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实际改革家。他是心理科学博士、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格鲁吉亚共和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当代杰出的教育家。他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达三十五年之久,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教育功勋卓著。《给女儿的信》收录的就是他们俩写给女儿的信,共计16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女儿的信/世界经典名著阅读大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苏)阿莫纳什维利//苏霍姆林斯基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实际改革家。他是心理科学博士、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格鲁吉亚共和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当代杰出的教育家。他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达三十五年之久,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教育功勋卓著。《给女儿的信》收录的就是他们俩写给女儿的信,共计16封。 内容推荐 《给女儿的信》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实际改革家沙·阿·阿莫纳什维利和苏联当代杰出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合著的一部作品。《给女儿的信》中收录的就是他们俩写给女儿的信,共计16封。 目录 代前言 第1部分 给女儿的信(沙·阿·阿莫纳什维利) 第一封 “三月天”似的年龄 第二封 女性的主要品格 第三封 令人伤心就是编织痛苦之网 第四封 比九个太阳还热 第五封 智者尊师 第六封 瞧,这才算个人! 第七封 我是一只猫,而你们是人 第八封 时间的主人 第九封 力量的源泉 第十封 命运 第2部分 给女儿的信(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第一封 爱情是什么 第二封 伟大的智慧——学会爱 第三封 爱神的奴隶 第四封 理智和刚毅 第五封 爱情就是责任 第六封 不幸的儿女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我们,作为你的父母,感到我们同子女的相互关系应当随着你们的成熟和成长有所变化与发展。我们面对十六七岁的大姑娘,不能像几年以前那样一味进行道德说教和传授聪明才智了。当时,我们利用家长的权威,能够不准并禁止你做我们认为不该做的事。那时候,你也比较易于顺从家长不容置辩的要求。现在在你身上,用自己的智慧去实现一切的需要占了上风,而这种现象是十分自然的:小鸟总有一天要从窝里飞走,雏鸟终究会长出硬朗的翅膀的,不是吗? 然而,弱小的雏鸟,如果它不听从妈妈和爸爸的唧啾劝告,就可能未经许可而从窝里跳出来,但它由于翅膀还没有长硬,不可能飞上高空,相反会不光彩地摔到地上。不久前,我们就看到过这样一只不听话的小鸟,而贪馋的猫儿就在附近等着呢。让这只猫儿没有得逞的是,我们赶在了它的前面,逮住了小鸟,并把它放回了窝里! 儿童的整个生活——就是趋向成熟。可是,是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认真思考过,什么叫做真正的成年和真正的独立呢?成年和独立——这就是用你的劳动所缔造的对亲人的关怀,这就是对别人的命运与幸福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可是,要知道,生活中并不光是劳动。:人还喜欢消遣娱乐,在家休息和外出旅游。有人还喜欢独处。一个成年人不会跑来向父母请求说:“如果可以的话,请让我去看电影吧!”通常是这样,在儿童和少年看来,成年和独立就表现在消遣、娱乐和行动不受监督。似乎但凡是成年人,都可以在娱乐的大海里自由地游来游去,永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何时玩就何时玩,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这是因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所有的父母都常常不得不禁止儿子和女儿做某一件事,他们常说“你还小呢”——这些成千上万被禁止的意愿(有一些被痛苦的泪水冲走,另一些为关于未来的理想所掩盖)逐渐积聚起来,而且有朝一日会变为一种压抑感,压抑着充满矛盾的情绪。如果充满这种情绪的心灵伴随有理智,理智就会克制、劝说、安慰、平息心灵,这是最好不过的事;这就表明少年开始进入成熟期,就像进入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一样,在那里,许多亲人像为了过节而专等他的到来。 而如果理智的分寸感经受不住情绪的进攻呢?那时,教育者,特别是那些缺乏经验的教育者,就会束手无策,并且吃惊地叹息道:“这个孩子是怎么啦?从前他是多么有礼貌、有耐心和听话啊,而现在却变得粗野和不近人情啦!”幸好,这种极端情况终归是不多的。和你同龄的大多数人都处于情绪与理智的边缘:有时受感情驱使,有时理智又占上风。在这个年龄,你们的性格就像三月里变幻莫测的天气:刚才还阳光明媚,突然间天空又布满了阴云。 现在,你就进入了“三月天”似的年龄期。在你面前,成年的感觉在闪烁,你向往它,极力想进入成年的天堂。但我们希望,做父母的所耗费的一切心血,能够赋予你以足够的理智。 现在在你的性格中,阴晴的交替比三月的天空还变化得快。在成年的门槛上,似乎你又重新睁开了眼睛。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小时候觉得很大的院子,实际上竟是方寸一片;你成天抱着它并且说你是它的妈妈的洋娃娃,现在已变得滑稽可笑了。从前,你抓着奶奶的衣襟央求:“给我讲故事!”“给我读一个童话!”“带我去玩吧!”而现在你居高临下地看她,就会认为她“落后于生活了”。而父母呢,说真的,不过是教育过你,关心过你,现在仍很爱你的一些人而已,现在却已经不能理解你了,有时甚至还会妨碍你。你开始回避他们的爱抚,这种爱抚过去是使你很受感动的;你讨厌他们的劝告;你经常不耐烦地说:“我自己什么都知道!” 是啊,你似乎又重新睁开了眼睛:周围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事物和现象,可是你好像用倒了的望远镜来看它们。从前你自己是小的,而周围一切是大的和奇异的;现在呢,你是大的,而周围的一切却变得比实际上小多了。你之所以要进行批评、表示不同意、固执己见,反驳、嘲弄某件事或某个人,不肯相信人,除了由于你自己发生了变化外,难道你还能找出更充分的理由来吗?对此,还需要什么样的其他理由呢?实际上,你对周围的一切都有这样的感觉,而且,如果你不让周围人理解你,如果你坚持说:“无论你说得多么好听,今天要我服从你是不那么容易的,从今以后,我要靠自己的智慧来生活了。”这样,你就无法顺利地进入成年期。P004-005 序言 代前言 在家里教育子女是件困难的事情吗? 这个问题很天真:难道还有更复杂更难解决的问题吗?好孩子——是父母的骄傲,赖孩子——是父母的痛苦。但是,在孩子从襁褓时期到长大成人之前,父母在教育上需要经历似乎大家都熟悉的各种沟沟坎坎。说“似乎大家都熟悉”,是因为存在着众所周知的教育模式:孩子做了一件坏事——惩戒;做了一件好事——称赞。这不很简单吗?是的,许多人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沿着直线前进,但是,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每种教育环境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此说来,怎么办呢?应当永不停歇地探索,去创立灵活性强的非同凡响的教育学。 在一个家庭里,可能有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孩子,他们在天赋上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毫不奇怪的是,他们的教育条件也是大不一样的。可是我们总以为,在同一个家庭里,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完全相同的成长条件。事实上并非如此。比方说,长子的教育在我们的家庭里进行得比较顺利(尽管从原则上来说,不存在“顺利的”教育),而女儿(比长子小两岁零八个月)的教育,就不得不跨越过渡年龄期的种种障碍。 关于在我们的家庭里如何教育儿子的问题,我在《百年树人之际》(莫斯科,知识出版社,1982年出版)一书中向读者做了阐述。从这个房间送到那个房间的给女儿的信,起初并不打算发表——我只是想借助于这些信找到和女儿的共同语言,并激发她进行自我教育。而这种方法却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我决定发表这些信,并且也征得了我女儿的同意。 我想,有女儿的其他家庭,对这些书信,也许会产生共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