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座城市没有冬天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晓荔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云南政协报》副刊编辑、青年女作家晓荔创作的云南首部新闻主义长篇小说《这座城市没有冬天》,抛开自始自终的文艺性描写,以极为寒凉的基调,讲述了一个吸毒女在五光十色物欲横流中不甘沉沦寻求自我救赎的挣扎。

内容推荐

本书是美女作家晓荔编写的长篇小说《这座城市没有冬天》。《这座城市没有冬天》的故事内容如下:

文泓,一名省报新闻记者。此刻,正驾驶着一辆“宝马”轿车前往市戒毒所。在疾驶的车中,还坐着一位随车轮的迅速转动而心潮起伏却又“面色灰暗”的人——文泓的弟弟文旭。与姐姐文泓去采访报道一场文艺会演不同,对他来说,他要去面对的,是自己深爱的女友,一位身处强制戒毒所中的吸毒女,她的名字,叫孟蓝蓝。

出身豪门的文泓,死心塌地地爱上了一名吸毒女,在这里,轿车和小说都急速地转了一个弯,随着这个转弯,读者被带入了一个忧伤的少女的成长故事和一场曲折坎坷的爱情漩涡之中。

一年前,孟蓝蓝的妈妈把一叠日记托文泓转交给蓝蓝的男朋友——文旭,就这样,一沓包裹了一颗饱经沧桑的心灵的日记,在读者面前展开……至此,小说把叙事的视觉由文泓转移给了小说的主人公——孟蓝蓝。随着孟蓝蓝的日记,我们回到了她的童年时代,一个父母离异缺失母爱的女孩;回到了她的少年时代,一个热爱唱歌有艺术天分的女孩;回到了她的青年时代,一个在如花的年龄中因一场车祸同时失去父亲、失去初恋情人的女孩……

而昨天和今天,孟蓝蓝,是一个漂泊在城市里的打工妹、一个沉沦在毒品中的吸毒女……就是这样一个身世不幸并沉沦的少女,也以她的美丽、善良、自强以及她婉转动人的歌喉和过人的音乐天分,让豪门少俊文旭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她。这样的爱情,注定是不被祝福而曲折的。当文旭的妈妈质疑孟蓝蓝的爱是金钱、地位之爱时,孟蓝蓝绝然地转了一个身,把一个孤独但毅然绝然的背影留给了文旭的妈妈、以及文旭妈妈身后那个世俗的社会!

在纯洁爱情的苦恋与社会偏见的重压之下,在五光十色物欲横流与不甘沉沦寻求自我救赎的挣扎之中,在文泓侧面叙述与孟蓝蓝正面叙述的双重叙事结构之下,小说既客观地展现社会的方方面面,又紧扣人性与命运的救赎和反省,通过一只叙事广角镁光灯,在它沉默的照射下,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绎千重人生。

目录

序:都市丛林中诞生的血脉诗篇/刘建华

第一部分 筑梦

第二部分 寻梦

第三部分 助我飞翔

第四部分 阳光的翅膀

尾声

后记

附录:春之城·花之都·美之文——评云南青年女作家晓荔首部新闻主义长篇小说力作《这座城市没有冬天》 /龙符

试读章节

×月×日

大清早,住在隔壁的彦晖就敲响了我的窗户,伴着他焦急的叫嚷:“蓝蓝!蓝蓝!快起来,你爸爸昏倒在走廊上了!”

不容多想什么,我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来不及换掉身上的碎花睡裙,连忙穿上拖鞋跑了出去。天哪!爸爸怎么了?

“爸爸!”我哽咽地凝望着爸爸苍白的脸,不知所措地摇晃着爸爸瘦小的身躯。

彦晖用手试试老爸的鼻息、摸摸他的脉搏,都没问题。

“没事了。你爸可能是饮酒过量。我这就去叫我妈去。”彦晖说完,转身就跑进他家屋里。

不一会,他的母亲——×县歌舞团的马团长,拖着一身大红睡裙的肥胖身体颠了出来,女中音提得很高: “昨晚他拉了一晚的琴,我就觉得他有点不对劲。老孟!老孟!”

