是那些真正热爱人生、热爱思考因而也真正热爱哲学的人,这样的人怀着苏格拉底那样的信念:“一种未经思考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不过,按照尼采的要求,思考的方式和结论应该不同于苏格拉底。)贫困也罢,迫害也罢,都不能阻止他们作这种思考。他们视哲学为生命,一旦停止对人生的反思,便感到光阴虚掷,虽生犹死。在尼采看来,这样的人才算真正的哲学家。

“我的兄弟,怀着你的爱和你的创造到你的孤独里去;很久以后正义才跛脚跟在你后面。”这是尼采为一切创造者预言的命运,哲学家也不例外。

亚里士多德说:人要独居,必须是野兽或天神。尼采补充说:“忽略了第三种情形:必须同时是二者——哲学家。”③野兽独居,因为它桀骜不驯。天神独居,因为它充实自足。哲学家既桀骜不驯,又充实自足,他是人类这群居动物中的不合群者,孤独者。

说来奇怪,哲学家致力于寻求人生的意义,这种寻求反而给他自己的人生带来如许苦难。P29-31

序言

周国平,1945年出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专业是哲学,在尼采思想的研究和尼采著作的翻译方面卓有建树。但是,他的影响并不限于学术界。他兼事哲学和文学,除学术论著外,还写了大量哲理散文。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尤其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他的作品拥有许多热心的读者。尽管如此,周国平并未成为一个新闻人物。作为一个学者,他是甘于寂寞的,多年来始终谢绝新闻媒介的采访和宣传。他坚持认为,作家应该仅仅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在一个文化产品及其操作过程日趋商业化的时代,这样一位严肃作者的作品仍能潜入人心,获得众多读者的自发喜爱,这个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集哲学和文学于一身,融理性和感情为一体,是周国平作品的显著特色。他的哲学论著闪着诗性的光华,他的文学随笔透着哲学的智慧。他的多数作品在形式上摆脱了学术的艰涩,也不骛艺术的新奇,写得质朴平实,所表达的又是一般人都能了解的切己感悟。这无疑是他的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严肃思考和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注,这一内涵引起了我们时代有识之士的共鸣。面对汹涌的世俗潮流,周国平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守望者,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基本的精神价值,了望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值此社会转型时期,不管世风怎么日下,人心仍有不可消解的向上的潜力,总有一些人重视精神生活胜于重视物质生活,始终在默默地寻求着生命的真正意义,关心着人类的未来。不难想见,正是他们组成了周国平的一个虽然有限却相当稳定的读者群。

我们不认为周国平的作品会非常畅销,但相信它们有持久的生命力,会流传下去,不断获得新的读者和知音。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决定出版这套《周国平文集》。我们愿以此为喜爱并有心搜集或研究周国平作品的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版本,也为我们时代的精神文化保存一份有价值的资料。

文集收入了周国平在1995年底以前所写作的文字,曾于1996年出版第一版共五卷,2002年增补第六卷。此次出版,分为三卷。其中,第一卷是随感和散文,第二卷是散文、纪实作品和诗,第三卷是学术论著。

2005年11月

周国平,1945年出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专业是哲学,在尼采思想的研究和尼采著作的翻译方面卓有建树。但是,他的影响并不限于学术界。他兼事哲学和文学,除学术论著外,还写了大量哲理散文。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尤其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他的作品拥有许多热心的读者。尽管如此,周国平并未成为一个新闻人物。作为一个学者,他是甘于寂寞的,多年来始终谢绝新闻媒介的采访和宣传。他坚持认为,作家应该仅仅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在一个文化产品及其操作过程日趋商业化的时代,这样一位严肃作者的作品仍能潜入人心,获得众多读者的自发喜爱,这个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集哲学和文学于一身,融理性和感情为一体,是周国平作品的显著特色。他的哲学论著闪着诗性的光华,他的文学随笔透着哲学的智慧。他的多数作品在形式上摆脱了学术的艰涩,也不骛艺术的新奇,写得质朴平实,所表达的又是一般人都能了解的切己感悟。这无疑是他的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严肃思考和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注,这一内涵引起了我们时代有识之士的共鸣。面对汹涌的世俗潮流,周国平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守望者,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基本的精神价值,了望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值此社会转型时期,不管世风怎么日下,人心仍有不可消解的向上的潜力,总有一些人重视精神生活胜于重视物质生活,始终在默默地寻求着生命的真正意义,关心着人类的未来。不难想见,正是他们组成了周国平的一个虽然有限却相当稳定的读者群。

我们不认为周国平的作品会非常畅销,但相信它们有持久的生命力,会流传下去,不断获得新的读者和知音。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决定出版这套《周国平文集》。我们愿以此为喜爱并有心搜集或研究周国平作品的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版本,也为我们时代的精神文化保存一份有价值的资料。

文集收入了周国平在1995年底以前所写作的文字,曾于1996年出版第一版共五卷,2002年增补第六卷。此次出版,分为三卷。其中,第一卷是随感和散文,第二卷是散文、纪实作品和诗,第三卷是学术论著。

2005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