马团长这一嚷嚷,几乎住在旧木楼里的人都打开门出来了,大家围过来,赶紧把爸爸抬到屋里的沙发上。我跑进小屋抱来棉被给爸爸盖着。半晌,爸爸才吃力地睁开眼睛露出他演滑稽戏时惯常的傻笑:“没关系。”说完又闭上眼。

“老孟,明晚有重要演出,县委书记点名要看你的滑稽戏,你可一定要挺住啊!”马团长着急得不行地。

“团长,老孟的脸色太可怕了,我觉得是不是还是先把他送进医院?喝酒过量是很危险的。”有人说。

“啧!我太糊涂了!赶快!”马团长才一拍她乱蓬蓬的大脑袋,大家便七手八脚把爸爸送上了歌舞团那张旧吉普车上。我也紧跟着踏进吉普车。

“老天!我说咋的不对劲!衣服还没换呢。蓝蓝,你也是。”马团长突然大叫一声。我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竟还穿着睡裙,马团长的大红睡裙仍格外耀眼……

一切准备就绪后,车子出发了。一路上,除了我和驾驶员陈师傅外,还有马团长和彦晖护送着爸爸。

十月的南方,太阳仍是火辣的。大清早,金色的阳光如约而至,沐浴着小城。街道上,行人仍很稀少,车辆也不多,不一会儿,车子抵达了医院。可该下车时,爸爸仍昏迷不醒,根本不能自己走路。

彦晖看看瘦小的李师傅,看看我,又看看马团长,虽终,他拍拍胸膛:“我来背!”

彦晖大概是继承了马团长的身材:高大、健壮。只三五步,我们就来到了急诊室。

“必须马上输液!”大夫立即作出决定。

爸爸被安排在观察室里输液。马团长给主治医生交代了一下,转身走到病房里,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 “孩子,没事了。你爸爸很快就会好起来的。”随后她又对彦晖说:“晖儿,时间不早了,你也该去上学了。”

“蓝蓝怎么办?”彦晖问。

望着躺在床上的爸爸苍白的脸,我也不知该怎么办。

“蓝蓝在这儿守着吧。有什么事,赶快给我们打电话。明晚有一场重要演出,我得回去安排一下。”马团长说完,果断地走出了病房。

“蓝蓝,我也该走了。”坐在身旁的彦晖静静地看着我,他深黑的眼眸里,盛满了爱怜的目光,“我替你向老师请假,你就安心在这儿守护你爸。再见。”

“再见。彦晖,谢谢你。”我轻声说道。站起身,我勉强向他挤出一丝微笑。

他们都走了,病房里,只有孤独的我陪伴着爸爸。爸爸瘦削的脸实在是太苍白了,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爸爸的脸上再闪现出他演滑稽戏时那种可爱的笑容,可是,爸爸的嘴绷得紧紧的。也许,他喝了太多的酒。我怎么睡得像个傻蛋一样呢?我怎么不知道呢?我应该加以阻止,强迫爸爸进屋睡觉……

“爸爸,爸爸。”我轻声喊,试图摇醒爸爸。我的举动立刻被刚走进病房的大夫制止了:“你的爸爸需要安静,让他好好休息一会儿吧。”

“大夫,我爸爸没事吗?”我急切地问。

“没事。他会很快恢复正常的。”大夫安慰着我。

晶莹的液体,像苦涩的泪,一滴一滴滑进爸爸的血脉里,也滑进我的心里。我知道,爸爸内心和我一样是痛苦的。因为今天:10月12日,是我17岁的生日,也是妈妈离开我们八周年的日子。8年了,妈妈从未回来看过我一次,哪怕到学校去接我一次都没有。我不知道妈妈去哪里了,是不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蓝蓝。”爸爸虚弱的声音立刻把我唤回现实中,我惊喜地望着爸爸。爸爸吃力地睁开眼睛,唇角漾起一丝笑容,很和蔼,很亲切,这样和蔼亲切的微笑,爸爸一般只对我展露;爸爸对别人展露的,是他演滑稽戏时那种惯常的笑,像个大孩子一般。

“生日快乐!蓝蓝。”

“谢谢爸爸。”

“对不起,爸爸昨晚喝得太多了。本来应该带你去买礼物的,现在看来好像还有点不行。这样吧,爸给你钱,你自己去选。”爸说完准备用他空着的左手去兜里掏钱。

“爸!”我“嚯”地站起身,弯下腰,连忙握住了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好烫,肯定是发热了。我嗔怪道:“你都这个样了,还买什么礼物?”

“那,告诉爸爸,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爸爸表达对你的祝福呢?”

“你赶快好起来,快快乐乐,像个大孩子一样的,就是对我最好的祝福。”

“蓝蓝,好孩子。”爸爸的声音哽咽了。

不知不觉中,暮色铺天盖地卷了进来。我拉亮了灯,灯光昏暗,似乎褪不尽这浓浓的苍灰……

P6-9

序言

都市丛林中诞生的血脉诗篇

刘建华

云南青年女作家晓荔同志的首部新闻主义长篇小说力作问世,邀我为序。

古希腊有一个关于文艺女神缪斯的神话:宇宙之王宙斯和“记忆”女神曼摩辛,生了九个女儿,她们就是掌管文艺和历史、天文的女神缪斯们。这九个女神各有分工:手执笛子、头戴鲜花的优脱卜专管音乐;头戴桂冠的卡丽奥卜专管叙事诗;手中拿着一只琴的爱莱图专管抒情诗;头戴金冠、手执短剑与帝杖的美尔鲍明专管悲剧;头戴野花冠、手执牧童杖与假面具的赛丽亚专管喜剧……她们掌管着天上人间的一切文学艺术。后来的诗人和艺术家们,因得到她们的启示,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来;人间也因为她们的存在,才开放出各种绚丽的艺术之花。

神话归神话。现实社会里,文学艺术作品的产生当然不可能归之于神灵的创造和赐予。我和晓荔的父亲曾是世交,早年在一起共事。她的父亲是一位廉洁奉公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因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当时直接从会议讲坛上送进医院,最终不治,年仅57岁就离开了人世,后来她的母亲也相继去世。晓荔年纪很轻就失去双亲,她在文学道路上,艰难地、孤独地跋涉了十余年。其散文作品在11岁时就崭露头角,后来的时光里,尤其在她25岁以后,她的作品陆续刊登在省级、国家级和国外报刊,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奖励,有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晓荔的确不易。

晓荔,应该不是被文艺女神缪斯偏爱的幸运者,她收获的,是多年来辛勤耕耘的那份成果。

读了这部新闻主义长篇小说力作《这座城市没有冬天》,我掩卷三思。这部小说,没有着笔于白领阶层,而是着眼于都市丛林里的普通生活。就像评论家龙符先生所言:“那些蘸着血和泪的灵魂的欢笑,那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物形象,那些优美动人、细腻入微的文学描写,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流淌着真情实感的文学意境……”扑面而来。

毛泽东同志曾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写道:“如果我是医生,那我就需要病人和医院;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

可见,《这座城市没有冬天》的诞生,是因了晓荔在文学道路上的执著追求,她收获了金色之秋。

晓荔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十余年。十余年来,她无数次深入人民群众中,深入戒毒所、监狱、少管所,甚至深入离世界毒源地之一金三角不远的勐腊县。在边境一线,在西双版纳的原始丛林中,她冒着生命危险在缉毒战场上采访,亲眼目睹缉毒警察与可恶的贩毒分子的奋力搏斗,最终使贩毒分子束手就擒的场面,写出了《604,出击》等优秀篇章;她深入监狱和女重刑犯隔着铁栏面对面进行采访,和公安民警促膝相谈,倾听戒毒所戒吸人员的心声,写出了感天动地的《女警与两个孤儿的真实故事》《老警察和他的吸毒女儿》《聪明女人?傻女人?》等作品。甚至到美容院美容、到美发厅美发时也忘不了和那些打工妹谈天说地,了解她们的生活与真情实感。终于,天道酬勤,她得到了最真实的素材——一个发廊女的日记。透过泪光,通过那歪歪斜斜的字迹,她读懂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实实在在的心灵轨迹。

十余年的新闻记者生涯,使晓荔获得了我们在办公室、会议厅没法获得的珍贵素材。触动了这位极富同情心的女作家内心最柔软的弦,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升华,把她采访过的众多人物凝聚成一个文学形象,最终谱就了这部都市丛林中的血脉诗篇——《这座城市没有冬天》。文中有一段文字颇为触动我:“我们这些女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替人美容、美发、洗脚、美甲,卑微至极。可是,我们也是人,我们也需要爱和关怀,需要好运和激情!”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新闻记者,晓荔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呼吁人们用“爱和希望”温暖他们;也谴责了那些不求上进的青少年,希望他们浪子回头,重新做人。

这使我想起目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女作家、诗人赫塔·米勒,她的作品“专注于诗歌和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努力汇集丧失在民间的富有个人特质、生命血脉、精神容量和历史价值的尤其是忠实于原生状态、袒诚个人与集体灵魂的世界文本,将历史的本真过程及其隐秘角落还给历史”?

读完《这座城市没有冬天》,掩卷沉思,我分明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勃勃心跳,感受到了一座充满爱和希望的美丽城市赋予人们心灵滋养的深刻内涵。

衷心祝愿晓荔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后记

2009年的春天,我终于为这部小说画上句号。那是2月14日凌晨2点时分,夜阑人静,我掩卷沉思:2月14日,情人节,长篇小说的脱稿,将是我送给自己的玫瑰。

静静的夜,那些过去的和过不去的往事驰骋在我记忆的画面上。热热的泪抚慰我的面庞,打湿了匆匆流逝的岁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如水,我常常惊叹光阴流逝的匆忙。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擦肩而过的多少人,多少事,多少的喜怒哀乐,都一并存入了记忆的档案,留下孤独的自己。

因母亲是一名教师,我自幼在校园优美的环境中长大。11岁时,我的一篇散文荣获省级奖励,从此,绚丽多彩的文学梦一直追随着我。

不论我的生活是否幸福,我的事业是否顺利,我从来都没有感到过孤独,因为,文学梦始终不渝地陪伴着我,陪我哭,陪我笑,陪我奋进或徘徊。

我的父母过早去世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极度的悲伤。父亲是一名廉洁刚正的政府官员,因积劳成疾于1994年离开了我们,临走时留给我一支钢笔和宝贵的做人准则。母亲是音乐教师,使我有幸能在音乐的熏陶中成长。记忆中,母亲身边总是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2002年,一场疾病却让母亲永远倒下了,她的歌声至今依稀还萦绕在我的耳畔。

记得那一年,我回家乡探望病中的母亲。在医院附近一家饭店里,我和母亲、姐姐一起共进晚餐,母亲含着泪不断给我搛菜,告诉我,一个人在外,要学会关照自己,不要放弃文学梦,要多写好作品,我含着泪不住地点头,那顿饭吃得很香。然而不久,母亲病逝的噩耗却传来了……

谁会想到,那顿晚餐,是我和母亲最后的晚餐。

父亲留给我的钢笔和母亲的叮咛,我将永远珍藏!

十余年来,我在新闻和文学这崎岖的道路上迈着坚实的每一步。有一度,专注于社会新闻的采访。我曾深入戒毒所、监狱、少管所,采写了一系列报道,如报告文学《老警察与他的吸毒女儿》《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昆明市强制戒毒所见闻》《女警与两个孤儿的真实故事》《聪明女人 傻女人?——来自女子监狱的报道》等,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其中,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昆明市强制戒毒所见闻》一文荣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织委员会、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联合颁发的一等奖。

当然,我知道,在中国文坛浩瀚的海洋中,我不过是一滴小小的水珠。我这些普通的作品,还不足以让我欣然面对广大的读者。

在苦苦的徘徊中,2001年,一起案子震撼着我。当我闻讯来到派出所,一名警察把当事人——一个发廊女孩的几本日记交给我。读完那些日记(虽然错字连篇),我流泪了。这一切,胜过我深入戒毒所、监狱、少管所的每一次采访,它让我触摸了一个发廊女孩的真实心跳!触摸了社会的另一方面!我在《采访后记》中写道:

这是一株不该凋谢的花朵。是什么原因使她过早地走向人生的尽头?翻过一页页沾着她血泪的纸张,与其说我们是在读她的日记,不如说我们是在用心、用眼睛去解剖她的心炙。  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的悲剧?

近年来,“性开放”的思想泛滥,许多少男少女为满足好奇的心理而盲目效仿,随后毫不负责地抛他人而去,既害己又害人。这是造成这位女孩不幸的客观因素。主观原因,一是女孩意志的薄弱;二是因文化知识的缺乏,使她未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没有更高尚的追求。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抱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借她飞翔的翅膀是什么呢?不良的社会风气弥漫在她所生活的圈子中,摧毁着脆弱的她。她本该展翅高飞的双翼折断了,她挣扎过,呐喊过,可却没有一双手能真正助她一臂之力。

当记者看到她的日记时,深深为之遗憾。当今的人们,有谁能天天坚持写日记?恐怕连白领也没有几个能做到。而她——一个发廊女,却蘸着自己的血和泪,日日泼墨纸张,虽然有一些错别字、病句,但丝毫没有阻拦我们对她进行深层次了解的视线。我们遗憾:要是这个女孩受过高等教育并能把握住人生的方向,她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可是,她却抱着锁链迷失了自己。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女孩的悲剧,该属于前者吧。

这次采访,促成了《这座城市没有冬天》的诞生。爱与希望,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线。

在作品中,我为女主人公蓝蓝,设定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这个结局,不是我杜撰的,其实也是有生活原型的。就在那些日子里,我的一位记者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兄弟实在令他感动。这个兄弟用爱心挽救了他的吸毒女友,使他的女友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

我把这个结局,给了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蓝蓝。

本部作品让我们直面20世纪末期21世纪初期当今社会青少年成长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不论父母因何原因离异,都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怀,而是应该设法加倍地补偿孩子爱的缺失。

其次,孩子本身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以早恋来寻求安慰,甚至放弃学业。我们的时代需要知识型人才,一个高中毕业生是无法满足当今时代要求的。

再次,女主人公蓝蓝更为不幸的是,不小心吸上了毒,染上了毒瘾。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蓝蓝成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令人掩卷三思!文中省报记者文泓的一番话,其实也是我寄予广大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的肺腑之言:“潘多拉的盒子是不小心被打开了,可是恶魔早已飞散了,消失了。还有一个东西伏在盒底未去——那便是爱和希望!”

首次把自己的长篇小说奉献给广大读者,奉献给关爱我的人们,我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的作品经不起考验,因为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平凡。

但我感恩于所有关爱我的人们,感谢我的父母养育了我,感谢我的朋友们危难之中的真情相助!

特别提到的是,本书中引用的历史资料、典故资料和戏剧片段等,参考了《世界文学名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云南特色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醉在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列那狐的故事》(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等资料,特在此致谢!

另外,作品中穿插的《这座城市没有冬天》《断河》《青春岁月》《无爱之城》等歌词是我自己创作的,原计划由我自己演唱(男声另配)并制作成光盘与本书一起发行,但因为资金紧张的缘故,此计划只能暂时作为一个美丽的梦想了。

但愿这部作品,能激起人们心中的一点点微澜,被人们喜爱,关注。

谨把此书献给那些平凡和不平凡的人们。

我想说:爱——是一切生命复活的源泉!尤其,在春城昆明,在这座充满阳光的城市里,只要我们心中有爱,这里将永远没有冬天!

晓荔写于昆明·温馨小屋

2009年3月9日凌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5: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